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_1101)曾在庐山作有三首诗偈,其中每一首都蕴含着禅宗的理趣:

其一,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其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三,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难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首说明禅宗举手投足无非是道的圆融无碍的境界.

第二首说明只有超越了分别与偏执,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本来面目.

第三首是说明禅的修行所达到的不同境界,即未修禅时一心执着于外物,修禅之后内心清净,不染尘缘.彻悟后一切无碍,即世间而出世间.∵这首诗所表明的禅学道理与青原惟信禅师的说法完全一致.《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的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在禅宗中常说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踪",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经破我执与法执,似已悟道而实尚未的阶段.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在瞬刻中得到了永恒,这也就是禅的最高境界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