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1

∵∵∵∵

初秋忆湖上诸山

永∵颐

山中夏日足幽娱,葛帔藤床诵宝书①。

白拂惹云粘几案,清香缘竹上空虚②。

草堂夜月秋花近,水阁晨霞夕霓疏③。

遥忆钱塘旧朝寺,绕湖钟梵早凉初④。

[作者简介]永颐,南宋时期江南仁和唐栖寺僧。字山老,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地区)人。生卒年、俗姓与生平履历均已无考。大约公元1173年前后在世。能诗,五言七言各体皆备,时享盛名。作品结为《云泉集》,不传。

[说明]婉丽多姿的西子湖历来为高官巨富、文人雅士们游宴观赏、挥霍消闲的销金窟。舟子高亢的吆喝,船女悠扬的歌声,至今还在人们耳际缭绕。然而,西子湖畔那连绵耸立的群山,却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庙林立,僧尼密布,俨然一座梵天佛国。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对应,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颐公这首诗,写的便是西湖边上的群山。没有写青灯古佛,碧瓦绀宫,没有写晨钟暮鼓,梵呗经声,没有写法相庄严,风幡飘动。写的是颐公自己的日常生活,初秋时回忆夏日的生活:乘凉、读书、赏月、观霞。一首七律,能写出这么多,足矣。何况,诗写得那么清灵、淡雅,引人遐思……

[注释]①足:多,富有。幽娱:幽静雅致的娱乐。作独自寻找乐趣解,亦通。葛帔:葛布制成的披肩。宝书:此处指佛学经典著作。②白拂:拂除尘埃的工具,称拂尘,多用白色的马尾毛制作,故称白拂。几案:泛指桌子,此指书桌。清香:几案上香炉中所焚之香,如檀香。缘:顺着,随着。空虚:空中,天空。③草堂:旧时文人避世隐居,多名其所居为草堂。南齐周鶞隐居于钟山时,仿蜀草堂寺筑室,名为草堂。后又有杜甫之浣花草堂,白居易之庐山草堂等。这里系指颐公读书修行的僧舍斋室。水阁:建筑在水边或水上的亭阁。疏:这里是淡而远,不很清晰的意思。④遥忆:回忆遥远的往事。梵:指梵呗,佛徒作法事时的赞叹歌咏之声,往往也包括佛徒诵经声。

西峰日暮

永颐

手携一束书,秋风独来此①。

松深夜月清,水冷芙蓉死②。

懒于檐下读,两眼悬秋水③。

时看涧鼠来,食我山茶子。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日出东海,日落西山,千年不变,万古如斯,这是天体运行的铁律。颐公人住西山,夕阳会不会落在自己庙里,会不会落在自己身上?诗人带我们去观赏落日景象。深秋,月之中旬,夕阳欲落,留下淡淡的余晖,皎月初升,带着冷冷的清光。于静谥与清新中,我们会觉得一种微微的寒意。这时候,山鼠悄悄出动,偷食山茶子。好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不要说写的都是凡人常事,细微末节。有了意境,有了形象,有了情趣,这样的诗笔是不朽的。

[注释]①一束书:一本书。旧线装书绵软单薄,卷起来握于手中,如执一束鲜花,甚觉轻便潇洒。秋风:谓乘着秋风,于秋风之中。②松深:松林显得暗黑,指夜色渐浓。水冷句:芙蓉乃夏季花卉,秋深水冷,自然茎枯叶死。③秋水:喻目光神情之清明澄澈。

天竺秋日

永颐

翠滴千竿湿砌苔,曲廊花木小丛开①。

吴僧爱觅闲吟处,偷向花边竹里来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颐公很多诗都写得花团锦簇,错落有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首七绝,写的也是秋日景象,写的也是日常生活,却写得十分素淡,十分单纯。墙外是竹林,廊边是花丛。因为竹长得好,花开得好,所以诗人便躲进了竹林和花丛。这是一种必然的三段论推理,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当然,作者用诗歌,用文学艺术的语言表达了这些逻辑学或哲学的概念。我们觉得这首诗写得很清淡,像云像雨又像风,像雨像风又像雾。正是这种不经意的淡雅,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于是我们不由得发出感慨:天竺山的秋天真美啊!天竺山自然是美的,天竺山下的西湖是美的,难怪苏东坡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浓汝淡抹总相宜。难怪人们都传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天竺山不就是人间天堂的一个缩影吗?

[注释]①砌:台阶。苔:苔藓。此句谓霜露从竹叶上溶化滴落,湿润了台阶上的绿苔。②吴僧:诗人自称。闲吟:吟哦,吟诗。

游洞霄宫

道济

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①。

登岸五六里,小径穿林丘②。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③。

云根立僊馆,胜处非人谋④。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⑤。

弹棋占松下,啼鸟声相酬⑥。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⑦。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⑧。

坡翁昔赋诗,刻石记旧游⑨。

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⑩。

我来吊陈迹,枯肠怯冥搜⑾。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⑿。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⒀。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⒁。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⒂。

徘徊出山去,空使猿鹤愁⒃。

[作者简介]道济(1148-1207),南宋时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僧。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临海(今属浙江省)人。家世仕宦,少习儒业。成年后,连遭灾变,遂弃儒出家。初居灵隐寺,依佛海禅师。后移住净慈寺。济公性格疏放,行为怪诞,人以为疯狂,皆称之为济癫。关于他的故事,已有专着小说及影视片详尽介绍和描写。济公能诗,诗风疏朗豪迈,很有特色。

[说明]洞霄宫为我国着名道教宫观。详见宝印《洞霄宫》之说明。济公为佛教着名高僧,但从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来看,其实他亦释亦道,如神如僊,既是菩萨罗汉行化人间,又是散僊真神游戏天地。济公居庙,但并不妨碍他寻访道观,交识道友。洞霄宫离杭州西湖灵隐寺、净慈寺不远,济公遂有此雅兴,乃作洞霄之游。这首诗写了济公畅游洞霄宫观内外的全天日程。一韵到底的五言古风,恣肆汪洋,潇洒狂放。语言是那么精炼,韵律是那么铿锵,旋律是那么奔放,格调是那么高昂。这是好诗,不是疯疯癫癫的弱智者所能为。济公之癫之狂,之疯之野,只是人们所看到的表象而已。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济公的内心世界。

[注释]①平明:天刚亮的时候。余杭:县名,属浙江省,为省会杭州之属县。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于此,因立为县。西汉属会稽郡,东汉改属吴郡。历代因之。溯:逆水而上。清流:清澈的河流。②林丘:此处指树林和山坡。③奇峰句:谓山峰秀美耸立,如擎天大柱。九锁:山峰名,在洞霄宫对面,属天柱山系列。④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晋张协《杂诗》之十有句“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唐杜甫《瞿塘两崖》诗句云“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均用此意。谋:谋画,策划。谓得自天然,不借人力。⑤金碧:指道宫建筑与其中神像皆金碧辉煌。欺两眸:指耀眼,光耀得使两眼不能久视。⑥弹棋:汉魏时的一种博戏,起于汉成帝时。两人对局,黑白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更先弹也。其局以石为之。至魏时改用十六棋,唐又增为二十四棋。其术至宋已失传。酬:酬答,呼应。⑦羽衣:指道士。黄庭:指《黄庭经》,为道家着名经典。讲道家养生修炼之道,称脾藏为中央黄庭,于五藏特重脾土,故名《黄庭经》。一为《黄庭内景经》,称大道玉晨君作,传魏夫人,三十六章。一为《黄庭外景经》,传为老子所作,三篇。此外尚有《黄庭遁甲缘身经》、《黄庭玉轴经》,均称为《黄庭经》。世传晋王羲之书《黄庭经》换白鹅,实为《黄庭外景经》。内景:指《黄庭内景经》,在黄庭诸经中最为重要。⑧蓬莱:山名。古代方士传说为僊人所居,在海中。弱水:古人称水浅或地僻不通舟楫者为弱水,意谓水弱不能胜舟。古籍所载弱水甚多,多在遥远边疆甚至域外绝远处。九转:道家谓烧炼金丹,以九转为贵。转,循环变化之意,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⑨坡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曾游洞霄宫并赋诗。刻石:指后人将苏东坡写的游洞霄宫诗镌刻在岩壁上,以作永久的留念。⑩溪山:犹言山水,此处即指洞霄宫周围的群山和溪河。伟观:壮美的景观。万古:谓千年万代。一连四句均言苏东坡赋洞霄宫诗,谓东坡诗增添山河景观,万载流传。⑾吊:凭吊。此处作观瞻,观看解。陈迹:主要是指苏东坡诗句刻石的遗存。东坡早济公一百余年。坡公题诗未久,时人即将其诗刻上石岩,至济公到此游观时,石刻已显模糊漫漶,故称陈迹。枯肠:比喻才思枯窘,文思不畅。冥搜:本意谓搜访于幽远之处。唐高适《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句有“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即为此意。此处亦作反复搜求,仔细斟酌解。⑿炬:火把。大涤:大涤山洞。飕飕:清寒貌。亦可作象声词,象风飕飕地吹。于此二义皆通。⒀石乳:钟乳,矿物,又名石钟乳。在石灰岩洞顶,形如冬日檐冰。以洞顶滴水,因蒸发作用,渐渐凝结而成。由洞顶滴至地面,自上而下结成笋状者名石笋,入药。这里可理解为含有石灰岩质的乳白色水滴。⒁岩窟:岩洞。龙湫:即龙潭。喻指极深的水潭,因其深,故有龙可潜伏。亦指深渊。见唐白居易《寄王质夫》诗句“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⒂期:准备。东洞:大涤山中多山洞,济公所游者位西,称西洞,其东又有更大山洞,名东洞。西投:西落。⒃空使句:谓我走了,听不见了,让那些猿鹤空自悲愁地啼鸣吧。

偶题

道济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①。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济公本寺为灵隐,晚年徙居净慈。灵隐寺在西湖正西,净慈寺在西湖东南。济公往返两寺之间,往往须涉溪过湖,自然要乘船过渡,于是方有此诗之作。这首诗极其生动形象地记叙了济公某次乘船过渡时的情景:在鸟儿啼鸣,日将西落之际渡过西湖,船夫是那么友好。这一切都给济公带来了好的心境,好的情绪,使济公能写出这么灵秀,这么欢乐的诗篇。

[注释]①篙师:使篙撑船的人,即船夫。论钱:算钱,收钱。②一声句:谓天地一片幽寂,一声鸟啼,打破了这种寂静。暗用唐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诗意。落照:落日。

天台道中

惠嵩

满川梨雪照斜曛,野水交流路不分①。

隔岸一声牛背笛,和风吹落渡头云②。

[作者简介]惠嵩,南宋时期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179年前后在世。工诗,诗风清俊潇洒,明朗豪迈。作品大多不传。此诗加载《诗林万选》。

[说明]宗教信徒内心深处永远埋藏着一个最大的愿望:朝觐本教圣地。基督教徒朝觐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朝觐麦加。在中国,道教徒自然是直奔青城山(后改为龙虎山)、西山、茅山、阁皂山。佛教徒则首选峨眉、五台、九华、普陀四大名山。至于着名的祖庭道场,还有天台、少林、雪窦、东林等等。天台山便是佛门弟子心向往之的一座圣山,山中的国清寺便是僧徒渴望瞻仰的一座名寺。本诗作者嵩公便是去朝觐天台山国清寺,便是在前往天台的路上写下这首名诗。写的是春夏之交季节,浙东水乡风光。写的是日将西落,远水迷茫,一派农家乐景象。有意境,有韵味,情调清雅,旋律悠扬。

[注释]①梨雪:指梨树上开满了白花,似笼罩着一片白雪。斜曛:斜日。曛指日落时的微光或日落黄昏之时,此取前义。野水句:谓春夏间,溪水溢涨得使道路都分不清了。②牛背笛: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和风句:谓笛声随风而去,直达云端。云之飘落,似被笛声吹落,此系极度夸张的形象写法。

曹孝女庙

元昉

祠古孝诚遥,悲风想暮号①。

月魂迷草色,血泪溅江涛②。

断碣惟黄绢,孤坟掩绿蒿③。

千年暗潮水,亦以姓为曹④。

[作者简介]元昉,号雪汀,南宋浙江宁波四明山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无考。大约公元1180年前后在世。能诗,时有名。此诗选入《娥江题咏》。

[说明]曹孝女庙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所立。详见觉先《过曹娥庙》之说明。中华民族历来以忠孝为立国治家修身之本。事实上,孝道也的确有它可取的值得发扬的一面。这首诗以及此前觉先的《过曹娥庙》所记叙的孝女曹娥,其尊亲孝长,哭求父尸,的确情动天地,非常壮烈。难怪历代名人雅士包括曹操、杨修都要去瞻仰她的纪念庙、纪念碑,难怪众多的诗人墨客包括邯郸淳、蔡邕都要挥笔为她着文写诗。昉公此诗,亦在此列。诗写得沉郁悲壮,苍劲有力,很有感染力。

[注释]①祠古:曹娥为东汉女子,她投江殉父后,官府马上就为其立祠刻碑。其时距昉公作此诗时已及千年,故谓祠古。此句谓此祠已很古老,曹娥的孝道事迹也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诚:诚然。暮号:指曹娥为求父尸,沿江悲哭。②月魂:月之精魂。月本无情,自无魂魄,此借指月光。③断碣:指东汉时所立曹娥碑。黄娟:东汉文学家蔡邕于纪念碑邯郸淳所作诔词后题“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暗喻此诔文是“绝妙好辞”。蒿:蒿草,属于艾一类的野草,有青蒿(即此诗所称之绿蒿)、牡蒿、白蒿、茵陈等,多生长于墓地等荒芜之处。④千年联:谓这条千年不断流淌的河水,也以曹为姓。此河水即曹娥江。

盆荷

居简

萍粘古瓦水泓天,数叶田田贴小钱①。

才大古来无用处,不须十丈藕如船②。

[作者简介]居简(1164-1246),南宋时期浙江杭州净慈光孝寺僧。字敬叟,号北涧,俗姓王,潼川(治所为今四川省三台县)人。儒释兼通,工诗善文,各体并重,尤长七绝。南宋理宗嘉熙年间(公元1237-1240年),奉敕主持西湖净慈。着有《北涧诗集》,收入《四库全书》第一一八三册。

[说明]简公诗集名为《北涧诗集》,张诚子在为之作序时说到,简公的诗作得实在太好,即使合参寥道潜、惠洪觉范为一人,也抵不上简公。此话自然有些过誉,但简公诗好,应是定评。细读简公的诗,的确是意味深长,清新雅致。其韵味不减魏晋风采,其格律颇肖唐人行径。尤其其七言绝句,锤炼功夫,借物寓意以及其想象和比喻,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很经得起咀嚼和回味。

[注释]①萍:浮萍,又称水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细小的绿色植物。古瓦:指古老或古旧的陶瓷盆缸,可用于养殖金鱼或栽种小型水生花草。泓(hóng):本意谓水深邃清澈貌,此处兼有映、涵之意。田田:叶片在水面漂浮摇动貌。《古辞·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由此遂多以之形容莲叶在水中浮动貌。此句谓小小的莲叶浮贴在水面上,犹如一枚枚小铜钱浮在水面。②才大句:愤激语。谓自古以来,本事大的人或对象反而没有什么用处,得不到重用。不须句:谓用不着像一条船那么大的十丈长的藕。此处喻大荷叶。意谓有此小小的盆栽荷花,远胜于那些巨大的莲荷。

小泊湖州

居简

蜿蜒粉雉枕寒汀,阔着清苕碧界尘①。

帆落水晶宫未晓,素花开尽一汀萍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小泊意为暂时停泊。湖州为地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丹阳设吴兴郡,治乌程。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置湖州。后废。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置,宋沿置。元改湖州路。明改湖州府。公元1912年废府,以府治乌程、归安二县,合称吴兴县。今为浙江省湖州市。简公乘船旅行途中,于湖州有过短暂的泊留。这一带运河溪流,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幅密布的水网,是我国水道交通最发达的地区。这一片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景象,引起了简公的诗兴。于是,诗人为我们展开一幅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屏。

[注释]①蜿蜒:本意指龙蛇行进貌,现通指各种爬行动物乃至涧水溪流屈曲行进之状,本诗中用以形容城墙弯曲状。粉雉:粉白色的城墙。粉为白色或粉白色。雉:本为计算城墙面积的度量单位,引申为城墙。汀:水边的平地或水中的小洲。此句谓湖州白色城墙像龙蛇一般蜿蜒在水滨。阔着句:谓辽阔的水面长满了苕草,形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②水晶宫:用水晶构成的宫殿,通常用以指海中龙王的府第。引申为四面环水的屋宇,此处取引申义。唐杨汉公《九月十五日夜绝句》诗句“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在水晶宫。”正用此意。又元代赵子昂居湖州,四面皆水,遂刻私印为“水晶宫道人”,亦取此意。素花:即后文所指苹。浮萍碧绿青翠,素雅可喜,故称。

淳佑辛酉立秋后一日游鼓山

道冲

野径斜连石涧旁,草根昵昵语寒螀①。

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②。

风卷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③。

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菊绽黄④。

[作者简介]道冲(1169-1250),南宋时期浙江余杭径山僧。号痴绝,俗姓荀,武信长江(治所在今四川省蓬溪县)人。南宋理宗前期(1225-1250),先后住持太白、育王、径山。能诗,诗风雍容清雅,韵味深长,作品惜多不传。此诗收入《鼓山志》。

[说明]考淳佑为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共十二年,为公元1241-1252年。其间干支无辛酉,唯为辛丑、辛亥,辛亥为公元1251年,冲公业已下世。故此题中之辛酉当为辛丑之误,应改为辛丑,即公元1241年。又宋理宗在位时有一辛酉年,为景定二年即公元1261年,距冲公圆寂己十余年,更不足论。公元1241年,冲公年已七十又三。立秋后一日,冲公游览了闽东着名古刹——福州鼓山涌泉寺,遂留下这首美丽的诗篇。七十三岁是人生的秋季,时令是鼓山的仲秋,这首诗写得也从容温厚,心平气和。写得也精粹简练,韵味丰富。这首诗,大概应该象征着人生、季节和冲公本人诗艺的成熟和圆满吧!

[注释]①昵昵:亲切,亲密。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用此意。寒螀:蝉的一种,比一般的蝉稍小。夏末秋初,感时而鸣。此句谓在草根之下,寒螀鸣唤着,发出昵昵的声响。②郊原:郊外的原野。经雨:下过雨后。自夕阳:只有夕阳。谓夕阳独自地照射在庭院中。③碧嶂:青葱碧绿的山峦。④篱落:即篱笆。唐刘禹锡《龙阳县歌》:“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用此意。枳壳:枳实,枳树的果实。供药用。其小而未熟者称枳实,大而成熟已干者称枳壳。这里指泛着青色还在枳树上未摘下来的枳实。垂青:此处作显出青色解。绽:指绽开,开放。

绝句

福州僧

当初只欲转头衔,转得头衔转不堪①。

何似仁王高阁上,倚栏闲唱望江南②。

[作者简介]福州僧,南宋时期福建福州仁王寺僧。生卒年、法讳字号及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07年前后在世。爱好诗文,喜唱《望江南》曲。曾主持福州某寺,不久又自退,复归仁王寺,隐遁而终。

[说明]据宋人刘克庄《后村诗话》所载,福州仁王寺有僧,喜吟诗。一日,题诗于壁曰:“不嫌夫婿丑,亦勿厌深村。但得一回嫁,全胜不出门。”人皆知其有主寺开法之意,后聘其主持一寺。未久,此僧又忽忽不乐,再提诗如上,辞位复归仁王寺。两首题壁诗皆绝句,一五绝,一七绝,亦皆通俗浅白,朴实无华,足以反映此福州僧之性格风貌。诗之本身虽无足大观,其含义却也很有意味。

[注释]①转头衔:变换头衔称呼,这里有升迁之意。此联中共有三个转字,前二转字为实词,变换意也。后一转字为虚词,意为反而。不堪:受不了。②仁王高阁:指作者本寺福州仁王寺中的楼阁。望江南:词调名。原为乐曲,自唐起用为词调。初仅单调,宋以后增双调。单调五句二十七字,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两段。另有一种双调,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前段二十九字,后段三十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唐李德裕为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忆江南》或《江南好》。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复名《望江南》。皇甫崧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又名《梦江南》。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望江梅》。此外,尚有《梦僊游》、《归塞北》、《安阳好》、《步虚声》等名称。

赋吴门上元

本正

村翁看了上元归,正是西楼月落时①。

夸道官街好灯火,不知浑尔点膏脂②。

[作者简介]本正,南宋时期江苏姑苏月湖僧。号月湖半颠。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15年前后在世。为人放荡形骸,落拓不羁。能诗,见不平事,则为诗讥讽之。时有大名。

[说明]吴门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吴县为春秋时吴国都城,因此称吴县城为吴门。上元即上元节,俗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十五夜为元夜、元宵。届时官私各家尽皆张灯结彩,戏狮舞龙,以庆祝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春节。按习惯规定,春节至此方算结束。其中尤以张灯最为讲究。花灯形式,各种各样。大者如楼厦,重叠而起,小者似儿拳,连缀而挂。且各相兢夸,以鹜新奇,甚至评定名次,授奖博彩。完全可以说,上元节之夜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夜。吴人尚奇,吴人精巧,于此中更常出新意。正公见此情况,却不以为然。此诗借了一位村翁之口,夸赞官街灯火好看。而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官街的灯火点的烧的,尽是民脂民膏。一矢中的,直截而又痛快,严正而又深刻。据《山房随笔》所载,此诗不久就传到平江知府吴渊吴退庵那儿。吴渊是一位相当正直的官,后来一直做到了宰相。幸亏是他在当这里的地方官,他不仅没有见怪正公,反而认为此僧正直勇敢,不同凡响。于是吴渊命令正公去主持吴地最大的道场虎丘寺。这却又成就了一段佳话。

[注释]①上元:指上元之夜的灯节。②浑尔:全都是,尽是。浑:全也,满也。膏脂:即脂膏,油脂也。油脂凝结者为脂,呈液态者为膏。以喻人民的财物。《后汉书·仲长统传》有句“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即用此意。

表忠观

法照

钱王古庙锁莓苔,华表秋深鹤不来①。

昨夜石坛风露重,凌霄花落凤僊开②。

[作者简介]法照(1185-1273),南宋后期浙江杭州佛光山僧。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省)人。工诗,尤长七言绝句,诗风沉雄苍劲,很有气势,当时颇享盛名。此诗收入《东瓯诗集》。

[说明]表忠观是北宋初期为纪念五代十国时吴越国钱氏诸王而立的一所祠庙。吴越领有浙江全部、江苏西南、福建东北等地区,传五王历八十四年。钱氏诸王在位时,多兴文重教,轻敛薄赋,为东南各省人民的生活安定提供了一个相应的保障。与其他地区即五代十国时其他许多小国家相比,经济上比较发达。吴越纳土归宋,国灭,故后人立祠纪念。照公写这首诗时,距吴越亡国已近三百年,表忠观已几经兴废,显得尤其荒凉冷落。于此荒芜冷寂之中,诗人却找到了诗意。照公所描绘的,正是不复繁华、寂寞无人的表忠观。莓苔深锁,石坛露重,是一种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环境和氛围。然而,照公独具慧眼,他留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凌霄、凤僊相继开放,争奇斗妍。于是我们应该想到两点:一是帝王将相化为尘土,大自然照样花落花开。一是在任何荒凉冷落之处,都应看到其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一面。这便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启示。

[注释]①钱王:指吴越国五代国主钱氏诸王。华表:一般指古时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上刻有花纹。鹤不来:反用化鹤归来之典。传说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僊,后化鹤飞回故乡,停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僊冢垒垒!”②石坛:祠庙中的祭坛。风露:指露水。凌霄:花名,也叫紫葳。凤僊:花名,又名小桃红、旱珍珠。花形如凤,有多色,捣碎加明矾可染指甲。花供观赏,亦入药。

堤上

斯植

杨柳垂丝拂画船,杏花零落断桥边①。

半山烟雨东风恶,更向西亭听杜鹃②。

[作者简介]斯植,南宋后期湖南衡山南岳寺僧。字建中,号芳庭。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1218年前后在世。工诗能文,诗有大名,兼长各体,七绝尤佳。诗风清俊淡雅,讲究格律意境,韵味深长,可讽可诵。有《采芝集》,今已不传。

[说明]植公居杭经年,写有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这些诗多为七言绝句。立于西湖某一角度,摄取西湖某一景点,用清新流畅的笔调,既描绘出西湖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致,也抒发了自己深密沉郁的情怀,每首绝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又都是一首动听的歌。这首立足于孤山断桥边描写西湖及其西面群山的小诗,便是如此。

[注释]①画船:即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自古至今,这种游船西湖上最多。大小不一,或置弦管歌舞,或备美酒佳肴,供游人游湖时宴乐。断桥:桥名。在杭州市西湖孤山边。本名宝佑桥,又名段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有句“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即指此处。②恶:指风吹得很猛烈,很煞风景。杜鹃:此处指杜鹃鸟。

湖上晚望

斯植

绕堤杨柳暗渔舟,二月风光淡似秋①。

几度笙歌人散后,夕阳依旧满红楼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杭州是人间的天堂,西湖则是天堂中的天堂。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西湖边总是游人如鲫,笙歌不断。西湖的夜景尤其美观,既有辉煌灿烂的游船灯光,也有幽亮闪烁的渔家烛火,时而渔歌响起,在浩渺的湖面上飘浮,甚至引起群山的响应,特别动听。植公于黄昏时刻来到湖边,站在湖东柳浪闻莺处,极目眺望茫茫湖面,得到的又是怎样一种印象?白天的欢宴游乐已告一段落,晚上的夜游狂欢还没有开始,这是西子湖稍获安宁的片刻。这时的自然景观却是美丽的,对植公来说,尤为相宜。于是,植公又写诗了。

[注释]①绕堤句:谓农历二月时杨柳都长出了葱茂的绿叶,杨柳树下的小渔船被杨柳枝条所掩蔽,看不清楚了。这是西子湖的黄昏景象。二月句:农历二月花草树木在蓬勃生长,但远没有达到夏季那样旺盛葱茏,故称其清淡,有如秋天。②笙歌:有音乐伴奏的歌舞。红楼:红色的楼房。泛指华丽的楼房,又多指富贵家妇女所居。

雪中寄岩泉

斯植

吟罢新诗祗自看,晓风吹恨上栏干①。

夜来雪满前山路,谁对梅花说岁寒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岩泉未详何许人。从本诗正文中大致可以推断,当系植公的一位同道诗友,与植公有着很深厚的交情。这是描写冬季雪景与冬天生活的一首着名的绝句。大雪飞飘,把山前的道路封住了。朋友不在身边,这样的情景之下,也来不了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辛苦作诗,清晨只能独自吟哦,于是更想念自己的朋友了。朋友(指岩泉)不在身边,谁和我一同赞美岁寒之中的梅花,谁和我共度这岁寒的时光呢?诗写得十分温馨柔和,娓娓深情。

[注释]①晓风句:谓清晨傍在栏杆边,被寒冷的晓风所吹拂,更增添了心中的惆怅和伤感。②谁对句:谓谁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能经历严冬酷寒的考验呢?梅花为中国传统说法中“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山行晚归

善珍

药径入云林,晚晴扶杖吟①。

照泥星复雨,经朔月犹阴②。

树折怜巢覆,泉清见叶沉③。

爱闲自如此,不是学灰心④。

[作者简介]善珍(1194-1277),南宋后期浙江余杭径山僧。字藏叟,俗姓吕,南安(今江西省大余县)人,一作泉州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受戒后,入杭州西湖灵隐寺参妙峰之善禅师,入室悟旨,承嗣其法。珍公承嗣后,大开法筵,振杨歧宗风,道誉甚隆。历主光孝、承天、雪峰诸寺,后奉诏主持径山。能诗,以五律见长,抒写性灵,委婉可讽。

[说明]珍公作诗,往往不重修饰,直抒胸臆,是其真实情感的流露。珍公享年八十有四,古稀之后,仍奔波于各大丛林间,过的是近于苦行的辛苦生涯。珍公所住之寺,大多在闽浙山林水乡,皆具独特的山水胜景。以上三者,构成了珍公诗歌的特色:真实、沉郁、秀逸。诗人并不能向壁虚构,他必须受事物的感动,情景的启迪,环境的诱导。珍公固然是道行卓着的高僧,他也是诗人,也脱不了这个规律。珍公有山行而晚归的经历,而且很多很多,抒而发之,便凝结成上述一行行精美的诗句。

[注释]①药径:种有各种药材的山地间的小路。云林:云雾弥漫的山林。晚晴:指晴朗天气中的黄昏时节。②泥:谓土地、地面。朔:农历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上看不到月光。这种现象叫朔。因其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因此称初一为朔日或朔。阴:此处指晦暗,阴暗。③巢:指鸟巢。覆:翻,倾倒。④灰心:《庄子·齐物论》句云“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言心意寂静如死灰,不为外界所动。后多以灰心比喻丧失信心或意志消沉。

春寒

善珍

林间灯夕过,顾影在天涯①。

雪暝迷归鹤,春寒误早花②。

艰难知世味,贫病厌年华③。

故国风尘外,无人可问家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仍然是不事雕饰,仍然是直抒胸臆,仍然是珍公的主流风格。冬末春初,寒意依然浓重。年老贫病,生活倍觉艰难。舍俗出家,故园音讯已断。这一切,都是珍公所面临着的现实问题。在早春的寒冷之中,珍公思索着这些问题。他并不回避、逃离,而是直接面对。把这些现实的感触和沉埋在心中的长久的思虑,用诗笔抒写出来,心里一定会觉得安宁一些。孤寂的老僧人,这也算得上一点慰藉。

[注释]①林间:山林间,隐修之地。灯夕:灯夜,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参见本正《赋吴门上元》之说明。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这里却有自怜、自叹之感。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②暝:晦暗,昏暗。春寒句:谓这春天的气温太低,太寒冷了,耽误了花儿的开放。③世味:人世的滋味,犹言世情。唐韩愈《示爽》诗有句“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均为此意。年华:年光,岁月。④故国:故乡,故园。风尘:此处指漫长旅程之艰辛,或战事之动乱。无人句:谓找不到人打探家乡的音信。

上权臣

僧仪

我本田中一比丘,却来乘马不乘牛①。

如今马上风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②。

[作者简介]僧仪,南宋时期浙江杭州西湖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无考。大约公元1226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质直淡泊,平易通俗,当时有名。作品惜多不传。此诗载《白獭髓》,复收入《宋诗纪事》卷九十三。

[说明]任何时候,宗教都应该求得***当局的保护和重视,取得地方长官的信任和支持。否则,遇到的麻烦一定很多,遭到的挫折一定不少。仪公的遭遇很能说明这点。据《白獭髓》所记载:仪公之道誉才名,闻于某位权臣。某权臣欲委任仪公以僧官之职,并要求仪公能经常乘车骑马,到官府中走动。这完全违背了仪公修行的初衷和做人的原则,于是仪公写作此诗,上呈权臣,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位权臣不仅不能理解和体谅仪公的苦衷,而且怒责仪公是影射自己,大为不敬,不仅下命令没收了仪公的袈裟度牒,而且以诽谤名义治仪公之罪,真是莫名其妙。细读仪公这首七绝,仪公讲的都是自己的事,表示的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权臣偏偏要借题发挥,欲之加罪,何患无词。仪公实在太冤枉了。

[注释]①比丘:梵语。意为乞者。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僧。按照佛教的制度,少年出家,初受戒,称为沙弥,到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因僧人须乞法、乞食,故有此称。乘马:指乘车骑马,任僧官,与官府权臣们往来应酬。乘牛:指在山林田野中骑牛,比喻生活在山林野外。②风波:比喻各种人事变化,各种意外之灾。

上堂别众

云峰

淡然无累水云僧,去住分明叶样轻①。

十字街头休做梦,五湖依旧一枝藤②。

[作者简介]云峰,南宋时期江西抚州广寿寺僧。法讳不详,云峰为其字号。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29年前后在世。能诗,作品多已失传。此诗见载《江西诗征》、《临川县志》。

[说明]据《随隐漫录》所载:云峰法师住持抚州广寿寺。一日出行,途遇时贵,避之不及,言语间颇不合。峰公速回本寺,上堂吟此诗句,与僧众告别而去。一个当时正在走红的贵人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权贵的打击报复,为了不连累寺庙,不连累僧众,也只能一走了之。却又很愤慨,很无奈。诗却写得很好,很豁达,很潇洒,有很深的意蕴和韵味。能即兴而作此诗者,不愧为学养精深的有道高僧。又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有载:一僧挂单于某寺,受人排挤,无奈。此僧乃将一双草鞋挂在方丈门前,题诗云:“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骷髅就此埋。”虽然这位行脚僧的困境是由寺内矛盾所引发,与云峰法师面对的情况很不一样。但他们举重若轻,顺应自然的磊落洒脱胸襟,却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①淡然:谓将事情看得很平淡。无累:不连累。水云僧:指游方行脚的僧人,言其如行云流水无定居之处。此处指云游至广寿寺来的各位僧人。去住句:谓是去是留都清清楚楚,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什么事都不过像一片树叶一般,轻飘飘,一下就过去了。②十字街头:指大路交岔口上。此句有二义:一义就字面本身解释,告诉大家在大街上行路要小心,别胡思乱想,以免惹出事故。一义为提醒大家要看透人生,看破红尘,不要对外界事物抱有幻想,而要修养自己的心性。此句本为双关,二义兼有。五湖:中国的五个大湖,泛指全国各地。此句意谓我拄着这支藤杖,依旧能走遍全国的五湖四海,可以到处为家。

舟中口号

绍嵩

合皂风烟外(诚斋),残蝉送客愁(巽中)①。

云连平地起(方干),水带断槎流(曹纬)②。

树隐重重竹(诚斋),江呈岸岸秋(诚斋)③。

晚来供望眼(晓莹),微径杂归牛(陈与义)④。

[作者简介]绍嵩,南宋后期浙江嘉禾大云寺僧。号亚愚,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卒年、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1230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尤长集句。原有集,名《江浙纪行诗》,不传。

[说明]此诗为嵩公集句佳作。集句乃集古人句以为诗,至工至巧者往往集思广益,珠联璧合,制作成一首面貌焕然一新,韵味自成一格的好诗。集句乃诗歌艺术的一种再创造形式。晋傅咸《毛诗》一篇为集句之始,后来文人有从经史成语摘为对句者,成为文字游戏之一种。王安石晚年喜为集句,有多至百韵者,文天祥集杜诗,亦至二百首。清黄之隽有《香屑集》,皆集唐人之句为香奁诗,凡古今体九百三十余首。集句制作在有宋一代甚为流行,绍嵩亦为其中高手。嵩公往往将前代或同代诗人各不相干的诗句集结在一起,他主要是集成五言律诗,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首相当好的新诗。集句诗中,以括号注明此句诗的原作者。至于许多家的许多诗句,集成了一首新诗,其作者便是集句者了。在这里,作者便是嵩公自己。这一点是历来都无异议的。集句诗同样能明显地反映集句者的文学修养和文体风格。嵩公的诗风便是明朗流畅,情辞兼美,有严格的对仗和平仄,有深长的韵味。口号为古体诗的一种题名。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

[注释]①合皂:山名。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东,周回绵亘二百余里。山形如合,色如皂,峰顶起伏,有泉石池塘之盛,道家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为南方道教灵宝派的主要基地。风烟:犹言风尘。梁吴均《与朱元思书》有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即取此意。残蝉:指夏末秋初之蝉。蝉只能度夏,秋冬自然为其末日,故称残。②云连句:谓云与地相连在一起,大地似乎也随着云一起浮升。槎:竹木之筏。③江呈句:谓江岸上呈现出一片秋意,秋日的景象。岸岸指很多岸,所有的岸,如左岸、右岸、前岸、后岸。④供望眼:供眼睛所望的,让眼睛可以观看的。微径:指小路。杂:错杂,夹杂。

泛湖

绍嵩

久客欣无事(晓莹),扶衰上野航(王荆公)①。

回云覆阴谷(李颐),初日放晨光(李商叟)②。

杨柳千寻色(乐府词),荷花一路香(吕居仁)③。

西湖天下胜(张君量),谁与共平章(晓莹)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这是嵩公为游览杭州西湖,在西湖上泛舟而集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集得很好,很有名。一句古乐府诗,加上六位同是宋代诗人的七句诗,被嵩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意有境,意境相衬。西子湖本来就够美丽的,经嵩公用诗句如此渲染,如此赞颂,就更令人衷心向往,更生爱慕之情了。

[注释]①欣:高兴。此处亦通幸,幸好,幸亏之意。扶衰:带着衰老、衰病或衰疲的身体。野航:泛指普通的小船。②回云:来回飘浮之云。阴谷:指北面山谷。此句写西子湖边的群山。初日:朝阳。晨光:晨曦。此句写西子湖面日出之景。③杨柳句:漫长的湖岸上一片杨柳的青翠颜色。此句写湖东岸之柳浪闻莺。荷花句:一路上但闻荷花的清香。此句写西湖北面的曲院观荷。④天下:指全中国。平章:品评、品论。

无弦琴

止翁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②。

[作者简介]止翁,南宋时期南方诗僧。法讳不详,止翁为其字号。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30年前后在世。诗写得很好,当时颇为有名。诗风沉雄雅健,言近意远,极有意蕴。此诗收入《四朝诗》。

[说明]无弦琴乃是没有上弦的琴,无法弹奏的琴。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则抚弄以寄其意。”可见陶渊明为弹无弦琴的始祖,又可见弹无弦琴非为品赏乐曲,乃为寄意,寄托自己的情感。和陶渊明一样,本诗作者止翁也蓄有一张无弦琴。他未必像陶渊明那样嗜酒,而且每喝必醉,但他也会时常抚弄自己的无弦琴。止翁用无弦琴弹奏无生之曲,寄托自己孤寂的情怀,打发自己悠闲的时光。

[注释]

①金徽:黄金制作的琴徽。徽为绑扎琴弦使之固定的绳子。此句实际上是说既没有琴徽,也没有琴弦。清音:清脆嘹亮的乐曲声。此句谓不用手指弹拨琴弦来奏出美妙的乐曲。是什么呢?那当然是用意念,用心灵来弹奏了。②无生:佛教谓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露滴句:谓当我弹奏无生曲时,露水从松梢滴下,僊鹤还没有睡眠。暗喻只有松鹤能领会,能欣赏我弹奏的无生曲。

虎丘

元肇

沧海何年涌?秦传虎踞丘①。

池空剑光冷,坟阙鬼吟愁②。

石碍楼台侧,烟深草木浮③。

吴人贪胜概,春尽亦来游④。

[作者简介]元肇,南宋后期浙江杭州灵隐寺僧。字圣徒,号淮海,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生卒年及俗姓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住持灵隐寺。晚年徙居余杭径山,终葬径山。他博览群书,兼通儒佛,与同代文人学士多所交往,相互唱和。诗风清雅挺拔,雍容大度,颇有唐人风味。原有集,不传。部分作品散见于《瀛奎律髓》、《延佑四明志》、《径山志》、《武林梵志》等著作中。

[说明]虎丘系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阊门外。一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地,三日有虎踞其上,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后复旧名。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目,为苏州市最着名游览胜地。肇公由杭至苏,登临游览了虎丘山,遂作此诗以纪其游。短短的一首五律四十个字,概括了虎丘成名的历史,综述了虎丘现存的古迹,也介绍了春夏之交人们贪胜游览的情况。笔力雄伟,语言精炼,很有内涵和深度。

[注释]①沧海:大海。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涌:指虎丘山之旧名海涌山。传原虎丘地势平坦,忽从海中涌山于此。秦传句:从秦开始,就传说有虎盘踞于此山丘之上。详见本诗说明。②池空句:虎丘上有剑池,传为吴王夫差铸剑、试剑之处。古吴国距南宋末年已一千五百年,其时试剑的剑光自然早巳冷却消散。坟阙句:虎丘上有吴王阖闾之墓,自然也早已荒败,徒使鬼神见而生愁。③石碍句:楼台旁的荒置石柱,妨碍了楼台上的视野。烟深句:烟雾深浓,使山上的草木显得在雾中飘浮。④吴人:此处主要指苏州城里的人。胜概:美丽的景色,佳境。宋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即为此意。

惜松

元肇

不为栽松种茯苓,祗缘山色四时青①。

老僧只恐移松去,留与青山作画屏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据《山房随笔》所载:南宋理宗时,阎贵妃之父阎良臣拟建大屋,欲从灵隐、天竺诸山中砍伐木材。看中了灵隐寺旁的参天古松,正欲派人来伐。肇公遂作此诗,请人送达理宗皇帝,阻止了这件滥伐古松的事故。住山住庙的人爱山爱树,这种心情皇亲阎良臣未必不知,只是他权势显赫,可以恣意妄为罢了。只有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理宗,方可制止他的越轨行为。但是,肇公也不可能去向皇帝哀求。而是用一首极为优雅的七言绝句,用一个精确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也是全灵隐寺僧人的愿望。诗写得很生动,很有感情。

[注释]①茯苓:亦名松根。松树根下土壤中寄生的菌类块根植物。入药。传为修道者常食。缘:为了。②画屏:有画装饰的屏风。此处意谓让松树生长在山中寺旁,让其与周围的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屏。以此美丽的形象的比喻来打动最高统治者的心,使古松得到保护。

题雪窦锦镜亭

元肇

上尽崎岖脚力微,毳袍零碎染烟霏①。

妙高峰顶见日出,千丈岩头看雪飞②。寒木着霜山衣锦,清泉得月镜交辉③。

翩然又作东南去,肯落台温第二机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雪窦系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为四明山之别峰。宋理宗尝梦游此,赐名应梦山。山中有着名古刹雪窦寺,为东南名寺。又有锦镜池、妙高峰、千丈岩诸名胜。锦镜亭便建筑在锦镜池旁。肇公攀登雪窦诸峰,尽情游览观赏之后,于锦镜亭中题此七律,以抒发登临之观感。诗写得很豪放,很飘逸,以这样的诗来赞颂这座浙东名山,赞颂名山上的名胜古迹,的确是很恰当的,名副其实的。在肇公的眼中,一切都处于动态,一切都似乎是有生命的。所以一切都那么令人赞叹不已。这是热爱大自然的诗人,对美好山河的真诚的感受,深刻的理解。

[注释]①崎岖:此处仅指山路的险阻不平。微:微小,不足。指走累了。毳:粗糙。零碎:一指星星点点地;一指到处都是,全都是。烟霏:云雾迷漫状。唐韩愈《山石诗》:“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即用此意。②妙高峰:雪宝山中的一座山峰,于此观日出颇佳。千丈岩:雪窦山中的一座山峰,一峰独耸,周边开阔,宜于此观赏雪飞云飘。③寒木句:谓严冬的树木上、山坡上都凝结着冰霜,使山林美如锦绣。清泉句:谓清泉流注于池中,泉水清澄,这池本就像一面镜子(名锦镜池),月亮映照其中,交相辉映,更明亮无比。④翩然:形容动作或形态的轻疾,此处形容山势的蜿蜒起伏。东南去:雪窦山群峰作西北东南走向,一直向东南方向延伸而去。肯作句:意谓怎肯在台温地区充当第二的地位呢?这是换一种说法肯定雪窦山在台温地区是首屈一指的领头地位。台温:台州和温州。此处泛指浙江东部地区。

锦镜池

僧鉴

一鉴涵虚碧,万象悉其中①。

重绿浮浅绿,深红间浅红②。

[作者简介]僧鉴,南宋后期浙江四明雪窦山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曾任雪窦寺住持。能诗,长于五言绝句。诗风清新明快,质朴自然。作品结为《雪窦杂咏》,不传。《四明山志》中存其诗数首。

[说明]锦镜池为雪窦山中最重要的名胜之一。高山之上,一湖湛然,犹如明镜,高高悬挂。因其周围林木青苍,繁花似锦,衬托着清明澄澈的湖水,故称锦镜池。池旁建有锦镜亭,供人留止观赏风景。鉴公久居雪窦山,对山中各名胜古迹,尽皆了然于心,并且一一题咏,结集成《雪窦杂咏》。这些诗都是对号入座,一景一诗,以五言绝句为主。此诗即为其中之一。惜其诗集已佚,许多曾经有过的名胜古迹以及鉴公为之题咏的美妙诗句,也随之一同消失。

[注释]①鉴:通镜。涵:包容。虚碧:虚空碧落,指天空。此句谓整个天空都映照在、包容在锦镜池中。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唐温庭筠《七夕》诗有“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即用此意。悉:都,全。②重绿句:谓池水极深,显出墨绿色。其中生长有浮萍水草,则又草绿浅绿色。浅绿浮于重绿之中、之上,甚得衬托对比之美。深红句:谓映照在池中的花卉,其颜色有的深红,有的浅红,相间交错,显得更美丽。

绝句

祖钦

千里相寻慰寂寥,未嫌风雪路迢迢①。

庐山虽好且休去,更拨寒炉话一宵②。

[作者简介]祖钦(?-1287),号雪岩,南宋后期江西袁州仰山僧。生年不详,享寿当在七十岁以上。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能诗,当时有名。诗风淳厚温雅,很有情致。作品大多不传。此诗加载《随隐漫录》。

[说明]诗题绝句,等于无题。这是记录作者内心的思想历程和情感波澜的一首抒情诗。这样的诗,多半都写得很委婉、含蓄、温柔、宁静,抒写的也多半是友谊、衷情、缅怀、思念。钦公此诗正是如此。正当风雪交加的季节,一位朋友,不远千里地从庐山到仰山来看望自己,正好慰抚了作者那寂寥的心境。朋友要回庐山了,作者还要留他住一天,以便围炉拨火,共话通宵。一位古印度婆罗门高僧说过:即使是世界的末日来到,在常绿的生命之树上,一定还会残存着两颗果子,一颗是诗歌,一颗是友谊。友谊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之一,作者似乎比我们更懂得这一点。否则,作者就不会写这首诗了。

[注释]①寂寥:空虚。迢迢:路途遥远貌。②庐山:中国名山,在今江西省北部长江边。详见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之说明。宵:夜。

题景苏堂竹

道璨

一叶复一叶,也道几翻覆①。

一点复一点,书画要接续②。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③。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④。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⑤?

[作者简介]道璨,南宋后期江西饶州荐福寺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245年前后在世。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省)人。南宋后期,住持荐福寺。能诗,时享大名。着诗集《柳塘外集》四卷,不传。其中《题水墨草虫》、《题景苏堂竹》、《陈了翁祠》等名篇,传诵一时,散见于各种诗话作品中。

[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像苏东坡这样一位经历坎坷、备受磨难而又生时享誉、名播天下的文人,实在不多。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苏东坡由黄州团练副使转汝州。先往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向其弟苏辙告别。途经瑞昌(今江西省瑞昌市)亭子山,题字崖石,点墨竹叶上,遂使环山之竹叶,叶叶有墨点。宋理宗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年),瑞昌主簿王景琰将墨点之竹移植主簿厅署,并题匾称“景苏堂”。因主簿厅乃当时苏东坡留宿之处,故以此纪念。当时文人墨士多有题咏。璨公之诗,于中别出一格。语虽质直,而意味深长,道他人之所未道者,诚警世钟鼓也。

[注释]①翻覆:表面上是说竹叶两面,有正有反。实际上是说世上的人事变迁反反复复,变化无常。②接续:继续。此处乃指要继承苏东坡的书画艺术。③长公:即苏东坡。东坡兄弟二人,名苏轼、苏辙,苏轼(东坡)居长。一节句:表面上是赞美竹之劲节,宁折不弯。实际上是赞美苏东坡为人正直,堪为师表。④北麓:王景琰字北麓。王氏任瑞昌主簿,能移竹题匾,为苏东坡建一纪念,自然不俗。⑤熙丰间:指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其时围绕着王安石变法情况,朝野上下,风起云涌。权臣大吏各执一端,朝政变幻不测。是赵宋王朝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几人句:谓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

放船

本粹

数幅蒲帆破晓烟,一篙春水涨平川①。

谁家池馆多杨柳,时送飞花到客船②。

[作者简介]本粹,南宋末年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可考。大约公元1245年前后在世。能诗,绝句写得尤好,当时享有盛名。诗风简洁明快,韵味深沉,意境悠远。作品大多不传,少量散见于《诗林万选》、《诗家鼎衡》。

[说明]放船即乘船。但顺水而下方可言放船,谓其顺流而下,放任可也。逆流而上则撑篙摇橹,言摇船、撑船,不言放船。这是记叙粹公春季时一次乘船出行的经历的诗,一首七言绝句。诗很精炼地描述了清晨时坐着船顺流扬帆前进时的景况,两岸的景致很美,心境也很欢快;预示着这次旅行一定会很顺利。诗写得很活泼,很生动,很有情趣。

[注释]①幅:张、面。用来计量帆的数量词。蒲帆:蒲草织成的船帆。唐李肇《国史补》下载有“扬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棹,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篙:指水如一篙深。②池馆:指河边的楼台馆所,供人于河畔观景宴乐之用。飞花:指杨花,其轻如絮,随风飘飞。

李昭象读书台

希坦

废兴生死妄安名,山水何曾改旧清①。

孰谓堂空人已往,溪声还作读书声②。

[作者简介]希坦,号率庵,南宋末年安徽池州九华山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55年前后在世。能诗,着有《九华诗集》,收入《四库全书》。此诗又收入《九华山志》。

[说明]李昭象为唐末隐士。字化文,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因父李方玄任池州刺史,移籍池州。曾由相国路岩荐于朝,将召用,因事未果。黄巢军起,入九华山隐居以终。他好读精思,长于诗文,与同代诗人张乔、顾云等交厚。其读书台在九华山碧云峰下。坦公禅隐于九华山中,游览前朝古迹李昭象读书台,颇生沧桑之感,以诗纪之。这首诗对人生的荣辱,世事的兴废,并不曾予以丝毫的关注,而是用浓重的笔墨,歌颂李昭象这位甘于淡泊,隐居读书的文人隐士。坦公认为,尽管世代有废有兴,人物有死有生,那都是过眼烟云。只有李昭象的读书声,会永远地留传下去,像日夜奔流的溪泉。这里,读书声实际上是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借代的,以一概全的说法。

[注释]①妄安名:随随便便取个名字,实际上是空虚而没有意义的。②堂:指李昭象读书台。作:有如、像之意。

自题葡萄

子温

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①。

轻包短策难将带,记得西风月上初②。

[作者简介]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非子,南宋末年浙江杭州玛瑙寺僧。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生卒年、俗姓不详,大约公元1256年前后在世。温公善草书,喜画葡萄,世号温葡萄。权贵求其画,千金不与,逢雅士,主动命笔。常灰帽短衣,招摇过市,与街中小儿嬉戏作乐。性嗜酒,然疾恶如仇,从不预贵官之席。不知所终。

[说明]从各种零散的资料来看,温公确实是个极有个性的性情中人。他疾恶如仇,佯狂玩世,又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喜画葡萄,又常自题诗句其上。从这首七绝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温公的游戏人生,到了什么地步:他自称曾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无数罕世珍宝,他都没有要,只带回葡萄种子,种出葡萄,给自己在风中月夜独自欣赏。想象奇特,形象突兀,语言有很大的跳跃性,往往出人意外。就诗论诗,差强人意;结合温公之为人行事,则此诗亦何代表温公特异性格也。

[注释]①流沙:沙漠。沙常因风而流动转移,故称流沙。此处指我国西北甘青新诸省区,其地多沙漠。其中***各地古称西域,印度佛经多从南疆和阗经北疆哈密传入内地。梵书:指梵文佛经。草龙珠帐:泛指各种珍稀奇罕之宝物。②记得句:谓风中月下观赏自己培植的葡萄,乃一大快事。

题画葡萄卷后

子温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①。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据《江村消夏录》所载:温公于此诗之后,且有补题,曰:“纸长,宜以好诗书之,为后之名胜笑览。”温公能诗擅画。其画世多争宝,其诗不拘格律,率意而就,往往也言未尽而意有余。温公称自己的诗为好诗,大多如此。这首题在葡萄画卷上的七绝:足以代表温公的风格:所写之物与所画之物未必有什么关系,只是率意地题写自己作画之时或画完之后的一些感想。而这些感想,亦未必与所画葡萄有必然关系,但却精辟、深刻,很有意蕴。

[注释]①宗炳社:指东晋末年以高僧慧远大师为首,在江西庐山东林寺缔结的一个僧俗学佛社团——白莲社。宗炳(375—443),南北朝时刘宋名士,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省邓县东北)人。晋末宋初,朝廷多次征聘,固辞不就。好山水,爱远游,善抚琴,工绘画,才名重于一时。笃信佛教,曾着《明佛论》等。宗炳为慧远白莲社中最主要成员之一。庾公楼:楼阁名。晋庾亮尝为江、荆、豫州刺史,治武昌,曾与僚吏殷浩、王胡之等登南楼赏月,谈咏竟夕。后江州州治移浔阳。好事者遂于此建楼名庾公楼。庾公楼历来为江西省九江市重要名胜古迹。②无心地:佛教指解脱种种妄念的境界。《宗镜录》四五云“所为无心,何者?若有心则不安,无心则自乐。故先德偈云:莫与心为伴,无心心自安。若将心作伴,动即被心护。”万种千般:指一切事情,也包括人所作的一切努力。

重阳

德丰

战尽今秋见太平,西风多作北风声①。

不吹乌帽吹毡帽,篱下黄花笑不成②。

[作者简介]德丰,宋末元初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70年前后在世。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能诗,作品以七绝为多,时有重名。诗风清灵潇洒,明朗俊逸,很有韵味。

[说明]宋末元初,是一段战事频仍、民不聊生、极其动乱的岁月。出家人与俗家人一样,也祈求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这是一首明显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好诗,历来被人们传诵。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是日人们登高眺远,赏菊吟诗,应该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诗中记叙的便是一个重阳佳节,而北风凛冽,连篱下的菊花也蔫蔫萎萎,不能尽情开放了。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是这首七绝的最明显的优点。

[注释]①战尽句:谓今年秋天战事稍为平息,可见太平光景了。这里是一种很勉强的说法。西风句:秋高气爽,偶有西风,而现在的西风竟像北风那样呼啸着。②乌帽:隋唐贵者多戴乌纱帽,其后上下通用,又渐废为折上巾,乌纱帽成为闲居常服,省称乌帽。此处指贵人或闲人所戴之帽,并以喻指贵人或闲人。毡(zhān)帽:用粗糙兽毛碾合成的毡片制成之帽,多为隶役奴仆所戴用。此处便以毡帽代指下层贫民。黄花:菊花。

答钟山长老

德丰

耿耿孤吟对古梅,忽传军将送书来①。

倚崖枯木摧残甚,虚负阳和到一回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钟山长老未详所指,当为时任南京钟山某寺住持的一位着名高僧。他派人送信给德丰禅师,请其接替自己一寺之主的位置。丰公乃以此诗为答,不赴邀聘。丰公对自己的禅隐生活很满意,平时赏赏梅,吟吟诗,自得其乐。兼之年已老大,不堪劳瘁。为什么去另一座自己不太熟悉的寺庙勉力操劳呢?诗写得很温和,很委婉,实际上,态度却是很坚决的。

[注释]

①耿耿:诚信貌。军将:此处系指邮吏。书:指钟山长老寄来的邀请函,聘请书。②摧残:损坏,破坏。此句谓自己就像山崖边一棵已经枯损朽坏的老树。阳和:春天的暖气。此句谓辜负了这么好的天气,让送信的人白跑了一趟。又,亦指自己徒具虚名,不值得如此看重。

南山诗

净权

紫气金丹晓,青霞玉井春①。

画牛曾寓意,鸣鹤更通神②。∵

[作者简介]净权,宋末元初浙江余杭径山僧。字道衡。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75年前后在世。性迂阔,人称“大迂阔”。工于诗文。又好言葛玄、陶渊明隐居事。兼通释道儒三教精义。作品大多不存。

[说明]此诗题中之南山,系泛指位于其居处南面之山,当为余杭径山诸山峰之一。据元人吾丘衍撰《闲居录》所载:道衡净权善于文辞,写诗与人,从不留底稿,随手散去,当时即散佚甚多。此诗系偶然机会,为吾丘衍录得。又载:权公兼擅释道儒,每言道家修炼事,有见地。这首诗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在权公所住之南,有一位道家朋友。这是一位学艺全才,既能炼丹,又能绘画。权公写这首诗送给道家朋友,表示对朋友的技艺非常赞赏。诗写得明朗,有强烈的节奏感。

[注释]①紫气:祥瑞的光气。金丹:古代方士炼金石为药,谓服之可以长生,是谓金丹。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句“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即指此。此句谓清晨时,紫气飘来,金丹炼成。青霞:同青霓,指道士所服之衣。玉井:井的美称。此句谓春季里穿着青色道服,在井边汲水。②寓意:寄托或隐含某种意旨。鸣鹤:模仿僊鹤的鸣唤。古人好啸鸣以舒气并寄寓一定的情感。道士呼啸或拟鸟兽鸣叫,则主要是为了调息气运,有利养生。通神:达到神奇的地步。指模仿得惟妙惟肖,极为相像。

绝句

存诚

别后多游沧海东,忽携诗卷到山中①。

立谈数语飘然去,满径松花落午风②。

[作者简介]存诚,宋末元初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无考。大约公元128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清俊,意境悠远,颇得晋唐诗人神髓。不少作品为人传诵。

[说明]关于诚公的数据,留存下来的实在太少了。诚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便是像他在这首诗里说的那样:立谈数语便飘然而去吗?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莫测了。不过这不要紧。昔贤隐名埋姓者多不胜数,他们故意不让后人知道自己,他们视名姓为累赘。留下了诗篇,而且是极优美极具神韵的诗篇,这就足够了。诚公离别朋友后到东南沿海转了一圈,带着所写的一批诗文再来看朋友。和朋友见面,站着聊了几句,又飘然而去。本来,出去是为了寻找诗兴,满载而归,就行了。本来,心中挂念朋友,见朋友很好,满意了。所以诚公毫无眷恋地再去云游,留在此山中的,只有风吹松花落满径。诚公不也是一阵无忧无虑、无影无踪的清风吗?

[注释]①沧海东:此处仅指东南沿海地区。山中:指诚公与其友隐居之处。②立谈:站着说话。喻抓紧时间,不愿耽搁。午风:中午时的风。此句谓再与朋友分别,是中午时分,风起了,把松花吹得满路都是。

春日田园杂兴

了慧

平畴水绕径微分,小圃云深景不繁①。

此处农桑虽是僻,多情莺燕不嫌村②。

倦眠芳草闲黄犊,静对幽花倒绿尊③。

见说弓旌方四出,欲更名姓掩衡门④。

[作者简介]了慧,宋末元初南方着名诗僧。字岳重,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俗姓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85年前后在世。擅长诗文,尤工七律。诗风淡雅清隽,于韵律、对仗、平仄及意境方面均很讲究,当时颇享盛名。

[说明]宋亡后,前义乌县令吴渭回归故乡浦江吴溪,立月泉吟社。延请当时文坛尊长方凤、谢翱、吴思齐等主持社务。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春,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五、七言律诗。一年后得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选中二百八十名。将其中前六十名诗汇为一卷刊行,即名《月泉吟社诗》。集中诗多隐含故国之思,姓名均为伪托,另注本名于后。慧公作此七律应征,经评定为第三十三名,遂刊入《月泉吟社诗》得以流传。这首七律写得柔和委婉,平稳含蓄,寄寓了很深沉的感情。这首诗能于数万首诗中脱颖而出,决不是偶然的。

[注释]①平畴:平坦的田地。小圃:小花园或小庭院。繁:繁茂。②僻:荒僻。此句谓慧公自己隐居之地,周围尽皆农户,位置亦很偏僻。村:粗朴、土气。宋戴复古《望江南》词:“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即系此意。③犊:小牛。尊:酒杯。④弓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后来遂以弓旌作为延聘之意。衡门:简单粗陋的门户。

镊工

溥光

一声镊子噪秋蝉,门内老僧惊昼眠①。

毫发尽时髦发在,夕阳芳草自芊芊②。

[作者简介]溥光,宋末元初着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290年前后在世。字玄晖,号雪庵。俗姓李,大同(今属山西省)人。幼为头陀,及长,参学四方,学与日进。工诗,长于七绝。诗风雄劲奇拔,用语新颖险怪,风格特异于人。又善书,时有大名。元仁宗延佑年间(公元1314-1320年)因才艺着名,特封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赐号“立悟大师”。

[说明]镊工乃旧时为人拔除脸颊颈脖上毫毛(汗毛)的手艺人,多为老年妇人担任。溥光这首七绝,还不算很怪诞,还能大致读懂:镊工的叫唤声像秋蝉一样噪鸣,把自己的白日梦惊醒了。光拔毫毛有什么用,头发还多着呢,且让它像芊芊芳草一样,自然地生长吧!语言跳跃的幅度很大,这是与光公形象思维的活泼灵动有关。万事听其自然,不要人为强求。古人美容,不过是画眉、镊毫、涂脂、染甲数项而已,比之今人美容种种用心机巧,层出不穷,实在也算不了什么。对清心寡欲的老僧来说,这超码的美容要求也是多余的。诗写得很有味道。

[注释]①镊子:此处指镊工的职业性叫唤。②毫发:细小的毛发,指汗毛。髦:指头发。芊芊:草木茂盛貌。

绝句二首之一

溥光

滜螟杀敌蚊眉上,蛮触交争蜗角中①。

何异诸天观下界,一微尘里斗雌雄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溥光这首绝句,只要把几个特殊的名词弄清楚了,倒也不算难懂。尤其可贵的是,光公在这首诗里,针对着一种常见的现象,阐述一个浅显的道理。不过这一切,都是用很形象的比喻、一连串的比喻表现的。这便是光公的方便开示,即兴说法。为援引后进,利益众生,用这种形象生动的方法来启迪愚蒙,开化智窍,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了。

[注释]①滜螟:寓言中的小虫。《抱朴子·刺骄》有“滜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蚊眉指蚊子的眉毛,比喻极小极小的地方。蛮触:《庄子·则阳》有“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称由于细小之事而引起争端为蛮触之争。②诸天:天上的诸位神僊。雌雄:喻胜负,高下。

绝句二首之二

溥光

豆苗鹿嚼解马毒,艾叶雀衔夺燕巢①。

鸟兽不曾有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溥光的兴趣是十分广泛的。他不仅关心人事、人理与人情,对各种动植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动态也有着一定的了解。把它们的各种特异情况写成诗歌的作品,历来少见。而像光公写得这样细腻生动的,可说没有。也许,了解动物这些习惯,对我们碌碌人生来说,不见得有多大用处。但这是一种情趣,一种关心各种事物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态度。何况,在光公的心目中,鹿马燕雀皆为生命,众生自来平等,自得同样关注。

[注释]①豆苗句:此句意为马中了毒,嚼食豆苗可解。鹿嚼实际仍是马嚼,以与后句对称。艾叶句:谓把艾叶衔进燕巢,可以赶走燕子。②本草:药书,全名为《神农本草经》,三卷。因书中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当为汉代人伪托之作。后代同类书还有《唐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嘉佑补注本草》,直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故以本草代中草药书。谙知:熟悉、熟知。

题飞鸣宿食四雁图

行端

年去年来年复年,帛书曾达茂陵前①。

影连蓟北月横塞,声断江南霜满天②。

雨暗芦花愁夜渚,露香菰米下秋田③。

平生千里与万里,尘世网罗空自悬④。

[作者简介]行端(1255-1341),宋末元初浙江杭州径山僧。字符叟,自号寒拾里人,以寒山、拾得自况。俗姓何,临海(今属浙江省)人。参径山藏叟禅师,得法为嗣。以灵隐山水清胜,挂单长住。元成宗大德中(公元1297-1307年)奉敕主西湖中天竺寺。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复返灵隐。曾三次获赐金赨袈裟。与同代文豪赵子昂等均有交往,时相唱和。诗风豪迈雄阔,题材丰富,言之有物,颇享时名。

[说明]据《尧山堂外纪》所载:有客以《飞鸣宿食四雁图》求赵子昂题诗,时翰林院诸公及端公均在赵府。诸公力请端公赋诗。端公不假思索,援笔即书此七言律诗。诸公均大称赏,遂以此诗付客去。这首题画诗,写得情文并茂,所用之典亦形象贴切,足见端公学养有素,诗才过人。这首诗,是对大雁唱的赞歌,也是对世人敲的警钟。

[注释]①帛书:在绢帛上写的文字。此处指书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此处以之代指汉武帝。此句谓大雁足系帛书,送抵汉武帝,报知苏武的讯息。按苏武于汉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扣。逼降不从,被流放北海牧羊十九年。汉朝屡询,匈奴言其已死。汉派使者称已获苏武托大雁传书,言苏武尚在某处。于是匈奴将苏武放回。②影连句:谓大雁从蓟北塞外往南飞。蓟指蓟州,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县。声断句:谓秋季霜起时,大雁飞到了南方。声断谓雁叫声断断续续,很悲凄。人谓雁飞天空,畏寒悲唳,实为雁飞时召唤同群,警戒异况而发出叫唤。③雨暗句:谓大雨之中,雁群还栖宿在水洲的芦花丛中。露香句:谓大雁冒着茭白的露水,落下深秋的水田。菰米:茭白所结之实如米,可作饭。此处仅指茭白,野生植物名。④尘世:人世间。网罗:为捕捉鱼鳖鸟兽的工具。此句谓大雁在天空自由飞翔,网罗奈它不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