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舍利塔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2公里栖霞镇。∵∵∵∵∵∵∵∵∵∵∵∵∵∵∵∵∵∵∵∵∵∵∵∵∵∵∵∵∵∵∵∵∵∵∵∵∵∵∵∵∵∵∵∵∵∵∵∵∵∵∵∵∵∵∵∵∵∵∵∵∵∵∵∵∵∵∵∵∵∵∵∵∵∵∵∵∵∵∵∵∵∵∵∵∵∵∵∵

栖霞寺舍利塔石雕装饰

栖霞寺舍利塔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栖霞寺大佛阁的右侧。栖霞寺是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是当时的隐士明僧绍把自己的住宅捐给与自己交往密切的法度和尚作为佛寺改建而成的。唐高宗时改为“功德寺”,增建殿宇楼阁,极为壮观宏伟,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的佛寺之一,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为“四大丛林”。五代南唐时改称“妙因寺”,并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徐铉书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复名栖霞寺。清咸丰年间寺院毁于兵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僧宗仰慕款重修。现存的木构建筑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大都是光绪以后重新修建的。

寺院还保存有南北朝时的石刻造像和唐代的碑刻,尤其是隋代建造的石塔即舍利塔,最为有名。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建塔的缘由有二说:第一种是《帝京景物略》所记载的:“隋文帝遇阿罗汉授舍利一囊,与法师昙迁数之,奠定多少,乃以七宝函致雍歧等三十州,州建一塔”;第二种为《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记载:“相传文帝遇异尼,得舍利数百颗,分八十三州,各树塔,蒋州其一也”。原塔早已塌毁废弃,五代南唐时高越、林仁又重新修建,现存塔应是南唐(937~975年)所建的。

舍利塔属于阿育王式的,或称覆钵式塔,外形类似密檐形式,八角五层,高约15米。塔基的八面浮雕释迦八相图:托生母腹、降生、出游四门、出家苦行、成道、说法、降魔、涅槃,雕琢极为精细,花纹的装饰性极强,富于立体感。基座的四周绕以古朴的仿木石栏杆,外周边镌有水浪斗风宝相花,间有海鳗、鱼虾等动物纹样。塔身的第一层特别高,八角形,每角都辟有倚柱,除正面的门外,其他各面镌刻有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从第二层以上,各层上下檐间的距离减短,各面都雕有两个石龛,龛里端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有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的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极为相似。塔顶刹柱是莲花形的,是近代重修的。栖霞寺舍利塔的整个塔身造型精美,雕刻细密精致,是唐宋之际江南石刻的代表之作。(国家文物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