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们只愿意对那些和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友好,我们会把我们的爱给他们,我们不会去爱陌生的邮差,不会去爱别人的孩子,甚至不会爱别人家的猫。很奇怪,只是因为一只猫被你贴上“我的猫”的标签,你对他的爱就会多于其他猫。

不管我们学了多少年的佛,我们还是很难对那些与我们无关的人生起悲心和真正的关注。∵你很容易为你的家人不愿意接受佛法而着急,但你不会为了你刚认识的一个同事不接受佛法而着急。他解不解脱并非很重要。因为他并不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重要角色。

这表示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轮回,我们不相信那些人在过去生真的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不把他们看得很重要。也不急于让他们解脱。∵要摆脱这种心态并不容易。但你必须摆脱。如果你要发起真正的大乘菩提心,那意味着你不可以因为某人是你今世的亲人而对他过度关注——那表示你有所偏好,而菩提心意味着平等。过度关注今生的亲人其实只是我执的另一种延伸,但它常常打着爱的名义出现。

在佛教里,我们会通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己达到一种心态,那种心态保证你不会关注你现实的亲人多于过去生的亲人,不会关注你的亲人多于你的仇敌,不会关注你的儿子多于邻家的猫。∵

让我们开始这种训练,首先你被要求观想你现在的亲人,可以是你的父亲,或是你的母亲或者你的孩子。观想他在你面前,然后时间往后推,他的样子开始改变,慢慢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们回到了1943年,你的样子也改变了,他的样子也改变了,那时候你是个女人,他也是个女人,你们都穿着那个年代的服装,他恰恰是你那时候最讨厌的人。并且对你造成诸多伤害。她曾经厮打过你,并且试图把你推下河,因为你们共同喜欢一个男人而他只能娶一个老婆。然后你再往前推,时间倒流到几百世之前,他是路人甲。他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他。你只是在某个地方偶遇,彼此都没关注过对方。再往前推,你现在的女儿,在上一世是你的夫人。上上世是杀死你的人。那时候你的身份是一条鱼,被他杀死后吃掉。这样反复几次,你就会对现世亲人的执着减少很多。∵然后你再观想你最讨厌的一个人,把时间往前推,在1875年的时候,你们生活在非洲,她是你的父亲,和你现在的父亲一样爱你,他甚至为了保护你不受猛兽侵袭而失去生命。当你看到这些,你还会继续维持对他的恨意?再往前推,在公元1329年,你们是一对仇敌,只是那时候你是青蛙,而他是条蛇,你们共同生活在南美的一片沼泽地里,你因麻痹大意而死在他手里,被他吞食。在公元968年,你们生活在现在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地方,那时候你是一头牛,他是一个人。他曾经踢打过你。

当你这么反复观想。你就会对慢慢练习出一种心态,你会视所有生命平等。你不会特别关注你父母的解脱问题,因为每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这一世的父母可能下一世就变成仇敌。如果我们具有宿命通,那么我们就可以像看电影那样翻看自己的过去。这样你很容易生起出离心,轮回不那么好玩。多数时候你滞留在三恶道。即使短暂逗留在善趣也充满了不确定。如果我们对现实的亲人过度关注,那可能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轮回,不相信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我们的亲人(当然,还有仇人)。∵

你越接近实相,你的心态就越接近平等。我们并不具备佛陀的能力,我们甚至无法记忆起我们今生所有的事情,但我们确定佛是遍知者。我们相信佛说的每一句话,佛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在轮回,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是如何轮回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心。

当你的心经过这样的训练,你就不会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你今世亲人的身上,你就会把你的爱平均分给每一个众生。不会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无论他现在是一条鱼,一只斑蝥,还是一个看上去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人。∵佛不会对一个人的感情超越一只斑蝥,在他的境界里,他清楚的看到,这个人可能下一世是个斑蝥,而这只斑蝥,下一世可能是人。在轮回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的角色一直在变换,他们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动物,有时候是天人,有时候离你远,有时候离你近,有时候是你最亲密的人,有时候是你最恨的人,大多数时候是跟你毫无瓜葛的人。变来变去。这种观想会促使你发展出一种平等的心态。当你拥有这种心态,你就不会距离空性很远。空性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如实的看待每一件事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