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和尚拜塔

◇杏墨斋主

什么叫“塔”?

“塔”,最初为一种佛教建筑形式,梵语“窣堵波”又称“浮屠”或“浮图”。故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塔”原是供以安置佛骨、舍利,后亦作敬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高僧骨灰、舍利、遗体之用。承着时代变迁,“塔”之含义逐渐扩大以至凡形状与其类似的建筑物皆可称之。如法国艾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日本东京塔、上海“东方明珠”塔以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等等。制造“塔”的材料形形色色,但置于野外者一般以砖、石、铁、木结构居多。我国现存的最古之塔为山东济南四门石塔,建于隋大业7年,距今约1400年。

我市现存的古塔据文物普查结果,按塔之用途可分为三类:其一,“安置高僧骨灰、舍利”。如武功山金顶之无名氏石塔(姓名及年代待考)、杨岐山乘广禅师塔(唐贞元年间)、甄叔禅师塔(唐大和年间)等;其二,“雄镇风水、兴达文风”。如如愿塔(城区小西门外汪公潭村龙山,始建于南唐,清道光年间重修)、仰山文塔(莲花县路口村,始建于明万历13年,清康熙44年重建)、兴文塔(芦溪宣风庙下村,清道光29年敖星煌倡建)、拱辰塔(上栗赤山乡大宝山,清同治9年建)、文笔塔(上栗长平乡福寿村,清代建)等;其三,“尊文倡学,敬惜字纸”。如荷尧惜字塔。

安置高僧骨灰舍利塔中以杨岐山乘广禅师塔与甄叔禅师塔最为着名。乘广(717-798)俗姓张,容州人,13岁衡阳出家,师从于神会禅师,南下至萍乡杨岐山为普通寺开山鼻祖。乘广圆寂后由其门人不远千里恳请着名诗人刘禹锡撰写碑文,此碑尚存甚是珍贵。甄叔(?-820)师从马祖道一,乘广圆寂后继任普通寺住持至终,其在杨岐山弘法40余年。二位高僧以及后继方会禅师创立并弘扬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从而在我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理当受到后人顶礼膜拜。

用于“雄镇风水、兴达文风”之塔在我市较为着名者如上所列五座古塔,限于篇幅,仅举“如愿塔”为例:

如愿塔始建于南唐屡毁屡建,现存之塔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萍城小西门汪公潭村境内外内龙山之上,高30米、7层、底层约60平方米,砖石结构,系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载,宋庆元六年七月初九日半夜当地村民忽然发现在如愿塔旁“初见鳞鳞光焕灿,徐视头角高轩昂,正得金色全体现,云少气俱腾骧。”也就是说塔旁忽现“五彩金龙”,于是县令报告袁州知府李,李知府将此“吉祥异兆”再禀奏皇上,并写下了七言古风《问龙章》以志其事。后此塔屡毁屡建,乾隆五十四年邑人刘凤诰钦点探花回乡省亲恰逢该塔重修奠基,故作《劝修萍城如愿塔偈》一首以助声名。(偈为佛经颂词,梵语“偈陀”之简称,多用四言为句。)

据说刘凤诰得以高中鼎甲与此塔风水关系甚大。邑人认为塔高10丈有余,尖俏玲珑,因位处萍水河畔,故塔身与河中之塔影如同两支“天赐之笔”,上写天文,下书地理;(刘凤诰曾外孙文廷式荣中榜眼后时人更附和此说)又由于塔址邻近汪公潭下游水流转弯之处,故河岸似弓,水波如弦,塔影若箭,喻示萍乡文风鼎盛,代出射斗夺魁之俊才!

近闻有人说“如愿塔是清朝一个绰号叫‘王蜂辣椒’的县令为故意破坏萍乡风水文脉而建”,实属无稽之谈。据《萍乡县志》载,“王蜂辣椒”真实姓名为王明璠,湖北通山人氏,同治九年(1870年)至十一年任萍乡县令,由于政绩卓着,三年后荣升知府。同治九年距道光年间差30余年,如论及此塔初建于南唐之时与当时相隔千余年矣,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县令在任期间为萍乡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开仓赈民,兴学修志”等,只是因为“办事执着,作风泼辣”得罪了一些萍乡地方绅士,少数“讼棍”造谣烂事,故其冤得此“恶名”而已。

“尊文倡学、敬惜字纸”现存湘东荷尧大义村的4级石砌惜字塔,高3丈有余,建于清代。萍乡自古崇文之风尤盛,尊孔兴学,在遍建书院同时,为表示对先贤文字的无上敬畏,故在萍乡广大城乡普建惜字塔(亭),凡废弃字纸一列在塔内焚烧,不准“斯文扫地”。如东门桥墩上嘉庆年间所建惜字石塔一直保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因桥扩建被无知者毁弃,甚为可惜。

小文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先谈“和尚为何要拜塔?”

“拜”,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最初之“拜”,惟拱手弯腰而已,相当于如今之“作揖”。时过境迁,逐渐演变成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为“拜”。后来随含义拓延方有“拜访”、“拜谢”、“拜服”等礼貌用语。

儒家“拜圣(孔子)”;道家“拜斗(北斗真君)”;释家“拜塔(释迦牟尼佛骨及舍利)”。故古代凡进学者必先在孔子像或其牌位前跪拜;道士每逢举办祭祀设醮必焚咒符以告北斗。苏东坡《记朝斗》:“绍圣二年五月望日,请罗浮道士邓宋安拜奠北斗真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时也是身着道袍,手持七星宝剑,焚香拜斗;和尚拜塔,一是朝西方遥拜如来及诸佛在天在塔之灵,因为不少塔中请有佛像、藏有佛经或埋有高僧大德之遗骨舍利;二是,每逢佛界重要纪念日拜祭创立各宗各派圆寂之师祖以表佛法传灯有继之义,如少林寺塔林每年定期举行祭扫仪式即是。

萍乡方言“跟着(读倒)和尚拜塔”,其意是形容“某人心无主见,只是跟着他人盲目行事”,因为“和尚拜塔”是“和尚”怀有坚定信念,是一件十分庄重严肃之事,而某人既无信仰又乏诚心,只是盲从而已,所以很难成就事业,纵使“偶然一得”亦是“瞎猫撞上死老鼠”,不免贻笑大方也。

“儒、道、释”三教,儒家讲究“仁”,道家主张“无”,释家悟彻“空”。“三教”同尊崇一个“拜”字,岂纯属“偶然之象”,抑或另寓“必然之理”呢?读者诸君如感兴趣,不妨茶余饭后略予思之。

来源:∵赣西都市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