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弥勒

作者:游来林

“∵二百余里青难了,一峰秀插白云中。”这是明代张简臣《登尖岩望梵净山》中的诗句。它把梵净山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险峻高耸的红云金顶等特点精要地概括了出来。

梵净山早就名闻遐迩。明万历四十六年《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载:“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

去梵净山,除游览赏心悦目、神奇绝妙的大自然风光外,不可不用心感受一下佛教文化,拜拜佛祖、拜拜观音、更要拜拜弥勒菩萨,因为梵净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

在中国的寺院内几乎都有弥勒菩萨,被称为弥勒菩萨道场的似乎也有多处,叫得响的至少有四家:

一是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民国时期,佛教改革领袖、创建“慈宗学会”、求生兜率净土的太虚大师,将此地定为弥勒菩萨道场。理由是:五代梁时,传为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契此,常活动在奉化一带,且涅盘于奉化岳林寺。

二是浙江义乌云黄山双林寺。此为南北朝梁时,传为弥勒化身的傅大士所创的弘法道场。

三是辽宁千山。理由是:近年来,千山龙泉寺恢复佛教活动,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开光时,有瑞象出现。时在正午,有弥勒菩萨踏祥云来受供,有人发现,有一座山,形状像弥勒。

四是贵州梵净山。理由是: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暨护国禅寺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大典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全国着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扬、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道场是指僧(道)拜忏、念经说法的场所。我们知道,佛教中佛的地位最高,其次是菩萨。菩萨是佛祖的高徒,须在道场修炼,以期修成正果成佛。佛祖释迦摩尼有五大高徒: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据《佛经》载:弥勒比释迦摩尼的资格还老,但因“重视慧学、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结果被如来后来居上。但佛祖对他另眼看待,选定他为接班人(因此,弥勒是未来佛,据说56亿年后接班)。因而,弥勒既称菩萨,也可称佛,即弥勒佛。

历史记载,中国人最早首选的菩萨不是观音,也不是阿弥陀佛,而是弥勒佛。在汉代,弥勒佛经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唐玄奘去印度求的是弥勒佛的代表作《瑜伽师地论》;尤其是武则天,为了证明女性也能当皇帝,通过官方宣布她是弥勒佛的化身……不过后来由于弥勒佛作为拯救百姓于水火,拯救人民于苦难,给人带来一切美好愿望和希望的一个未来佛,成为民间反抗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来源,为统治者所不容,唐玄宗下令禁止弥勒信仰。

弥勒是从印度来的,古代没有照相术,古代中国人自然不知道弥勒的原本模样。我国宋元之后至今,寺院里所供奉的弥勒形象是汉人创造的。传说五代后梁有位契此和尚,在浙江的奉化游历,号长汀子布袋师。他蹙额大腹,随遇而安,逍遥自在,笑口常开,所到之处快乐不断。临终时端坐于岳林寺盘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大意是:我就是真正的弥勒啊,只不过你们不知道罢了。)后人认为契此和尚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其形象供奉。从此,弥勒笑眯眯的形象遍及各地。

新复建的梵净山脚下龙泉禅寺的弥勒高伟阔大,金碧辉煌,笑迎来者,笑送去者,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贫富尊卑,都一样地笑。∵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这,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悟去遐想吧。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弥勒的笑,绝对与其大肚有关:大肚能容啊。难怪有人认为,“容”是“笑”的源头,容大则笑多矣;也难怪遂宁广德寺弥勒佛屋前有对联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我笑尔笑凡事谦恭须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你容他容对人忍让应多容。”

弥勒是未来佛,美好的未来总是人们的向往。弥勒及其“笑”、“容”与“未来”,既通俗易懂又富于哲理,既阳春白雪,更下里巴人。他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为芸芸众生所喜爱;又据说弥勒还主管人一生的官运与财富,故仕途者、老总们、歌星名流等,对弥勒亦无不神往。

如此,当君临弥勒菩萨的道场梵净山时,的确应对弥勒三拜:

一拜弥勒笑口常开,断却诸多烦恼事;

二拜弥勒大度宽容,容人间恩怨情仇;

三拜弥勒着眼未来,把希望常驻心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