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

太虚大师

──二十五年元旦在广州居士林讲───

悬论

一∵释名题

甲∵释经题

乙∵释译题

二∵明大意

甲一∵证信发起分

乙一∵证信序

乙二∵发起序

甲二∵伽陀请说分

乙一∵偈请

乙二∵偈说

丙一∵诫许

丙二∵正说

丁一∵依正庄严

戊一∵国界庄严

戊二∵国主庄严

丁二∵佛法兴化

戊一∵降世示生

戊二∵出家成佛

戊三∵说法度众

己一∵闻法得果

庚一∵闻法出家

庚二∵修行得果

己二∵率众普化

戊四∵化满法住

丙三∵结劝

甲三∵利益信奉

乙一∵闻法利益

乙二∵结众信奉

悬论

一、释名题

甲、释经题

说此“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者,为释迦牟尼佛。其动机,则因舍利弗***向佛请问一生补处之弥勒菩萨,当来成熟有情而下生南阎浮提成佛说法之情形如何,佛乃在灵鹫山中为说此经。故此经首标佛说,即指释迦牟尼佛所说也。

佛,是十方诸佛之通称。梵音佛陀,或浮者,亦作佛陀耶,中国译作觉者。但此与菩提译觉不同,菩提译觉是指“法”言,佛陀译觉者乃指“人”言;法住法位无人格性,人和合假有人格性。又此觉者的觉,非常人泛泛之觉,乃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觉,换句话说,即是无上遍正觉。由成此觉,对于宇宙诸法之性相皆得其真实之觉悟,谓之自觉;更能宣说此自证自觉之法,使众生证其所证,觉其所觉,谓之觉他;由此自觉觉他之觉行圆满,方谓之无上遍正觉之佛陀耶。虽大乘圣位菩萨亦能自觉觉他,而其功行未能圆满无上;故能得无上遍正觉,三觉圆,万德具,斯谓之佛矣。

佛说者,佛本无法可说,为悟他故,方便善巧,故有所说。以佛自证法界,一真圆满,心言处冥,拟议路绝,迥非文字语言之相可得,法华所谓:‘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然诸佛因鉴众生迷昧诸法性相之真理,妄造惑业,无始劫来流浪生死枉受众罪,故在本因地中修行时,即发大愿,必以自证觉法觉众生。满其本愿,称其本怀,故于无分别中而起分别,无言说中而有言说,三藏教典,于焉产生于宇宙间,普使后世众生,秉法修习,同入觉境。佛说甚广,此中即说弥勒下生成佛之胜事。弥勒是菩萨之姓,如今佛之姓释迦;其名为阿逸多,译云无能胜,表其慈心广大无能超胜者。弥勒译云慈,亦如释迦之译能仁,简之则曰能,而弥勒具言亦作慈氏。弥勒以慈为姓者,具大因缘,故不但因地以慈为姓,即至果位犹名弥勒。至其慈氏因缘,诸经论中言之详矣。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慈氏尊,从初发心不食肉’;即此二句,已足以显明弥勒得名之由来矣。盖弥勒久远劫来,常修慈心三昧,观察一切众生本性平等,所谓‘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以是最初发心,即不食肉。不食肉即慈心,为佛弟子修养佛心之根本基础。然今佛法流行之处所,如***、蒙古、日本、暹逻、锡兰、缅甸等,因风俗之差异,佛徒多肉食者;唯中国佛徒,则极重戒杀放生之素食;凡不肉食者,皆可谓之修弥勒行者。因此、弥勒菩萨与中国众生亦特别有缘,应化事迹,斑斑可考;如六朝时现居士身于义乌,假名传翕,与梁武帝说法,着有心王铭与法身颂,传诵千古。五代时先在福建莆田现身,继应化布袋和尚于浙江奉化,名长汀子,赤名契此;谥定应大师。是等应化,皆足证菩萨与此国众生有大胜缘也。下生成佛者,是对上生兜率而言。上生兜率经中,明弥勒如何从此灭彼生,成为一生补处菩萨;此经则明弥勒如何从彼天上灭而下生此土人间,为最后身菩萨以至于成佛。然上生经中固亦已说明弥勒十二年后生天,经若干岁即下生南阎浮提成佛说法度生也。

所谓成佛,究竟成如何之佛?泛言即身成佛或立地成佛等,究何所指?须知所谓成佛,非指相好而言,亦非指神通而言。若以相好言成佛,则铁轮王及诸天人皆已成佛;若以神通言成佛,则五通神鬼亦已成佛。故成佛,质言之,即成福智两足尊之佛,成无上正遍觉之佛,除此以外,即在未成佛之前之最后身菩萨亦属三界异熟报所摄,况乎其下者哉!而今言弥勒所成之佛,乃是弥勒在龙华菩提树下最后身所成福智圆满之究竟佛,非通常之泛言成佛。因真正成佛,至少亦要于一三千大千世界教化***,决非反掌而成、垂手而得之易事也。

通常纪念佛诞,皆用佛降生日,如纪念释迦佛,必在四月初八日。确实言之,纪念宜于佛成佛日,因佛降生日尚为最后身菩萨,尚未成佛,如十四之月犹未极圆,至真正成佛,须在圆满四智菩提之自受用身与清净法界无二无别,万德庄严,光明显现,如十五夜之月光被万象。故纪念非不宜于佛降生日,不过降生日之身乃菩萨之最后身,而成佛日之身乃由异熟报空所成不思议无漏善常之大牟尼身,得未曾有,人天同庆,于是纪念之,庆祝之,始有殊胜义也。

释迦为能说之人,弥勒下生为所说之义,也即是所诠义理;而诠此所诠义理之能诠文字集成一部,是之谓经。经之梵语为“修多罗”,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真理,下契九界众生所宜之根机也。

乙、释译题

此经在藏经中有三四种译本,其梵文原本自有二种;一为阿难请问而说,一为舍利子请问而说。详略虽不同,大旨相仿佛;中国于二种原本皆有译本。此经标“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者,乃李唐中宗皇帝时代译来,译者为义净三藏法师。三藏即经律论,此法师既学穷三藏,以法自师,复能宣三藏之法为人之师,由此得名三藏法师。义净三藏,后玄奘数十年,因慕玄奘之高风,纵其芳尘,策杖西游,访道求法;归赍梵本,从事译着。其译本最多者,为三藏中之律藏,如一切有部律等。译界中奘师后首屈一指者,即推此师。而其译时亦非私人发起,乃奉时皇之诏制,在公共译场中公开译出。由此举译者名,即可证明此经为佛自亲口所说,佛子亲手所译,足以启后世之信仰也。

二、明大意

释尊说法原为契理契机,契理则所说之法与先佛后佛所同证同说,故通;契机则诸佛说法各别逗机,如此经是为契阎浮众生之机而说,故别。且依此经说契机之别意,略显二种:

一、此经见明弥勒佛世之依正庄严,国土如何妙丽严净,众生善根如何深厚,及下生时如何相好,弟子之众多等等,使闻者信心与羡慕心油然而生,发愿皈依。如通常所谓“龙华三会愿相逢”,启迪正信,引入佛智,此为第一义也。

二、此经中说,若有众生在释迦佛法中或持戒,或修禅,或念佛,或布施供养,或恭敬体拜,乃至合掌低头,己种少许善根而未得度者,龙华三会皆能闻法证果。良以弥勒补释迦之位,释迦未了之事业与未度之众生,皆已付嘱于弥勒;故吾等众生,无论修何种行门,其力未充,或愿往生他方净土,弥勒感能以神通愿力助导令成。由是可知弥勒实是释迦遗法中之大皈依处,为本经之第二意旨。

释经

甲一、证信发起分

乙一、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壬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

古来解此证信序有二种:一、龙树大智度论解作六种成就:如是、信成就,我闻、闻成就,一时、时成就,薄伽梵、是说主成就,王舍城鹫峰山、是说处成就,与大苾刍众俱、是听众成就;二、亲光佛地经论解作五重证信,谓如是之言,指贯全经,不另别立,至我闻为亲闻证信;乃至大苾刍众俱是听众证信。要之、此文为集结经典者所安立,或五或六,皆以断后人之疑而证成其信也。

我闻之我,乃结集本经者自称,言如是之经,佛口亲说,我所亲闻,非道听途说辗转由他而闻。一时、即机教相扣,说听俱周之时;因佛说法时而天上,时而人间等不定,故不定说某年某月某日;况当时各国日历各别,举之反有误也。薄伽梵、共有六义,其最着者为世尊,言佛为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世出世间最极尊贵。王舍城鹫峰山,即印度王舍城之鹫峰山,为佛说法之处所。王舍城者,以其地空荒,先由王筑舍而居,后人民集居而成聚落,由此得名。鹫峰山亦作灵鹫山,以其山峰尖形如鹫鸟之嘴故。苾刍、译音,与比丘同,译有乞士、破恶、怖魔等义,而以乞士为主;乞士者,乞食以资身命,乞法以资慧命也。总之、举此等文,皆不外证信也。

乙二、发起序

『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佛告舍利弗:‘随汝所问,我当为说’。』

此为发起序。前说证信序,以使结集流通于后世的;此发起序,明佛说此经缘起之动机。诸佛说法之缘起,本无刊定,有因弟子请问而说,有先放光现瑞而后说法,有无问而自说;而释迦佛说此经,则由舍利子请问而说。舍利子是华梵合璧,舍利、华云鹙,为舍利子之母名;子、即梵言之弗。故舍利子即依母得名,如言某人之子。此舍利子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能以佛法战伏魔军,故言法将中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为印度古时礼佛仪式,皆表身业清净;恭敬白佛,表口业清净;恭敬二字,亦表意业清净。三业清净,一心至诚,又为哀愍世间众生恳佛说法,故能感佛之赞许焉。

甲二、伽陀请说分

乙一、偈请

『时舍利子即以伽陀请世尊曰:‘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

具云伽陀,简之曰偈,译云颂,或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等无定,如中国之古诗,虽无平仄,韵律亦甚分齐。此有二种:曰重颂,曰孤起颂;重颂在长行之下,此未说长行即举偈颂,孤起颂也。

大师,系舍利子对佛之尊称,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故。佛在前后诸经律中所说授记慈氏之事,已不祗一次二次,唯于慈氏下生之后,其神通威德等依正庄严如何,舍利子等大众尚不得而知,故舍利子即代表全体大众,愿乐欲闻,求佛解说。

乙二、偈说

丙一、诫许

『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

佛感舍利子之悲愿,为众生故恳请说法,故即许可之,并诫其谛听;谛听即如实而听,如理作意。

丙二、正说

丁一、依正庄严戊一、国界庄严

『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三百踰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踰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剌,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拘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皆寿八万岁,无有诸疾苦,离恼常安乐;具相悉端严,色力皆圆满;人命将终尽,自往诣尸林。城名妙幢相,轮王之所都,纵十二由旬广七由旬量,其中所居者皆曾植妙因;此城有胜德,住者咸欢喜。楼台并却敌,七宝之所成;关钥及门庭,种种宝严饰;绕堞诸隍堑,皆营以妙珍。名华悉充满,好鸟皆翔集。七行多罗树周匝而围绕,众宝以庄严,皆悬网铃铎;微风吹宝树,演出众妙声,犹如奏八音,闻者生欢喜。处处有池沼,弥覆杂色华,园苑擢芳林,庄严此城郭。』

此中共有十四颂半文,广明弥勒佛土之依报庄严。

当弥勒成佛时之国土,大海水量减少,陆地增广。如今南阎浮提之地球,三分之二是水,一分是陆地,祗有七千踰缮那,将来则反是,水量既减三千三百踰缮那,南赡部洲陆地之止横,即增至一万踰缮那,故能显出轮王之大路。“踰缮那”,即由旬,如中国古代之驿站。一由旬等中国八十里,或六十里,或四十里。赡部洲即阎浮提,译云最胜金,出最胜金故。轮王,即转轮圣王,其别有四:曰金轮王,曰银轮王,曰铜轮王,曰铁轮王。铁轮王王一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金轮王王四大部洲。至弥勒佛时即有轮王出现,国土富盛,绝诸灾罚,因众生皆由十善业力得生其地。福报既大,想衣衣来,念食食至,天然香稻皆可充膳,诸树丛林尽是衣服,举凡今世饥寒冻馁为人民所争执之衣食问题,皆解决无余矣。

复次、其树之高可三拘舍,人寿之长有八万岁。拘舍亦作俱卢舍,一俱卢舍为一里,然较中国里大,如今日本一里可作中国六里,英国一里可作中国三里,可见其树之高大也。至人寿增至八万岁,正金轮兴世之时,人民由善业感善报,故无疾苦,常得安乐;且临命终时,亦自有把握,往诣尸林死去,非若吾人死时罔无所知,死后要人以抬棺材也。

上综言整个国界之严丽,自妙幢相城下,明此世界中之大都城。其城纵十二由旬,近中国千里,广七由旬,近中国六百里。却敌,即城头退却敌人的一种设备。七宝,即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琥珀。堞,即雉堞,隍堑,即围绕城外之水河岸。八音,即如来所得八种音声:一、极好音,佛德广大故,使皆入于好道;二、柔软音,佛德慈善故,使之喜悦,皆舍刚强之心而自然入于行律;三、和适音,佛居中道之理,故音声能调和,使皆和融自会于理;四、尊慧音,佛德尊高,故闻者尊重,智解开明;五、不女音,佛住首楞严定,有离欲之德,其音声超异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服;六、不误音,佛智圆明,照了无谬,使闻者各各得正见,离九十五种之邪非;七、深远音,佛智如实穷际行位极高,其音声由脐而起,彻至十方,使近闻非大,远闻非小,皆证甚深之理;八、不竭音,如来极果愿行无尽,以住于无尽之法藏,故其音声滔滔无尽,其响不竭,使能寻其语义,得无尽常住之果。今言贝多罗树──译云坚固树,悬诸铃铎,众宝庄严,微风吹动,如奏八音,正堪与西方极乐境界相比拟。又此八音,若以中国八音言,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此微风吹树,乃天然之音乐也。

戊二、国主庄严

『国中有圣主,其名曰饷佉∵,金轮王四洲,富盛多威力。其王福德业,勇健兼四兵;七宝皆成就,千子悉具足,四海咸清肃,无有战兵戈;正法理群生,设化皆平等。王有四大藏,各在诸国中,一一藏皆有轸宝百万亿:羯陵伽国内,藏名冰竭罗;蜜絺罗国中,般逐迦大藏;伊罗钵罗藏,安处犍陀国;婆罗尼斯境,藏名为饷佉∵。此诸四伏藏,咸属饷佉∵王。百福之所资,果报咸成就。辅国之大臣,婆罗门善净,四明皆晓达,多闻为国师;博通诸杂论,善教有闻持,训解及声明,莫不咸究了。』

此言国主,梵名饷佉∵,此译云具;显金轮王能具诸宝具功德。金轮王能王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盖此王兴世,四洲一统,为其管领。因王因中广修十善业道,果上具诸功德。四兵,即象、马、车、乘,皆表王能具诸如此类之威德,非用以战争也。此七宝为金轮王七宝,与前金银等七宝不同,即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女宝,五、将军宝,六、主藏宝,七、如意宝是也。王不但有七宝,且有千子。不但有千子,且有四大宝藏:一、羯陵伽国亦作迦陵频伽国,有藏名“冰羯罗”,此为鬼子母名,以其藏有鬼子母神守护名之;二、密絺罗,译作多麋鹿之国,有藏名“般逐迦”,亦作半择迦,译为不男黄门,即有黄门之人守护名之;三、犍陀国有“伊罗钵罗藏”,伊罗钵罗是龙名,即龙神守护之藏也;四、婆罗尼斯境,即波罗奈国,有藏近于王处故,即得名为饷佉∵。此四宝藏,皆为王有,所谓百福所资,果报成就。

上明王之胜报,下有八句明王之辅翼。印度古有四姓阶级;曰婆罗门,曰刹帝利,曰吠陀,曰首陀罗。婆罗门族是第一等人物,译净裔,自云从梵天口生,清净无比,操纵一切;第二等即刹帝利族,从梵天两肩生,能以武力保护国权完整;第三吠陀族,从梵天脐生,显其能作种种资生事业;第四首陀族,谓自梵天脚生,种姓下劣,遣作奴隶生活;此印度四姓阶级之不平等,故感后来佛教之产生也。此大臣善净,即婆罗门净种,通达四明博学诸论。印度谈学问,原有五明,即内明、因明、工巧明、声明、医药明。此言四明,乃婆罗门之四吠陀──译云明:一、梨俱吠陀,二、夜柔吠陀,三、阿闼婆吠陀,四、沙磨吠陀是也。声明即五明之一。

丁二、佛法兴化

戊一、降世示生

『有女名净妙为大臣夫人,名称相端严,见者皆欢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