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释能进∵─∵中国佛学院讲师∵∵

◎∵提要

本文第一部份〈华严经与念佛〉,通过〈成佛的华严经〉、〈念佛的善财〉、〈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三个小部份,论述了念佛法门的究竟性与方便性,并由华严念佛三昧等可以看出,念法方法之间的融通无碍,而这种融通无碍就是华严十玄门的事事无碍的特征。∵∵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能进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本文第一部分〈华严经与念佛〉,通过〈成佛的华严经〉、〈念佛

的善财〉、〈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三个小部分,论述了念佛法门

究竟性与方便性,并由华严念佛三昧等可以看出,念佛方法之间的融

通无碍,而这种融通无碍就是华严十玄门的事事无碍的特征。在〈成佛

的华严经〉中,首先对《华严经》经本、内容略作一番说明,于中

提出“华严经是成佛的总纲”这一理念,续而引用经中原文作论证,

同时为念佛法门的究竟性、方便性、乃至念佛的具体方法在经文中,

找到的论据。〈念佛的善财〉,是对前面观点在《华严经?入法界品》进一步论证

并以

善财这个修行实例,提出念佛者对此应具的观念。〈华严四种念佛与

念佛三昧〉,就具体的念佛方法作了一番说明,其中点出了华严宗五祖

宗密的四种念佛的清晰易知,而在华严念佛三昧的圆融的特点中,

就有华严十玄的理念在内。

第二部分〈华严教理的极致─华严十玄门〉由〈十玄─即证

即修的法门〉〈古十玄与新十玄〉,〈新十玄的境界〉个小部分组成。

主要对华严十玄门的特征、简历、内容略作说明,而对其有个大概的

了解。〈十玄─即证即修的法门〉在叙述十玄门的特

色与成就的同

时,重申其是一种修行法门的根本特点。〈古十玄与新十玄〉则简述

了十玄门在历史上大略的演变历程与内容指出其成为理论性特强,而

不能在后人,尤其是修行者流行的原因,。〈新十玄的境界〉这一部

分,对新十玄逐一作了介绍,方便读者于十玄门的理论有一个如实的

了解,并可

以与第三部分念佛玄门的演绎作一对照。

第三部分〈念佛玄门〉分〈念佛玄门〉〈持名念佛—殊胜中的

殊胜〉小部分。〈念佛玄门〉是本文对最流行的念佛法门与最精深

十玄门,进行融会贯通的演绎,是十玄门的理论在念佛法门中的简易

化与再实践,也是念佛法门的十玄门法门中的深入与理论的再提升,从

而使难信者(念佛)易信,难行者(十玄门)易行。如此易信易行的法门

的表征所在,就是〈持名念佛─殊胜中的殊胜〉中,∵

提出的持名念

佛。意在让现在的学佛、念佛者,不以持名的难信─未知其中深意

而不得法益;不以持名的易行而轻视其他─难成大善。如此众善同

归,殊胜之殊胜,

就只在一句─“阿弥陀佛”。

目次

壹、华严经与念佛

一、成佛的华严经

二、念佛的善财

三、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

贰、华严教理的极致─华严十玄门

一、十玄─即证即修的法门

二、古十玄与新十玄

三、新十玄的境界

参、念佛玄门

一、念佛玄门

(一)因陀罗网境界门

(二)秘密隐显俱成门

(三)微细相容安立门

(四)十世隔法异成门

(五)诸藏纯杂具德门

(六)一多相容不同门

(七)诸法相即自在门

(八)唯心回转善成门

(九)托事显法生解门

(十)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持名念佛─殊胜中的殊胜

众所周知,华严十玄门以教理究极精奥难知为广大学佛者敬而远之。念佛法门为现代

社会

最流行的而又常令人难信的修行法门。二者差别如此之大,让人难以产生联想。果真

二者真的

天壤之别:念佛法门之中,远缺十玄之精妙;十玄义海之中,无念佛之方便?笔者

就此,不

惜笔墨,作弄斧之尝试,望诸方家指示。

壹、华严经与念佛

《华严经》是成佛的大经,总括一切修行的法门,是我们学佛者修行依据的大纲。

念佛

法门究竟在其中占如何的地位呢?经中是如何表述念佛的呢?笔者试就此作如下的

分析。

一、成佛的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摩竭提国菩提道场初成正觉

时,

于菩提场等处,以文殊、普贤等法身大士为代表,宣演如来成佛因行以及果德庄严

境地,犹

如杂华严饰,广大圆满,无尽无碍的一部成佛妙典

《华严经》在中国汉地的流传主要有三种比较完整的译本。其一,东晋义熙年间(公元

405-418年),由天竺佛陀跋陀罗三藏在扬州(今南京)道场寺翻译梵本三万六千

偈而成,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三十四品六十卷,人称《六十华严》,又称

“晋译华严”或

“旧译华严”。其二,唐武则天证圣年间(695),∵

于阗国实叉难陀三藏在洛阳大遍空寺翻译

梵本四万五千偈而成,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三十九品八十卷,人称《八

十华严》,

又称“唐译华严”或“新译华严”。其三,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罽宾国般若三藏于长

安崇福寺翻译,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经文一

品四十卷,人称《四十华严》,或简称《普贤行愿品》。

三种《华严》,其中义理最为严密圆满,行文最为完整的是《八十华严》,所以以

唐译

《华严》为例,略作一番分析。此经可以分为前后两分,前分七处八会三十八品,∵

是显示如

来自证境界修行阶位的成佛理论图,后分一会一品,是以善财为例,实践前分理论的成佛历

程的实践图。

八十《华严》前分初会,是佛在菩提道场,初成正觉,以普贤为首十方世界诸菩萨

等,

前来祝贺。普贤菩萨以佛的神力加被,彰示如来成就的三种菩提的依正庄严,特别

提出毗卢

遮那的因地──大威光太子值佛、发愿、修行、成就的学佛之路。第二会至第六会

,是佛不

离开菩提道场的同时,在普光明殿、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等五处地方

,以文殊、

法慧、功德林、金刚幢、金刚藏等五菩萨为上首,以诸菩萨正修正证的立场,宣说

如来因地

从初发信,乃至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地),一一阶位渐次修学的

具体说明。

第七、八二会,是在普

光明殿中,如来自说及以普贤为会主,宣说等、妙二觉法门,彰示如来正报种种不

可思议功

德,并所应起的种种普贤因行。后分一会,全经第九会,如来于逝多林中,放眉间

白毫光,

入师子颦申三昧,说果法界法。又因在座诸大声闻弟子,于所说法,如聋若盲,故

彰示善财

童子一生证入法界因行。

从整部《华严经》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只有

一个目的,一一找回自性中的佛,也只有一种方法──

遵循佛教──念佛。如经云: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

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

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

慧,与佛无异。

又经云:

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

身,唯是一法身,一心

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如此可知,如来所教只有一种“成佛之行”。我们这种遵循佛教之行,∵

可以称为发菩提心的

菩萨行,也可以称为念佛之行──系念佛教之行。因此念佛法门是最根本的教法。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

昔,无数劫受苦,流转

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菩萨发愿不仅仅满足于得闻佛名,主要意指诸佛所传的种种教法,因为佛名是如来所传教法

中最易受持、最为善巧、流传最广最久的法门,所以将佛名作一切教法的代名词了。由此,

可以确信:念佛即是总持一切法也,何等殊胜!

同时,佛教我们的圣道法门很多,少说八万四千,广说有无量无边,念佛法门又只是其

中的方便之一。如经云:

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归普贤行也?是

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时功德云比丘

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行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出过

数量,我所未知也。”

这在净土宗中典籍,几乎是一种共识。《乐邦文类》卷三有云:

释迦世尊无缘大慈,深悲堪忍未得度者,大启净土法门,曲示念佛三昧,将使神栖

净域,故令系想圣缘,十六妙观,于是乎设也。

这是说专倡念佛的《观经》,也只是一种方便教法。

作为法门中之一种的念佛法门,其中又许多具体的念佛方法。比如

实相念佛法,如经云: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

寂,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其他还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等法门。如经云: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观想念佛),命终得生其净

国。见有临终劝念佛(持名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观像念佛),俾于佛所深皈仰,是故得此光明。

这些具体的念佛方法之间,各有特点,却又不是相对孤立的,彼此相即相入,种种微妙相关。

如经云:

#楷书上下空=如于此会见佛坐(观像),一切尘中亦如是(观想),佛身无去

亦无来(实相),

所有国土皆明现。<8GCK@15>

9

#本文齐头=善财参至第五善知识解脱长者时,长者教以10

第二十六知识,瑟胝罗长者,证得“念佛”。普贤菩萨还将自身

行周愿圆,证入一真法界的修行,概括起来,

即是:以十大愿王,归向极乐净土。经云:

#楷书上下空=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

十种广大行愿:一

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

请转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或复有

人,

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句四偈,速能灭除五无间业,临命终

时,

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坏散……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

一刹

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11GCK@11>12至今被现代念佛行者所共许的,

主要有二: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

早在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时,就将念佛法门,以修行方式之不同,分为四种型

,成

为直至今日的念佛方法的正范。这四种念佛是<13GCK@11>14

#本文齐头=这是说念佛法门,殊胜无量,这是一切佛经,共同称赞推举的。总的概

起来,可以分为普念

和专念两种念佛方法。一种是念普遍意义上的佛,一种是念单独的一佛。念普遍的

佛,即是

系念一切佛所具有的相好随形等威仪,以期证入念佛三昧,或者观察诸佛成佛必修

的相应因

行等等。念单独的佛,是由于在<“GCK@15>“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专亦普”

的,独具特色的华严念佛三昧法门。

#本文齐头=华严念佛三昧,具体说来,是由五个念佛法门组成的可单可复的特

殊形式。这五个念佛

法门,简说如下:

#缩2=(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就是观佛法身非空非有,悟入中道实相

,直证众生

自性门。

#缩2=(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就是观佛报化相好功德,无量法门之所

因行成就。

#缩2=(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就是专心持念佛的名号,以一行摄一切

行,加以佛

的本愿加被之力,成就最为殊胜方便的法门。

#缩2=(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就是系念毗卢遮那佛的因地,从初

大威光太子

发心初因,乃至现在的依正庄严的历劫所修因行:十信全心、三贤、十圣、等妙

二觉,无量法门之所汇集缘起而成一大法门海,随一一法门,究竟成满,皆可证

入如来佛经性海。所谓“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

专亦普”的特色,就是华严

宗经典理论“法

界缘起”的那种圆融无碍无尽的

思想理念,至今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仍无出其右者。其影响之深、涉入

之广,令人不可思议,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了。

十玄门就是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核心志理论,也是《华严经》的精彩之浓缩

。法

藏大师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说:

#楷书上下空=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义。夫法界缘起,乃自在无穷,今以要门,略

摄为二:一

者明究竟果证义,即十佛自证境界;二者随约应辨教义,即普贤境界。“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

上可以看出,十玄法门所展示的是果德圆满难以用语言文

字形容的佛境界,同时也是佛法大海之中一切法门的实践者─

普贤菩萨的修行境地,是华

严观法的即因即果、即教即观、即证即修的最圆满体现。

#本文齐头=关于后一点,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在《法界玄镜》中确认,十玄门就

是此宗初祖杜顺和

尚《法界观门》中法界之第三观“周

遍含融观”之后。

#本文齐头=但从某种角度讲,十玄门这种即因即果、即证即修的修行法门,显

示修成以后境界情形

比指导如何进行修行更为详尽。这是十玄门为什么不能切实深入到具体的修法中

去,为大

众修行奉行,而永远是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二、古十玄与新十玄

十玄法门最初由华严宗的二祖智俨大师提出。智俨大师着有《华严一乘十玄门》一

卷,

题作:》16文中列十玄

名相时,说:

#楷书上下空=约法以会理者,凡十门:一者同时具足相应门、二者因陀罗网境

界门、三者秘密

隐显俱成门、四者微细相容安立门、五者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者诸藏纯杂具德门、

七者

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者诸法相即自在门、九者唯心回转善成门、十者托事显法生解

门。

<17GCK@15>“诸藏纯杂俱德门

演变为“唯心回转善成门”,法藏大

师将之演变为“诸藏

纯杂俱德门”容易让人误解

“主

伴圆明具德门”取代之,增入“泾渭分明”者是。但既入大

海后,则平等一味,溶溶相即。法界性海,亦

复如是,平等一性,随举一法,即同时具足一切诸法差别功德。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

如〈华严经〉中,如来七处九会同时说法(广),而未尝稍动于菩提树下(狭)。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

如一间屋里,点千盏彩灯,灯灯光不相同,而光照之处相容无碍。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如金锻造种种器具,功能、形状,虽然种种差别不同,而同是一金所成,可以随锻师

心意,易形而造。经云:

#楷书上下空=诸法无差别,无有能知者,唯佛与佛知,智慧究竟故。如金与金

器,其性无差

别,法非法亦然,体性无有异。<18GCK@15>“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七)因陀罗网境界门

帝释天宫,宝珠垂帘,珠珠相映,影又重影,而成重重无尽。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

如于一句19

岂非正是十玄门中所说的,帝释天宫,珠帘互影,重重无尽的境界吗?佛之相好如

是,众

生各自修行,观想念佛,次第而观无量寿佛,报化庄严,眷属依正,亦复如是。

#=(二)秘密隐显俱成门

如今现在所有的学佛之人,都是念佛的当机众生。读诵《无量寿经》、称念弥陀名

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是显了念佛。研经习教,修禅习定,未愿往生西方

者,是隐

秘念佛。这两种人,同入佛法大海,同求无上菩提,可名俱成。这是广义明秘密隐

显俱成。

若单就持名念佛,也有秘密隐显俱成义,如十念往生:《观经》之临终十念,念念

灭除八十

亿劫生死之罪者,为显了十念往生。《弥勒发问经》之十念相续即得往生义,地上

菩萨乃能

具足,故是隐秘十念往生。如是显了隐秘,有学无学,摄尽无遗,是名俱成。20

#=(三)微细相容安立门

佛法大海,(成佛的法门,唯海能喻),法门无量,常令初学行人难以入手,而且

忌多而不精,不能得力受益。这样对诸多法门有一个抉择,找一个适合自己,容易入手的法

门,那就是修行入手的当务之举。几番抉择以后,大家都清楚念佛法门,是我们这个社会、

这个时代最好修行法门。其中更以持名念佛最为捷便殊胜。持名念佛虽然捷便,但并不简单,

其余一一法门,皆能于中安立成就;何况念佛法门之中更能安立其余诸佛法门呢!

是故省庵大师称“阿弥陀佛”是也。

22

#本文齐头=而能于此23本行品中释迦以及十方诸佛、

文殊、财首等诸菩萨,乃至阿难***,皆言各自过去本

修念佛三昧,既有过去,则三世成立;三世各各具三,则九世成就;如是九世不离

当下一念。

我等念佛之人,应当不以过去末念而空悔;未来未至而懈怠,把握当下一念。何况

“时劫无

性”,三世当体全空;无性原非断灭,故三世宛然,并是现前一刹那中所现影子,

故曰十世。

#=(五)诸藏纯杂具德门

#本文齐头=持名念佛,若为称念诸法名号,所谓通念佛,即名为杂。独称“弥陀”名号,持诵

不舍,专一精纯,所谓别念佛,即名为纯。纯如《阿弥陀经》,杂如《观佛相海经

》。如是

若纯若杂,皆得证入念佛三昧,即名具德。法界性海,无量法门,随举一一,若纯

若杂,皆

得成就,是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六)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种念佛法门,虽然一一差别不同,随取一种,即可证入念佛三昧。进一步讲,所

有念佛法门之间,一一相通:所谓“阿弥陀佛”华言就是“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同样也是时空无限的意思。故净土诸

典指明<24GCK@15>“弥陀

即是遮那,极乐不离(相即义)华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25GCK@15>“见无量寿

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可以一段文字,再次揭示此一玄

门。

#楷书上下空=阿弥陀佛即法界身,极乐时间即是莲花藏海,故见一佛即为见一

切佛,生一

土即为生一切土,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

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因该果彻,更无二故。

<26GCK@15>

27由此名字即是法界性故,

持名念佛即是实相念佛,法身既遍一切(何况语言音声),实相念佛即是持名念佛

;余诸法

门亦复如是。如此,即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八)唯心回转善成门

#本文齐头=此一玄门,强调心性作用,念佛法门之间的融通、理事之间的圆融

无碍,全部在我

们各自一心。简而言之,就是一切法门权实言教,皆是自心建立,事事无碍,理事

圆融,全

在此心。所谓,乃至念佛法门之成就与否,亦在此心。尤以持名念佛法门之易行难

信之信愿

成就,更在此门。蕅益大师有言:28《华严经》亦证此心的重要:

#楷书上下空=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

如来不离此心成正

觉。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阿弥陀佛”,从性上解,即是法界自

性;与我心中真如面目是一不二,一

切诸法真实之相,无形无相,灵明不冥,昭昭不昧,离于语言文字,种种修饰,

是故不应于中妄起无明云翳,我若于中悟入诸法实相,即证真如,即是实相念佛。

只此一句“阿弥陀佛”,是弥陀如来本愿悲心

,摄生善巧,最胜方便,发于音声,显于文

字图像、彩塑金石。若观于像,离于散乱、颠倒、妄想,当下清净,将来决定往生

,是名观

像念佛。若持名号,专心总持,念念之中,灭除生死之罪,决定见佛,是名持名念

佛。

如是于一切法,随举一事,即能胜解,悟入诸法,犹如剥笋,层层深入,妙用连珠,是

名托事显法生解门。

#=(十)同时具足相应门

如上九门,同时具足相应,随一一门,依之修行,皆可成就念佛三昧。何况自心圆具如

是妙法,故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楷书上下空=同时若依若正若主若伴,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

即理,全妄即真,全

修即性,全自即他,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

千灯,光

光互遍,重重义摄,不相妨碍。<30GCK@15>“有缘者,

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也。”<31GCK@15>“但能念名,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32GCK@15>“究极中的究极”

“殊胜中的殊胜”

功德。

念佛法门,十玄奥法,具说如上,最后归结到总持称念六字洪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