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儒学一直是处于主流的地位。到了全球多元化的现代,我们的儒学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它在当代担当怎样的使命?2009年9月25日下午,汤一介、成中英(美)、顾彬(德)、池田知久(日)四位着名学者应邀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金台会馆》栏目,一同探讨“儒学的当代使命”。

汤一介认为:“我想在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时候,再重新温习一下儒家典籍非常有意义。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修身为本,如果道德修养不好,家也不能齐,国也不能治,天下也不能太平。所以,今天如果我们如果能够重温儒家关于修身、关于如何加强自己道德修养的话,那我们国家也会更加兴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一员,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儒家又曾经在五千年中间起过主导的作用,那么它一定有许多对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应该贡献给其他国家。当然其他国家文化有一些好的东西同样应该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这样多种文化就形成了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作用,这样的话人类社会就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文化“大花园”,比单一的文化要好的多。”

美国学者成中英提出:“我觉得儒学是一个人基本的价值。为什么现在儒学成为一个显学?这个可以从三点来说明:其一,我们看中国人的历史,因为儒学是从中国开始,从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在这个社会发生很多问题的时候,最后总要回到人的问题,怎么了解人、怎么从人的改进、发展来解决人的问题。所以孔子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人基本上有一种关于人的情怀,这个叫做人性。中国历史在发展最好的时候,要解决人的一些地位问题、价值问题,或者是在各种危机时代,更要回到人的问题。中国到现在也经过了很多的发展,最后回到‘以人为本’,对人的关怀依然是最基本的关怀,这个是中国文化价值的自觉问题。”

“其二,从世界眼光来看。世界由于各种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已经走向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和各种传统都有它的历史发展的背景,都有它自己肯定的价值,但是它是多样的。怎么样来建立他们的关系?怎么使他们避免冲突?能够找到一个彼此的定位?能够彼此善待彼此?这个是要追求人类和平繁荣长期发展的一个要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学又是一个回答,因为儒学关心人的关系,关心人未来发展的问题。”

“其三,就是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客观的世界。科学也让人更好的去掌握、控制自然。但是人也变成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也要有一种自主性,那么人为什么活?人要有一个目标,怎么样是一种人的发展?这个是人整体的价值问题,是人的独立性、自主性、道德的一种自我实现的一种要求。所以,我认为这三个理由使儒学不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中心,也会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力量。”

德国学者顾彬表示:“如果要从国外来看,比方说从德国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论语》来看老师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比方说,德国六七十年代也发生了一次“文革”,从1968年以后,老师的地位在德国越来越低,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的学生不怎么重视老师。所以,不少老师会生病,他们在60岁以前会早几年离开学校。另外我们现在的学生很有问题,他们不会跟二三十年前的学生那样,为什么我说从《论语》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孔子说需要一个老师,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觉得无论他年龄多大,他都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日本学者池田知久指出:“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儒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东西,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各个人民珍贵的‘宝’之一。特别是对于我们日本人民来讲,儒学是从古代到现代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