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日成净土——自不能度∵安能度人∵∵海函

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

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益利。反更坠落∵——大智度论

∵∵某位居士心仪净土,常年念佛,临命终时,有助念者在他的耳际提醒他:「你要提起正念,跟着大家念佛,要发愿来生还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不要自己逃到极乐世界喔!」念的是阿弥陀佛,却要临终人不离娑婆,勿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岂不令人纳闷。

∵当今学佛流行「发大心行菩萨道」的观念,把求生极乐净土视作不顾众生疾苦,只重个人安乐之勾当。以为是不发心,逃避困难。持此意见者认为应当发大心,生生世世行菩萨,化人间为净土。这种观念,能动摇某些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者的信心,影响不小,净土念佛人不可不详加辨明。

易行道与难行道

∵∵成佛之道很多,龙树菩萨造的十位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此土修道名曰难行,西方修道名曰易行。难行道凭自力历劫修行,断尽见思尘沙无明三大惑,乃能成佛。欲成佛必得度众生,度众时要不被众生所染,必须修行阶位到达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证得无生法忍,有此功夫才堪进入六道教化众生,而不被众生所染。现是凡夫,一品惑未断,欲发大心在娑婆浊世行菩萨道度众生,而不被众生烦恼所转者几希!易行道是自力加上佛力,生到佛的净土,时时不离佛,在佛的摄持护念下断尽见思,速得无生法忍,佛果易成,故名易行道。

∵∵在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用三个比喻说明初发心菩萨:譬如二人,各有亲人眷属为水所溺,依难行道者,如一人情急之下,就直入水中抢救,结果彼此都遭灭顶。另外一人喻修易行道者,赶快找来船筏,乘船救援,结果全都脱险了。新发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不能救众生,须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法忍,才能救众生。再譬如小婴儿,不能离开母亲,若离开母亲,即可能堕落坑洞井里,或者缺乳而死。又初发心菩萨须常不离佛,譬如小鸟,羽毛未丰,只能在树枝间学飞,不能飞得太远,待翅膀长成,才能在天空中自在遨翔。

∵依难行道修行的初发心菩萨,烦恼未断,若处在浊世度众生,如不善泳而救人,如婴儿离母,如雏鸟高飞,自度不暇,遑论利他。智者大师解析疑点之後,告示大众,凡夫无力,唯有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临终往生极乐净土,见得阿弥陀佛证了无生法忍,再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难众生,就能广施佛事,任意自在。所以净土念佛法门名易行道,是学佛人最极方便稳当的成佛之道。所谓:「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所以念佛发愿求生极乐是契入释迦慈尊彻底悲心的真佛子。

未断惑的菩萨

∵∵「不离世间,世世常行菩萨道」,所持之论亦有其教理的根据。在藏教的教理中,有一类小机声闻视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一心一意要脱离三界轮回之苦。但是佛果的福慧庄严又令人欣羡不已,欲成佛果就得在世间行菩萨道,小机声闻人见许多菩萨仍在六道苦海进进出出,奋力度众,心想:「菩萨断了见思惑却要来三界生死度众生,那我修学断惑有何用处。」佛恐这类众生因此丧失断惑了脱生死的机缘,就权巧方便说:这些菩萨并未断惑,只是把惑伏住而已,以「留惑润生」的方式,惑业不断尽,在世间行布施等六度菩萨道,历经三大阿僧只劫,在成佛前一刻才断见思惑,证得劣应身的佛果。

∵∵佛确曾为藏教小乘人说过此法,但是谁能历经三大阿僧只劫不断惑而能行六度教化众生?此教法是释迦牟尼佛权巧说法,所谓:「有教无人」,有此教法,却无此种修行人。见思惑未断,投胎时难免隔阴之迷,过了二世三世就难保不迷不退了,何况是历经三只之久。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云:「岂有毒器,堪贮醍醐?」见思未断,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亦成有漏法。任凭醍醐如何滋养,装在毒碗,就能毒害众生。

往生断惑净佛国土

∵∵发心行菩萨道,应断尽见思惑,了脱个人生死,修到圆教初住或别教初地,证得无生法忍,才能自利利他。若依难行道欲了生死,利根要三生,钝根须六十劫,才能证得四果罗汉。但是,断一品惑如断四十里瀑流,凡夫散乱的心念如何挡得住湍急的见思瀑流呢?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能生生不退,一一断尽,可谓难矣。世尊慈悯众生无力断惑,特为凡夫指出净土往生一条捷径,念佛伏惑,临终带业往生极乐,与佛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念念不退,速证无生法忍,然後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届时,能度的智慧神通道力,所度的众生数量,未断惑的初发心菩萨怎可比拟?

∵∵愿人间早成净土的发大心菩萨,舍弃净土念佛度众成佛捷径,反取历劫难行之道,心中的大悲弘愿何日能了?真念佛人现世信愿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家敦伦尽分,出外奉公守法,所在之地,当下就是净土。命终生西,乘愿再来,如月印万川,不须惑业受生,即能分身百界,成熟众生,净佛国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