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200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活法与宋诗

【文章作者】郑幸宜

【指导教师】张高评

【文章页数】207页

【中文关键词】活法∵|∵宋诗∵|∵禅宗思维∵|∵理学∵|∵妙悟∵|悟入∵|∵新变∵|自成一家∵|∵江西诗论∵

【中文摘要】近来学者对宋诗或宋代诗学的研究,已由原先较微观式探讨少数大家的作品、理论转向对宋诗或宋代诗学做全面、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注重学科文化的整合工作。“活法”说便是宋代思想与文学交会下的一个课题。

历来学者多将“活法”说的研究焦点放在江西诗论的讨论上,然而文学风气既开,非江西诗派之文人对此说自有反应,亦有诠释。因此本论文以宋代诗话、笔记为素材,选取近三十部宋代诗话、笔记作为探讨对象,整理、归纳了宋人对“活法”说的阐述。文中对于“活法”说形成之历程、宗江西论者与反江西论者(甚至不属于此两派阵营者)阐述"活法”之论点以及宋人运用”活法”入诗的特色皆有所探论。

透过本论文对“活法”说的探究后,当可解决下列的学术问题:一、江西诗派曾被后人批评为剽窃、抄袭的诗法,藉此有所澄清,江西诗法的真实面貌与价值,亦可进一步获得突显。二、宋代笔记、诗话中,与”活法”说“异名同实”的术语,经由本文历史源流考察、异同比较研究后,其义界当能更加明确,对于读者认知宋代诗学不无裨益。三、宋诗的特色与价值,一直招受批评与存疑,藉由本文的探论亦能有所厘清。∵

【文章目次】

第一章∵绪∵论∵1

一、研究现况∵1

二、研究步骤与方法∵3

三、预期成果∵4

第二章∵“活法”诗论之形成∵7

第一节∵“活法”诗论形成之内因外缘9

一、对唐诗辉煌成就的超越9

二、为救宋人作诗”死于句下”之弊11

(一)宋初各类诗体趋于僵化11

(二)对江西诗论之***13

三、唐代以来禅学兴起之影响14

(一)“活”字的拈出∵14

(二)有法、无法的辩证思维方式∵15

(三)法与无法的转化关键─”悟入”15

四、宋代理学兴盛之激荡∵16

第二节∵“活法”诗论形成之历程∵20

一、“活法”诗论之先声∵21

(一)苏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21

(二)黄庭坚”不可守绳墨令俭陋”23

二、“活法”诗论之提出─吕本中”有定法而无定法”24

三、“活法”诗论之完成─杨万里与诚斋体26

四、宋人对“活法”说之运用∵29

(一)书法方面30

(二)绘画方面33

(三)其它方面35

第三节∵结语∵38

第三章∵“活法”说与宗江西之诗论∵41

第一节∵宗江西者论涵养工夫与”活法”42

一、读书为创作之启蒙手段∵43

二、于语言文字之外求”法46

(一)能“识”46

(二)悟入∵49

(三)玩味∵54

(四)养气∵56

三、遍考精取经史子集诸作∵58

第二节∵宗江西者论诗歌创作与“活法”62

一、诗思形成之阶段63

(一)待境而生63

(二)妙观逸想66

(三)随机触发68

二、有关“活法”之创作理论73

(一)随物赋形73

(二)以故为新、以俗为雅75

(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78

(四)反常合道82

(五)通与变84

第三节∵宗江西者论诗歌鉴赏与“活法”86

一、含蓄86

(一)远韵87

(二)味外之味90

(三)奇趣93

二、平淡95

三、自然天成97

第四节∵结语98

第四章∵“活法”说与反江西之诗论∵101

第一节∵反江西者论涵养工夫与“活法”102

一、强调阅历与学养102

(一)熟读∵105

(二)熟参∵108

二、以“识”为主113

三、诗道在“妙悟”116

第二节∵反江西者论诗歌创作与“活法”121

一、构思阶段121

(一)猝然与景相遇∵121

(二)“兴”趣说124

二、“活法”创作理论∵125

(一)江西诗论之重申∵126

1、“夺胎换骨、点铁成金”∵126

2、“以俗为雅”说∵129

3、入室操戈论”活法”说∵131

(二)诗歌表达方式∵134

1、意与言会,言随意遣∵134

2、反对雕琢,强调自然∵136

3、下字贵“响”,造语贵“圆”∵139

(三)用事不可牵强141

(四)不可预设法式143

第三节∵反江西者论诗歌鉴赏与“活法”144

一、含蓄146

(一)余味147

(二)韵、味、趣∵149

(三)尚“意”∵∵150

(四)兴趣∵153

二、气格154

三、自然157

第四节∵结语158

第五章∵宋人“活法”为诗之特色161

第一节∵“活法”为诗与宋诗新变162

一、作“不经人道语”∵163

(一)以故为新∵164

(二)以俗为雅∵166

二、破体为“诗”∵169

(一)以文为诗∵169

(二)以赋为诗∵170

(三)以议论为诗∵172

第二节∵“活法”为诗与禅宗思维∵174

一、随机触发174

二、翻案法177

三、不即不离180

第三节∵“活法”为诗与宋学思维183

一、活处观理183

二、托物寓意186

三、重视理趣189

第四节∵结语192

第六章∵结∵论∵195

【参考书目】199∵

【参考文献】

*说明:书目按出版年代排列

一、资料汇编

湛之(傅璇琮)编《杨万里、范成大研究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2月。

黄启方编《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9月。

张健编《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12月。

林明德编《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年1月。

郭绍虞着《宋诗话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9月。

郭绍虞着《宋诗话辑佚》,台北:华正书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

陆游着、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共八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罗大经着《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1日。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93年9月。

贾文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上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

傅璇琮编《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卷》,高雄:丽文文化公司,1993年10月。

程毅中编《宋人诗话外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3月。

曾枣庄、曾涛编《苏文汇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5月。

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共十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共七十二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1998年12月。

曾枣庄主编《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二、宋代文学

龚鹏程《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

张健《沧浪诗话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1月再版。

黄景进《严羽及其诗论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2月。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10月。

黄景进撰述《沧浪诗话》,台北:金枫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12月。

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台北:里仁书局,1987年4月1日。

张高评《宋诗之传承与开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

钱锺书着《宋诗选注》(增订本),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9月。

黄宝华选注《黄庭坚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

李锐清《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

欧阳炯《吕本中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6月。

陈伯海《严羽和沧浪诗话》,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4月。

周启成《杨万里和诚斋体》,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4月。

王洪《苏轼诗歌研究》,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5月。

张福勋《陆游散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萧翠霞《南宋四大家咏花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

赵仁珪《宋诗纵横》,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6月。

李栖《两宋题画诗论》,台北:***学生书局,1994年7月。

王水照《苏轼论稿》,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朴永焕《苏轼禅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

韩经太《宋代诗歌史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2刷。

吴淑钿《近代宋诗派诗论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9月。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9月。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7年1月。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年12月。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2刷。

黄美铃《欧、梅、苏与宋诗的形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5月。

吴晟《黄庭坚诗歌创作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郑幸朱《苏轼以赋为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1月。

黄宝华《黄庭坚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程杰《宋诗学导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许总《宋诗──以新变再造辉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月。

三、学科整合

杜松柏《禅与唐宋诗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12月再版。

龚鹏程《诗史本色与妙悟》,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4月。

魏道儒《宋代禅宗文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高雄:丽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

孙昌武《诗与禅》,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8月。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4月。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9月。

张伯伟《禅与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3次印刷。

钱志熙着《活法为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月。

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8月。

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9月。

胡遂《中国佛学与文学》,湖南:岳麓书社,1998年4月。

谢佩芬《北宋诗学中”写意”课题研究》,台北:国立***大学出版委员会,1998年6月。

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周裕锴《禅宗语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张高评《会通化成与宋代诗学》,台南:国立成功大学出版委员会,2000年8月。

四、文学通论

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永武《中国诗学─思想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永武《中国诗学─考据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7年。

毕桂发、张连第、漆绪邦主编《精选历代诗话评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

葛兆光《汉字的魔方》,香港: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89年12月。

胡晓明《中国诗学的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

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

黄保真、成复望、蔡锺翔《中国文学理论史─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2月。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高雄:丽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陈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