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净土信仰略义

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圣∵∵凯

净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净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佛在各种大乘经典中曾经宣说各种佛净土,常见的有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弥勒佛之兜率净土,另外还有《华严经》之华藏世界、《法华经》之灵山净土、《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维摩诘经·佛国品》宣说的唯心净土——心净净土。在这些净土中,最为中国佛教徒所熟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净土;弥勒净土传人中国后,也曾流行一时,但自从道绰、善导起而弘扬弥陀净土,再加上弥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渐式微了“;至于其他净土,虽然随着经典传人中国,但是都未能引起反响。中国佛教的净土思想发展得极为特别,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净土”似乎专属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往生极乐净土法门中,也不像后世以念佛为主,经典中原来是以诸行往生的。这当然是佛法适应世谛流布,因适应中国的时、地、人而采取的方便。但是,佛教发展到今天,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佛教要掌握时代的命脉,就必须在传统的净土思想中,抉择出适应今天环境的方便,这是现代佛法弘扬者的任务。

本文旨在于从教主、因地本愿、净土状况、往生法门等方面,探讨弥勒净土信仰的主要因素,抛砖引玉,方便今日佛教徒了解弥勒净土的殊胜。

一、弥勒菩萨的殊胜功德

弥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又称梅旦丽耶菩萨、末怛利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意译作慈氏。修因时,以慈心利他为出发点,故而以慈为姓。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弥勒的本生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即有弥勒菩萨因地修慈三昧而不食肉的记载。《华严经·人法界品》:“或见弥勒最初证得慈心三昧,从是已来,号为慈氏。”由此经文可知弥勒菩萨最初因地发慈心,修慈三昧,从此之后,生生世世常以弥勒为名。慈是四无量心中之首,此慈从如来种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

释尊预记弥勒菩萨将于未来人寿八万岁下生成佛,这思想从小乘佛教即已流传,《长阿含经》的《转轮圣王修行经》、《中阿含经》的《说本经》等都有记载。本来,弥勒菩萨比释迦早发心修行,而因为释尊精进勇猛的缘故,所以却反而比弥勒菩萨早成佛,这就是经论中所说的难行道与易行道。如《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说:

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然彼弥勒,修菩萨行经四十劫,我时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进力故,便超九劫,于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见,在因地修行时,释尊以度化众生为主,弥勒以摄取净土为主,开显出二种菩萨行:一为信愿的净土菩萨行;一为悲济的秽土菩萨行,这也是易行道与难行道的差别。《弥勒菩萨所问会》又说:“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不能舍施手足头目,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所说的善巧方便安乐之道,即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说:

昼夜各三,正衣束礼,下膝着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这说的即是礼敬诸佛、忏悔、发愿、随喜、请佛说法、请佛住世、随顺佛菩萨学,与普贤十大愿王略同。这是易行道。易行的意义,即安乐行,以摄取净佛国土为主,所以是多集佛功德的净土行。但是,易行道难于成佛,难行道反而容易成佛,所以释尊比弥勒菩萨早成佛,这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释尊的难行道富于大悲的精神,值得众生仰慕、赞叹,但弥勒的易行道更契合人性,因人性中多怯懦、贪逸。在初期大乘思想中,秽土修行胜进净土修行,重视现实世界的净化,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人类重视现实世间的净化,这是人类共同的要求。印顺法师认为弥勒与“明月”有关,明月是黑暗中的光明,代表着清凉与光明,为佛弟子的理想。《弥勒大成佛经》赞颂弥勒说:“光明大三昧,无比功德人。”接着说:“南无满月……一切智人。”这是以满月的辉光,形容弥勒的确证。《弥勒菩萨所问经》也说:“遍照明三昧,普光明三昧,普遍照明三昧,宝月三昧,月灯三昧。”由此等文句,可证明弥勒与月光的关系。印顺法师说:“这象征此界是五浊恶世,苦痛充满,惟有弥勒菩萨的慈济,才是黑暗的光明;这难怪佛弟子祈求弥勒菩萨的人间净土的实现了!”这是用月光来象征弥勒菩萨的圣德。

在《阿含经》中,除了成道前的释尊以外,弥勒是唯一提到的菩萨。从佛教史看,弥勒是唯一贯穿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菩萨,遂成为大乘菩萨道的典型人物。《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说:

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

弥勒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并不是没修行的人,相反地,他开示出菩萨在五浊恶世中的修行,不应专门修定断烦恼急于一己之解脱而落人小乘,而应该重于利益众生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功德,这是注重现实世界、积极救济的菩萨精神。弥勒不但是菩萨道的典型代表,最重要的是,他是将来成佛的补处菩萨,与娑婆世界因缘深厚,便成为佛弟子倚仗的对象。同时,弥勒虽然生活在天上,但同在欲界,所以比较容易亲近,于是便有上生兜率天问法的事情。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极端发达,人们成为机械的奴隶,人们对世界抱着恐惧与不安。在现代美国的哲学家摩里斯所着的《开展的自我》中,为了使人们向创造的生活进步,应该采取那一条道路,征诸过去的历史,他选择了十三条道路,征求学生的意见,测验的结果是“弥勒之道”占全体的40%。同样,美国的文明批评家曼福特说:古代佛教徒所预言的“弥勒”时代,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无论是古代的人们,还是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对弥勒的清凉与光明都翘首期盼,所以提倡弥勒净土是现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弥勒菩萨的本愿

本愿,是菩萨在往昔生中,因地修行所立的誓愿,借由生生世世的努力,而终于实现。菩萨的本愿,本来是通于自利利他的一切,但一般净土行者,特重净土的本愿,本愿也就渐渐地被当做净土愿了。净土之所以重视本愿,是可以理解的。释尊的时代,社会并不理想,佛教所遇到的障碍也相当多,于是唤起了新的希望(愿),未来弥勒成佛时,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世界。弥勒的人间净土出现了,又发生了弥勒为什么在净土成佛,释尊为什么在秽土成佛的问题,结论为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国土也就不同。佛法是在不理想的现实世界中流传的,修菩萨行的,为了救度一切众生,面对当前的不理想,自然会有未来的理想愿望。在菩萨道流行后(透过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庄严国土的愿望,是会发生起来的。所以,本愿与大乘净土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诸佛的本愿越来越完整、繁复,这可以从四大净土的教化主的本愿看出。

弥勒是当来佛的思想在《阿含经》即已出现,所以在经典中,所能看到的弥勒本愿,皆是与释尊的本愿对比而出现的。如《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说:

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作是愿言:“若有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我于尔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于当来世有诸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弥勒菩萨当尔之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菩萨本愿力故。

弥勒菩萨的本愿显示,当世间众生的淫怒痴习气减轻,俱修十善业时,弥勒将下生成佛。从此弥勒本愿中产生一股积极从事净化现实世界的精神,充满人世修行的本怀,这正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所以太虚大师说:“弥勒净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习十善福德成办,即是使人类德业增胜,社会进化成为清净安乐人也,因此可早感弥勒下生成佛,亦为创造人间净土也。”

三、弥勒净土的状况

净土一般可以分为人间净土与天国净土两大类,弥勒菩萨由于现在居住在兜率内院,所以兜率净土是天国净土;而弥勒未来下生人间,则又是未来人间净土。兜率,梵名TuSita,又称作都率天、兜术天、兜率陀天,意译为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谓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间,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兜率天可分为内院、外院,内院为补处菩萨说法处,即兜率净土;外院是一般天人居处,仍有五欲乐。因兜率天是欲界天,此天的天人仍有五欲,但因为一生补处菩萨在此说法,往生此天的弟子得以追随闻法修行,将来再与弥勒一同下生人间,故亦称为净土。所以,兜率天净土是暂时存在的净土,其时间范围乃是起自补处菩萨上生,终于菩萨下生。

兜率内院的状况,《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有详细的描绘。综括经中所说,兜率净土有四项特胜:(1)凡往生兜率净土者,能立即面见弥勒菩萨,为其说法,其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如经中说:“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这是出生快、闻法也快。(2)兜率净土相当于一座巨大而华丽的讲堂,净土中的活动,总的来说,唯有听法与闻法。除了弥勒菩萨昼夜六时说法,其余天女、乐器、树声、水声等各种声音皆在演说妙法。(3)往生兜率天者,都将随弥勒下生人间,共同建设人间净土。所以弥勒净土的重心在于人间净土;发愿往生兜率,只是亲近弥勒菩萨,将来随同弥勒下生,净化人间。印顺法师说:“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4)兜率净土虽有无量无数的天女,但由于往生者皆系莲花化生,应无男女淫欲之事,且依前所述,兜率净土乃以闻法为主,似无暇顾及其他。不过依弥勒菩萨示现之风格“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及经文中“不厌生死乐生天者”之意思,显示兜率净土于男女之事并未严格看待,似有兼收并蓄之喻意。另外,兜率天之本意为知足天,即兜率天人于五欲不致放纵过患,且天人之行微细,如《长阿含经·忉利天品》说:“兜率天执手成阴阳。”兜率天为凡圣同居土,所以欲望之有无,是个人的修行问题。

未来人间净土是弥勒菩萨下生我们这个世界而成佛度众生,《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八说:

于未来世人寿八万岁时,此赡部洲,其地宽广,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村邑城廓,鸡鸣相接。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彼时诸人,身虽胜妙,然有三患:一者,大小便利;二者,寒热饥渴;三者,贪淫老病。有转轮王,名曰饷怯,威伏四方,如法化世。……极大海际,地平如掌,无有丘坑砂砾毒刺。人皆和睦,慈心相向。兵戈不用,以正自守。……时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如我今者十号具足。……为有情宣说正法,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为诸人天正开梵行,令广修学。”

轮王是以五戒、十善的德化来化导人民,使世间过着长寿、繁荣、欢乐、和平的生活。佛教一向推重轮王政治,在这样的时代,又有佛出世,用出世的正法来化导人间。理想的政治,与完善的宗教并存,这是现实人间最理想不过的了。竺法护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详细地介绍了未来人间净土的庄严及其殊胜。在这德化的大同世界里,什么都好,只有“寒热,大小便,淫欲,饮食,老”的缺陷。转轮圣王是世间正法的象征,而转轮圣王至弥勒佛前出家学道,经中说:

是时壤怯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佛所,欲得闻法。时弥勒佛与王说法,初善中善后善,义理深远。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为王,赐剃头师珍宝,复以杂宝与诸梵志。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

这代表了世间正法与出世正法的结合,这是弥勒净土思想最有现实意义的重点。这是佛教初期,从现实人间的、佛法的立场,表现出入间净土的理想。

四、弥勒净土的往生法门

弥勒净土可分为兜率天净土与未来人间净土两种,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往生法门,而往生兜率天净土主要是为了未来随同弥勒菩萨来到人间成佛,这样二者也就有相同之处。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有五处讲到往生兜率净土,窥基大师的《观弥勒上生经疏》并且分为三品往生,这是抗衡弥陀净土而施设,并不是很妥当,所有往生到兜率净土的众生都能见到弥勒菩萨。现在挑出两处作为往生弥勒净土的法门。经中说:

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上,于莲花上结跏跌坐。……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

窥基大师认为此段经文叙述修六事法,并且是上品往生:

(1)精勤修诸功德。依窥基疏,修诸功德即是修福,亦名播种福田,而福田有三种:敬田、恩田、悲田。敬田乃恭敬三宝,恩田乃报父母、师长恩,悲田乃悲一切痛苦众生,此三者能生极大福报,是曰福田。

(2)威仪不缺。依窥基疏,为坚守诸戒,即是持五戒、八戒、具足戒。

(3)扫塔涂地。依窥基疏,为整理制多(即佛塔),修饰道场。

(4)香花供养。依窥基疏,为四事什物,随给济等。即以衣服、卧具、汤药及其余用品,随所需要,即供给。

(5)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凡夫行三昧闻思等定,圣人人正受随所得禅,或凡三昧,非六行定,天行定者,必上生故,深住闻思,亦名三昧”。即是随各人根性,使心不乱,但亦不必要修人深定。

(6)读诵经典。窥基法师说:“演说修习十法行等。”这是对于经典的十种行法,有书写、供养、演说、谛听、披读、受持、开示、讽诵、思惟、修习等。此处之经典,狭义指弥勒经典,广义则泛指佛教一切经论。

除了六事法,经中还多出一句:“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这种称名往生的思想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同出一辙。弥勒净土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阿弥陀佛净土思想的影响,掺人了称名往生的修法,使得原本完全自力的弥勒净土思想杂糅了他力倾向。可是站在宗教的立场看,却更能迎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除此六事之外,经中还说:

佛灭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当作是观。作是观者,若见一天人、见一莲花,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之罪;若有礼敬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

这段经文是弥勒兜率天净土往生法门的总结。往生兜率天除了人以外,天龙八部等非人也可以往生,显示兜率净土的摄受对象相当广泛。持戒、行十善是往生兜率的正行。强调闻名、称名、礼拜的重要性。但客观地说,此三者只可视为辅助行,否则弥勒净土思想的精神将遭到扭曲。

在部派佛教时期,便有高僧通过禅定的修习,以神通力上生兜率天;然后是死后以福德业力往生兜率,主要是修习十善法,这是佛教正统的思想;等到阿弥陀佛净土兴起后,受他力救济思想的影响,于是便有闻名、称名、礼拜等往生法门。兜率净土的本意是下生人间实现未来人间净土,这样便转化为着重上生兜率净土。

往生兜率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随弥勒佛下生人间,所以往生人间净土的方法之一是往生兜率净土,这也是很安稳的途径。未来人间净土还有极长时间才实现,因此也可以发愿为菩萨,生生世世不离世间,这样也能恭逢其会。弥勒菩萨的风格是:“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这正是菩萨的“留惑润生”,菩萨为了度众生,虽有能力证人实际,却不愿意证人,因此不断烦恼。将来的人间净土之实现,必须先由现实人间的建设开始,这就需要菩萨不辞生死劳苦生生世世的努力。愈有更多的人加人大乘菩萨的行列,人间净土愈有实现的可能,这是成佛的正常道,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五、结语

弥勒净土思想是出世与人世的完美结合,在人世方面,它富于“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大乘精神,深入般若空慧,了知涅盘与世间无有分别,所以能世世人世度众生,建设人间净土;未来人间净土有转轮圣王出世,政治与宗教相辅相成,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和平都有启发性。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简易,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天,即使破戒造恶之人,但得称名、礼拜亦可往生;往生者都可面见弥勒。弥勒净土思想对现实与未来都有关怀,是一种很契合现代社会的修行法门。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