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大云寺金棺银椁是最早的舍利宝函

中国唐代用于瘗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除最外重常为石函外,内重宝函多以金属制作,最里面的两重常以金银制成小型棺椁形状,雕饰精美,是唐代金银细工中的精品,也是重要的佛教艺术品。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也在中国流行,为符合中国的习惯,逐渐改变了印度用罂坛盛放舍利的方式,改用中国式的棺椁。这一变化从北朝经隋代到唐初方告完成。现已发掘的纪年最早的舍利塔基,是河北省定县发现的北魏太和五年∵(481)塔基,舍利盛放于玻璃钵、瓶和铜钵之中,再置于石函内,埋于塔基夯土中。到了隋代,瘗埋方式有所改变,如陕西省耀县发现的隋仁寿四年∵(604)神德寺舍利塔基,舍利盛放于特制的顶铜盒之中,再置于雕饰精美的石函内。塔基内虽未形成地宫,但石函外周围砌有护石和砖墙。唐代瘗埋舍利的制度又进一步中国化,开始按中国传统的棺椁制度来设计舍利容器,并按照墓室形貌在塔基下建筑地宫。最早以金棺银椁盛放佛舍利,约始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据唐释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显庆五年∵(660)春三月,取法门寺舍利往东都洛阳宫中供养,“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此后,唐代遂流行以金棺银椁瘗埋舍利之风,直到唐末,越演越烈,从皇帝到大臣,均热衷于此,而且从都城到全国各地,都有建塔瘗埋舍利之举。重要的考古发现有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塔基、陕西省临潼庆山寺塔基、江苏省镇江甘露寺塔基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的以金棺银椁为主的成套舍利容器。

泾川大云寺塔基瘗埋的金棺银椁,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组,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塔基内建地宫,内置刻有铭序的石函,函内放鎏金铜函,其中置银椁金棺,金棺内琉璃瓶中放舍利14颗,全套容器共有内外五重之多,金棺座长7.1厘米,重108克,制工精美,前档和两侧正中嵌白色珍珠,周围贴金片莲瓣,形似盛开的莲花,莲花四周又配以金片组成的莲蕾、莲叶。棺的后档居中贴六瓣金莲,周绕六朵金莲或莲蕾,其上又嵌饰石英石、绿松石等,工精而华美。银椁座长10.5厘米,重349.5克,椁体满刻缠枝忍冬纹,椁座前后四角雕镶栏杆,空间嵌棱形花纹,椁侧左右还各装二环。这组金棺银椁,表现出盛唐金银细工的高度工艺技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