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7/25

人的一生,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而家庭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家庭的结构也出现了重大改变,从四代同堂趋於小家庭,亲族相互扶持的力量既逐渐减弱,共同的信仰基础,对於维系家庭而言更显重要。∵

传统伦理∵长幼有序∵

过去农业社会,为了生活,儿女在成长嫁娶之後,依然与长辈住在一起,大宅院里四代同堂是普遍的家庭型态。家族亲眷庞大的,就有社会力量,儿童的教养有亲族长辈共同关心,族中耆老由年轻一辈共同奉养,年轻人共同承担作务,维持并发展家庭经济,若亲眷间彼此能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则家族必定兴隆。∵

後来随着工业社会、乃至於商业社会的发展,因为经济生活的转变,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到城市里求学、谋职,结了婚之後便自组家庭,甚少如过去般依附於亲族之下。小家庭的夫妻,除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之外,也必须独立面对儿女的教养与亲子关系的维系课题,一旦夫妻失和,家庭就会面临崩解的危机。∵

若夫妻因为生活都必须投入职场,必然会影响到对子女成长应有的关照。同时因为年轻人不再与长辈共住,长辈的晚年生活就必须靠自己打理,少了亲眷支持系统,家庭关系显得脆弱而无力,家庭关系不稳固,家庭功能就无法发挥,如此,社会问题也会随之层出不穷。∵

相敬相爱∵好姻好缘∵

我们看到夫妻失和,婚姻破裂往往有许多原因,有的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不快;有的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让夫妻间缺乏相处的因缘,久而久之感情产生了变化,也无力挽回;有的是因为彼此需求不同,形成生活里的冲突,最後只得以分手解决;有的则是因为夫妻缺乏共同的兴趣,导致两人的生活没有交集,也无心於婚姻的经营。∵

原本两个人因为相爱而组织家庭,然而因为过去成长的背景不同,自然而然会在部分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上有差别;阿公要呷咸、阿嬷爱呷淡,若不能彼此耐心沟通,努力调适,先以爱的力量来包容彼此的习性,再以智慧来增益彼此的相处,又如何能百年好合呢?∵

《华严经?十回向品》说:「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以本大悲,处於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於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夫妻间的相处若能以悲智为提携,相敬相爱,并且以此培养下一代良好的人格道德,给予正确的价值观,那麽便是一段成就人生的好姻好缘。∵

信仰家庭∵幸福人生∵

在寺院道场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一起来学佛的夫妻伴侣,他们或一起来做义工,或一起来共修,或是一起来上课、参加读书会,渐渐地也培养出更多相同的话题与兴趣,生活因此丰富愉快,同时因为有了信仰,面对生活中偶然的不如意,彼此就能以佛法来互相勉励,用智慧来化解纷争,度过困境。有些信众甚至把信仰当成「传家宝」,他们不但自己虔心学佛,也积极的把信仰传承给下一代,好比薪火相传,得以延绵不断,让子女也能因为有了信仰,得以开发出善美的本性,获得无量的圣财。∵

人间佛教重视家庭的美满幸福,我们鼓励夫妻建立佛化家庭,当社会走向无法依靠亲族来维系家庭的功能之际,信仰可以给与我们力量,一旦夫妻以佛教为共同的信仰,成为菩提眷属,彼此更要以柔软和慈悲来相处,用赞美的声音,关怀的温情,忍耐的智慧,在生活里互相扶持,在惭愧、感恩心中,珍惜因缘,相互学习,并且重视信仰的传承,就能拥有和顺家庭进而建构温暖和谐的社会。

资料来源:慈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