散文三篇

∵∵∵∵

泰北之晨∵

我常常怀念那纯朴而恬静的山村,只因生活在喧嚣闹市,污尘漫天,噪音盈耳,心为形役,灵为骸固,多么向往能徜徉山水,啸傲风月摆脱尘世一切羁绊,亲切体会山水有清音。∵

直到有幸于泰北宁静温馨的山村生活过短暂时日,才深切体悟古人所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真如禅趣。

每当晨曦洒满大地,一袭轻纱般的白雾,飘浮在含翠的山林,辽旷的原野和玲珑的竹木小桥,绿荫疏篱,群鸟鸣啭,清脆甜美,顷刻注满清晨的空间,偶尔一辆叮叮牛车,那串铃声苍凉而悠远,响澈清晨的空际,伴着远处庄严泰寺飘来几声疏锺,组成前所未闻的美妙悦耳的交响晨曲,往往使人陶醉。

凡是村寨,必有巍峨的塔寺掩映在青峰绿荫之中,长满棕榈的河岸,不少半裸的男女自由在清流冲凉、嬉戏,青年们在芒果树下手挥长鼓,载歌载舞,老人在那高大古榕的蔽天浓萌下专注对奕,人们生活得无拘无束,知足,宁静。

蕉园飘香,风铃阵阵,小巧竹楼在晨光翠竹中掩映。我喘息,我惊叹,那青山的壮美,溪流的秀逸,特别是那质朴的风俗,敦厚的人情,实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仰望巍巍白塔,清风里飘来混着泥味的稻香,徜徉于盎满绿意的原野,心灵浸润于大自然之中,任悠思遐想尽情在碧树白云间飞驰。突然之间,感觉远离红尘的烦嚣,对这世上的真善美有了敏锐的感应。∵

只有在那幽静山村的早晨,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空灵,祥和与静谧,让大自然洗涤了身上韵俗尘,还我纯真。∵

施水凉亭∵

每于城镇村邑,只要有人行之地,你不由会发现道旁树下,那放着施水罐的小小凉亭。

那小阁楼式建筑的小亭是那样简单,盛水的瓦罐又是那么朴实。在那亚热带地区,烈日下过往的行人,贩夫走卒,游子嘉宾,都可以小憩凉亭,饮一杯清新的凉水。你会感觉这香甜的清水,沁人心脾,旅游疲劳顿息。

缅国人民毫无唯物主义思想,对物质利益比较漠视,却喜欢布施。除了简朴生活所需,人们纷纷拙钱财用于供养布施,捐献寺庙,修建学校和兴办福利。

在我居停的隔壁,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每天清晨风雨无阻总要到清泉挑那最清新、洁净的泉水送去佛寺和施水凉亭。她就如我见到的所有缅人,衣着朴素却淳朴热诚,彬彬有礼。

这份小小的布施,充分体现了佛国人民深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经云:“一切众生男的是我父,女的是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这平等慈悲之心,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明白了人我一体的关系,同情、布施别人,等于同情、布施我们自己,才能发挥真正的博爱于世。

实际上,我们都受惠于人,爱因斯坦曾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正如一次,临济禅师在山上种树,黄檗禅师问他道:

“这山上的树木已经很多了,你何必又再去种呢?

临济禅师回答:“山上的大树是前人种给我们的,我也种一点留给后人乘凉或用作栋操。”

这是多么发人深省,怀着感恩之情,把关爱给予世人,如同播种二粒种子,它将开花结果,当你短暂的一生结束,你所获得的却将消失,所留下的,将是我们给予的东西。

佛教称布施、供养为“随喜”,即因众生之喜而喜。缅国人民真正懂得这种精神。所以每当虔敬的供养,布施,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神情,那么安祥,那么真诚。

恰如当时我的一首小诗所描写:

连绵的阴雨中,

一道绚丽的彩虹升起……

小小布施,寄寓深情,

这是佛国人民一片慈诚。∵

古∵老∵传∵说∵

每当夜幕低垂,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小憩庭院纳凉。晚风轻拂,缅桂飘香,老人手拿水烟袋,身背小孩的妇女口嚼槟榔,围坐聊天或讲历史故事,我曾听闻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人们认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余的,是一种负担,省下老人的食粮来养活幼儿不是更值得吗?

于是该国国法规定,家里不准养有老人,凡是老人,不论男女,一律驱赶至荒山僻壤中让其自生自灭。百姓虽不忍看见年迈的父母弃于深山给野兽充饥,但畏于国法,不得不服从。

当时,国内有一位长者与儿子相依为命,父慈子孝,家庭和乐。直到父亲年老之时,长者的儿子实不忍心让父亲流落野外,惨遭不幸,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在屋后挖了一个地洞,偷偷把老父藏在里面,日夜奉养,所幸未被发现。

不久,“弃老国”遭受邻邦的侵犯,因为邻国也看不惯该国不近人情的国法,于是下了一道战书,里面提出四个问题,限三天答复,如不能回答,立即起兵攻战。

国王赶快召集文武百官,可是谁也不能回答,国王焦急万分,只好四处张贴布告,征问国中智者,如能解答者当给重赏,这四个问题是:

一,世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二,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三,世上什么味道最美好?

四,世上谁的生命最长久?

榜文贴出去,两天过去了,还未见有人解答,直到第三天,忽然有位年青人,当众提笔写出了以下答案:

一,信为第一财,

二,正法最快乐,

三,实语第一味,

四,智慧命第一。

国王得到答案非常高兴,马上传召他进宫,可是邻国的使臣又提出一个问题来,他手拿一块真正的檀木,两头一般方正大小,他问大家:

“这檀木,哪是头,哪是尾?”∵

周王和众臣面面相觑,都不能回答,青年人立即去问他的父亲,老人说:

“你去把檀木放在水里,那沉下去的是头,浮在水面的是尾。”

使臣很满意,但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牵来两匹白马,完全一模一样,他问众人道:

“这两匹马之中。谁是母亲,谁是儿子?”

国王和群臣都不能区别,正在着急之时,青年人已从父亲那里赶来了,他立即回答道:

“这很简单,只要拿一些草来给这两匹马吃,那自己不吃,却把草推向另一匹身边去的,便是母马。”

当使臣离去时,国王很高兴的对他说:“你的智慧使国家得到平安,请问这是你自己的聪明,还是有人教给你?”

青年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我父亲教我的。”

国王很奇怪地问道:“他现在哪里?”

“请大王恕罪,我与老父相依为命,我不忍心遗弃他,于是将他藏在家里的地洞里,这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

国王感到非常惭愧,他后悔的说道:“都是我错了,难得你有这样一片孝心,奉养老父,幸亏他救了我们的国家,我要赶快传旨全国,恢复敬老养老的制度。”∵

从此该国敬老尊长,成为最有孝道的国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