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生日

∵今天(农历四月初八日)﹐是佛祖世∵尊释迦牟尼∵诞生日。佛陀族姓乔达摩(Gautama中国古译为瞿昙)﹐名悉达多(Siddhartha)﹐是古印度迦毘罗卫国(Kapilavastu)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佛﹐是後来人们对他的尊称﹐意为能仁寂默﹐俱足内外诸圣德行﹐也可简译为释迦族的圣人。他约生於公元前565年(他与我国的孔子大约同时代﹐只比孔子略早十多年。比希腊的苏格拉底早约一百年)。约寂灭於公元前490~480年之间﹐这是按《善见律》众圣点记之说﹐为分别说系南传的上座部所传。传统的佛教史书中也都延用此说。但现由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三次大会所通过的佛灭纪元﹐按南印度羯陵伽国(Kalinga)迦罗毘逻(Siri∵KharaVela∵Maha-MeghaVahana)王在优昙耶耆利(Udayagiri)之碑文所留年代而推出来﹐以公元前543至544为佛灭度之年﹐即以公元前544为佛灭纪元之元年﹐所以今年为佛历2548年。(注1)

∵悉达多太子出生後受着传统的宫廷教育﹐文武全才﹐是一位尊贵的王子。但是﹐看来宫廷与民间社会是隔绝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所以当他有一天出城郊游﹐先後遇见了老人﹑病人﹑死屍﹐亲眼目睹了衰老﹑病痛﹑死亡等悲惨景象﹐顿感人生无常之苦﹐又遇一沙门说出家可寻找解脱之理﹐於是悉达多太子遂萌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之志。

佛陀的证道

∵∵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那年﹐太子终於不听父王的劝阻﹐在一天夜里﹐悄悄告别了沉睡中的妻儿﹐舍弃了他所拥有的豪华生活﹐跨上马背﹐出城而去。来到罗摩村﹐剃除须发﹐披上袈裟﹐成为一位沙门﹐独自踏上了寻找宇宙﹑人生真理的漫漫长途。

∵他几乎寻访遍了当时所有着名的婆罗门学者﹐即使他们学识渊博﹐道行甚深﹐或以禅修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但终不能使悉达多心服﹐因为他们不能解答他关於宇宙人生的许多疑问。很显然﹐他所寻求的不是哲学上的沉思﹐也不是形而上学的理论﹐而是生命的真谛――这才是他所追寻的世间珍宝。从此﹐他又告别这些〝仙人〞﹐独自进入苦行林﹐希望通过苦行发现真理﹐这时人们称他为〝沙门瞿昙〞。如斯雪山苦行六年﹐仅以马麦充饥﹐甚至日仅一粒﹐形体枯瘦如柴﹐仍未见道。他发觉这并非最好的选择﹐为了求道﹐还必须有身体的保证﹐於是﹐放弃苦行﹐渡过尼连禅河(Nairanjana)沐浴﹐更衣﹐接受牧女的乳糜之供﹐来到伽耶城外一株毕懵蓿≒ippala)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发大弘愿:"若不证得无上正觉﹐宁可粉碎此身﹐终不起座。"於是静心默照﹐思惟出离人间之苦的解脱之道。他最终以奋勇精进的定力﹐大雄大智的慧力﹐在树下静坐四十九日∵(一说七日七夜)﹐降伏了内外魔障﹐於二月初八日之夜﹐睹东方启明星﹐豁然开悟――彻悟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皆由缘起﹐缘起的万事万物毕竟性空(无常﹑无我)﹐获得了他矢志以求的生命的真谛。正如中阿含经第56《罗摩经》所言:"生知生见﹐定道品法﹐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注2)廓然圆悟﹐成等正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称为无上的佛陀(Buddha)﹐弟子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Sakya-muni)。

佛陀的启示

佛陀证悟之後﹐就开始向大众宣说自己所悟得的真理。从最初走向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圣谛﹐八正道﹐到後来弘化四方﹐说法45年﹐受教化而皈依的弟子百﹑千﹑万数﹐上自国王﹑贵族﹑官吏﹑富商﹐下至平民百姓﹐甚至乞丐﹑妓女﹐各类社会底层的凡俗人等﹐无不沐受法两甘露。两千五百多年来﹐佛陀的教化感悟了无数的善男善女。

佛陀带给人类最珍贵的启示﹐最简短地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觉悟﹐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开了众生平等的生命要义。佛﹐不是神。成佛也不是成神。佛是梵语﹐是佛陀耶的简称。译为汉语﹐是觉悟的人﹐智慧的人。中国的儒家讲成圣﹐道家讲成仙﹐佛家讲成佛﹐都是一种人生的崇高境界。虽然崇高﹐却不是高不可攀。悉达多太子就是由人而成佛的。

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世上没有更高的存在(或冥冥之中有什麽操控之神)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命运决定於你自己。也就是说﹐人是自己的主宰。佛所演说的真理﹐是人所本有的﹐他是唤醒我们自身本具的清浄本性﹐佛由自证自悟而得。那里没有天启式的先验的教条﹐也没有什麽救世主。佛教拒绝盲从﹐拒绝迷信﹐也拒绝权威。你接受佛陀的教化(後来称为"佛法")﹐依然要自己通过实践﹑力行而自证悟。所以佛教从信仰文明上升到亲证文明﹐这是佛教异於其它宗教的不同处。包括佛陀在内﹐追求人生的解脱之道﹐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贵在信愿行﹐闻思修﹐落脚点在行与修。修是转变观念﹐行是检验与落实。修是自己的修﹐行是自己的行﹐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自己才能解放自己。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可自己解放自己。佛陀揭开了人的生命之谜﹐佛陀指明了人类自身解脱之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