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佛学院教育不容忽视

宣方

近三年来为撰写有关报告,笔者走访了全国多所佛学院,与佛学院负责人、普通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访谈,深感汉传佛教的僧教育形势严峻,改进佛学院办学质量刻不容缓。

目前佛学院的整体态势还是“(层次)低、(数量)少、(规模)小、(体制)乱”,各地佛学院在办学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总体偏低;大部分佛学院老师都只是中级佛学院毕业,高级佛学院毕业的本科生比例不高,研究生更少,同级佛学院师兄毕业教师很普遍。老师待遇普遍偏低,老病无所养,是导致佛学院难以吸引高素质师资的重要原因。

二、学僧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普遍较高:很多佛学院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在一起上课,学僧文化程度和佛教素养参差不齐,而且初中生占多数,分层教学仍欠合理。此外,学僧在各地佛学院之间的无序流动也很普遍,对常规的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冲击。

三、三级佛学院之间的定位分工不明确,衔接不合理:各级佛学院各自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执行什么教学要求,上哪些课程,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没有一定之规,常常是学生在初级佛学院上过的内容在中级佛学院甚至高级佛学院再上一遍,造成本来就匮乏的教学资源极大的浪费。而学僧的无序流动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说得严重点,三级佛学院的教学管理体制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是对学僧的法身慧命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四、办学经费普遍不足:近年来,寺院经济有了长足的改善,不少都市寺院和名山大刹富甲一方,令社会侧目。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佛学院的办学经费还是捉襟见肘,这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就得从根本上理顺办学体制。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极其复杂,率尔操斛,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从可行性出发,当前亟需着手改进的措施有:

一、制定初、中、高三级佛学院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规范各级佛学院之间的教学衔接。建立次第分明的学修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但是建立相对规范的三级佛学院教学规划,让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有章可循,比较容易实施。特别是将一些基础性、概论性、通史性的课程的教学法和教学大纲规范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级佛学院之间教学内容的同水平重复。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例如可以利用假期对佛学院教师进行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教学技能的培训,可以先在高级佛学院试点,积累经验后再予以推广。再如可以将全国佛学院主讲某部经论或某宗教教义的法师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密集讨论,观摩同行的教学,切磋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并适当邀请一些在本领域有深入研究且被教界认可的专家学者参与,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又如对于一些通史性、概论性的课程,可以分时段、分宗派、分专题,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擅长该领域的长老大德、专家学者为相关教师集中授课,并制作课件音像资料。这些虽然是治标之举,但如果坚持几年,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