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寺院则举行盂兰盆会,以此发扬佛教的慈孝思想;道观则过中元节,颂经解救饿鬼囚徒之苦;民间则称此日为“鬼节”或“施孤”,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故此日各地便有上坟烧纸钱,去寺院超度先亡宗亲的习俗,有追先悼远的意义。民间俗流的“鬼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广为流传,并且各有其自己的特色,构成了民间七月十五的种种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是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无奈法久成弊,因民间习俗的影响,种种谬传淹没了“盂兰盆会”的真相,有损于佛教的慈孝之道。以致世人只知所救鬼类,而迷能救僧宝,敝皆以放瑜伽焰口为盂兰盆会,不但俗人迷名失义,可惜僧人也皆亦然。

莲池大师曾在《正讹集》中叹息道:“世人以七月十五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圣贤,一则下济饿鬼,悲敬异田,恶可等混”。因此之故,余不避莞尔,略述其意如下。

一、七月十五“鬼节”的流传缘由

依中国的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说,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如《修行记》中说:“七月中原日,地官将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我国土生土长道教的长期影响,民间则普遍流传七月为“鬼节”、“施孤”之称。所以,世人对七月是特别的忌讳的,认为七月是很不吉祥的日子。多人则在此月一般不出远门,不办婚事,更怕羊年七月生孩子,因为世人认为羊年七月所生孩子多犯“羊仞”。

世人之所以把“中元”称“鬼节”,是因这日地官降下,要释放地狱囚徒,无祀饿鬼孤魂将飘然人间乞食,所以有的地方是此夜家家门前什字路口设祭台,放水灯招引孤魂过奈何桥,去祖坟烧纸钱祭奠等活动,生怕鬼入家宅扰乱。因此之故世人则称此日为“鬼节”。

二、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的缘由

佛在世时,因印度有三月雨季的缘故,生草地上多蚊虫,比丘们出门游化惟恐伤杀生灵,搅扰心神不宁,禅定难生。因此之故佛制比丘,每当四月十五日来临前

结夏安居,规定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不许比丘们出门游化,聚居寺院过团体生活,接受信心檀越的供养,专心如律精进禅修,克证圣果。

至七月十五这一天,印度雨季即将结束,比丘们亦结夏三月满,大众僧自恣。因结夏期间,比丘们专修三月,来不及规过,故于圆满日大众僧举行自恣。所谓的“自恣”,梵语钵刺婆刺拏,译为随意,随他之意,即任人举发督促自己的罪过,或自我检举自己的罪过,依人任意所举之罪而向大众僧发露忏悔,作如是言:“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若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如上之文,各人如是三说,即忏悔毕。以此忏悔检举己过,增进道业,获取身心的清净。因比丘们结夏三月的加工用行,所以七月十五这天证得道果的人特别多,即使未能取证者亦能自恣,以增圣进,佛生欢喜。因此之故,七月十五佛教既称“僧自恣日”,亦名“佛欢喜日”。可惜,今人无此“自恣”雅量,每以客观理由掩饰自己的过错,亦是佛教一大憾事。自恣不仅自己不隐瞒,反而要求别人举发自己的罪过,此举须大勇大智之人方可胜任。

三、盂兰盆会的缘起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目犍连***,初得道果,得六通自在,因思哺乳之恩未报,遍觅亡母生处不见,则以道眼视观世间。不聊因亡母生前作恶多端,死堕饿鬼道中。生饿鬼趣者,腹大如盆,咽细如针,千年难闻浆水之名。目连见因少饮食,皮骨连立,神形憔悴,悲状万分。

目连见此孝心顿发,用钵盛饭,以神通道理力饷其母前。亡母见钵得饭,悭心忽生,惟恐其他饿鬼分食,则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岂知因悭贪故食未入口却成火炭,遂不能食。目连见此,悲痛号泣,弛还白佛,具陈此事,乞求世尊,解救亡母苦痛。

神通广大的目连***,虽能上天入地,但难以挽救罪业深重的亡母恶趣之苦。我佛大慈,因目连***的请求而喧说解救七世父母脱离恶道苦趣之妙法。经文里佛陀告慰阿难说:“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又告目莲说:“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目连***听了佛陀的教导后,依教奉行,于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僧自恣时,尽世间种种百味饮食,盛于盆器中,虔诚恭敬供养十方诸佛及其十方贤圣僧。以此因缘故,佛陀为众宣讲了《盂兰盆经》,也因目连***供佛斋僧之因缘故,目连之母得以脱离饿鬼之趣而升天入“华光天”。

目连***由己及人,由一人之父母推至人人之父母,由一生之父母推至七世历生之父母。***与佛陀心心相印,佛陀欲说***即问。如经云:“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

佛陀欣慰地告诉目连说:“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为了使此教法流传于世,广为利益一切大众,佛又告诸善男子善女人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以此因缘故,就有盂兰盆会的流传于世。佛在世的时候,据说就有十六国王闻《佛说盂兰盆经》及目连救母脱苦之事,各造种种宝盆以盛饮食,献佛及僧。后来随着佛法的不断传播,盂兰盆会也遍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

四、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流传及演变

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大量经典的陆续传译,以及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大力宏扬,佛法便扎根于中原大地上,开花结果乃至达到繁盛。佛法在不断本土化的同时,与中国原有的文化思想相融合,最终涔透了中华民族的整个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推到了顶峰,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法源远流长。

关于盂兰盆节缘起于目连***的报恩救母,又因后来佛教徒的依教奉行,就这样展转流传于世了。在印度的佛陀时代,就已常常兴办盂兰盆会了。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盂兰盆会的流传中国,这与西晋时竺法护所译的《佛说盂兰盆经》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后来依据此经而拟订了举行盂兰盆会的依规。因此经注重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受到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并且深入民心,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目连戏的盛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