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视点

王建伟着

健康新视点的含义:

(1)以新的视点来了解健康;

(2)从这个新视点出发去实践并达到健康。

它可分别为四个主题:

(1)“意识”是人的中心;

(2)“善向意识”是健康的核心;

(3)“以善向意识为主导的减压实践”是个体所进行的心、身、人际综合平衡的全面健康运动;

(4)“以善向意识为主导的自助策略”是个体针对自身具体症状进行对治的自我救助活动。

纵观这四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连接成一条由“意识”作为基本视点而逐级展开的健康线(见下图):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新的视点出发,来观察、了解我们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寻找病根∵

关于各种病的成因(这里所说的“病”包括亚健康状态,因为从心身医学的观点来看,亚健康状态就是一种非健康的病态,因此本书所谈论的疾病包括亚健康状态),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们越来越缺乏正确认识生命存在价值的“觉知力”和返观内省的向度(即“个人良知坎陷”),片面(过分)、非辨证地强调物质第一性,导致各种文化群体在不同程度上片面(过分)地外向发展,并创造出大大超出人的心身负荷的压力环境(即群体良知坎陷);同时,由于个人和群体的良知坎陷,形成了个体和群体间的“恶念”循环互射的模式(即“个人-环境恶性循环”模式),这个模式的运作以每一个个体的恶念为力点,互为因果,周而复始。个体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越来越无力自觉、自助、自救,只得从众发展,任凭这种模式无休止地运行下去,从而导致人的内在疲软,个体的弹性空间急剧缩小,压力紧迫,抗压功能削弱,解压能力降低,变压智力退化,于是陷入病态。

由此可知,人既是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环境压力的受害者,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恶性循环圈,这个循环圈的运作是一个以恶念传播为主体的多维度无限循环的运动过程,它既是病态的因,又是病态的果;或者说,它既是产生疾病的土壤,又是疾病本身。这就是病态形成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模式中,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令我们的身体疲惫、虚弱;社会、家庭、个人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我们的精神烦恼、焦虑。普遍的病态已经剥夺了我们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使人们的生存质量大幅度下降,它是人生的危机与悲剧。

如果我们不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听凭这种病态在我们中间蔓延下去,这个悲剧必将愈演愈烈。但是,我国国民对此尚无普遍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许多人以为没有严重的疾病就是健康,他们为虚假的健康和残缺的成功所蒙蔽,不知道自己正在为这样的成功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表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需要双重的努力,即:大量的启蒙工作和大量的救助实践。这些工作亟需有识之士组织和行动起来,积极倡导摆脱病态的“自助运动”,并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研究机构和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告别病态的咨询和培训机构。

我们认为,一个切实的告别病态的工程应该从个体教育开始,这个起点虽小、工作虽繁,却真正符合了“切实”这两个字的内涵,因为“自助运动”就是“助他运动”,改善个体就是改善环境。

二、健康教育∵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病态是在人们无力承受和无法消解、转化种种生活压力的困境中产生的,它不仅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障碍,也是导致我们发生“绝症”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使我们避免绝症的发生和保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重视对病态的探索和研究,并从中找到摆脱病态的方法和途径,使我们的人生能够进入健康、和谐的状态。

现代心身医学证明,病态的产生与意识有关,即不仅精神疾病与意识有关,身体疾病也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医学界经常谈论的话题是:人的意识所思虑的并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种种能够作用于身体的能量,它不间断地与身体进行交流。善、恶不同的意识刺激身体产生导致健康或疾病的物质,也就是说,意识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为了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意识的构成和运作。

我们认为,人的意识核心是具足良知的,这个良知是生命健康的本原,也是自我成长的本原,它具有真善美爱的智慧天性,同时人的心灵深处还存在着一个以慈爱为核心、以自由、纪律、平等、智慧、诚实、礼貌、创造、奉献等为内容的“善念”结构(合乎真实的、自然的心理-行为系统)。但是,由于人的意识往往是由“自我”所统摄的,而自我又具有分别内外、人我界限的意识功能和固着于自我认同的本能,这些功能和本能又必然会导致产生以“私我”为中心的、枉自扩展自我的、与善念向悖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是一个以自私为核心的以贪恋、嗔恨、傲慢、破坏、虚假、蒙昧、恐惧、怀疑等为内容的“恶念”系统(不合真实的不自然的心理-行为系统),它是造成人的病态的根源。

在自我观念支配下的人生是一个失真的生命形态,由这个生命形态构成的生态结构就是“个人-环境恶性循环”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生活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病态。我们若希望我们的生命回归健康,就必须摆脱“个人-环境恶性循环”模式,而要摆脱这个模式就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移造成这个模式运作的力点,也就是从现有的恶念的力点转移到善念的力点,同时,在转移力点的基础上逐步开发良知本性所具有的智慧潜能——觉知力,并由此激励良知本性的发现,冲破自我固着的界限,达到身心乃至人生的和谐健康。∵

如图所示,身体的知觉反应力和心智的逻辑思辨力、形象思维力、情感体验力以及审美感受力是健康人所应当有的基本能力,或者叫基本素质。因此,所谓“素质教育”,其内涵应指这五种能力。由此五种能力的被唤醒和相互协调运作、平衡发展(这里所说的“平衡”不是均等,是指符合个体特性的一种恰当性)才能开出超乎平常智力的智慧之花(即由平常“知性”发展为“悟性”),生命的创造力即由此出,健康和幸福亦由此生,其源深广,永无枯竭。

三、心身减压∵

对于“减压”我们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它并不是指减轻外界施加的压力,也不是单指减轻个体的压力感。减压的本意是为了改变病态,而病态的主要征象是“综合性心身虚弱”,即:个体内在疲软所造成的抗压功能削弱、解压能力降低和变压智力退化(见下图)。心身减压的含义就是针对病态的这三种征象做由浅入深的调整。

相应于病态的这三种征象,减压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心灵互动减压”等训练,增强个体心身抗压弹性;第二,通过“无界限减压”等训练,提高个体自我解压能力;第三,通过“无压力核心激励”等训练,开发个体内在的良知潜能和变压智力。

所谓“抗压功能”不是指简单的抵抗压力的能力,而是指一种在临压状态下的弹性响应(不是被动反应)能力,它具有较强的自觉吸纳压力和快速扩大储压空间的功能,即良好的接受性能。这个性能不仅能够充分吸纳简单压力,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个体因受压而产生的抵抗性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多重复式压力的发生(即指已经产生的压力在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压力,这种派生可以逐级地无限展开,并且在各压力点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投射、刺激派生的压力系统。这个系统与人的意识紧密相连。面对压力,人的抵抗意识越强,压力派生就越迅速。在通常情况下,人很难摆脱压力的围困,使人不得不在第一次面对压力作出反应的时候就开始卷入一场久久难以散去的压力风暴之中。)。尽管这种特殊抗压能力具有良好的接受压力的性能,但它还不能担负起完成全部减压活动的责任。当个体已经具备这种良好的接受性能的同时,他必然同时具备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解压能力和变压智力。所谓“解压能力”指的是:一种自觉而及时化解压力仓库内积淀的恶性元素的能力;所谓“变压智力”指的是:一种自觉将压力转变为创造力的智慧力(见下图)。

以上三种“力”是在内在善念统摄下协调发生作用的,因此,在心身减压的全部训练中,对这三种“力”的激励也是采取以开发内在善念为核心、既有侧重又相互兼容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的。通过这种特别的训练,能使每一位受训者收到改善心身状况、充实内在健康能量等良好的效果,并逐步培养起自觉、自尊、自助的能力。

健康——全靠我们自己。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文中获得真实利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