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友之间

每一个人都有亲人,都有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善待亲友有五种方法:

若有布施先给亲友:亲友如果有欠缺,我们先要想到他的困难,给他一些救济,给他一些帮助,给亲人、朋友多一点欢喜。

温和爱语恭敬礼遇:给亲友钱财,有时还不如对他温和爱语,就是说一点尊重他的话、看得起他的话。对人一恭敬,金钱也好,东西也好,他同样是获得,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所以你要以礼来待他。

利益均分有我有他:假如你得到什么利益,要先想到朋友,想到亲人,利益同享,共同分配,有我也要有他。不能利益都是我的,吃亏就由他,这样是交不到好朋友,也不会有好亲戚来往的。

困难之事助他解决:人在世间上,都会有困难。别人在困难的时候,你帮他解决;你有困难的时候,他就帮你解决。所以亲戚朋友互相帮助很要紧。

诚实相待不可欺骗:无论朋友,无论亲戚,大家来往最要紧的就是要诚实。你常常说谎,妄语骗他,你们的友谊,便不会很长久;不欺骗,对人诚实,做人是好人,做生意也有信用,所谓"人无信不立",你就会得到很多的善友。

1主从之间

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劳资问题,在佛教经典《善生经》中,佛陀早已教导资方如何对待员工的方法:

每呼使役,莫令过分:我们对待员工不可以让他过分辛苦,过分劳累。比方说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个礼拜有一天或一天半休假,不可以过分劳累。

饮食以时,彼饥如己:员工的饮食要关怀,该何时吃饭就应让他吃饱。有打嘴、骂嘴,没有饿嘴,不能让员工挨饿。他的生活待遇也该关怀,如果待遇不够,应该提高待遇,让他能够生活安稳,有心情工作,要有人饥己饥的胸襟。

劳动定时,有暇令息:上下班时间要固定,不能常变动;有闲暇假日,也不能老是借故要员工加班,应该让他有一个适当的家庭生活,适当的个人休闲活动。

病时与药,速令康复:假如说员工有了疾病,要给予就医,你要帮助他,使他康复,甚至维护他的家人健康,使他无所牵挂,安心为你服务,为你工作。

多余财物,常应赐予:所赚的钱要能均分给员工,那么员工就会忠心的帮你赚钱。你不分给他,没有奖励,员工日久提不起劲,你也赚不了更多的钱。

在佛教里,佛陀慈悲,他早就注意对待员工问题,他的主张与现代的劳基法非常合。

身为一个部属,如何与主管相处呢?

早起作事,勤劳为本:俗话说:"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

"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我们必须要自己从勤劳奋斗中去创光明,让我们的生命能做最有意义的发挥,让我们的生命能有最充实的内容。

为事周密,绝不敷衍:我们做事应该订出一套严密的计划,并且要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态度去充实自己,身体力行,实际去工作,一切远大美丽的理想才能实现。如果不落实,就好比没有地基的大楼一样,一切空幻,什么也不能成为事实。

不与不取,忠实事主:部属要得到主管的欣赏,莫如忠心耿耿了。自古以来,忠义是吾人传统的美德。

工作热心,次第完成:部属对工作要有勤劳作务的态度,要有责任感,要把工作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称扬主名,说其善事:部属不可在背后批评议论主管,应该称扬主管的种种功德。

受责不怒颜:受责备的时候不要生气,即使生气也不要展现在面孔上,否则彼此日后再见面会很尴尬。

工作不拖延:工作的时候不要拖延,争取时间,积极工作,争取自己更多学习的机会。

听命不违逆:应该听命的时候,不要违逆;主管有所指示,不要违逆。全力以赴,尽其在我。

报告不隐瞒:机关里、公司里有什么事情都要向上级报告,不要隐瞒,才能上呈下达,容易完成任务。

随众不特权:随着大家工作,不要弄权舞弊,不要享有特权,才不易受人妒嫉、猜疑与排斥。

敬业不偷懒:对于工作、事业,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用恭敬的心努力去争取成绩,不要偷懒。

私情不尽利:不要循私、拉关系,不要所作所为全是投机取巧。生命上不求有利于我,但求心安与有义于我。

积极不颓唐:要有积极的精神,不懈怠、不因循、不敷衍。

慈悲不孤僻:和主管相处,要用一种尊敬、爱敬的心,不要古怪,常常闹情绪、孤僻,这是没有人缘的。

活跃不呆板:做什么事要活泼一点、灵巧一些,不要呆板。

进步不落伍:一切都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不要落伍,才能跟随潮流、时代,不被自然淘汰。

圆融不极端:凡事要圆融,不要走极端。圆融的人事相处,圆融的办事技巧,圆融的主客关系,有圆才能成事,极端作事容易害己害人。

1僧信之间

檀那当以五事尊敬供养出家人:

不禁制门:古印度沙门梵志以乞为生,檀那见来行乞时,不禁其入门也,意指不应吝惜布施供养。

赞善:以善言而赞许称扬之,使其心生欢喜,增益道行,此属语业供养。

施设净美丰饶饮食:敷设床侍、饮食等,这是对身形上的供养。

奉施饮食须净美丰饶,不应以粗恶饮食布施供养,意指当存恭敬心。

拥护如法:能认识佛法,能分别善恶邪正,是真有德者,当如法供养而拥护之。

出家人则应以法施报答,如讲经弘法等。有偈云:"利益报檀那厚德。"法施亦有五事:

教信:教其正信三宝;行信:依法僧而修信行;念信:使其对三宝明记不忘,善念增长。

教禁戒:教授持佛之禁戒,或五戒,或八戒,或菩萨大戒。

教博闻:教授使之依佛教法,博闻经典,明了正法。

教施:教其行善获福。

教慧:为讲种种教义,令生智慧,只知空解其理,知而不行仍是无用的,须有行慧,要依理持戒而实行。

四、养生之道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世间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因此,一个人尽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僮仆成群,大厦千间,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是我的,因此,平时应该注重养生之道。

以下提供八点养生之道,以供参考:

正当的饮食:佛经说:"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饮食譬如吃药,是吸取其中的养份,以养护身体。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菜少肉、多淡少盐、多果少糖、多嚼少食,并且要定时定量,使内脏清爽,这是养生第一诀。

正当的情爱:佛教不提倡私情乱爱,但鼓励法爱与道情。我们要有奉献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乐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乐的、般若的感情。

正当的工作:正当的工作,是积极性的,利益社会大众的,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成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养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正当的生活:对于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当当的过日子。佛教讲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处。

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没有烦恼忧愁,这是养生的正途。正当的语言:佛经说:"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当,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齿清净,不说粗言恶语,才能修身。

正当的做人:人身,不过是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终将坏灭,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贪五欲六尘,不着五蕴三界,有正当的人生观。

正当的处世:俗语说:"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佛教里面的"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那么,处世自然圆融无碍,∵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这就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了。

身体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紧,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其实,佛教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则,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

心宽自在:如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气量,凡事不斤斤计较,即能自在无碍。

放下安然:不比较、不计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畅,百病全消。

禅定修行:禅定摄心,精进修行,心清气爽,则事事顺畅,百无牵挂。

行香礼拜:修持不懈,礼拜不断,则罪灭河沙,福增无量。

数息止观:精神集中,意念专注,则身心收摄,开发智慧。

喜悦进取:发心发愿,身体力行,则能法喜充满,身心无恙。

这些精神保健原则,可以下面的诗偈总结:

一要心不贪念不讨巧∵二要意不颠倒自知晓∵三要慈悲和蔼不减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争吵∵五要数息观心真正好∵六要宽宏大量是个宝

七要放下名利不烦恼∵八要心生欢喜不觉老∵九要禅悦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无私不计较

希望佛教徒都能重视身体和精神的保健。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多为佛教贡献心力,是个人之福,也是佛教的力量。

健康之道||

笑能却病,乐以忘忧,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欲勿过奢,适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复如此。

一日三分,八时工作,八时睡眠,八时康乐。

从事工作,切忌紧张,忘却年纪,老也何妨。

营养适度,无过不及,清菜豆腐,最为合适。

食勿求饱,饮勿过量,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水果佐餐,多饮开水,沐浴运动,汗出斯止。

倦来即睡,无妨打盹,袪除杂念,闭目养神。

运动健身,切忌间断,晨兴睡前,至少两遍。

空气阳光,固当接近,山水名胜,亦宜访问。

环境整洁,身心俱舒,常洒药剂,勤加扫除。

服务助人,快乐之本,孜孜为善,造福人群。

五、养老之道

"老人"是智慧的表征,老人在现代家庭里,与年轻人有代沟,观念也不会一样,老人嫌年轻人没有礼貌,年轻人嫌老人意见多,彼此不满,彼此嫌弃,怎会没有代沟?最好方法是分开住。

有很多家庭,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时,并不知道要孝顺,但离开分别住,反而会懂得孝顺。

人年纪大了,健康要注意。"动"是表示健康,所以生活中要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很重要。平常房间内一些简单的家务,像扫地、抹桌子、倒茶要自己"动"手去做,不要老是等别人来服务,从动中让自己活跃起来。

由于小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的功能亦渐渐弱化。居住在都市中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其次才是"经济帮助"。

在这里,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老年人之"最",藉此引领我们进入老年人的心灵生活,进而了解老人的切实需要:

老年人最宝贵的||健康。

老年人最希望的||家庭团聚。

老年人最欢喜的||含饴弄孙。

老年人最安全的||有退休金保障。

老年人最顾忌的||谈死。

老年人最恐惧的||死亡。

老年人最难受的||老病。

老年人最爱讲的话||回忆当年。

老年人最喜欢的天气||冬暖夏凉。

老年人最喜欢的文字||报纸。

老年人最爱吃的食物||稀饭牛奶。

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老年人的生活,问问自己到底要做那一种的老人?

老年人的生命||危脆不安。

老年人的日子||坐在街头看鸽子觅食。

老年人的饮食||等待救济金。

老年人的夜晚||睡不安眠。

老年人的怨叹||儿女不孝顺。

老年人的苦恼||煮饭给儿女吃。

老年人的辛劳||带两代。

老年人的不幸||卧床不起。

老年人的哀痛||白发送黑发。

老年人的悲哀||想到死后没人为他送葬。

老年人的忧虑||不知道棺木在那里。

愚痴的老人

愚痴的老人||有钱不用。

愚痴的老人||有事放不下。

愚痴的老人||不懂得交棒,更不愿交棒。

愚痴的老人||挑肥拣瘦,食不甘味。

愚痴的老人||唠叨不休。

最幸福的是洒脱的老人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有老伴,有书为伴。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儿女照顾,自己去普爱天下的儿女。

洒脱的老人||不压迫子女,不执着子女;子女有所问,乐于开导指引,但子女怎样做,不过问。

洒脱的老人||一杯茶,一份报纸。

洒脱的老人||每星期都有三五老友聚会谈天。

洒脱的老人||酸甜苦辣,皆能品尝。

洒脱的老人||南米北饭,皆能当饱。

洒脱的老人||莳花除草,逍遥自在。

洒脱的老人||死后的地早就买好了。

洒脱的老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

洒脱的老人||心中有佛。

其实,老年人知识丰富,识多见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考虑问题的角度较为全面,回首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历程,老年人的成就可见一般。

如李时珍从六十岁开始,到七十四岁完成不朽的医学巨着《本草纲目》;伽利略七十二岁时提出数学的无穷集合概念,七十四岁时完成"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为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托尔斯泰七十二岁时完成长达二十万字的着名小说《复活》;马寅初写《新人口论》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老人;费里希七十一岁时发现蜜蜂的舞蹈语言,获得生物学、医学诺贝尔奖。泰国一位僧王六十五岁开始学习英文单字,九十岁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老人最有智慧"这一句话一点也不错。

"老年"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人生的旅途中,从最初年少时期的学习、成长,到为事业与家庭勤奋、奉献的壮年时期;等到迈入老年退休,事业已告一段落,儿女也能独立自主时,许多人此时顿感生命失去所依,漫无目标,而对老年生活产生恐惧、害怕。

其实,老并不可怕,只要自己懂得预作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老年生活也可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1如何安排退休生活

平时要如何修持身心?要做到:

早起十念法,凡事无不办。饮食有节量,茶果菜根香。万事要放下,荣辱莫牵挂。饭后千步走,可活九十九。晚睡一柱香,心静人自康。睡前寤瑜珈,光明在眼前。主人会搬家,老死不可怕。真心要营养,要识无尽藏。

老年生活较为安闲,应有固定的工作和定课,这些都应该在年轻时即预作安排;再者,退休后不要过度干涉儿女的事情,如果有心愿尚未达成,譬如进修读书、出版自传等,应该尽速设定目标去完成。因此,如何安排退休生活呢?以下提出四等防老与四等养老的方法。

四等防老方法

经济方面:多方开源节流,为自己储备养老金。

健康方面:不依恃年轻时的身强体壮,对于卫生保健之道多多注意和加强,比如常做运动,让自己老而硬朗;生活作息有规律,注意营养的摄取等。

信仰方面:拥有正信正见的信仰的人,不仅在心灵上有所归依,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还能广结善缘,结识许多同道好友。尤其,有了宗教信仰,可以激发勇气与力量去面对未来,可以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间的不平,进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兴趣方面:妥善安排休闲活动及兴趣的培养,比如亲近山林、种树、园艺等,都是正当的娱乐。或到寺院当义工,参加公益社团,拓展生活圈,让自己的生命在大众中成长。

四等养老方法

要修好缘来养老:人与人之间,是靠着缘份在维持关系,因此人际关系其实就是因缘法。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上最宝贵的就是广结善缘。如何广结好缘、善缘呢?平时对人说好话,赞美周遭的邻居、朋友;或者做善事,热心社会公益等,以欢喜的心培养好的人际关系,自然老来不必烦恼没有朋∵友,不必担心被社会人群遗弃。

要靠智慧来养老: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得到的学识与经验,这是年轻人所不及的,老来如能摒除外缘,多写几部好书,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学识经验,乃至技能诀窍等传授给后学,甚至告诉后辈怎样做好人,如何做好事,以丰富的做人处事经验点化人心,自然能赢得大众的肯定,何愁老来没用呢!

积聚金钱来养老:年轻时辛苦所赚取的钱财,除日常生活必要的开销以外,不浪费,不奢华,过着简单的生活,将手边的金钱做最有价值的运用,从行善中也可以增添生命的意义。

依靠子孙来养老:"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总希望儿女长大成人时,能回馈孝养,使父母衣食无愁,甚至能光大门楣。但是未必子女个个皆能孝养双亲,承欢膝下,所以,靠子孙养老是第四等的养老。

1如何面对老病?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生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病,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生病是不分老少的,只是老年人生理机能多已退化,因此生病的机率自然比年轻时来的大。老年人生病时应该如何面对呢?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每个人对苦的感受力不一样,有的人心力较弱,轻轻打他一下,便大呼小叫;假如心力强,即使刺骨出髓,眉头都不皱一下,越是怕痛,就会越感到难受。因此,有病没关系,生理上有病时,心理上要健康,能够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就不会被生理上的病拖垮了。

从物理治疗做到心理治疗:老年人生病了,喜欢看医生,其实大部分医生看老年人的病,往往只给他们吃一些安慰性的药而已。既然如此,又何必看医生,找自己不是更好吗?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当感觉身体上有一点不舒服,要训练自己坚强起来,体会病性本空的道理,淡然处之,能够这样,病就已经好一半了。

从看破放下做到安然自在:出家人所穿的僧鞋,鞋面上都有六个洞,意思是要我们低下头来,要"看得破",不必太执着。一个人能够放得下,尤其面对疾病能够做到安然自在,才能对付疾病。

像美国的海伦凯勒,她是又哑、又聋、又瞎的残废,可以说是一个十不全,但是她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之一。所以说,老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理上的不健全;

人老不要紧,心理要永远的健康,永远的不老才行。

1病中如何用功?

莲池大师说:"病者,众生之良药也。"病,最容易使人体验无常,淡泊名利,精进修行,因此有人说,医院是个最好修行的地方。病中应该如何用功呢?

对人生保持乐观的态度,凡事往好处想。

对佛菩萨有信心,将生死交给佛菩萨,佛法中常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坚持正念,时时念佛,念佛不仅可忘记病痛,更可累积功德资粮。

心存惭愧、忏悔、感恩。

勤于礼佛,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拜佛不仅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更可消除种种业障。

六、修行之道

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讲道德,佛教最主要的是重视实践,重视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等等,生活中有佛法才叫有修行。

因此,修行并非闭门自修,只求自了;修行应该亲近寺院道场,参访善知识以求法要,同时还要发心护法,并且弘法,这才是大乘菩萨修行之道。

1如何求法

在《华严经》最末一品的︿入法界品﹀中,叙述善财童子一心勤求佛法,遍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艰辛过程,为今日佛子树立了求法的典范。因此,如何求法?

当地道场有讲经说法,应该前往听经闻法,有法会共修,应该时常参加。

效法普贤十大愿:请佛住世、请转***、常随佛学等。

亲近具正见、乐说、随缘、能观机逗教、不自赞毁他的善知识为师。又,求法应该有求法的认识与态度。

求法的认识

我们求法的精神||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们求法的任务||万方多难此登临

我们求法的愿心||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们求法的功用||万里无云万里天

我们求法的耐心||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求法的悲心||一夜乡心五处同

我们求法的方法||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们求法的目标||留取丹心照汗青

求法的态度

要坦诚大方∵要感恩说好

要虚心下问∵要改过迁善

要变化气质∵要勤俭忍耐

要虔诚礼诵∵要勇猛正见

要求真务实∵要慈心悲愿

1如何护法

"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这是护法的首要观念。《涅盘经》云:

"法是佛母,佛从法生。"由此可知法的重要性,护持正法,让正法常住世间,导正人心,是佛弟子的当然责任。如何护法?有六点观念必须具备:

护教重于护寺:当今佛教信徒,只知道护持某位法师、某个寺院,不知道护持整个教团,形成佛教徒之间缺乏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这是佛教长久以来的弊病,因为大家总是自立门户,对于佛教没有任何的关怀。所以,要如何护法?应先认识佛教比寺院重要。

护佛重于护神:在***的宗教,有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神庙的权威比寺院强大,护神的人多,护佛的人少。原因无他,因为信神是有求,容易满足世俗人的欲望;而佛教却叫人要布施行慈,要牺牲自己,成就大众,要有"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悲心,佛教的道理曲高和寡,一般人根基太浅薄,只能接受神庙有求的廉价宗教,而不懂得佛法才是我们安住身心的不二法门,所以今日正信佛教徒,应该要有"护佛重于护神"的认识。

护法重于护人:今日佛教,护法的人少,护师的人多;护佛的人少,护神的人多;护教的人少,护人的人多;护道的人少,护情的人多。现在的佛教,到处以人为中心,不以法为中心。佛法需要的,不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师父需要的,信徒们争相护持。对于佛教,这是相当严重的现象。佛教的四依,所谓"依法不依人",人有去来,法是恒常永住的,所以"护法重于护人",这一点观念必须建立。

护众重于护私:佛教是一个重视大众的宗教,佛陀常说"我是众中的一个",又说"大众所在,才是佛陀慧命之所在"。没有大众,就没有佛国。经中也告诉我们:"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这说明了佛教重视大众的福利,不重视大众,那一切就都不是佛法了。

护道重于护情:一般佛教徒有一种心理,这位师父对我很客气,特别招呼我,我就护持他;那位师父虽然很有修行,但是与我毫不相干,我就不护持他。做为一个正信、正见的佛教徒,应该护持真正有道者才是最重要,因为进入佛门,是为了追求真理,听闻佛法,进趣大道,不可以感情用事,因此,应该护道重于护情。

护小重于护老:一般佛教徒另一个共同的心态是,出家人年纪愈大,才有修行,才是高僧,才值得敬重;对于刚出家的小沙弥,往往瞧不起。其实佛经讲"四小不可轻",沙弥虽小,只要假以时日,就是住持正法的大法王。因此,高僧大德固然要敬重,小小沙弥也应护持,因为小,才有未来性。

1如何弘法

弘法利生,是在做救世济民的伟大事业。学佛者应该具有弘扬佛法满天下,普度众生满人间的慈悲心肠,要把自己对佛法的修证、体验,分享别人。

弘法的方式及内容很多,略述如下:

发心考取檀讲师,讲经说法。

邀请法师举办佛学讲座。

邀请法师家庭普照,藉机引渡亲友学佛。

护持佛教各项弘法事业,例如助印佛书、捐助奖助学金等。

举办各种弘法活动,例如:梵呗音乐会、佛教歌唱比赛、讲演比赛、读书会、素斋谈禅等。

身教重于言教,本身具足正知正见,言行举止充份流露出佛弟子应有的风范,例如,待人慈悲柔和、尊重包容、主动亲切,让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好感,进而引发信心学佛,这就是最好的弘法方式。

七、设置佛堂

身为佛弟子,平时除了常到寺院礼佛、听经闻法及参与法会共修以外,如果因缘具足,亦可在家中设置佛堂。

1家庭佛堂的重要与功用

设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课修持,而且具有如下几点殊胜的意义与功用:

具有安定人心之效:在家中设置佛堂,不但表明自己是佛弟子,有了信仰的皈依处,也说明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与尊重。而且家中有佛堂,正如同佛菩萨常随我们左右,给予加被,给予我们依怙,能产生安定力和安全感。

具有弘法度众之用:家中有了佛堂,这是非常荣耀的事,若遇到亲朋好友来访时,可以引领参观佛堂。若有信仰者,可以请他们上香礼拜,彼此在佛法上有思想的交流;若是尚未起信者,可藉此机缘详细解说佛前的庄严及法物的名称和用途,并称赞诸佛菩萨的功德、佛陀的伟大及信佛的好处等,使其对佛教有初步的认识,留下美好印象,待因缘成熟时,自能得度。

提供课诵自修之所:佛堂可以提供我们早晚课诵、礼拜、禅修、研读经书等修持的功能,藉由在佛堂的修持,可以去除烦恼,改变气质,增长福慧,净化身心。∵

令不忘失修行之心:佛弟子若因忙于事业或因住家远离寺院等因素,无法常到寺院共修,则可能会渐渐与三宝疏远而忘失菩提心,正如人言:"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如果家中有了佛堂,则时时刻刻与佛同住,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精进不懈。

1如何布置家庭佛堂

家庭佛堂的布置以简单、庄严为原则。如何布置?提出以下方法,以供参考:

佛像:供奉于佛堂的中央,大小应与佛堂配合。如:

释迦牟尼佛

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

阿弥陀佛

供奉佛菩萨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择一供奉,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

供器:供桌上可摆设花瓶、烛台、灯台,宜左右对称;香炉放中间,早晚上香;净水杯一个或三个,早晨供奉茶水。

法器:可准备木鱼、大磬(或引磬),敲打时切莫扰乱他人。

经书:课诵本可整齐放置佛前,保持佛堂的洁净庄严,亦可收藏,课诵时再请出。假若佛堂有空间,最好能设一个经橱,凡佛经、佛书、佛教杂志等,都可陈设其中,供人阅读。

此外,供桌前面围上桌围,挂上庄严布,供桌两旁亦可挂幢幡,佛前可置拜垫,以利礼拜或课诵用。

佛堂对联(参考用)

横批:万德庄严∵横批:莲池海会

右:行持要向岁寒操∵右:人天缺陷不念弥陀更念谁

左:修养须从尘事炼∵∵左:吾佛慈悲广度众生当度我

横批:智慧如海∵横批:佛光普照

右:莲花座下礼能仁∵右: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左:贝叶行间修福慧∵∵左: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横批:佛光普照

右:净土莲花已待君

左:家庭亲属皆归佛

1设置佛堂注意事项

家中欲设置佛堂或已经设立佛堂,应注意下列事项:

设立佛堂时,只要选择一间清洁干净、光线充足、安静不吵闹之处即可,不一定讲求富丽堂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虔诚、恭敬的心。∵

如与家人或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处时,应征得大家同意,始可设置佛堂;若他人不同意时,可以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于课诵时请出,课诵后再收藏,不宜勉强设立佛堂,以免引起他人的困扰。

设立佛堂不须特别选择吉日吉时,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诚敬,则"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供奉佛菩萨圣像可用纸绘、木刻、铜铸等,只要大小式样庄严,令人心生恭敬即可。

有佛桌者,可摆设法器、花瓶、烛台(或电灯灯台)、香炉、净水杯、供果盘等,物品可增可减,只要对称、庄严即可。

佛像左边或右边均可供奉祖先牌位。

家中有人往生,佛像无须遮蔽。

佛堂不可借作扶乩问卜之用。

1家庭佛堂的礼仪

家中既已设立佛堂,应视同在寺院的殿堂,应遵守佛堂的礼仪:

佛堂中的一切物品,包括佛像、法物、拜椅、经书、花香烛果等供品,皆应整齐有序。

供花不一定要日日更换。凡遇佛菩萨的纪念日时,得准备供饭素菜供养。

最好每天有定时的早晚课诵,至少早晚也须烧香(早上可上供水),日日不辍,持之以恒。

佛堂、供桌、香炉、烛台,应常常清理打扫,以保持佛堂的清净庄严。

清理佛堂、佛桌时,应有专用的布、水桶等,不可与他处共用清扫用具。

佛堂乃清净庄严之处,为礼拜、课诵、禅修、研读经书之修持用,不宜于中嬉闹谈笑、宴客饮食等,以免有失对佛菩萨的恭敬。

外出前、回家时,应到佛前礼拜,如同向家中父母长辈禀告、请安,以示对佛菩萨的感谢、恭敬、系念之心。

佛堂内应保持光线明亮。外出前,应将油灯、香烛之火熄灭,以保安全。

法器乃龙天耳目,课诵时欲司犍槌,亦当如法,声音宜小,以免干扰左邻右舍或家人,引起他人反感。

八、居家图书馆

佛弟子平时应该经常阅读佛书经典,藉着文字般若,以开发自己的般若自性。因此,佛化家庭应该设立居家图书馆,以供家人阅读,培养家人读书阅经的好习惯。以下提供各种书籍供大家参考:

1图书目录

八大人觉经(安世高)∵四十二章经(迦叶摩腾、竺法兰)

佛遗教经(鸠摩罗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般若)

六度集经(康僧会)∵百喻经(求那毗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维摩诘所说经(鸠摩罗什)

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叉难陀)∵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

八大人觉经讲话(星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话(法舫)

金刚经讲话(竺摩)∵金刚经讲义(倓虚)

金刚经新疏(谛闲)∵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演培)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心经讲义(倓虚)

般若心经讲要(竺摩)∵心经讲义(南亭)

心经疏义(倓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斌宗)

般若经讲记(印顺)∵般若心经思想史(东初)

法华经教释(太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星云)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演培)∵维摩经讲话(竺摩)

维摩诘经讲义(月霞)∵维摩诘所说经讲记上、下(演培)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慈舟)∵普贤十大愿讲话(竺摩)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演培)∵仁王护国经解(南亭)

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弥陀义疏撷录(弘一)

阿弥陀经讲要(竺摩)∵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斌宗)

药师经讲记(印顺)∵胜鬘经讲记(印顺)

地藏本愿经讲要(大醒)∵宝积经讲记(印顺)

妙慧童女经讲话(南亭)∵大宝积妙慧童女经讲记(演培)

优婆塞戒经讲录(太虚)∵华严经讲话(镰田茂雄着∵慈怡译)

圆觉经讲义(谛闲)∵圆觉经自课(唐一玄)

十善业道经讲话(南亭)∵佛说孛经抄讲话(南亭)

十二门论讲话(慈航)∵六祖坛经注释(唐一玄)

大乘起信论新释(丰子恺)∵大乘起信论述记(慈舟)

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白话版)∵中观论颂讲记(印顺)

唯识二十颂讲记(演培)∵八识规矩颂讲记(演培)

唯识三颂讲记(方伦)∵大乘起信论讲记(方伦)

禅话净话(方伦)∵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话(南亭)

释教三字经讲话(南亭)∵教观纲宗讲记(谛闲)

菩提道次第广论(法尊)∵现观庄严论略释(法尊)

华严经感应略记(莲池)∵金刚经灵异(张少齐)

佛光山灵异录(佛光山)∵佛门异记|(煮云)

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道安)

佛光大辞典(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教史年表(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十大弟子传(星云)

缁门崇行录(莲池)∵玉琳国师(星云)

历代高僧故事(彭楚珩)∵玄奘大师传(圆香)

鸠摩罗什大师传(宣建人)∵法显大师传(陈白夜)

惠能大师传(陈南燕)∵莲池大师传(项冰如)

鉴真大师传(傅杰)∵寒山大师传(薛家柱)

佛图澄大师传(叶斌)∵智者大师传(王仲尧)

憨山大师传(项东)∵慧远大师传(传绍良)

善导大师传(李利安)∵临济大师传(吴言生)

法藏大师传(王仲尧)∵紫柏大师传(张国红)

道安大师传(龚隽)∵义净大师传(王亚荣)

真谛大师传(李利安)∵寄禅大师传(周维强)

僧肇大师传(张强)∵怀海大师传(华凤兰)

曼殊大师传(陈星)∵金山***(煮云)

皇帝与和尚(煮云)∵宗喀巴大师传(

法尊)

传灯(符芝瑛)∵薪火(符芝瑛)

人间情味|丰子恺传(陈星)∵紫柏***全集

蕅益大师全集∵莲池大师全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太虚大师全集

慈航法师全集∵谛观全集(演培)

杨仁山居士遗着∵续明法师遗集

来果禅师语录∵来果禅师自行录

影尘回忆录(倓虚)∵虚云和尚年谱

太虚大师年谱(印顺)∵虚云和尚法汇

星云日记(星云)∵佛法概论(印顺)

佛教丛书(星云)∵性空学探源(印顺)

唯识学探源(印顺)∵佛学概论(蒋维乔)

相宗十讲(慈航)∵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吕澄)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佛教研究法(吕澄)

佛学今诠(张澄基)∵成佛之道(印顺)

学佛通论(续明)∵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中国佛教通史(镰田茂雄)

中观史论及其哲学(道安)∵中日佛教交通史(东初)

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村元)∵中国佛教近代史(东初)

中印佛教交通史(东初)∵净土与禅(印顺)

中国禅宗史(印顺)∵星云禅话(星云)

佛在人间(印顺)∵***佛教史(法尊)

禅学的黄金时代(吴经熊着∵吴怡译)∵寒山诗

***与***佛教(法尊)∵竹窗随笔(莲池)

禅关策进(莲池)∵了凡四训(袁了凡)

净土十要(蕅益)∵唯识史观及其哲学(法舫)

印光法师文钞(印光)∵佛教布教法(圣印)

八指头陀诗集(寄禅)∵菜根谭讲话(圣印)

华严联集(弘一)∵正信的佛教(圣严)

佛教与人生(竺摩)∵佛法是救世之光(印顺)

等不等观杂录(杨仁山)∵戴季陶先生佛学论集

青年的佛教(印顺)∵佛光世界(星云)

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星云法语(星云)

星云说偈(星云)∵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尢智表)

佛法与科学(王小徐)∵佛法与科学之比较阐释(李一光)

佛法在原子时代(罗无虚)∵向受过教育的人介绍佛教(李恒钺)

佛教科学观(尢智表)∵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林世敏)∵

海天游踪(星云)∵无声息的歌唱(星云)

觉世论丛(星云)∵心甘情愿(星云)

皆大欢喜(星云)∵老二哲学(星云)

我看美国人(慈容)∵清凉歌集(弘一)

丰子恺的艺术世界(陈星)∵护生画集(丰子恺)

法相(慈庄)∵万寿日记(慈怡)

佛教故事大全(慈庄等)∵佛教童话集(张慈莲)

敬告佛子书(慈嘉)∵百喻经图画说(佛光出版社)

童话漫画丛书(佛光出版社)∵觉世月刊

普门杂志

1书籍保管注意事项:

防潮方法

密闭书柜放干燥剂(定期更换)。

使用除湿机。

开冷气。

由以下二者控制温度及湿度。

标准温度∵16度|20度

标准湿度∵45%|50%

防虫方法

注重环境卫生,以杜绝苍蝇、蚂蚁、蟑螂、老鼠。

控制温、湿度||忽冷忽热,对图书危害很大;高温、高湿易生虫害。

可用"昆虫相调查板"调查是否有虫害的发生。

不同的虫有不同的方法,可向厂商详问内容。

密闭书柜安放樟脑油或樟脑丸。

保护书籍方法

书籍的摆放地点|最好是空气流通,避免高温、高湿、阳光直射。

书籍的摆放方式|不宜太拥挤,不靠墙壁,能透风较好。

大本图书平放于架上。

线装书平放于架上,经济许可可做函套保护。

世间上再多、再大的问题,都是源于人为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困境,只有靠人类的自我觉醒。世间上没有不能解决的事,问题在于能不能得遇佛法,肯不肯依止佛法。

上来所说,从家庭教育、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到养生之道、养老之道、修行之道,可以说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做了周全的规划、安排,如果人人真能确实的以佛法为指南,不仅个人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佛化人生,必然也能营造美满幸福的佛化家庭,进而佛化社区、佛化社会,这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