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6日∵∵

∵古印度葬俗兼重火葬与土葬。因此,世尊释迦牟尼涅盘、荼毗之后,还要将遗骨即舍利纳于容器中下葬。对于这诸种事宜,释迦曾将适当的做法详细地告知弟子。《四分律》中规定:“云何安舍利?应安金塔中,若银塔,若宝塔,若杂宝塔……”,这里述及的金塔、银塔等并非高大的建筑,而是指安放舍利的小型容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分舍利图

∵1898年法国人在尼泊尔南境大塔遗址发掘到一件高六寸、直径约四寸左右的蜡石壶,壶内藏着舍利骨片,刻着“佛陀世尊的舍利龛,释迦族人供奉”字样。学者们分析后相信,这很可能就是八王分舍利之时,迦毗罗卫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山麓、今尼泊尔境内)释种分得供奉的那一份释迦遗骨。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舍利容器可谓简陋;但在当时,它却可能是相当精致的。∵

∵在八王分舍利之时,盛装的容器乃是瓶,均分佛舍利后主持者香姓婆罗门乞得该舍利瓶,于头那罗聚落起瓶塔。此塔又名罂塔、金瓶塔,唐时三藏玄奘法师巡礼天竺时犹得一见。

大都会博物馆藏贵霜(1世纪)舍利盒

∵即便修建了高塔崇阁来供奉舍利,舍利终归还是要放在容器内的。根据佛经记载,佛灭度两百余年后,阿育王取出八王所分舍利、广建八万四千塔时,他以宝函分纳舍利,然后置函于瓶中。可见,瓶或壶形的舍利容器流行于当时。

白沙瓦博物馆藏迦腻色迦王舍利容器

∵贵霜王迦腻色伽在位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或2世纪,他奉献的舍利盒被发现,盒身呈圆柱状,盒盖则为圆锥形,盒盖上雕塑有佛陀形象,两侧大梵天、帝释天侍立,盒身浮雕有环绕的雁行。大雁与月亮被联系在一起,月亏而能复盈,大雁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希望在释尊入灭之后,佛法仍能永驻人世,拯救道俗众生。

库车库木吐拉046窟后甬道后壁梵志

∵古代西域、如今的***也曾奉行佛教,从壁画上看这里的舍利盒的形制大体与迦腻色伽舍利盒相仿。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宝塔形舍利容器

∵库车、拜城地区古属龟兹国,此地发现很多实物可以印证壁画上的形象,不少表面描绘着精美的图案。最着名的几件被20世纪初年法国和日本探险队带走,现藏巴黎集美博物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舍利容器的这种形式,看来乃是中亚、西域地区的特色。

陕西扶风法门寺八重宝函

∵到了中国内地,舍利容器的形式与舍利瘗埋制度又是怎样的呢?传说刘萨诃在丹阳见有异气光明,知必有舍利,掘地一丈,得三石碑,其中一碑藏有铁函,铁函中有银函,银函中又有金函,金函内盛三舍利及爪发各一枚。据此看来,南北朝时期的舍利容器采用的是多函套叠的形式;将容器埋藏地下,地表起塔标志。地宫之制大抵也形成于南北朝,地宫的位置,正位于地表之塔的中轴线上。这种作法也符合佛教的宇宙观念,认为塔的中轴是承载宇宙、连通天地的支轴。

陕西周至仙游寺法王塔地宫舍利石函、鎏金铜棺内的琉璃瓶

∵隋文帝造塔之举远效阿育王,“瓶―函”的体系上承阿育王建塔的制度。根据文献记载,仁寿舍利当初盛在金瓶内,外套琉璃瓶,纳入铜函,置于石函中后建塔。这套完整的体制与目前发现的仁寿舍利安放之法吻合。琉璃、玻璃在古代中国非常难得,而且属于佛经描述的七宝(即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与玛瑙)之列。由于这个缘故,中国本土传统非常青睐的材质玉,就很少用来制作设立容器。陕西周至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内,直接盛装十枚珍贵的仁寿元年(601年)佛舍利的便是一只色泽浅绿的琉璃瓶。最近杭州雷峰塔地宫舍利函开启过程中亦出薄胎蓝色葫芦小瓶。(信息来源:凤凰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