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

王秀林

【摘要】:∵晚唐五代是一个诗僧辈出的时代。论人数,则有贯休、齐己、修睦、虚中、尚颜、处默、昙域、栖白、栖一、栖蟾、可朋、无作、清尚、乾康、子兰、僧鸾、慕幽、归仁、匡白、省澄、慧棱、清豁、玄泰、可准、文偃、悟真、可止、亚栖、延寿、赞宁等百余人。论诗作,《全唐诗》编僧诗四十六卷,二千八百余首,而晚唐五代的僧诗就多达二千首,况且,此期僧诗的质量也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进一步摆脱了玄佛气和偈颂味,与文人诗几无二样。然而遗憾的是,晚唐五代的诗僧是学术界的弃儿,晚唐五代的僧诗研究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相对于繁荣的初唐、盛唐、中唐文学研究,晚唐五代文学,尤其是晚唐五代的诗僧和僧诗研究,显得沉寂多了,这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虽然就整个诗歌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而言,诗僧和文人士大夫决不能相颉颃,但晚唐五代是诗僧众多、僧诗创作颇丰且在文学和文化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时期,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针对唐诗研究的薄弱环节,选取群体研究这一视角,重点考察和探讨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崛起的历史文化背景、亚群体的划分、群体的心态特征、群体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共分六章:引言部分详细考察诗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阐释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第一章重点探讨了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唐末五代一系列的排佛毁佛政策和此起彼伏的战乱并没有让佛教一蹶不振,相反却刺激了佛教的发展,尤其是禅宗,几乎达到了独擅法场的地步。兼之唐诗的进一步普及、佛教外学的兴盛以及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共同作用,晚唐五代诗僧群体遂迅速崛起。第二章将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划分为庐山诗僧群、长安诗僧群、湖湘诗僧群、岭南诗僧群等十个亚群体,并逐一考察每个亚群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第三章介绍诗僧的群体特征,包括组织形态特征和群体心态特征,其中后者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晚唐五代,诗僧们纷纷走出山林,涌向城市,以诗歌为敲门砖,四处奔走,八方干谒,攀附权贵,广交士大夫,其中贯休、齐己所结交的官僚士大夫竟达百余人。透过这种庞大的交游阵容,我们可以窥探出诗僧追逐名利的本质,而这无疑又是其创作的动力之一。第四章重点考察和描述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的诗歌创作风貌。此期诗僧的创作极为丰富,无论就诗歌的题材内容还是诗体的多样性,那都是以前所望尘莫及的。诗僧的创作,既包括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也包括如《风骚旨格》、《流类手鉴》、《诗格》之类的理论着作。他们大多擅长律诗,也喜作古体诗和乐府诗。关于其诗歌题材,本章分典型的僧居图、独特的山水景、细腻的咏物趣、智慧的禅理诗和强烈的现实情五方面来论述。其风格则从偈颂昧、奇崛怪诞、清幽冷峭三方面来论述。第五章主要探讨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在中国文学史、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对他们的成就给以实事求是的研究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关键词】:晚唐五代诗僧群∵佛教外学∵群体心态∵诗歌风貌∵地位和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目录】:∵中文摘要5-6

英文摘要6-8

引言∵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序说8-18

第一节∵诗僧的得名由来8-10

第二节∵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述略10-18

一、∵诗僧研究的现状10-12

二、∵晚唐五代诗僧研究的现状和任务12-14

三、∵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的可行性14-16

四、∵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的范围16

五、∵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的内容16

六、∵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的方法16-18

第一章∵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18-54

第一节∵“余响入霜钟”--风云变幻的乱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18-26

一、∵排佛毁佛和奉佛兴佛的跷跷板运动18-22

二、∵独特的地域性22-26

第二节∵佛教的发展演变26-32

一、∵“一花开五叶”--禅宗的兴盛26-28

二、∵佛教外学的发展28-32

第三节∵“润物细无声”--唐诗的发展32-54

一、∵唐诗的进一步普及32-35

二、∵“诗言志”的传统35-36

三、∵僧俗交往的密切--禅悦之风36-42

四、∵僧学诗--“一字师”的故事42-46

五、∵以诗参禅的风气46-54

第二章∵晚唐五代诗僧群体考54-86

第一节∵庐山诗僧群54-58

第二节∵闽地诗僧群58-61

第三节∵吴越诗僧群61-66

第四节∵湖湘诗僧群66-69

第五节∵荆南诗僧群69-72

第六节∵西蜀诗僧群72-76

第七节∵岭南诗僧群76-77

第八节∵长安诗僧群77-79

第九节∵北方诗僧群79-81

第十节∵宋初“九僧”81-86

第三章∵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特征86-128

第一节∵群体的组织形态的特征86-94

一、∵以师徒传承、友朋往来为主要组织方式86-87

二、∵南方籍诗僧多87

三、∵流动性强87-88

四、∵多才多艺88-92

五、∵多为禅僧92-93

六、∵多为律僧93-94

第二节∵晚唐五代诗僧群体心态94-128

一、∵晚唐五代诗僧交游考94-107

二、∵亦僧亦俗、儒、禅互补的双重人格结构107-112

三、∵酷爱诗歌112-114

四、∵崇尚苦吟114-119

五、∵追逐名利119-122

六、∵终南捷径--先僧后仕122-128

第四章∵晚唐五代诗僧群体诗歌创作特征128-168

第一节∵晚唐五代诗僧着述考128-135

第二节∵僧诗创作的主题趋向135-144

一、∵典型的僧居图135-137

二、∵独特的山水景137-139

三、∵细腻的咏物趣139-140

四、∵智慧的禅理诗140-142

五、∵强烈的现实情142-144

第三节∵诗体的多样性144-152

一、∵近体诗的兴旺发达144

二、∵乐府诗的独放异彩144-152

第四节∵僧诗的风格特征152-163

一、∵偈颂味152

二、∵奇崛怪诞152-158

三、∵清幽冷峭158-163

第五节∵晚唐五代诗僧的诗歌理论着作163-168

一、∵僧齐己《风骚旨格》163-164

二、∵僧虚中《流类手鉴》164

三、∵僧神彧《诗格》164-165

四、∵僧保暹《处囊诀》165-168

第五章∵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168-176

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168-172

二、∵在中国佛教史、中国禅宗史上的影响及地位172-176

参考文献176-183

后记183-185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