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0年

【文章标题】世亲《净土论》与昙鸾《净土论注》之比较研究

【英文标题】A∵Comparative∵Study∵between∵Vasubandhu’s∵Ching-t'u∵Lun∵and∵T'an-luan’s∵Ching-t'u∵Lun-chu

【文章作者】温宗坤∵

【指导教师】赖贤宗∵

【文章页数】143∵页


【中文关键词】昙鸾|世亲|净土论|净土论注|北魏佛教∵

【英文关键词】T'an-luan∵;∵Vasubhandhu∵;∵Ching-t'u-lun∵;∵Ching-t'u-lun-chu∵;∵Pei-wei∵Buddhism∵


【中文摘要】

∵昙鸾在《净土论注》内主张的他力易行道,对后世中国乃至日本的净土佛教影响深远。昙鸾的《净土论注》是对世亲《净土论》所作的注释书。问题在于,北魏佛教背景下的昙鸾,是否完整地继承世亲《净土论注》的净土思想与实践。本研究即以世亲《净土论》与昙鸾《净土论注》为范围,比较二论所主张的净土法门的同异。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说明论文所处理的问题,包含学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研究方法,及文献资料上的问题,最后略述整篇论文的组织架构。第二章,探讨世亲《净土论》所提出的净土法门的思想与实践。第三章,探讨《净土论注》的净土法门所主张的思想与实践。第四章,根据第二、三章的研究结果,比较两论的同异。第五章给予一个结论,并论述后续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净土论》与《净土论注》有共通的最终目标──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二论也皆承认弥陀如来本愿力的作用。但由于二论依据的经论基础及写作动机有所不同,使得二论净土法门所含的思想、实践之间存在着南辕北辙的重大差异。∵

【英文摘要】Abstract∵∵The∵Easy∵Path∵Depending∵on∵Other-power∵(∵to-li-i-hsing-tao,∵他力易行道∵)∵in∵Tan-luan’s∵Ching-tu-Lun-chu∵had∵impacted∵on∵the∵Pure∵Land∵Buddhism∵in∵Chinese∵and∵Japan∵of∵the∵past.Tan-luan’s∵Ching-tu-lun-chu∵is∵a∵commentary∵on∵Vasubandhu’s∵Ching-tu-Lun.The∵question∵is∵if∵Tan-luan,∵under∵the∵background∵of∵Buddhism∵in∵Pei-wei∵Dynasty,∵completely∵succeeded∵to∵the∵pure∵land∵thought∵and∵practice∵proclaimed∵by∵Vasubandhu’s∵Ching-tu-lun?

∵∵∵∵This∵study∵focus∵on∵Tan-luan’s∵Ching-tu-lun-chu∵and∵Vasubandhu’s∵Ching-tu-lun∵,and∵compares∵the∵pure∵land∵theory∵in∵Tan-luan’s∵Ching-tu-lun-ch∵with∵the∵theory∵in∵Vasubandhu’s∵Chings-tu-lun.∵There∵are∵five∵chapters∵in∵this∵study.

The∵first∵chapter∵includes∵the∵motive∵for∵this∵study,∵the∵harvest∵of∵modern∵Buddhist∵research,∵the∵intended∵outcome∵of∵this∵study,∵the∵problem∵of∵materials,∵and∵the∵structure∵of∵this∵dissertation.The∵second∵chapter∵explores∵the∵thought∵and∵practice∵involved∵in∵Vasubandhu’s∵Ching-tu-lun.∵The∵Third∵chapter∵make∵clear∵the∵thought∵and∵practice∵involved∵in∵Tan-luan’s∵Ching-tu-lun-chu.The∵forth∵chapter∵compares∵the∵thought∵and∵practice∵in∵Ching-tu-lun∵with∵the∵thought∵and∵practice∵in∵Ching-tu-lun-chu∵according∵to∵the∵research∵result∵of∵the∵second∵and∵third∵chapter.∵The∵fifth∵chapter∵gives∵a∵conclusion∵and∵the∵directions∵of∵the∵further∵study∵in∵the∵future.

∵∵∵∵The∵result∵of∵this∵study∵proclaims∵that:∵although∵Ching-tu-lun∵and∵Ching-tu-lun-chu∵both∵have∵the∵same∵ultimate∵goal,∵attainment∵of∵anuttarasamyaksambodhi,∵and∵both∵acknowledge∵the∵incredible∵function∵of∵Amitayus’s∵vows,∵but∵because∵of∵the∵difference∵of∵the∵motive∵for∵their∵writing∵and∵the∵sutras∵and∵commentaries∵they∵depended∵on∵,∵there∵are∵striking∵contrast∵in∵the∵practice∵and∵thought∵between∵Ching-tu-lun∵and∵Ching-tu-lun-chu.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言1

第一节∵研究动机、学界研究及预期成果2

第二节∵研究方法、文献范围及论文组织6

第二章∵世亲《净土论》的思想与实践9

第一节∵一个历史背景的考察.∵10

第二节∵世亲《净土论》的原名、组织架构与要旨15

一、《净土论》的原名15

二、《净土论》的组织架构与要旨19

第三节∵往生净土的实践行──∵“五念门∵”∵24

一、五念门的结构25

(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

(四)∵“观察门∵”(五)∵“回向门∵”

二、∵“观察门∵”的所缘──三严二十九种庄严40

(一)三严二十九种庄严

(二)三严二十九种庄严与毗婆舍那

三、往生净土的充要条件──《净土论》的往生观..53

四、五念门的问题点──关于五门与五念门..59

第三章∵昙鸾《净土论注》的思想与实践63

第一节∵他力思想的历史背景65

一、《净土论注》中所明记的历史背景65

二、《续高僧传》中所见昙鸾当时的自力修行68

第二节∵他力易行道的基本意涵78

一、∵“易行道∵”的开展78

二、∵“易行∵”的缘由──弥陀本愿83

三、弥陀本愿的性质──不可思议、悲切、清净86

第三节∵凡夫成就的理论89

一、十念念佛的凡夫往生90

(一)凡夫往生的经典根据

(二)十念往生理论的证成

二、∵“赞叹门∵”的重新诠释100

(一)不可思议的弥陀名号

(二)信心为主的名义相应说

第四节∵往生理论的基础──般若、中观思想106

一、缘起性空的往生义107

二、导向智能的净土往生111

三、昙鸾与《中论》、《大智度论》及僧肇的交涉114

第四章∵《净土论》与《净土论注》观点的同异120

第一节∵二论主要的共同点122

一、以成佛为法门的终极目标122

二、承认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124

第二节∵二论主要的歧异点125

一、往生因行的差异125

二、对易行道的观点、所依经典及历史背景的差异128

三、其它的差异130

第五章∵结论∵132

参考文献136

附录(一)略论昙鸾之前的净土信仰142

附录(二)昙鸾的生平与著作148

附录(三)相关梵、巴原典引文的文法解析156


【参考文献】

一、《大正新修大藏经》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注》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佛说阿弥陀经》

《摄大乘论释》

《十住毗婆沙论》

《摄大乘论》

《大智度论》

《高僧传》

《续高僧传》

二、其它

《清净道论》,叶均译,台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1。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