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光大师之理事观∵

徐∵瑾

印光大师是近代著名高僧,亦是莲宗十三祖。弘一大师曾引用周孟由居士之语:“法雨老人(指印祖)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蕅益大师——注),步武资福(彻悟大师——注),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昌明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赞为诚不刊之定论也。后更誉曰:“大德如印光大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印祖佛法思想博大精深、平实感人,现稍析其理事观,以不负其再来之志。

我们经常听闻到如下的错误见解:

有些学佛人由于只注重于佛理的研究,不重实修,体悟不到佛经中的深意,往往以凡情意识去理解佛理,既不得其法,又得不到善知识的指点,难免误入歧途。譬如对于净土思想来说,研究佛理的人可能因为听别人讲解,或自己偶尔悟得“众生与佛在心性上了无二致”的道理,明白“一切唯心造”的道理,于是在没有丝毫实证的情况下便妄言“心外无境”,把西方极乐世界看作是比喻,认为所谓净土就是唯心净土,所谓弥陀就是自性弥陀,甚至进而否定不存在什么外在的净土,也没有外在的佛,只有内在的净土、内在的佛。或者自认为高妙地说:“当下虽是五浊恶世,可我觉得这就是寂光净土;当下虽是凡夫身,可我本心就是佛”,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只谈玄理不谈事修,不仅不以为错,还以修为高深、大彻大悟自居,甚至四处宣扬,自误误人,还自诩为法布施、普度众生!

当下社会上学禅的很多,不管是皈依弟子还是并不十分信佛的研究者,一提起佛法,首先想到的就是六祖慧能闻《金刚经》悟道的事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没有丝毫亲证,丝毫不懂得《佛说十善业道经》等经典中所说的基本佛法道理,丝毫不懂得什么是真正之“禅”的情况下,妄言佛法,主张“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肆无忌惮,呵佛骂祖,还自以为是出格高人,得真三昧!

对于这些类似的言语,印祖如何说呢?

在印祖看来,纵然是大彻大悟,如果是悟而未证,证而未圆证,则所谓“心外无境”之说全是凡情知解。“而今之人,稍知佛理,即自高位置,藐视古今,毫无事修亲证,即妄言所谓西方净土只是譬喻,如来修因克果之法,仅为表法喻义之说,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引盲众,相牵入火,致使后辈不闻古人芳规,徒效其轻佛陵祖、排因拔果而已。”(《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论】九)又云:“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即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嘉言录》【论】三)。可见,学佛人不能因为学了一点道理,知道“菩提本无树”的凡情知解,却不能亲证“明镜亦非台”的境界,就说什么西方净土、三界六道都是比喻,都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本来无一物”的道理。这样理解就只会落入断灭见之中,修行累劫也入不了大乘佛法之门。

印祖对这帮“掠虚汉”深恶痛绝:“误谓六尘即觉,贪嗔痴即戒定慧,何须制心摄事,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嘉言录》【书一】六五)执著于自己理解的所谓道理,就废弃念佛、禅定、看话头等事修。废因弃果,曲解佛法,这样就好像是画饼充饥一样,害己又害人。要知道,虽然有济公和尚这样的修行者表面上看来不持戒律,可是济公吃了鸡肉吐出来的是活鸡,喝酒吃肉皆可以造福众生,凡夫俗子能做到吗?故而学佛人自己明明是业障凡夫,丝毫看不懂禅宗祖师所说公案的真意,却妄自猜度,甚至效法其呵佛骂祖,这样只会自甘堕落,自取恶报。印祖云:“竭诚自可转凡心。”对于佛经应当如听佛陀亲言,对于佛像应当如面见真佛,这样才能得到实益。如果肆无忌惮,妄生诽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

所以说,懂得道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事修亲证。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对于理与事的关系,印祖云:“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嘉言录》【书一】八十)为什么这么说呢?昔年释迦世尊说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佛理说佛理,而是通过佛理让众生找到了生脱死、转凡成圣的根本途径,是让众生实修亲证的,而不是用来谈玄论道的,更不是用来博取名声地位的。如果丝毫没有事修亲证,反而妄度佛智,胡说八道,甚至断人慧命,那真是以善因种恶果啊!

所以印祖教人从来不说玄理,只劝人老实念佛,求生西方。针对当时许多人好高骛远的弊病,他认为与其空谈玄理,还不如学愚夫愚妇,一心事修,信愿持名念佛,久久自能潜通佛智,往生净土。“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怜愍,下愚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嘉言录》【书一】十三)

那么禅宗是不是只谈理而废事呢?印祖解释说:“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嘉言录》【论】三)可见修行任何法门都要执理而不废事、理事同修方为正见。“若约实际理体而论,则凡圣、生佛、因果、修证俱不可得;若据修持法门而谈,则如来上成佛道、众生下堕地狱皆不出因果之外。明理性而不废事修,则为正知;执理性废弃事修,则成邪见。毫厘之差,佛狱立判。”(《嘉言录》【记】十八)

那么,我们学佛人应该如何做呢?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当选择最对机的法门了脱生死,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佛说无量寿经》)

在修行法门的选择上,印祖针对末法时代人的根机,认为圣道门(参禅)是难行道,远不如净土门对众生根机。“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即属后世。未证道人,从悟入迷者,万有十千;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嘉言录》【书二】二一)难行道犹如蚂蚁上山,修行若有丝毫烦惑未尽,便不能超脱轮回;易行道如顺水扬帆,信愿行具足则高登莲邦,横超三界。

净土法门作为易行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念念入如来三昧果海,即事即理,理事圆融。“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是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嘉言录》【书二】三四)所以念佛人丝毫不用担心理事问题,但求一心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临终必得蒙佛接引。净土法门,不植德本,历劫难逢,这也正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的道理。

就事修而言,修净业人因为全心依赖阿弥陀佛,所以消除业障比之参禅人更快。印祖强调要精进念佛,将“死”字贴在额头上,作将死、将下地狱想。一句佛号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不令间断,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如此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到了这个境界,就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了。

我们现在虽然知道了理事关系,亦依据印祖学说建立了正知正见,但是依然要时时提醒自己,万万不可流于玄理研讨而不在实修上下功夫。要知道,“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著。”(《嘉言录》重排序)慎之!慎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