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净∵编辑:本尊阿弥陀佛

前∵言∵

诸佛有无量之多,其化身更是无量;诸大菩萨也是无量的。所谓“本尊”,译自梵文Yidam这个名词,意思是我们终生专注修证的一位佛的化身。这尊佛的法门就是我们终生不辍,永不放弃的主修法门。∵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个时期以来,在居士中流行着一些介绍净土,导归念佛的初机读物,推动了净土法门的普及和弘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这些小册子大多没有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甚至有的还有违净土宗义,用通途法门及自己的知见来诠释净土法门,不能信解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或对自性本自具足的功德力不了不信,随意加上许多往生净土的苛刻条件,声称往生净土禅定、苦行、明心见性等等为必需条件,都是凡夫不读净土经论,妄加揣测阿弥陀佛的愿力,认为佛力尚不足以救度我们,不能理解“众生往生”的真正含义是“弥陀接引”,把往生极乐世界当作靠“四禅八定”而成就某种果位来修,或者把横超法作竖超法用,通过念佛求清净心、求得入定功夫等等,着实令人痛惜。∵

这一切对于大通家来说自然可以融会贯通,圆融无碍,但对于初机来说则是一种误导,过后要转过弯来,需费很大的周折。我们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希望后来的人少走弯路,能够直入宝所,同归安乐家乡。∵

净土法门有自己不共的殊胜,完备的经典,独立的法流。因此,越纯粹的净土思想就越接近圣意。站在凡夫层面,以它宗思想诠释净土法门,会造成偏见甚至曲解,就如同请皮肤病大夫做颅脑手术、让拖拉机手开直升飞机般不可靠。净土念佛法门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在研究净土宗义时,应树立用净土教义讲净土的思想,以净宗经典为依据,以净宗祖师着作为依止,以西方三圣为本尊,称弥陀为父,以释迦为师。应信知西方极乐世界是法界中最大的佛学院,不是天国而胜过一切天国,求生极乐世界无需证果、不断烦或、带业往生,而往生后自获果位、悟证无生、达到至善。在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积功累德所建立的这个佛学院中,师资力量最好,物质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居住环境优雅,开放式、高效率运作,无条件、无门槛招生,凡发愿就读此处的,无论什么根基、因缘、出身,阿弥陀佛都会与诸圣众上门迎接。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愿愿摄受众生。极乐世界种种不可思议,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佐证。本师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向众生推介,慈父阿弥陀佛望眼欲穿盼游子回归。∵

念佛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中至极***。世尊在经中盛赞阿弥陀佛名号功德:“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故知: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句弥陀,是佛王,是法王,是咒王,是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念总持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十方诸佛自然护念,观世音、大势至及诸多菩萨欢喜影护。∵

本书根据大安法师的《净土宗教程》、陈义孝居士的《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等着作编辑,其中有少许文字是编者添加的,作为承上启下之用。本书作为佛学入门的小册子,对接引初机或许能有帮助,但如想进一步研习净土法门宗义,建议读诵印光大师楷定的净土《五经一论》和十三代祖师着作。∵

弥陀稚子:释清净∵

2006年3月吉日∵

目∵∵录∵

第一章∵∵众生慈父∵

第二章∵∵弥陀本愿∵

第三章∵∵核心五愿∵

第四章∵∵极乐世界∵

第五章∵∵依报庄严∵

第六章∵∵正报庄严∵

第七章∵∵现代启示∵

第八章∵∵净土资粮∵

第九章∵∵往生品位∵

谨以此书∵

献给慈父阿弥陀佛∵

第一章∵∵众生慈父∵

《法华经》穷子喻说:大富长者之子于幼稚时迷失于他国,几十年后,穷困潦倒,四方求食。一天,穷子乞食来到其父所居的城市,长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独子,一见穷子便立即认出,命人追还,欲付家业。然穷子一见追人,由于惊惶恐怖而至闷绝不醒。长者知子心意下劣,不堪受继,便放还贫里,令其自求衣食。长者设善巧方便,脱下璎珞细软,着粗弊垢腻衣与穷子同一劳作,并认穷子为义子,二十年中同进同出,两无猜忌,互相信任。长者见穷子卑下心渐除,而自己又临欲命终,便集诸国王大臣,刹利居士,当众认子,并付家业。穷子此时便生大欢喜,得未曾有,当下承继。∵

这个譬喻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末法众生的慈父,无明业海的航灯。∵

一∵∵为众生启建大愿∵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因缘,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记载,现谨依圣言量作以介绍。∵

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出兴于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于锭光佛前,又有光远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须弥王冠佛、须弥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离垢佛、无著佛、龙天佛、夜光佛、安明顶佛、不动地佛、琉璃妙华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种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脱华佛、庄严光明佛、海觉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离尘垢佛、舍厌意佛、宝炎佛、妙顶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无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华佛、月明佛、日光佛、华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痴冥佛、度盖行佛、净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狮子音佛、龙音佛、处世佛。如此诸佛,悉皆已过。最后佛名世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现成佛时,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即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广大,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颂赞叹佛德。在偈颂中,法藏比丘申表愿心:“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并表示“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的坚忍道心。随即恳请求法:“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当即开示成就大愿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直指当人自性本来成佛,自性本具万法的奥理。∵

法藏比丘虽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议,自力修持,最终亦能成功。然为了快速实现严土利生的志愿,法藏比丘恳请世尊为其开示诸佛如来庄严净土之妙行,以佛的开示,作为如说修行,快速圆满大愿之准绳。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愿深广,发心真切,即说出殷殷诲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数劫,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见诸佛刹土相状,如同图像教学,如是说法长达千亿岁。《大智度论》记载:世间自在王佛导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种种佛国,令法藏从中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所愿成的净土。∵

法藏比丘闻佛说法竟,便一其心,则自得天眼,彻视二百一十亿佛刹的景况,于诸佛国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撷其优胜,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时间,以幽邃的心智,起发无上殊胜之愿。精心构思了一个最极理想的佛国,超胜十方一切佛刹。尔后,法藏菩萨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愿,世自在王佛欢喜赞叹:“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萨发愿已,并说偈曰:“我若当证大菩提,如斯弘誓实圆满。愿动三千大世界,天众宝中皆雨华,是时大地咸震动,天华鼓乐满虚空,并雨旃檀细末香,唱言未来当作佛。”说偈完毕,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散落在道场及法藏菩萨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乐,歌呗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如此殊胜瑞相,表明阿弥陀佛大愿缘起,乃法界最胜不可思议之大事。∵

二∵∵积功累德圆成佛果∵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与天人大众前禀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广行六度万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尘,自行化他,无央数劫来,示现种种身份,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或为寡欲蕴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贵之家及名门望族,或作国王甚至转轮圣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萨无论出生在何处,是何身份,恒常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法藏菩萨示现的一一身份,悉皆身报微妙,口中之气清香洁净,如青莲华;周身诸毛孔中,散发出旃檀香。其手恒常现出无有穷尽的珍宝以及衣服、饮食、珍奇微妙的华香、缯、宝盖、幢幡等庄严之具。如实等奇妙之事,超越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萨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游戏神通,度化众生。∵

大乘经典中,多有涉及阿弥陀佛因地情形的典籍,兹略标数种。∵

1.《法华经》:∵

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说是妙法华经。十六王子后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即今阿弥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释迦牟尼佛是。∵

2.《悲华经》:∵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只劫前,有佛世界名删提岚。彼时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又复经由大臣宝海善知识劝勉,发起无上菩提心,静处思惟七岁,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宝藏佛为其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是。彼大臣宝海者,即释迦牟尼是。∵

3.《大乘方等总持经》:∵

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无垢焰称起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大乘经典六百部,为大法师,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守护流通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

4.《贤劫经》云:∵

乃往过去无央数不可称载,有佛号金龙决光,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行,在末法时力弘经法,而对法弱魔强的境遇,心不怯弱,为法忘躯,入深山为一切天人说法,得到国王的护法。彼法师即今阿弥陀佛是。∵

5.《观佛三昧第九经》:∵

空王佛时,有四比丘,共为同学,烦恼覆心,多不善业,当堕恶道。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得佛授记,彼第三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

6.《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是。∵

7.《一向出生菩萨经》:∵

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前,有佛号宝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将入涅盘为众广说法本陀罗尼。时有轮王太子,名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法本,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尝睡眠;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行作沙门,常独处止,意不倾动,复教化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住不退地。彼太子即今阿弥陀佛是。∵

由上所引经典可知,阿弥陀佛因地,或为国王王子、或为转轮圣王、或为比丘、或为法师、或供养佛、或说法利人、或发四弘誓、或行六度,所谓根深果茂,源远流长。以无量无边功德庄严成就的西方佛刹,开廓广大,无衰无变,超胜十方一切佛国。∵

在无量劫圆成大愿的过程中,阿弥陀佛随形六道,与诸类众生广结法缘。是故西方极乐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无量不可算数的众生往生彼刹,声闻菩萨的数目亦难以计算。这是阿弥陀佛因地功德所致。《无量寿经》云:∵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佛度众生,众生受佛度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我们能遇能信净土法门,即是与阿弥陀佛宿世有缘之人,悉皆得受必定往生成佛之记。净业行人应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弥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愿持名,横超三界,往生成佛,庆快生平。∵

三∵∵他力果教门的肇启∵

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初发心时的志愿,广大而超胜,不但超过三乘,亦乃超逾诸佛。经中记载法藏菩萨初诣世间自在王佛所,禀陈愿心:“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比丘的愿力不可思议,世间自在王佛亦予肯许,并直下开示摄取佛国、庄严妙刹的根本方法。“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道出菩萨建佛净土,成佛正觉,皆由自心,非从外得。此“自”字,即当人妙明真心,真如实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庄严佛刹,修何行而得成就庄严佛刹,由何人使之佛刹庄严。唯有除妄归真,明心见性,于毕竟空中,炽然备修菩萨万行,方能得之。万法不离自心,真如缘生万象,妙土庄严乃由自心显现。∵

世自在王佛开示的自力顿悟渐修的妙庄严门,法藏菩萨自然当机,依之而修,经无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愿。然而,法藏菩萨回答尊师:“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意谓自力庄严净土的义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现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愿如来,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广为演说诸佛无量妙刹肇建的理事因果。若我得闻净土启建的奥决妙法,当深入思惟,精勤修习,誓满初心所发之愿。这种超出常格的回覆,充分显示出法藏菩萨的悲心与智慧。法藏菩萨受同体大悲的驱使,发心广度十方一切苦难众生,而且要突显速疾的功能。“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自利),“速生我刹受安乐”,“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萨净佛国土的行门,法藏菩萨能直下承当,而超胜一切佛国的最胜净土之行,同时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方法,却是当时的法藏菩萨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萨再次恳请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圆成超胜诸佛的本愿。∵

世自在王佛对法藏菩萨不走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赞许,即为他选择、宣说与显示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使法藏菩萨的净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觉的起点,大大加快了启愿与满愿的进程。四十八愿的肇建,以法藏菩萨的总意愿为亲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为增上缘,因缘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应法藏之请,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刹作为范本,蕴含着如来果觉的价值导向。从表法来看:世自在王佛表涅盘三德(世间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脱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对法藏菩萨的加持,即是如来三德秘藏的加持。十方三世诸佛同证如来涅盘三德,故从深层意义理来说,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对法藏菩萨共有的加持。换言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肇启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共同参与的杰作。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如是慈悲济众之心,藉着法藏菩萨契合圣心的大愿而沛然涌起,给予法藏菩萨无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萨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与必要,于是,在无量劫庄严妙土,圆成大愿的过程中,从不间断地于诸佛所,尊重供养,不倦请法。这样,阿弥陀佛的大愿肇始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圆成全过程,始终贯穿着佛力加持。由是我们便可领会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来护念,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的。∵

阿弥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议的悲智,自开他力果教门,其净土行从果起修,真正实现了速疾启建,速疾满愿,速成净土,速度众生的初衷。法藏菩萨(及因地种种身份)净土庄严的圆成,即是阿弥陀佛广度众生的开始(自致成佛)。阿弥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质,在阿弥陀佛的果地上尤为发扬光大。净宗理念昭示:凡惑众生仰赖阿弥陀佛的愿力,信愿持名,即得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径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处,即是从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弥陀佛果地万德所庄严,今以此果觉作众生修持之因心,名具万德,名召万德,行人念佛,即将阿弥陀佛的万德转换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庄严,不可思议。∵

净宗念佛法门的他力果教特质,是阿弥陀佛修因证果大悲大智的结晶,能令常没众生疾速出离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弥陀佛以无尽大悲愍念十方苦难众生,称性肇建殊胜大愿,生佛同体义蕴,弥陀愿心功德,海墨难书。∵

第二章∵∵弥陀本愿∵

本愿是指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所发的预先誓愿。按时间序别来论:今世发愿而于今世成就的,称为发愿;历劫长远修行,最后达到誓愿圆成的叫宿愿。∵

阿弥陀佛因地以大悲心肇建本愿,以本愿为蓝本启建西方极乐世界,以所证果德作大愿船,普度十方众生往生彼国,疾速成佛。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超绝,纯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致。∵

阿弥陀佛本愿的内容与数目,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不尽相同,汉吴两译同为二十四愿,魏唐两译,为四十八愿。宋译则为三十六愿。阿弥陀佛大愿之王,实则弘深誓愿浩博无量,上述五译所列的愿目,亦即是释尊随机演说,撷其与娑婆众生有重大关涉者而敷陈之。阿弥陀佛本愿是西方极乐世界成立的设计图,是净宗奥藏眼目,我们宜应深加探究。∵

兹以古今流通,且得印祖印定的《无量寿经》魏译本为准,敷陈阿弥陀佛大愿内容。∵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的四十八愿文是(愿目采用莲池大师的标名):∵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

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

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

第七∵∵皆得天耳彻听愿∵

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

第九∵∵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一∵∵正定必至涅盘愿∵

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愿∵

第十三∵∵寿命同佛永久愿∵

第十四∵∵声闻广多无量愿∵

第十五∵∵寿命修短随意愿∵

第十六∵∵国中无不善名愿∵

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一∵∵各具三十二相愿∵

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

第二十三∵∵一时普供诸佛愿∵

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愿∵

第二十五∵∵菩萨演一切智愿∵

第二十六∵∵菩萨得金刚身愿∵

第二十七∵∵万物悉皆殊特愿∵

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

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

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

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

第三十二∵∵严饰超诸天人愿∵

第三十三∵∵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四∵∵皆得法忍总持愿∵

第三十五∵∵信乐永离女身愿∵

第三十六∵∵勤修必成佛道愿∵

第三十七∵∵归依感动天人愿∵

第三十八∵∵妙服自然在身愿∵

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四十∵∵随意见诸佛国愿∵

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

第四十二∵∵悉得清净解脱愿∵

第四十三∵∵闻名生处尊贵愿∵

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

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见佛愿∵

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

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转地愿∵

第四十八∵∵即得诸忍究竟愿∵

从四十八愿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其一,阿弥陀佛摄法身愿,数量最少,其旨意全在济度众生的方便。以光明作佛事(光明遍照十方愿),住世永久恒常度生(寿命同佛永久),令十方诸佛称扬赞叹己德,提高知名度,让十方众生知道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信乐持名欲生。∵

其二,阿弥陀佛摄净土愿,旨在为十方世界诸往生者提供一个殊胜绝妙的道场,让他们在清净庄严的环境中,见色嗅香闻声触光,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任运断惑证真,疾速成就佛道。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乃法界最胜第一的道场。∵

其三,摄众生愿是阿弥陀佛大愿的重心。其中,摄净土众生愿中,又分摄净土天人愿(凡圣同居土)与摄净土圣众愿(上三土)二种。摄净土天人愿,以正定必至涅盘愿为核心,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诸往生者的身口意三业,令其从果上起修,疾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摄净土圣众愿,包括从他方国土圣众往生与自国进修臻圣位者,阿弥陀佛均以愿力加持,令其福慧***,圆成佛果。阿弥陀佛愿力同等加持,而净土凡圣彰现的功德妙用迥异,表明圆融不碍差别,差别不碍圆融,外慕诸佛内重己灵,自他二力互动增上,因果不爽。∵

其四,摄他国众生愿以十念皆生我国愿为核心,重在以大悲愿力摄受三界常没众生带业往生,横截生死激流,一生圆成佛道。为了辅助十念皆生我国愿的达成,阿弥陀佛又以勤行我皆接引愿给凡夫众生往生加上一层保险。摄他国众生愿六种,充分体现出阿弥陀佛的至极悲心。摄他国菩萨愿以悉得清净解脱愿为眼目,以闻名不退现证三忍为指归,表明阿弥陀佛愿门广大,法门殊胜,三根普被,凡圣齐收。阿弥陀佛加持诸菩萨的愿力之弘且切,亦属不可思议。亦表明阿弥陀佛因地本愿——愿一切凡圣速断分段变易二种生死,速成无上正等正觉,在果地上充分彰显。故而十方无量世界诸菩萨摩诃萨往诣西方净土,恭敬礼拜供养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授记,皆大欢喜之盛况,亦属法尔自然。∵

其五,四十八愿的分布比例契合娑婆众生的状况,所谓对机而说,妙合天然。四十八愿充分彰显阿弥陀佛的悲智,五劫的选择、摄受与思惟,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功不唐捐,其中蕴藏着净宗无量的奥藏精髓。值得吾辈净业行人反复讽诵,在佛地果觉之威神愿力层面,建立净宗不共的信心。∵

第三章∵∵核心五愿∵

阿弥陀佛为普度九法界众生究竟成佛故,其弘深愿海浩博无量。四十八愿只是释迦本师撷其与娑婆众生关联甚密者予以敷陈。就此四十八愿中,又可类分为摄法身愿、摄净土愿、摄众生愿三种。然核其实质,愿愿悉为济度众生疾速往生成佛。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盘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亦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吾辈净业行人如实领解这五愿,能体悟阿弥陀佛悲智愿心,由此能增上坚固信愿行,稳操往生左券。∵

一、正定必至涅盘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生到我刹中的天人,如果不能住入大乘正定聚(不退转位)、必定证得大涅盘的话,我终不成佛。∵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愿,直指弥陀大愿的终极目标。阿弥陀佛慈悲济度十方苦难众生,不是给予众生以天人福报的幻乐,不是暂立声闻缘觉的化城,而是给予众生以究竟圆满的真实之利(成佛)。阿弥陀佛欲令十方凡夫众生成佛的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令十方众生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无忧恼处,脱离三界六道的轮转险途。第二步:令往生者得弥陀光明愿力的加持,安住大乘正定聚,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再有退转小乘的危险。第三步:令住正定聚的往生者,直趋大乘佛果(大涅盘),避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这三步正是凡夫众生自力修证的三道难关:脱离生死轮回难、证入不退转位难、直趋大涅盘难。阿弥陀佛深知业力凡夫的障难处,悲心启建此愿,以威神愿力加持摄护众生顺利度过三关。十方具缚凡夫,只要信愿持名,仰凭佛力,带业往生,即入正定聚,决定一生成佛。阿弥陀佛的正定必至涅盘愿向十方众生昭示:生命体的最高价值与目标,即是往生净土、圆成佛果。我们宜应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用以组织这一期难得的人生。∵

二、光明遍照十方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光明焰照不可限量,最低限度也能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虽属阿弥陀佛摄法身愿,实则体现阿弥陀佛摄化众生的究竟方便。阿弥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光明即是弥陀大愿的载体,光明调熟摄受十方众生。我们闻信净土法门,执持名号,现生得到安乐,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安养,圆成佛道。如是种种法利,悉由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所致。阿弥陀佛的光明内具种种微妙殊胜的德用,阿弥陀佛又称十二光如来,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十二光德是阿弥陀佛威神光明的具化,能对治吾辈众生厚重的烦恼。∵

阿弥陀佛以十二光的妙德,护念调熟十方众生,对念佛行人尤加摄受。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光明平等普照,而与念佛众生最能感通;念佛行人得佛光的照摄冥加,方能精进恒常念佛,成就往生。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光照中念我,念佛佛念,子光母光,圆融一体。阿弥陀佛光明即是大悲愿力,即是清净妙法,即是性德的全体大用。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表证着十方众生悉由弥陀愿海所持。我们生存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愿海中,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就路还家,成办道业。阿弥陀佛的光明即是明净的般若智慧,能除凡夫众生的愚痴暗冥,执持名号即是与佛光沟通,能消业障、开智慧、成佛道。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十方一切众生心想中。弥陀名号称念之处,即是弥陀光明赫奕之处。阿弥陀佛以光明开悟众生,加持众生信愿持名,成办往生,可谓善作佛事。∵

阿弥陀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彻证自性无量寿之心体,称体起用,光明无量。所以,光明遍照十方愿亦含摄着寿命同佛永久愿。无量光寿即是清净智慧无为法身,乃阿弥陀佛内证之德。阿弥陀佛由无量光寿二愿衍生一切愿。无量光寿亦即是众生的寂照心体,是故阿弥陀佛的大愿,以及弥陀万德洪名,与我们的心性同体相契,我们应如是领悟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愿的本质内蕴。∵

三、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悉皆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功德,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弥陀佛摄法身愿之一,是实施普度众生操作过程的重要一环。阿弥陀佛以大愿大行,成就了超胜诸佛的净土。西方净土就像优质产品,如果缺乏宣传营销善巧,十方众生未闻不知,那么,西方净土再庄严胜妙,念佛法门再方便究竟,也等同虚设。阿弥陀佛深知广而告之的重要性,在因地便预启此愿,发动十方诸佛来弘传净宗念佛法门,使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名播法界,普令十方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彼刹,究竟成佛。阿弥陀佛因地之愿,在果地充分显彰。诸多净宗经典记载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干大干世界,说诚实言,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劝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土。由于十方诸佛过去己称叹,现在正称叹,尽未来际还继续称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弥陀净土在法界中的知名度最高,阿弥陀佛名号在十方众生内心的积淀也最深厚。社会生活中的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无论信佛与否,于欢喜时、忧悲时、恐惧时、赞美时,常会冲口而出阿弥陀佛名号,而对娑婆本土教主释迦牟尼佛,所知者反而不多;他方刹土的佛名,更鲜为人知。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正是阿弥陀佛诸佛称名赞叹愿的不可思议的愿力所致。∵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名称由大悲愿心所缘起,故能开悟众生的心性,觉动滋培众生的信根。十方众生有缘听闻安乐净土弥陀名号,便种下了永不磨灭的菩提善根,直至时节因缘成熟,信愿称名,往生成佛。天亲菩萨偈赞云:“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吾辈净业行人得闻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名号,既有多生多劫善根福德之因,亦端赖释迦本师多次慈悲宣说为增上缘,究实全仗阿弥陀佛此愿之恩德。我们应珍惜这一闻名生信之殊胜机缘,深体佛心,自尊自肯,撩衣便行,成办净业。∵

四、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阿弥陀佛大愿肇立西方妙净刹土,欲令九法界众生悉得往生,获致成佛之真实大利。然十方众生种类繁多,根机各别,如何能令所有众生悉皆成就往生净土呢?这实在是一件煞费周章的大难题。阿弥陀佛因地五劫的思维酝酿,终于从悲智愿心中流现出这胜异方便的十念皆生我国愿。十方众生若圣若凡,若利根若钝根,只要信愿持念弥陀名号十声,阿弥陀佛即以威神愿力予以摄受,接引往生净土。此愿是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九界众生的至极悲智的结晶,是阿弥陀佛无条件拯救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体现出净宗念佛法门不共之胜妙。吾辈净业行人如能突破小我情见,站在阿弥陀佛的同体大慈悲心与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的层面,如实领解接纳认同此愿的真实义,将会当下获得大安心、大安乐,即得往生。念佛法门自古以来素称安乐法门,如果我们修持净业若干年,尚未获得安心之乐,种种忧虑自卑憧憧于胸,实则是信根未植、慧根浅陋所致。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当知阿弥陀佛为接引我等众生,令离生死苦海,于无量劫中已立大愿,预垂救度。为度我故,种种善巧方便。垂臂待我,已历十劫,念念不舍,过于慈亲。我若回心向佛,如子忆母,则不逾当念,便得往生。善导大师勖勉我们常作得生想,昙鸾大师自肯业事成办,可谓深契弥陀愿心。∵

此愿摄受的对象将造作五逆重罪同时又诽谤正法的复罪众生排除在外。《观经》下品下生章中五逆十恶众生,临终地狱相现前,遇善知识开示阿弥陀佛光明名号威神功德,生起信心,忏悔念佛十声,仗佛威神慈力,变地狱火为净土莲华,华中有化佛前来接引,成就往生。证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然既造五逆重罪又诽谤正法的众生,却不能往生。何以故?若诽谤正法,否认佛菩萨的存在与佛法的真理性,具有如此邪见的众生,对超情离见的念佛法门决难生信,由是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我国的慈悲愿力,这类复罪众生无缘纳受。证知造作五逆加谤法二罪,是一切罪业中最深重的罪业,直入阿鼻地狱,长劫苦报,无由得出。释尊但恐众生造斯二罪,乃从抑止预防处建言,不得往生;并不是说阿弥陀佛厌舍此类众生。如果此等复罪众生万一能忏悔念佛求生,阿弥陀佛亦平等摄受往生(如囚父害母的阿阇世王子,临终忏悔,得无根信,上品中生)。∵

由此可见,十念必生我国愿凝聚着阿弥陀佛普度九法界众生的无尽悲心,尤其对常没罪苦众生,心偏愍念: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吾辈罪恶生死凡夫唯一横渡生死急流的舟筏。伏冀净业行人深体佛愿,死尽偷心,绝诸戏论,紧系佛号,如溺水之人紧紧抓牢救生圈,如是方不负弥陀古佛为我等末法下劣凡夫所施设的究竟方便。∵

五、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种种功德,以此功德至诚回向发愿欲生我国,此人临寿终时,我即与净土圣众,环绕此念佛人前,接引往生。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之一,表达着阿弥陀佛对众生如慈母般的护佑。具缚凡夫临命终时,第六意识不行,第八阿赖耶识中烦恼习气乱发,一生所作善恶,乃至多生多劫的善恶业种,俱时顿现。尔时业障凡夫多有颠倒,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系念妻儿财物,或迷闷发狂,种种恶相,障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因地愍念凡夫临终颠倒散乱之苦,特发临终接引愿,慈悲摄受众生。净业行人临终蒙佛光注照,净土圣众莲台接引,心神安隐,如入禅定,神识离体之际,顿现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莲台接引的景相,垂终自见坐金莲华身已是净土生阴。所谓文成(净土莲华化生身成)印坏(娑婆五蕴业报身坏),临终在定之心,即是西方净土七宝池受生之时,何其直捷稳当!吾辈下劣凡夫若无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靠自力决定难出生死业力网。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临终关怀,可谓慈悲周全之至。由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法身慧命往生的欢欣,乃是一切众生最胜妙的临终关怀。勤修我皆接引愿昭示:吾辈众生平素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的功夫,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前来接引。换言之,我们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已将临终救度我等的办法预先准备好了。无论我们临终的状况如何,阿弥陀佛决定能拔济吾辈安立西方净土。万修万人去,信非虚语。∵

第四章∵∵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梵语须摩提,亦名安乐、安养、清泰、妙意等;极乐即是至极之乐,是超越世间苦乐对待的绝待之乐,是妙明自性本具的无漏、无为、清净的法乐。含摄涅盘常乐我净四德,乃当人自性体相用之彰显。具言之,离生死逼恼众苦,得第一安隐,即名安乐;资生用具应念而至,不假经营造作,即名安养;灾难不至,政清民泰,即名清泰;六尘妙境称心如意,即名妙意。∵

一∵∵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却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

《无量寿经》云: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座下,起发无上殊胜大愿,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拔除一切众生生死勤苦之本。无央数劫,积功累德圆成大愿,自致作佛。***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示出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囿的如来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无量寿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亦谈及这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证着空性—愿力—妙刹三者的内在关联。∵

真空不是断空,而是即有之空。从静中蕴动的真空中,藉助某种中介力,即能变现出森罗万象的差别法。真如实相(空性)是一浩博无涯的空能,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即悟证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广度众生的大用。于是,法藏菩萨以五劫的时间,思维利用空能广作佛事的方法,从真实慧中流现出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即是阿弥陀佛从真如实相缘起西方净土的中介力量。善导大师曾云:“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又云:“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光能变现希奇事,尽是弥陀愿力作。”可见,心性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由之显现的境界亦不可思议,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称性庄严功德妙不可言。∵

以法相宗的理念来诠解,西方净土的成立,一者是法尔无漏清净种子(一切种智),由法藏菩萨显发法尔本具的不可思议功能,摄取清净庄严的依正二报,一一皆是不可思议。二者是智所熏新生种子,即愿力不可思议。法藏菩萨以般若智慧,称性发出四十八大愿,依愿起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净庄严的佛土。法尔清净种子是本具(本觉),智所熏种子是新生(始觉),本具清净种子是因,愿力是增上缘,所熏染功德为助缘,因缘和合,故有西方净土的成立。西方净土是由无漏清净种子经由愿力而缘起的无漏胜相。七宝树、黄金地、金刚幢等亦是无漏之体,宝树亦无须萌芽渐长的过程,而是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行行有序,彰显自性无漏的功德。∵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谛圆融,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净业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即趋证偏真涅盘,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释尊呵斥为焦芽败种,我们当引为深刻之警觉。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二∵∵指方立相的时空坐标∵

时空坐标是十方众生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并渐次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受业力网制限的凡夫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而幻的世界。阿弥陀佛因地睹见十方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轮转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由是,阿弥陀佛由无为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以便十方众生的身心得以皈托,信愿由斯坚固。∵

净土经典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方位——从娑婆世界西过十万亿佛刹,时间系数——法藏菩萨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此是一期之示现,阿弥陀佛实乃久远成就正觉之古佛)。释尊指陈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意在确证在广袤无际的法界中,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其真实的存在,既非庄子寓言,亦非乌托邦。∵

阿弥陀佛由光明遍照十方愿衍生为空间方位(横遍十方),由寿命同佛永久愿衍生为时间系统(有始无终,三际一如)。由于有无量光寿二种愿力的维系,西方净土便具有无衰无变,超胜绝妙,十方佛刹最尊第一的特质。∵

在真如自性与实报妙有层面,本无时空坐标的存在,只是为度众生的方便,创设新的时空坐标,以楔出楔,实现革凡成圣的转换。善导大师深知个中奥妙,曾精辟指出:净宗念佛法门“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无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意为:念佛法门的特点是指示方位(西方),确立境相(净土依正庄严与佛号),心念专注在净境上,总不高推无相离念的修持。如来悬知末代众生,障深慧浅,识心狂剧,取境系心尚且达不到,更何况离相而求佛道。离相而求佛道,好比没有法术神通的人,冀望在虚空中建立宅舍一样。针对十方众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启建净土时空坐标,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情执的立场,此土与西方净土的空间有十万亿佛土之遥,时间有十劫之长,然站在佛的无分别智的立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空间的距离泯灭;临终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净土之时——时间的差别消失。可见,阿弥陀佛创设的西方净土时空坐标,实乃超时空的境相,为度众生,方便显现时空数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内具真善美慧的内涵(由无量光寿而缘起无尽庄严),是一个新的理想参照系,以此来对比娑婆秽土的残缺与苦迫,藉以激扬沉迷众生对娑婆秽土的厌离心,对西方净土的欣求心。厌欣心是净业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决定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加持,带业往生净土,一生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净业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净宗念佛法门的特质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是境相,弥陀名号是声相),我们执持佛号,忆念净土庄严,即可潜换对五欲六尘的染着心,久而久之,渐次能将娑婆秽土的时空观善巧方便地转换为西方净土的时空观。实则西方净土并无时间与空间的分别,是故忆念西方净土,即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精勤持念六字洪名,念极情空,便可透脱时空的铁幕,契证自性无量光寿。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十方众生净业成就提供增上缘,妙德难思。∵

三∵∵圣凡互渗互摄的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的悲心愿力而肇启,由万德因华而庄严。西方净土称性而起,便与他方佛刹互融互摄,如帝释宫中因陀罗网,影入众珠,一多互融。又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祈请世自在王佛的加持,完成大愿(西方净土的蓝本)的肇立,世自在王佛乃十方三世诸佛的代表,故而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共同参与的杰作。而西方极乐世界掀开摄受十方众生的帷幕之时,即与十方念佛众生构成双向互渗互融的关系,与十方世界九法界众生建立起便捷的通讯网络。圣凡互摄的关系可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现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严,诸如:宫殿楼阁、宝池莲花、重重宝树、德风华雨、妙法梵音、光明透亮等。***阿难听到释迦本师的介绍后,便向释尊禀问:十方世界都有须弥山,西方极乐世界却没有,那么,四天王天与忉利天依何而住呢?释尊回答: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各类往生者所居的刹土,无须依赖须弥山,自然安住。这是由于圣凡二力所致:一者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二者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又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成就,一切种智所流现,亦是我们净业所感,唯识所变。由净业行人心行不同,西方极乐世界亦有四土差别(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阿弥陀佛的心与念佛行人的心,互为影响境与本质境。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景观,悉皆融渗着圣凡二力。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圣凡心性交光互融,相辅相成。∵

二、十方菩萨圣众庄严净土∵

阿弥陀佛悲愿中,亦有摄受加持他方国土诸菩萨众的内容。诸如:他方菩萨闻信弥陀名号,直至成佛,六根具足,生尊贵家,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能获致念佛三昧,发大神通,供养无数诸佛,于诸佛法得不退转,直至圆成佛果。有如是殊胜大利,是故阿弥陀佛与十方菩萨深具法缘。十方无量菩萨亦如群星拱月,万水朝东般的趋向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面向法界开放,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菩萨如众流赴海,往诣极乐世界,瞻礼阿弥陀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恭敬供养阿弥陀佛,听受经法,得佛受记。极乐世界的诸菩萨,承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经须臾间,回到西方净土,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恭听本师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法会圆满,自国与他方的菩萨声闻之众,乃至得弥陀本愿威德加被的诸天,皆持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阿弥陀佛,前后往来,熙怡快乐,盛况空前。表证十方菩萨参与庄严西方净土,广作殊胜的供养,以自行化他的德业,为西方净土添增绚丽的华彩。∵

三、十方念佛众生庄严净土∵

由我们一念心性,竖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横裹十方虚空。全性起修,果中有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心性融通世出世间万法。是故,即今念佛之心,便是现今当来西方宝池莲华受生之时。十方众生幸闻净宗念佛法门,信愿持名,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便有一朵莲蕊显现,莲蕊上标有念佛人的名字。这不可思议的莲蕊出现以后,其大小光色,与念佛行人的功行境界呈正比例相关。如果念佛人中途疑悔退转,功夫怠荒,莲花随即萎落。且此莲花,人谁种植,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相即相入,妙德难思。另外,他方念佛人至心念佛音声,能通过不可思议的光讯通道,以独特同质的音符,汇入西方净土的妙音交响乐中。可见,十方念佛众生信愿持名,备修六度万行,既是积累往生的资粮,同时也在庄严西方净土。心包法界,自性功德不可思议。∵

由上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是全法界最具开放性与自由度的净土,因而吸摄十方圣凡参与庄严净土的程度也最为深广。西方净土与十方世界如帝网千珠,珠珠互摄,阿弥陀佛的光明与十方念佛众生的心光,光光互融。因之,西方极乐世界成为超胜诸佛的净刹,亦属顺理成章之事。∵

以上依据圣言量,诠释西方净土本体论,其本源义理,乃如来果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吾辈凡夫,惟只仰尊圣言量,略作界说,未敢师心自用任意发挥。然而,有限的探讨对吾辈净业行人亦有无穷的受用。《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盘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意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了达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之因,若已往生彼国者,若当往生彼国者,皆悉能圆成无上佛果,到达涅盘常乐我净处。何以故?这些众生具大乘正定聚(圆教初住)的智慧。如果是邪定聚(信外凡夫)与不定聚(七信以还位)的众生不能凭依自己的世智聪辩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建立之因。是故,吾辈净业行人依据圣言量,如理思惟: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如能以般若慧光,如理洞悉西方净土本体论,即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圆证无上正等正觉。释尊如是授记,我们宜自勉旃。∵

第五章∵∵依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又称一真法界,无为涅盘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最理想的乐园,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西方净土作为一种对衬娑婆秽土的至极真善美的参照系,一则助成十方众生的厌欣心,二则提供念佛行人的修持增上缘。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心中流出,内具至极真善美慧之永恒价值。∵

生活的环境叫“依报”,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称作“依报庄严”,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九愿所说的那样:∵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由于极乐世界之美,就连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尽说其美妙,所以,我们现在从净土三经中去看极乐世界,所看到的只是亿万分之一而已。换句话说,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尽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称羡、惊叹不已了!∵

极乐世界无三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悭贪是饿鬼的因,瞋恚是地狱的因,愚痴是畜生的因。极乐众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无贪;全国都是菩萨诸上善人,互相爱护,根本无瞋。一切众生,恒闻妙法,心开意解,根本无痴。因无贪瞋痴的恶因,故无三恶道。∵

无有女人:极乐世界是一个绝对清净平等的世界,人人六根清净,无有爱欲情事,而且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故无有女人。∵

极乐世界,广大无边:就是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一齐往生到那里去,也不会有人满之患。∵

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阴雨的变化,永远是那么凉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地势平坦:世间的地有崇山峻岭,也有万丈深渊,那是世人的心不平,故地不平;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因心平故地亦平。∵

黄金为地:实际是七宝为地,黄金为七宝之首,举其首已摄其余矣。七宝者,金、银、琉璃(青色宝)、玻璃(水晶)、砗磲(青白色宝)、赤珠(赤色宝)、玛瑙。世间也有七宝,但都是些凡品,若以之与极乐世界的极品相比,简直天渊之别。∵

有宫殿楼阁:其宫殿楼阁非常的奇特,能随人之意而大、而小,可在地上,也可浮于空中,全由一宝、二宝乃至七宝自然而成,其富丽堂皇更胜过六欲天主之天宫百千万倍,那是往生之诸上善人的居处,也是大家聚会讲经说法的地方。刚刚往生的人,先在莲胞之中静修,等到花开时,证得法身,就可进住楼阁了。∵

有色树:在楼阁外面的空地上,有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齐的色树。所谓色树,即由一宝乃至七宝和合而成的色彩缤纷的树。其树有的高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句约四十里),有的一千由旬。树的上空还弥覆着由金缕珍珠百千杂宝所结成的罗网,美观极了!最神奇的是,这些色树,微风吹来,就如百千种乐器,同时演奏,令人想起三宝的功德而念佛、念法、念僧(其所念之三宝乃自性三宝,非我们所念之住持三宝)。∵

树现佛刹:极乐世界的色树,还能在树与树之间映现十方佛国庄严美好的人、事与物,让观赏的人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清楚。∵

有七宝池:有无数由七宝所成的水池,其面积由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般,而且皆以金沙铺地,不同我们这里全是砂石污泥。∵

八功德水:在无数的七宝池中,还盛满了具有八种不可思议妙用的水:一、澄净,非常澄清洁净,一点杂质也没有;二、清冷,即清净凉冷,永远保持同样的温度;三、甘美,即甘甜味美,非常可口;四、轻软,即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即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即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即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除饥;八、增益,即喝了这种水,或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善根。除此之外,其水还有三种的特色:一、随意,即水能随人之意,或增,或减,或冷,或暖;二、说法,即当池水往复激荡时,能发妙音,宣讲妙法;三、进道,即入水浴已,使人道业猛进。∵

有宝花: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在八功德水之上,有着无量无数“微妙香洁”的莲花。微者,七宝所成,此方绝无;妙者,其色无量,又能放光:香者,异香远闻,四时不散;洁者,出自德水,体至洁净。其花大小不一,由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这是因为念佛的众生有勤怠之分,故莲花便有大小之别。这些莲花,就是我们将来往生之花胎,谁在此世界信佛念佛,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即长出莲花一朵,上标其名,将来往生时,即在此莲花中化生。极乐世界的一切景物均不生不灭,惟独莲花变化无常,如人念佛努力,七宝池中的莲花就愈念愈大,如停止不念,此花即随之而枯萎,可见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变化而有,唯心所现。∵

有珍禽:极乐世界尚有百千种奇妙杂色之鸟。鸟属畜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哪来这许多的鸟呢?原来这些鸟儿都是阿弥陀佛欲使法音不停宣流,而以不思议神力变化出来的。这些化鸟到处发出柔和优雅的声音,宣讲人人心中所欲听到的佛法,实在微妙极了!阿弥陀佛变诸鸟,净宗九祖蕅益大师说:“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所谓“无不具”,即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不造”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常作天乐:极乐世界,时常天乐鸣空,随各人之意愿而听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

天花缤纷:那里还昼夜不停地从天空飘落曼陀罗等众妙天花,又天花一着地,不须洒扫,自动消失,世间那有此等美事?∵

极乐世界,下从地起,上至虚空,一切万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连七宝、宫殿、楼阁、宝池、色树、莲花等等都放光,故极乐世界,不须日月,自然光明。∵

极乐世界,不但是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极其芬芳的世界,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无量宝香和合而成的,所以在在弥漫香气,处处散发芬芳。∵

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这是因为那里的人、事和物,无不尽善尽美的缘故。∵

又极乐世界,处处皆有花台,上坐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诸行人,说微妙法,所以那里的人,不但随时都可以见到佛菩萨,还可以随时听闻到妙法,这是娑婆众生所梦寐以求的事啊!∵

像这样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可以说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毕竟它是阿弥陀佛集十方诸佛刹土之美好于一身的佛国,自然样样皆奇特稀有,与众不同了!∵

除此之外,佛教向来强调“因果”,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了愿,后经无量阿僧只劫修诸功德,以不思议愿力、功德所成就的净土,因此它极符合“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所以,它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纯属虚构的神话故事。∵

相信还有人会追究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阿弥陀佛,十方赞誉,极乐世界,无比庄严;但世上到底有谁见过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呢?于此我们要举几个实例,以证明见过的人很多:∵

(一)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讲《观无量寿佛经》,当讲完经时,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皆亲眼见到法相庄严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还清清楚楚的见到极乐世界无比美妙的胜境。∵

(二)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完全一样。∵

(三)古今中外,许多念佛有成就的人,都能在现生见到佛和极乐世界,有的在定中见,有的在梦中见,更多的是在临终时见佛亲来接引,而且西方的胜境,分明在目前。∵

世人能见佛见菩萨,确有其事,但有缘乃见,无缘则视而不见。中国国父孙中山,于民国五年,与诸同志游浙江普陀,在佛顶山亲见观世音菩萨现金身,问同游诸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他是基督徒,若不是亲见,绝没有理由捏造故事来为佛教的佛菩萨作宣传的。∵

第六章∵∵正报庄严∵

西方净土正报功德包括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与诸菩萨圣众庄严功德。正报庄严功德中有主有伴。阿弥陀佛是主,诸菩萨众为伴,主伴圆融,如众星拱北、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从此不但享有极乐世界那穷微极妙、美不胜收的物质环境,更可贵的是,还可同时享有亦是极之微妙、无比清净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环境叫“依报”,自己的身心叫“正报”。极乐众生,依正二报皆庄严,故其世界才叫做“极乐世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同样的,只要根据佛的四十八愿和净土三经之所说,便不难得其梗概:∵

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不管是谁,只要成功往生,从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脱轮回,直至成佛,绝对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了。∵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凡是往生的人,其身体与佛一样,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显示:生佛不二,真实平等。∵

皆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法界次第初门》曰:“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

依于佛愿,往生的人,一生到极乐国,不待花开,即生即得此相。形貌皆跟佛一样,没有美丑的差别。如果形貌有美丑的差别,则长得美的易生傲慢,长得丑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难免发生纠纷。因此,极乐世界的人,等同一相,无有差别。∵

与佛同寿,无量无边: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得到清虚之体,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变幻无常,所以,寿与佛齐。∵

有宿命通:往生的人,无不获得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证得种种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词叫做「特异功能」,这种特异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萨,菩萨又不如佛。∵

宿命通是一种能知自、他过去世所作种种善恶的能力。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却能知道过去无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恶果报。∵

有天眼通:天眼通是一种超感官的、不论粗细远近都能看见的能力。阿罗汉最多只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却跟佛菩萨一样,能见无量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有天耳通:天耳通是一种不受远近限制能够听到一切声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闻十方世界的音声,且能听到十方诸佛说法。∵

有他心通:他心通是一种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清楚知道十方世界众生之心想。∵

有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种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在一想念间同时到达十方无量世界,想到那里,立刻就到那里。有了这种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遍供诸佛:极乐众生,因有神足通,故能于极短之时间内,到达十方无量佛国去遍供十方无量诸佛。此亦显示极乐众生,个个超越时空,他们可以一念之间遍及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或普度众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极乐世界,听经修道。∵

远离分别,诸根寂静:分别者,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获得弥陀威神的加持,远离妄想分别执着,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的诸法实相。∵

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尘,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寂静者,杜绝烦恼叫做“寂”,脱离痛苦叫做“静”。换句话说,没有了心理上的烦恼,也没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静”。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经没有了痛苦,这种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盘”。∵

定成正觉,证大涅盘:定成正觉,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盘,是指证得大乘的涅盘。大乘的涅盘具有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小乘则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一德而已,故释迦佛说小乘涅盘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标。∵

女身转男:可以由女身转为男身。善导大师解释说:“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投身,坐宝莲上,随佛往生。”∵

释迦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积一大阿僧只劫的勤修,始渐离女身而为男身。可见女转男身,实非易事。今只须执持弥陀名号,便能蒙佛本愿加持,转女成男,往生极乐,如此殊胜机缘,岂可错过?∵

莲花化生:往生极乐的人,都在莲花之中自然化生,清净无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萨。∵

住正定聚: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类的意思,一切众生分为三类,叫做“三聚”。必定证悟的一类,叫“正定聚”;毕竟不证悟的一类,叫“邪定聚”;介于上二类之间,有缘则证悟,无缘则不证悟的一类,叫“不定聚”。往生的人,皆住于正定之聚,必定成佛。远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不贪计身:贪计身,即认为人有一个真实的我而贪着计较,亦即我执。凡夫妄执四大假合之身为我,贪着计较,处处为我着想,顺者生爱,逆则生瞋,以致造业受轮回。往生的人,有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已断我执,我的念头不会再生起来,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俱泯。∵

得金刚那罗延身:金刚者,即金刚石,至坚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那罗延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罗延神,其力大无比。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大如那罗延,等同如来之金刚不坏身。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往生的人,身顶皆有常光。光是智慧的象征,显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之三智)。并“获得无边辩才”,“辩才”指善巧演说法义之才,诸佛菩萨说法的辩才叫做“四无碍辩”,或“四无碍智”、“四无碍解”,即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辩无碍。∵

善说诸法秘要:秘者奥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辩才,故能善巧演说一切佛法之奥秘和精要。∵

一生补处:一生补处者,尽此一生即能补到佛位的意思,为最后身等觉菩萨的别号。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教化随意:往生的人,悉登补位,成等正觉,但菩萨成佛,各有愿力,有的菩萨,欲返秽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愿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众生,来去自如。∵

衣食自至:往生的人,思食食来,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缝,乃至一切用具,莫不称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饮食,但在凡圣同居土的带业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饮食的习气未忘,故有此种设备,若上三土(方便、实报、寂光),便没有这样的事了。又极乐众生的吃相与此界不同,一嗅即饱,故无大小便溺,弄脏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

应念受供:众所周知,若论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普令十方诸佛,应念受供。这种八地菩萨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证离生法:往生的人,皆证得永离六道轮回生死之法,即使随缘示现于三界六道之中度众生,也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这一回事了。∵

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人,指的是等觉菩萨。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时刻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诸等觉菩萨在一处,讨教佛法,修行佛法,这是何等荣幸的事啊!∵

圆证三不退:菩萨修行,要断见思惑,方证位不退;断尘沙惑,方证行不退;断无明惑,方证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

极乐众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愿中最后一愿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转。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摄受其人,如日月照着暗途,不堕坑堑,故能不退转。三、六尘说法。极乐世界的六尘均能说法,皆说苦空无常无我,时常熏习,故能不退转。四、菩萨为胜友。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外无邪魔,内无烦恼,故能不退转。五、寿命永劫,极乐众生,寿与佛齐,可长期修,譬如远行,寿命长便无顾虑,终有到达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转。∵

圆净四土:一切佛国,皆有四土,即一、凡圣同居土,为未断见思惑之凡夫与为了度化众生而现身说法之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二、方便有余土,为已断见思惑之阿罗汉、辟支佛和还未证得法身之菩萨,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之众生所住的国土;三、实报庄严土,为佛的报身与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萨,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之众生所住的国土;四、常寂光土,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无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统统断尽,即生此土。∵

其它诸佛世界,四土隔离,唯独极乐世界,四土圆融。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可见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即能同时享受四土的境界,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综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报,无尽庄严,若欲细说,穷劫难尽。∵

极乐众生依正皆庄严,在“事”上讲,那是弥陀愿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样样皆美好、微妙;在“理”上说,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了,往生之后,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即逐渐恢复过来。∵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道时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他一连说了五句“何期”,那是“没有想到”的意思。他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如此的清净!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没有生灭的!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自己圆满具足的!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没有动摇的!没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万法来!∵

近代的禅门宗师虚云老和尚曾经解释此五句说:“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

由此可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种种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体大用”,亦即由自性本体中所显露出来的大作用。∵

这样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师一样,要经过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证得;而我们只要成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立刻就能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

就是因为有这样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十方无量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极力的劝导其国众生快点去极乐国;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也无任欢迎十方众生快一点到来。由此可见,十方诸佛的心思是一样的,即希望一切众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净土诸经,只是略说阿弥陀佛和菩萨圣众的真实功德,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亦能获得如极乐菩萨圣众相类的功德,愿深勉旃。∵

第七章∵∵现代启示∵

作为大乘佛教特别法门的净宗,修持方法极为简易,而其义理与境界却又无限深邃。由阿弥陀佛妙明真心流现的西方净土,举体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与华严玄门义理无二无别。西方极乐世界既是净业行人的终极归宿,又含摄着宇宙法界的无穷奥秘;既具清净庄严的美质,又不乏科学认知的价值。净宗内蕴的潜质,势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彰显。∵

一∵∵净土妙严与科学美∵

科学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建构数学模型、经由实验证明等为特点,大多由人的第六识分别识来完成。净土则是离心意识以无分别的般若智慧来观照的对象,因此净宗可以说是一种殊胜的科学,是建立在般若基础上的。净宗与科学难以作简单的类比,而美或能充当沟通二者的信使。∵

西方科学经历着从重视美到倾向经验最后又回归美的螺旋式的发展。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认为形式美是世界的本原实相,美具有先天性。柏拉图说:“灵魂一见到美的东西就感到敬畏而战栗,因为它感到有某种东西在其中被唤起,那不是感官从外部曾经给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无意识的境域之中。”由此理念,衍生出美的两种定义:其一,美是“一”的永恒光辉透过物质现象的朦胧显现;其二,美是部分同部分、部分同整体之间固有的协调。∵

而亚里士多德开辟的注重经验、逻辑与分类的科学路向把美看作是观察者的个人特性,而不是自然事物的特性,这种观念致令西方科学长期偏离美。本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逆转。西方前卫科学家开始注重美,认为美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发现科学真理的最高手段,是衡量真理的第一标准。爱因斯坦一生寻求对世界本质的了解,坚信自然的基本设计应是简单与和谐。这一理念引导他作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科学发现。海森伯说过:“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指美的光辉——注),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德国数学物理学家魏尔更把美推到科学认识至高无上的地位:“我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在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分子生物学创始人詹姆斯·沃森曾提到美如何引导他们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甚至将由美求真视作科学探索的唯一动因:“我没有试图直接解决某一个物理问题,而只是试图寻找某种优美的数学。”事实上,对理论形式的美的揭示,常常导致对理论内涵的深刻把握。总之,科学的真与科学的美有高度的一致性。∵

现代物理学家探究亚原子微观世界,对物质内部构造的优美、和谐、对称、质朴等规则性表示惊叹,他们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数学原理运行的。∵

从表象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丑陋杂乱的世界中,然在物质结构内部(亚原子世界)却存在着优美的秩序;用佛理诠释,这个宇宙是众生共业所感的秽土,在秽土深层,含藏着一套与妙明真心相称的优美法则(此乃染净相杂之阿赖耶识所致)。众生诸烦恼中,有如来身俨然不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净土秽土,理体无二。然娑婆众生心性浊染,不能显发深层美质。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从妙明真心流现的妙严净土,将心性深层美质充分彰现。所以,探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从现象界契入本质界,对把握美的本质,启迪科学真理的发现,均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兹拟从科学美要素:对称、简单、透亮,对照西方净土的境况,略施讨论。∵

一、对称性∵

对称意味着整体的和谐与结构的有序,即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和谐。从人体到建筑,从微观原子世界到宇观河外星系,均贯穿着对称性原则。对称性是物理理论的最本质特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亚原子水平上存在一种镜象对称,那里的每一粒子都对应有一个质量相同性质相反的反粒子。根据对称性原理,物理学家成功地预测到反粒子与虚粒子的存在。∵

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景物,诸如宫殿楼阁、莲花宝树、宝网铃铎、幢幡宝盖等从整体到部分无一不体现出对称性法则。试以宝树为例,西方净土宝树栏楯楼阁遍布,互为间饰,每一宫殿外悉有宝树围绕,一重宝树又间以一重栏楯。每棵宝树上,有七重罗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华丽璀灿,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众多宝树整齐布列,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有极强的对称美感。琉璃地下的金刚七宝金幢,八角八方,具正方体对称,四根宝柱的平衡对称,给人以稳健刚美的愉乐。∵

量子力学昭示:物质本性具有机整体性。每一粒子在一没有终结的怪圈中由所有其他粒子组成。粒子内部又显示出结构有序性。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具有太阳系运转般的有序轨迹。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与宇观世界具同构对应。∵

西方净土的结构和谐美,触目可观。七宝地面上,有天华树华随风播散,飘坠于地依颜色作种种排列组合,青黄赤白,间饰错致,组合成光色形相对称和谐的图案华毯。遍布佛国的莲华,一一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有百种珍宝的光色;叶上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明,映饰着莲华。无量宝莲华构成西方净土整体(大系统)的和谐对称,每一莲华一一叶脉的光色图案,又构成局部(小系统)的和谐对称,整体与局部相得益彰。和谐对称美体现在西方净土从巨系统到微系统的各个层面。深广无际,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种和谐对称性体现出一真法界的本质特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认知价值。∵

二、简单∵

简单是真的印记(拉丁格言),前卫科学家们丰富发展了这一理念,认为一个美的理论应契合最经济法则,缺一不行,多一不可。海森伯曾云:“如果自然界把我们引向极其简单而美丽的数学形式……我们就不得不认为这些形式是‘真’的,它们是显示出自然界的真正特征。”在宇宙森罗万象中,简单性存在于一切复杂性之中。∵

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华丽的景观中,贯穿着简单性法则,西方净土诸种景相,以圆形为基模,衍生出无量繁富的形相。诸如莲华、宝池、幢幡、宫殿、圣众圆光等。《观经》所述十六妙观,日观排第一,以落日悬鼓作观想西方净土的下手处,表明简单性与西方净土多样化景观耦合的深意。∵

西方净土的简单性含摄丰富性,是故简单而不流于单调,从简单(一)衍生成复杂(多),多样化统一,简单与繁富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譬如,西方净土有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光明,其光可以化为百宝色鸟,亦可变现光台、楼阁、乐器等。由无而有,由有转空,随心回转,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遍布楼阁精舍、泉池林树、宝网灵禽、华雨天乐、色光声香等,诸往生者游历其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快感,表证西方净土简单与复杂的高度协调。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单调的景物难以吸收人的注意力(信息量少故),过于复杂的图案则加重人的知觉负荷而阻抑审美观赏。故而,简单与繁富的中道——多样化统一即是简单性美学原理的本质内涵。西方净土景物在无尽的重复中闪烁着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奇妙而特殊的感受。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损圆融,既富丽繁复又不杂乱无章,既和谐统一又不陷入单调枯燥。这种高层次的审美对本土的建筑、绘画、音乐、园林设计等均有甚深的启发意义。∵

中国文化之源《周易》亦具简易的特质,现代自然科学大多将简单性视为真理评判标准之一。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仅显现简单与复杂的和谐统一,而且,净宗修持方法即是简单性的最好注脚,只要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方便,便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成就佛道。用功精纯,亦可契证三昧,以佛心入无生忍。证知六字洪名即具至极之美,是如来的性德光辉,是悲智的结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