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舍利”的意义——庆祝佛诞恭请佛指舍利临港祈福大会

◎龙平

香港信佛的人不少,但不信佛的人更多,这是华洋杂处的地方,在香港有六大宗教共同发展,各自拥有相当多的信众,这是香港宗教的一大特色。佛云:“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总的来说,香港八百万人无不具足佛性,善哉!

佛教传入香港已有千多年历史了,民间信仰根很深,很深;表面看来信佛的群众多数是年纪老的人,似乎这是传统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并不尽然,由于佛学教理很理性化,加上弘扬佛法的人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知识青年的兴趣,经过一番学习、研讨,大大增强了知识青年的信仰,甚至不少欧美知识青年舍“耶教”转信“佛教”了,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是不分种族、肤色、国界的,故佛教能接受一切众生归信的,最根本是要具有善根,与佛有缘。

当前,香港佛教界迎请佛指舍利临港瞻礼祈福大会,充分体现了香港人有善根、有福报,这是千年不遇的胜会,自从香港特区***于一九九九年实施“佛诞为公众假期”以来,佛教呈现一片欣旺景象,为了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安定人心,特迎请“佛牙舍利”来港供奉瞻仰举行祈福大会,民众普遍受惠。如今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临港瞻礼一周,这是港人最大的幸福!在社会上依然有不少对“舍利”没有正确的认识,现综合有关资料分叙如后:

一、舍利有颜色吗?

唐代的《法苑珠林》卷四十中曾将舍利按颜色不同而分做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为白色或珍珠白;二是发舍利,颜色为黑色;三是肉舍利,其色为赤红色。

传说中释迦牟尼涅盘后,其弟子按照他的嘱咐准备荼毗火化事宜足有六天之久。到了第七天一切就序,当木柴堆积在棺四周后,柴堆竟自己起火,最后烧出了八万四千颗七彩晶莹的舍利子。八万四千,这个数字概形容其为数众多,至于颜色各异或相互参杂颜色的舍利,自然包括了黑色的发舍利,白色的骨舍利,以及红色的肉舍利。

这三种颜色的舍利子,一般最常见的为白色的骨舍利及黑色的发舍利,惟红色的肉舍利极为罕见。***梭巴***收藏的诸多高僧舍利子中,有一项是上百颗佛陀的血舍利,又不同于上述的三种,其色为金黄中带有红色。

二、甚么是碎身舍利?

释迦牟尼自三十五岁悟道,在八十岁离开人世,四十五年间大部分都在各地弘法,自然产生了诸多弟子。但释迦牟尼的教义在根本上与传统印度教有极大的分别,因而这位佛教首代宗师去世之后,众弟子立即对未来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反应,此时印度教的诸神既无以依靠,因而产生了佛教一段所谓没有佛像的时代。

在没有佛像的时代中,最直接,最值得成为崇拜、学习的替代对象,自然落在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所留下的舍利身上。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至今在佛教中概已将舍利分为三大类。一为“生身舍利”,也就是包括了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指舍利、头顶骨舍利、牙齿舍利。其形状有的呈圆形,大小不一,或成不规则形。其质地必须坚硬,与一般易碎的骨灰不同。由于为肢体分解后火化所得遗物,故又称为“碎身舍利”。碎身舍利结成圆形时称为“舍利子”,结成畸形时,称为“舍利花”。舍利子大小不一,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的大如珍珠,有的小如仁丹。除了一般常见的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外,在历史中还出现过东普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火化后留有一舌根舍利,以及近代佛教改革大师太虚的心脏舍利。一九四八年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圆寂火化后,整个心脏不但未被高温大火烧成灰,心脏外还被许多舍利包满着。

三、甚么是全身舍利?

有别于碎身舍利之外的,第二种就是“全身舍利”,释迦牟尼佛之后的高僧中,曾有一些大修行者在入灭之后,遗体竟能历久而不腐烂,以全身保全的形式留存人间。在广东省的南华寺即供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而唐朝丹田和尚、明朝憨山大师也留有全身舍利。另外安徽九华山,以及***汐止的慈航法师、新店碧潭寺的清严法师、北投安国寺的瀛妙老和尚,都留有全身舍利为后人所瞻仰。

将舍利分为碎身舍利与全身舍利二种。火化后得的舍利子乃是属于“碎身舍利”,而全身舍利即人死亡后未经火化,以土葬或其他方式下葬,但时日已久,其肉身不坏,未被虫蛆腐蚀而保有全身者,称“全身舍利”。

舍利是佛教中一门特别的文化,必得有一定的修持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其果在斯人,其因也在斯人,即一定得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不能用任何防腐剂。另一方面,在绝大部份全身舍利的例子中,都是以打坐往生的。最有名的故事即是《景德传灯录.卷五》中所记,六祖慧能大师涅盘灭度时,“沐浴讫,跏趺而化,异香袭人,白虹属地”,其门人弟子于是保持其坐姿,起塔供养,并以铁叶漆布固护大师的颈部,防止他人盗头。

事实上,人之将死时莫不万分痛苦,身心俱弱,能够安然地保持坐姿而往,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在佛教中趺坐而灭度往往是有修持的表现,同时也表明其可能具有保有全身舍利的条件,即所谓的“金刚不坏之身”。

四、甚么是法身舍利?

另外一种就是既没有生身舍利,也没有全身舍利,但其人已悟得佛陀示现之宇宙真理,其人灭度后,其在世曾为世人昭示之法,也可视之为难得之物,如同舍利一般,称之为“法身舍利”。

法身舍利与人身荼毗火化后所得的“生身舍利”有别,并非指一个人在往生荼毗火化后所得的遗体舍利,而是包括传述佛法真理的一切经典。

《法华经.法师品》中有云:“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在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即直指真理本身不生不灭的特性,正与坚固之舍利相同,因而都需要加以尊崇供奉。

“生身”在佛教中的解释乃为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肉身。又佛菩萨以神通力一时变现的肉身,也叫做“生身”,或“意生身”,即随意变化而现的身体。因而当肉身入灭火化后所得的舍利,便称为“生身舍利”。

至于“法身”的意思,乃指与诸佛菩萨所证得的理体叫做法身。因此,阐述佛陀所言教化的言语经典,便称为“法身舍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