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财富观,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探讨。

道家的财富分配观。道家认为,社会上的财富乃是公有的。《太平经》说:“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因而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不能容许少数人占有大量财物、多数人极端贫困的不合理现象的存在。

《太平经》认为,富人好比是碰巧钻进谷仓中的老鼠,不能因为老鼠呆在谷仓里,就认定谷仓为老鼠所有。它说:“此家但遇得其聚处,比若仓中之鼠,常独具足,此大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它还进一步指出,“少内(指皇室仓库)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是也。”由于财富乃天下人所共有,因此,《太平经》对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为富不仁者,予以严厉的批判。经中痛斥富人“不肯以力周穷救急,令万家乏绝,春无以种,秋无以收,其冤结悉仰呼天,天为之感,地为之动。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

《太平经》针对汉朝末年贫富悬殊的尖锐对立状况,提出社会财富公有的主张,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在封建社会里,却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针对普通人,道教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以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道家都是赞赏的。道家以重人贵生为特征,希望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道家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愿望,是予以肯定的。道家的财神,就是保佑大家发财致富的。但是,必须注意,道家特别强调不能取非义之财。道家的种种戒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刘宋道士陆修静所撰《受持八戒斋文》中说:“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玉清经·本起品》载元始天尊所说十戒中的第七戒规定:“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妙林经二十七戒》中说:“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可见,道家力图以因果报应说来劝戒世人: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在财富问题方面,道家还有一些告诫:一是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二是即使富裕了,也要节俭;三是要扶危济困,不能为富不仁。《初真十戒》的第七戒说:“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这一规定,以简练的语言,包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告诫。

针对修道之人,道家主张不积累任何财富。《道德经》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家认为,修道之人应该遵从“圣人无积”的教导,对世俗的财富不要有任何贪求。《老子想尔注》说,修道之士“于俗间都无所欲”,“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丹阳真人语录》说:“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缕缕,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总之,修道之士,出尘离俗,安贫乐道,于世间无欲无求,当然更不会为财富而累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