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生根果主稼神。】

德号里面,“普生根”是因,“果”是果报,名号里面都有因果。“普”是平等,不是偏在某一边。“根”落实在我们身上,根就是六根;如果在佛法里面,根就是讲善根。善根,世法里面的善根,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唯一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这里面着重“普生”,我们在这里面体会经文的意思。“普”一定要以平等心、清净心,才能普,如果有分别就不普,有执着就更坏了。无贪、无嗔、无痴能生世间一切善法,世间是指六道跟十法界;精进能生出世间一切善法,是一真法界。我们现在这两种都要着重,那就是“普”的意思。如果我们偏重在世间的三善根,把菩萨精进善根疏忽,就不是普了。学了佛,把精进善根提起,无贪、无嗔、无痴疏忽掉,那也出毛病,问题就多多了。出哪些问题?你们大家都亲眼看见的。现在我们佛门的衰象,什么原因?你把这经文多念几遍,还不就知道了。所以普是关键的字眼,很重要。普的意思很广也很深,不但要生自己的善根,还要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帮助我生善根。我也要像诸佛菩萨一样,作斯示现,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自行化他。

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要知道。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彼此互相尊重。我们中国古代,老师对学生礼貌,他们通信,写信的时候;我们学生给老师写信,一定称老师,后面是学生受业;老师回答学生,后面署名很多人写友生。友生就是老师,友是朋友的友,学生的生,称友生;这都是明白人,都是懂事的人。所以师生是平等的,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有没有教导老师?有。师资道合,学生也帮助老师。学生有了疑问提出来,学生要不问,老师一生都想不到;他这一问,他突然想到了。有的时候智慧的一问,智慧开了,他就能解答。他不解答,他慢慢再去问别人,他去问,他才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学生资助老师,这叫师资之道;老师利益学生,学生资益老师。这都是在“普生”这两个字的里面。所以要生自善根,要生他善根,自他平等,自他不二。在事相上看,好像是错综复杂,从理性上去看,平等一如。我们要懂得如诸佛菩萨在复杂的事相当中,他掌握一个简易的原则原理。中国古人教学,在复杂社会里头,它有一门学问叫《易学》,六经里头的《易经》,易怎么讲?容易简单;你把原理原则掌握到就容易、就简单了。最高的原理原则是什么?印光大师讲“诚敬”,最高的原理原则。真诚恭敬,没有一样不通,样样都通。不诚不敬,任凭你怎样认真努力,求学勇猛精进,你还是不通,你就通不了,因为你有障碍。什么障碍?不诚不敬就是大障碍。印光大师说得好,世出世间法都是从诚敬当中得来的。如果诚敬到了极处,没有老师也自己会通达,无师自通了;在佛法里面讲,叫“自然智,无师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诚到极处就通达、就贯通了。

有善根当然就有善果,种善因就得善果。善根成就菩提果,果是什么?果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要问,我们的果有没有改变?相上可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质里面起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真的果。相上,我贫穷,我种的是善根,修的是善根,心善、行善,没有一样不善,但是过的生活苦日子,没改变。孔老夫子的学生,夫子最赞叹颜回,是孔夫子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孔子赞叹他什么?真的,他是心善行善,无有一样不善。很像此地讲的普生善根,普生善行。可是他的果报,颜回的生活过得多苦,箪食瓢饮,贫穷到那个程度。夫子又叹,不幸又短命,三十出头就死了。在我们世间人看起来,他种的善因没有得到善果。其实他得到了,孔夫子晓得,孔夫子对他赞叹。一般人过这种苦日子一定是怨天尤人,颜回不怨天、不尤人,苦日子过得很快乐。夫子赞叹,像他那个生活,“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真正得的果。所以在事相上没有改变,质上面变了。他能够在贫穷日子里面,生活得很快乐,得法喜充满,他就是此地讲,他得法味,他得法喜。至于他的短命,世间人不了解,我们学佛的人懂得;因为他修的福太大了,世间的福他没有地方享,他到天上去享福,他提早去享天福。不要等到七老八十,受那么多年的罪,那叫做真没有福报了。我们人间看他短命,他早早就享福去了,这是凡夫所看不到的。果实在讲,现前得到。果决定不是五欲六尘,人间的富贵,不是说这个;如果把这个看作果报,你完全看错了。果报要细心在佛法里面去体究、去体会、去参究。第六尊∶

【妙严环髻主稼神。】

这是说色相的端正庄严。“妙”是讲妙相,“严”是说庄严,“环”在此地表圆满,“髻”在此地表高显。他的微妙庄严,圆满而明显。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一定要摆脱世俗你才能够懂得,你才能够体会得到。世俗里面的富贵,不但妙字它没有,严字也没有,说老实话,环也没有,顶多有个髻。他在人间富贵到了极处,报纸资讯里面常常提到他,为社会大众所知道,现在讲知名度很高,那是髻的意思,他有,前面三个他没有。只有真正修道的人,他有。什么叫妙?与性德相应就妙。性德是什么?非有非无;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与这个相应就妙了。与这个相应,就是我们一般讲永离分别、执着,这才妙。大乘经上常讲,“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是妙,真正得自在。既妙决定有严,严是庄严。他的色相永远看不厌,这是严、这是圆满。不但佛菩萨的相圆满,永远看不厌,阿罗汉的相都看不厌。阿罗汉的相,四楼念佛堂有五百罗汉,你们仔细看看,面貌都不一样,也有的面貌很古怪,虽然希奇古怪,但是满好看的,也看不厌。为什么?他与性德相应。所以造像是高度艺术,现在有很多塑造佛像的,塑造佛像本身的这个人没有佛法的修养,把佛菩萨像都造成了艺术人像。你一看,人像,艺术人像,不是佛像。造像一定要依据《造像度量经》,那才如法,佛像不是随意造的,随意造的把佛像都变成人像了。其实佛没有相,佛为什么要塑一个造像的标准?像是表法,一定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表现出来。这里头它是教学,教学的工具,你要不把这些因果表现出来,人家看到这个像,他学什么东西?所以见像是因,忽然明了就是果。你造个艺术人像,他看了,他怎么能觉悟?佛没有相,佛像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一定要把这个突出,表现出来,这是造像的规矩。所以要不懂,唯一的方法,模仿古代佛菩萨的造像。佛菩萨的形像决定不是人像,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法是教学的工具,佛像是教学的工具,不是艺术。现在人错误的观念,把它当作美术,当作一种雕刻的艺术,这就错了。在这种眼光,他是用艺术来欣赏,佛法真实的利益,他是一无所知,非常可惜,这些我们不能不懂。这是讲到妙相的庄严,环是代表圆满。第七尊∶

【润泽净华主稼神。】

在此地,我们一看也就能体会得到。“润泽”是法水的润泽,就是讲经说法。《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他读佛经,不会明了佛经里面的意思。为什么?他只看到文字的意思,不晓得佛法跟一般的书籍不一样,佛法的意思“意在言外”。所以经典它要是意思意在文外,如果你望文生义就错了,佛家常讲“望文生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错了。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几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没有意思,佛经没有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真的叫谤佛。我们看古人的注解,可以说是他的意思;清凉大师的注解是清凉的意思,李长者的注解是李长者的意思。佛经本身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经才叫无量义;要有意思,怎么能叫无量义?怎么可以有两个说法?没有意思,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这部经的深度广度,看他契入的境界。初住菩萨就讲得浅,二住菩萨就讲得比他深,三住菩萨一定比二住又要深了,看你契入的程度。也就是经典一展开,你体会到什么程度,完全是自性的流露,哪里有尽?无有穷尽。佛法是教你要契入,教你去证得;不是教你在里头探讨里面的意思,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那就糟了,全都变成望文生义,不晓得经典是活活泼泼。所以经典展开,善说法的人叫观机说法,什么样的根机就是什么样的说法,说得叫每一个听众都得益,都生欢喜心,都有受用,就对了。程度浅的人得浅的利益,程度深的人得深的利益,哪有一定?这也是佛法的难处。难处也正是佛法的易处,才给你说“难易不二”,难处正是易处。只要你把万缘放下,实在讲儒家也是这个说法,“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是孟子说的,佛法修学也是这个办法。只要把妄想杂念放下就容易,意思一看就明白了。为什么?是自己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释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来的,跟自己自性流露出来的无二无别,味道就出来了,所谓“法随自蕴”。第七尊【润泽净华主稼神。】

这意思很深很广,前面虽然说了,依旧未尽其意。名号虽然只有几个字,学佛的同修我想多半都听过,所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名号如是,诸佛菩萨的名号一样都是不可思议。这一点我们不能够疏忽,要细细的去体会、去契入,再自利利他。用什么来润泽,滋润自己的法身慧命,滋润一切众生的菩提种子,我们想到这些事自然就能体会到,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深广的慈悲。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智慧,会产生不善的副作用,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怀”。可见得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决定离不开慈悲,慈悲就像主稼神一样,五谷杂粮滋润我们的身体,滋润色身。可是单有慈悲而没有智慧,就是所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种没有智慧的慈悲是什么?世法里面感情的染爱。诸位要晓得,慈悲跟爱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为什么佛要给它换一个名称?依于高度智慧的爱就叫慈悲,如果依感情,完全没有理性的就叫做爱。从事相上讲没有两样,但是从依据上讲是迥然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六道凡夫只有爱没有慈悲,换句话说,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还用得着说吗?今天世界灾变这么多,究竟的原因是什么?感情用事,所以才招来这么多的灾难。

然后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此地“润泽净华”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智慧的教育。我们能够实施智慧的教育,推行智慧的教育,就是润泽净华。教育里面包含的科目众多,尤其是现代教育分科非常的微细,就好像一个花园许许多多这些品种齐放,不止一百种。百花齐放,百是形容多,不是数字,所有的品种统统都有。无论什么样的品种,它都依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净”;净就是高度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润泽自己的法身慧命,润泽一切众生。所以世出世间法根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把教育办好。智慧的教育,佛法是排在第一位,佛法就是智慧的教育,确确实实是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是讲智慧达到了极处。所以名号里面含的意思很深很广。李长者在《合论》里面,他对于这些经文的解释,完全依照菩萨十波罗蜜来说。十波罗蜜一交互就变成一百个法门,每一个法门里面都具足十波罗蜜。这个解释当然也很好,但是我们看起来显得范围太局限,不如清凉大师说得好,所以道霈禅师他作《纂要》,他采取清凉的,这是有慧眼。清凉解释得很简单,但是这个意思既深又广,确确实实我们掌握这个原则,真正能够做到契机契理。第八尊:

【成就妙香主稼神。】

五谷杂粮都有一股香气,香气也是滋养我们身体的。这德号里面,香加上了一个妙香。佛法对于香非常重视,我们常常听到“戒定真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解脱知见,这就叫五分法身香。大小乘经论里面都说,这就是成就我们的法身,也成就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是佛家教学重要的科目;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小乘佛法里面必修的科目。这五个科目叫五分法身香,是佛家教学的内容。掌握到这个原则,你就不会迷失学佛的方向,你在佛法修学一定能有成就。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哪里学起?从成就戒香学起,戒是第一步。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守法、守规矩。如果我们不守规矩、不守法,你的生活就乱,你的工作也没有头绪,世间法尚且都不能成就,怎么能成就佛法?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即使我们念佛,念佛堂里面也有仪规,每一个人都遵守规矩,听从念佛堂领导的法师,听他们教导,念佛堂才整齐、才如法,才能感得护法的菩萨神众来护持道场。有戒才能得定,定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成就,用现在话讲成绩表现。定是什么?最浅显的是摄心,或者说我们摄念头,讲心不太好懂。妄念少了、分别少了、执着少了,这叫摄心,这是定,你在念佛堂得利益了。所以世法、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在初学,一定要懂得一个诀窍,这个诀窍就是一门深入。你同时搞两门、三门没有用处,为什么?你的心是散乱的,再勤奋、再用功你不能摄心,不能摄心你就没有成就。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自己决定是凡夫。怎么知道是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怎么不是凡夫?所以肯定自己是凡夫。既是凡夫,业障深重,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不好,环境真正是群魔乱舞,叫你眼花撩乱。自己业障重,生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诱惑,你怎么能够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是烦恼,烦恼就把智慧障碍住,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在接受教育里面,你才懂得如何选择,就像学生读书,我要选哪个学校,选哪一个科系,你才懂得选择。选择之后一定要发愤努力,要达到成就。我们仔细想想现前这个环境,我们自己的根性,如果不是一门深入,要想成就太难太难。而一门里面,给诸位说,第一殊胜是念佛法门。农历七月到了,中国民间都做普度的佛事,普度冤亲债主,普度一切横死的亡灵。什么方法最有效?念佛方法最有效,比什么样的法门效果都大。你要问什么道理?念佛法门最专,专一。从前印光大师的道场,所有一切超度都在念佛堂列牌位回向就行,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在,我们不能够疏忽。一些地方没有念佛堂,没有人在这这里专修专弘,做其他超度法事,那是情有可原,可以做的。有念佛堂,再要做其他的佛事;我们念佛堂的同修来跟我说,他们想做一个盂兰盆会,那打闲岔了,念佛堂里头夹杂了;没有念佛堂可以,有念佛堂就不必了。所以我们下面是随俗,做超度的大法会,念佛堂给他回向,这个力量就大了。法会跟念佛堂结合成一体,这个力量大了,真实的力量都在念佛堂里头。当然念佛堂不能供那么多牌位,牌位供在下面,念佛堂供一个总牌位就很好,他们统统都有了,都在我们观想之中,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所以你有定,从定再开慧,从开慧你才能得大自在;自在就是解脱。解脱知见是菩萨的权智,前面戒定慧那个慧是菩萨的实智,真实智慧,根本智。后面解脱知见是权智,是无所不知,这是度化众生用的,他受用;解脱知见是他受用,这功德才圆满,这才叫做妙香。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世间选择修学,我们想接受教育,你说你还会想学别的法门吗?我在青年的时候失学了,感到失学非常痛苦。四九年到***之后,因为必须要工作养自己,我一个人到***人地生疏,自己要养活自己,对于求学非常羡慕。没有学费,没有办法念书,不得已求助于这些教授。他们发慈悲心,拨一点时间来教我。以后知道佛法,知道佛法的好处利益,所以决定把其他的一切都舍弃,专门学佛法,这真正找到了好东西。问题就在你自己修学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此地讲的“成就妙香”,你有没有成就?你有成就不在乎学历。我没有学历,我在学校念书最高的学历初中毕业,我最高的学历。我在***教过文化大学,我在学校教了五年;李炳南老居士办佛学研究所,我在研究所教过;在国外许多大学请我讲演,算学分的;可见得文凭不重要,问题是你真有东西拿出来。佛法是真学问,智慧的学问,真正发心修学,不必靠这些文凭、这些形式,一定要真干,真正有成就。希望将来社会大众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希望佛学能够在国际学校里面开课,把它纳入正规教学里面,众生就有福了,国家也有福了。所以这门学问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德行,菩萨行。第九尊:

【见者爱乐主稼神。】

这德号诸位一看就明了,都能够懂得。“见”是别人见,人家见了你,他就欢喜,就尊敬你、就爱护你,欢喜你,你这个人做人成功了,这个很好懂。可是要怎样做,才到处都受到别人尊敬、爱护、喜欢?那就不简单了。此地主稼神的表法,如果你这个地方生产的这些五谷杂粮,品种异常的优秀,超越其他地区所种植的品种,人见人爱,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这个道理回归到我们表法的义趣里头,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必然是你的德行、你的学术、你的技能都成就了。它接着“成就妙香”,接到这边来的。你的五分法身香,我们讲五分法身香大家很难懂,我们讲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你都修成功了、都修成就了,你在社会上必定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爱护,大家都欢喜跟你学习。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技能,又肯热心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服务而且是义务的,不要求权利。只尽义务,不要权利,谁不欢迎?我们要懂。

诸位出家的同修,你们在此地都是发心来学教,发心学教就是发心来求佛教育,来求学的。学成之后干什么?在全世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将来在世界各地方讲经说法,重点是要在全世界大学里面去讲,你才产生影响力。有影响广大群众的场所来讲经,收的效果就大,这是你们求学的目的。可是一定要认真的修学,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学问就是智慧,一定要完全尽义务,不要权利,你才能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为什么?人人看到你欢喜,人人都尊敬你,每一个道场都欢迎你,你就成功了。这个地方就有几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个是真诚恭敬,我们到人家的道场,第一个对道场的主人要尊敬,一般寺院里头方丈住持,我们真诚恭敬,要把他看作长辈长者;像一个学校他是校长,我们到这儿来当教员的,一定要做到自卑而尊人。第二要尊敬道场里面所有的住众,这是我们的同事,必须得到他们的协助,法会才能够圆满成功。如果寺院这些大众,你跟他们不能和睦相处,他在里面障碍,你的法会就不圆满;法会就是我们讲经的法会、弘法的法会,所以对于大众要尊敬。对于来听经的每一个信众都要尊敬,你的法缘才殊胜,敬人、敬事、敬物。敬事,我讲经一定要很认真的准备,决定不能草率,决定不能随便,不是应付。

现在许许多多地方道场,有一些不愿意请外面人来讲经,原因是什么?谚语里头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怕法师来一讲经,他的信徒被他拉去了,信徒供养到他那边去了,最担心的事情。我们明白、我们了解,你自己心里就有数,到别人道场讲经,决定不可以拉信徒。最好是这些信徒来听经,跟他们不要接触。尤其是信徒里面,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的,那是他这个道场大护法,你要跟他往来,麻烦就大了。你到底是存的什么心?人家防范就很严了。对于这些人,事先打听好哪些人是他们的大护法,跟他拒绝往来;他里面常住人就放心,没事。所有的供养统统供养常住,常住也放心;这法师来讲经对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替我赚钱,我没有赔钱,大家都看到这一点。法师在这里讲经的供养就常住供养,信徒所有的供养统统归常住。另外还有皈依,皈依的时候请寺院老和尚来授皈依,我们讲经的法师到外面决定不能收皈依弟子,不可以。除非那是个居士道场,这里头没有法师,行。要是一个寺院,它有住持,信徒发心皈依,一定要请住持和尚发皈依证。你记住不拉他的信徒,不跟他护法往来,不收供养,这个心就安了,他就常常会请你来讲经。我们的目的是讲经说法,令众生有缘闻到佛法开悟得利益,我们目的在此地,我不是为名闻利养,不是为拉信徒,所以自己先要表态,要做得很好。你的声名做出去了,大家都知道,那就见者爱乐,哪有不欢喜你的?每个地方都会请你讲经说法。

如果你到人家的道场,又要摆架子,摆大法师架子,要人伺候。轻慢道场这些住众,又要钱,又拉信徒,又收皈依弟子。寺庙里头主人看到之后,当然不说话,对你很客气,你只讲这一次,下一次永远不会再请你。不但不会再请你,他还告诉别的寺庙千万不要请,你请后果不堪设想,你的法缘就断光了。所以说到见者爱乐,我教给你们这些方法,你们要都肯做的话,将来你们在全世界弘法利生,确确实实见者爱乐,你的法缘就殊胜。纵然在一些没有法师的这些场合,人家供养你,我们自己要收,收的这些供养还要跟大众结缘。这种结缘最好是法供养,像我们印送的经书,印送佛像,印送这些小的纪念品,包括现在所讲的录音带、录像带、CD这些东西。我们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每到一个地方讲经,先完全赠送,跟大家广结法缘,你的缘才殊胜。念念要是为自己,你这个缘愈来愈小,你的路愈走愈窄,走到最后就不通了,走不通了。你要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放下,什么都给众生,你那个路愈走愈宽,到后来海阔天空,你真的得大自在,才真正名实相副见者爱乐。最后这一尊菩萨:

【离垢净光主稼神。】

“离垢”是断烦恼。只有万缘放下,你才真正离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要放下,决定不能沾染。垢离之后,心就明了,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就见性。怎样才能做到明心见性?一定要离垢。垢是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不能成就,你要想究竟圆满的成就,一定要断烦恼。断烦恼是因,明心见性是果。“净光”就是明心见性,因殊胜果就殊胜。由此可知,烦恼不断,哪有殊胜的果德现前?烦恼一定从内心里面断掉,这一点诸位要记住。不是从相上断,是从心上断,从念头上断。相可以随缘,可以恒顺众生,决定不能有这个意思,不能有这个念头。菩萨断烦恼是从念头上断,念头没有了,真的像永嘉大师所说的“分别亦非意”,这一句话意思很深,分别不是意。凡夫分别是意识,凡夫执着是第七识,末那识。他分别不是意,是什么?他已经转识成智,他分别是妙观察智,他执着是平等性智,怎么会一样?在事相上他也分别、他也执着,骨子里面完全不相同。凡夫有烦恼、有习气,菩萨在分别执着里面生无量智慧,他四智菩提。所以利他就是自利,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菩萨永远不休息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常讲的度众生,显示出无尽的智慧德能。他智慧德能起作用是自利,才知道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自利一定是真实的利他。如果是自利不利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利益,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一位菩萨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殿后,这是讲到大圆满,离垢净光是大圆满。

这一段要落实到我们事相里面,就现代人所讲的农业专家,主稼神是农业专家。古时候是农业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大众虽然没有印度那种阶级观念,但是在中国也有品类之分,所谓是士、农、工、商。中国人行业排列的顺序,士排在第一,士是读书人,读书明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这些道理。他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导师,一切众生的顾问,所以把他摆在第一。第二就是农,中国古代正是以农立国,从事于农业,农业的产品能养活众生。人在一生当中,实在讲最重要的,我们每一天决定不能离开的,还是这些饮食的农产品。金银珠宝有没有没有关系,不重要。你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如果你三天没米下锅,金银珠宝不能吃,你还是要命,这要懂得。所以什么是根本?农事是根本,所以中国把工商排在后面。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人民都能够丰衣足食,他的衣食没有问题,社会决定是安定的。社会安定一定要靠教育、靠教学,世人明理,懂得道理,世人能够守法;中国古代讲守礼,礼比法还要好,礼里面有情在其中,通情达理,在佛法讲里头有慈悲,有爱心在里面。所以中国古代国家办政治,第一个项目就是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才能达到大圆满。离垢净光是大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总结。说明与会的这些主稼神,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从事于农业的这些人。

【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叹德里面,“大喜成就”四个字不能够疏忽,一定要细心的去玩味。唯有人民衣食足,足是够用,不必多,多了就增长贪心,就造作罪业。所以多了一定要懂得布施,要懂得舍,够用就好了。不要以为我舍了之后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佛法当中无论大小乘经典,无论是任何宗派经典,佛都给我们讲清楚,你的财富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得来的。尤其果报,丝毫不爽。你施衣得衣,施食得食,布施什么得什么,不会缺。所以自己在物质受用上只要够了,多余的就要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永远保持我自己够用就好了,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积蓄不是个觉悟,迷人,他不懂;真正觉悟的人,他立刻就施舍。这样的果报,就在我们眼前,不知道你们大家看到没有。居士林底下一层天天施食,无论什么人,不管你信不信佛,甚至于你侮辱佛、谤佛、破坏佛,你到这里来吃饭,没有人拒绝,都欢迎。这个地方是世界第一家,没有人敢做。施食要开了之后,不就赔本,钱从哪里来?每一天多少人到这里来吃饭,一分钱不要付。李居士告诉我,我们施食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往年是大年初一停一天,大家过年,现在大年初一也不停,也照样布施。他说我们从来没有买过米,从来没有买过油,从来没有买过菜,从哪里来的?愈施愈多,多到自己没有地方放,还要去送给那些孤儿院、老人院,到处去布施。愈施就愈多,这不是现成摆在此地的事实吗?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错。每一天到居士林来听经,都要从底下经过,你有没有觉悟?不提醒你,怕你疏忽了。提醒你,每一天从那里经过,你都要觉悟;愈施愈多,这才是聪明,这才是真正有智慧。

我们把我们的财物放在什么地方好?放在一切众生那里好,比银行靠得住。银行都会倒闭,众生的福报是永远不会倒闭;放在众生那边,就是放在自性里面。所以觉悟的人肯布施,肯干。有这样的业因善果,怎么会不欢喜?这个果报是真实的法味。法味,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给我们提示,菩萨行的法味,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自利是成就自己的五分法身,利他是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里头有“大喜成就”。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十九]∵主河神

第二段“主河神”∶

【复有无量主河神。】

在我们这经文里面,底下有主海、主水、主河,这三段经文都是讲水神,水神我们中国习惯称为龙王。主海神就海龙王,主河神是江河的龙王,像中国长江、黄河,也是大的水神。另外主水,大小就不一定了。他所表的意思,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这些水到底有没有龙王?决定是有。怎么知道有?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得很多,佛没有妄语。你想想看树木花草都有神,山河大地哪里没有神?前面我们读过主地神,《地藏经》里面有坚牢地神,是阎浮提大地总地神。在中国五岳,东岳大帝,南岳在衡山,这也是地神,也是山神。小的,城隍、土地,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有小小的祠堂:大伯公,都是主地神。所以江河确确实实有神。我们人要想在一生当中过得很幸福,跟鬼神的关系要处好,你要处得不好,就很麻烦。现在中国大陆的水灾非常严重,好像跟这些水神关系没搞好,确实是如此。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天地神只,确实是存在。

不但中国人相信,印度人相信,西洋人也相信,相信有鬼、相信有神,我们肉眼看不见。肉眼虽然看不见,他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影响。什么影响?如果从今天科学角度里面来看,有波的影响。现在科学家承认波动,我们空间这个波非常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人住在这个磁场里头不安,身心都不安。原因是什么?这个磁场太复杂了。为什么大家走上念佛堂感触不一样?念佛堂的磁场很强大,它是平和的,所以你进入这个地区的时候,它的摄受力很大,你的感受立刻就不一样,波动的影响。只要是物象都有波动,因为所有的物质,现在科学家知道得很清楚,它的组成都是原子、电子,分析到最后叫基本粒子。这些粒子都是动的,只要它动,它就有波,所以万物都有波动,跟我们的生活情绪息息相关,哪有不受影响的道理?波动里头影响更大的是起心动念,思想的波,心波,这个比物的波影响力还要大。鬼神他没有色相,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念头。那个念头的波动之强,不亚于我们,甚至于比我们还要强大。从什么地方可以见到?有许多同修晚上睡觉做恶梦,梦醒了之后一身冷汗;梦到鬼,梦到妖魔鬼怪,吓得一身冷汗。就说明他的波比你强,你在他的磁场里面受他的支配。还有同修梦到压鬼,鬼种类很多、很复杂。这是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全身动弹不得。这什么原因?他的波比你强大,你的磁场不如他,你完全被他控制。他不离开,你就动弹不得,心里清清楚楚。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如果一下想起来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只要你念一声,这鬼就走了,你就能够恢复清醒。这就说明,他那个波很厉害、很强大,不如佛的波。我们这一声佛号,跟佛的频道接触到,得到佛力的加持;频道接通,他那个波动就比不上,所以他就退出,不退出也不障碍了。这是从科学家讲,我们佛法里面讲光,在中国现在流行里讲气,在练气功讲气,外国人讲磁场,科学家讲波。一桩事情,说的名词不相同,一桩事情。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天地万物跟我们自己磁场波动息息相关,哪有说是没有关联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教育,跟天地鬼神打交道是非常重视,比现在国际上的外交还要重要。帝王大臣,各地方的地方首长,年节祭祀鬼神,那是办外交,跟天地鬼神打交道。我们要把这个关系搞好,他们能够保佑这个地方国泰民安,减少灾害。有道理,不可以说它是迷信,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用迷信两个字一笔抹杀。种种灾难现前,不晓得灾难的起因,用科学的态度去找原因,只能找到事的因,更深理的因找不到。佛法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楞严经》里面佛给我们说,水从哪里来的?贪心来的。贪爱是水,嗔恚是火,愚痴是风,不平是震动,地震,佛经上讲的。可是现在人说佛学是迷信,我们是迷信,他不迷信,那有什么法子?如何能把佛教教育推广,让社会大众重新再认识它、再肯定它,认真努力来修学。在佛法理论上来讲,佛教育真正能够得到广泛的推行,大众都能接受,所有一切自然灾害决定不会发生。真正做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乐,确实可以得到的。从事相上讲,真有这一些鬼神。这一些鬼神里面,也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在其中。就是此地讲,应以主河神得度者,即现主河神身而为说法,这是诸佛菩萨现这一类身。清凉大师在表法里面告诉我们,他表的是“法河流注”,法是佛法,也就表示佛法的流传像水一样流遍大地,取这个意思。“润益群品”,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水的滋润,万物才能够生长,这是水的好处,水的利益。“又于生死瀑流,拯彼漂溺”,就是在洪水成灾的时候,这些主河神来救济这些灾民。主河神里头有这些意思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意思再推广,法包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只要这个法能够利益大众,就应当广泛的流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功德利益无量无边。非常可惜世间人被烦恼迷失了自性,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疏忽了他应该得到的、他可能得到的无比殊胜的大利,这非常可惜。现在世间东西,他稍稍有一点成就,有一点发明,他要求专利。专利怎么样?不通了,不通水就要泛滥、就成灾,水不能流就麻烦大了。他不知道大利益,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

即使在佛门里面,我们也曾经看到,看到印的这些佛书,真正是利益众生,可是后面印的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不能流通。我过去讲经曾经说过很多次,这一类的人将来必定堕恶道。凭什么堕恶道?“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八个字是罪证十足。阎罗王就拿这八个字,这是你的,你版权所有,就要判你下地狱。为什么?你印的佛经,这是佛的版权,你盗佛的版权,据为自己自有,还不准流通,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的经书、古人的注解,他不过去重新排一排,做一个版面,后面就加上版权所有,你说怎么得了?如果是你自己的着作,还情有可原。不是自己的,中国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这些典籍,他自己做一个版印出来了,后面也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怎么能发得了财?障碍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罪过极重。现在人不如古人。古书,木刻版的古书,从来没有后头说有版权所有,没有。特别是印的佛书,每一部佛经,后面都是鼓励你、劝你去流通,功德无量。古人印的书都希望你有能力,你去刻版延续流通。古人读书有智慧聪明,现在人念书糊涂,愈念愈糊涂,不念还聪明,愈念愈糊涂,你说糟不糟糕!

主河神真正表法的义趣就是讲流通。江河如果它能够顺畅的流通,怎么会有灾害?不会有灾害。只有它流通不能顺畅,它就泛滥成灾。如何保持江河的顺畅流通,现在来讲这是水力专家的事情。水力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地区基本的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社会,对于水力工程非常注意。新加坡的***,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地下水道的畅通,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建设。雨水怎么样排出去?废水、污水如何排出去?他都做得很好,所以这个都市这么干净,让人住在这个地方感觉得很舒适,它里面的水道畅通无阻。小的水沟如是,大的江河也如是,同样一个道理。长江大河长年上游一些泥沙,跟着水带到中下游造成淤积,如果时间久了就阻塞河道,水流得就不顺畅,流的速度就缓慢了,于是雨水多的时候就造成灾难。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注意到这些事情,平时把这些淤泥挖掉,保持河道的深度广度,让它畅通无阻。而且这一些淤泥把它挖出来之后,不但可以增高两岸的堤防,这些泥土非常肥沃,是种植最好的一个环境,帮助植物的生长。一些支流,我们在外国看到人家的水利工程,山沟都做成水库;河流,一道河流都有好几个水坝,它可以调节水量。水多的时候,坝打开放水,让水流到江里面、流到海里面去。雨水少的时候,它拦截,使水源不缺乏。所以水利工程做好,水灾跟旱灾都没有了。水多的时候能够排得出去,雨水少的时候储存的水足够灌溉农田,水旱灾都没有了。我们要有很好的规划,也要跟龙王们合作,内外关系、阴阳关系都要搞好,事情就做得很顺利,会做得很圆满、很成功,对于社会是很大的福利事业。在一般讲国家基础的建设,水利;道路,也就是交通的建设,现在交通有公路、有铁路;现在还加上航空;现代还加上一个发电能源,这四桩事情做好了,这国家基础就稳固。无论生产某一种产业,都能够造福社会大众,都能够利益世界的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社会上哪一种行业都说到,《华严经》是大圆满的法门,真的是世出世法一法都不漏。所以他总表世出世法,利益一切众生,流通的德行。请看经文∶

【所谓普发迅流主河神。】

第一尊德号里面也是用四个字,我们从这四个字里面去体会它的含义。“迅流”,因为这里都是讲水,无论是海、是江、是河,水一定是流动的。迅流,流动得很快。“普”是普遍,“发”是发起。这德号里面是要我们、教导我们,要发平等心、要发清净心,清净平等就普发了。要将佛陀的教育像江河一样流遍大地,在现在就是说,如何把佛法流通到全世界。佛法的教学是真实利益、真实智慧,没有任何界限,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文化的界限,超越宗教的界限,才叫普发;有一个界限不能够超越,就不叫普,普发就是普度众生。“迅”字好,要快,不能等;等,延误了众生闻法的时节因缘。所以弘法的工作愈快愈好,你迟一天做,一切众生多受一天苦,他闻法的机会就迟了一天,你要迟一个月的时候,他得就迟一个月了,所以干这个事情要快速,决定不能够等待。除非是机缘不成熟,条件不具足,很想做,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个不能怪自己了。假如条件都够的话,你要不做,就是你的过失,一定要做。条件不足,这个时候等待机缘,充实自己,等待机缘,这个态度就对了。有条件一定要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作不请之友”,就是这个意思。不要等到人家来求法,主动要把佛法介绍给大众,要认真努力去推广,利益果报不可思议。现在科技发达,讲经说法的人少,不在乎了。在从前没有这些机械工具,讲经弘法的人一定要多。因为我们是凡夫,没有分身之术,每一个地区建一个讲堂,在那个地方讲经,听众都有限。所以要照顾广大的群众,就必须要很多讲经说法的这些人,你才能做得到。现在真的不需要,真正发心能够舍己为人,讲老实话,十个、八个就足够了。这十个、八个人能够团结在一起,利用科技的方法;将来我们深深的相信,因为世间人现在接触佛法的毕竟还是少数,对佛法误会的依旧是大多数;如果大家都认识佛法、肯定佛法,将来电视台不播佛法就没人收听;不是我们去找他,他来找我们,我相信一定会有这一天。藉着卫星电视,藉着网路来传播,我们这个道场现场就对全世界一切众生说法了。所以人少不要紧,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圆满,能做到很殊胜,做得很好。如果有贤明的***、贤明的领袖,认清楚这一点,以国家传播的工具来做佛教教育的工作,教化社会大众,收的效果就更大了。

我们现在才开端,虽然才开端,效果我们已经见到了。这个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欢迎。我们现在有个很大的缺陷,在外国电视台里面播放,我们讲的是华语,对象只有华侨,听得懂华语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我们今天还需要一些人才,如何能把它翻成世界各国主要的言语,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突破言语上的障碍,利益就很大了,可以消除世间种种的隔阂、种种的误会、种种的歧见。这才能促进世界大同,才能促进人类互相的了解、互相的尊敬、互相的合作,促进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大乘佛法,尤其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学,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世界上许许多多,有智慧的这些领导人他们梦寐所希求,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做到?哪里晓得这个方法就在《华严经》里面。这是“普发迅流”名号里头所含的意思。第二尊∶

【普洁泉涧主河神。】

“泉涧”用现在的话说,水源。大江、大河它的发源地也是泉涧。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流成一个小溪,涧比溪还要小,慢慢的汇合许多支流再成为大河。我们要想使水真正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要注意它的源头。它的源头要注意什么?“普洁”,重要!要能帮助一切众生清洁身心,特别是心理,心理要清净、要干净,要没有污染。而且不能只顾到自己,一定要懂得所有一切河流的源头,都要做到清净无染。因为一切水到最后都流入大海,大海就像我们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会,每一个小源头就好像各种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就好比是源头。整个社会的结构非常复杂,“泉涧”众多,都能使它净化,靠什么?一定要靠教学。所以回归到表法里面,还是将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学发扬光大,才能令一切众生思想纯洁,突破种种的障碍、种种的隔阂,才能够达到一切众生共存共荣、互助合作的目标。唯有共存共荣、互助合作,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满;幸福美满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够得到,这要靠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学才行。

诸位要记住,佛法没有离开世间法,世法、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什么叫佛法?觉悟了一切法都叫佛法,迷了一切法都叫世法,世法跟佛法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出它不同的地方,这是我们一定要认清的。然后才知道怎么样修学,如何流通佛法,如何将佛法发扬光大。所以现前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肯定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它的教育教学的对象,确实是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在我们佛法里面讲九界众生;上从菩萨法界,下至地狱法界,都是他教学的对象。接受佛法的薰陶,发心认真修学佛法,九界众生都称作菩萨;真正能够将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九界的众生都叫做如来,都是诸佛。不在形相,形相上有差别,佛菩萨、诸佛如来没有差别,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从“普洁泉涧”这里下手,这个用意很深很深。诸位都知道,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实在说每一尊菩萨的名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所以常常念诵佛菩萨的名号,果然能够随文入观,都能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学佛同修应当要明了的。

上一次讲到“普洁泉涧”这个名号,还有很深的意思,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河流它有源头,我们讲发源地,像中国长江大河,它的发源源头也是泉水涧溪,小河流。从这个意思可以引伸到我们起心动念,心里面的动念是我们无限时光、生命活动的泉涧。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我们凡夫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在六道里面轮回流转,这种状况绝不亚于长江、黄河;长江、黄河实在讲并不很长,才五、六千里而已;我们生命的长河已经流过无量无边的劫数,流到今天是什么个状况?现在长江泛滥,成了严重的灾害。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里头流转,流到今天也产生了严重的灾害,严重到如佛所说的浊恶之极,经上讲“五浊恶世”,我们是浊恶到极处。五浊里面最重的是见浊、烦恼浊,这两个是核心。我们今天的见解错得太离谱了,我们的烦恼就不必说了,造成依正庄严的大灾难,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尊主河神的德号,使我们有很深很深的感触。如何能够做到“普洁”?普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的平等,平等就普,清净就洁。这个德号教给我们什么?起心动念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普洁泉涧主河神”。所以读这个名号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今天世间遭到这么大的灾难,可以说是举世之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每一个人都深深感触到惶恐不安。你要问什么地方来的威胁?威胁可以说是四面八方而来,这个世间找不到一片净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实在讲是我们的见解跟思想,见浊跟烦恼浊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少数人秉着过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缘闻到佛法,虽然接触到佛法,闻法发心修持,可是看到世间许许多多人依旧还在作恶,也好像作恶是对的、是应该的,那么多人去做,我一个人断恶修善是不是错了?常常生疑惑心,我这样做有好处吗?人家那么做真有坏处吗?这一些疑根不能够拔除,破坏了我们的道心,破坏了我们的修行,使我们的修行得不到结果,于是对佛法愈来愈怀疑,心里头不干净,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自己。极少数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遇到善友、遇到正法,遇到好的同参道友,在这一生短短时间之内,念佛真的往生、真的成就,这个比例非常非常的稀少。我们今天实在说非常幸运,能够居住在新加坡这个地区,遇到居士林这殊胜的道场,每一天在这个地方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念佛堂日夜无间的薰修,这种殊胜的因缘到哪里去找?李木源居士昨天跟诸位报告,亲眼所见,亲手去帮助料理,这些年来念佛往生瑞相希有。昨天听到的还有一位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坐着走的,有几十个人之多。这一些人都是来给我们做见证的,说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生在世,你要说是有成就,什么叫成就?只有这桩事情才叫真正的成就。除此之外,你在世间再辉煌、再轰轰烈烈,死了以后还要搞六道轮回,还要搞三恶道,那叫什么成就?这些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世法里面大家都羡慕学问,什么是学问?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明白这一些事实真相,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是大学问。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觉正净相应,觉正净就是本经所讲的大方广,不相应的统统放下,这个人真的有智慧,真有学问,真正把问题解决了。不但解决你自己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如何说他解决社会问题?这里面的理事很深很广,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示,诸位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了了。我们接着再看第三尊:

【离尘净眼主河神。】

德号里面“离”,离的是尘。大小乘佛法里面将“尘”代表烦恼,尘是污染。我们这个房间再干净,微尘还是能进来,从什么地方证明?我们桌子擦得干干净净,三天不去动它,三天之后再来看看,手摸一摸手上有灰尘,所以佛将这个字代表污染。现在说到污染,大家的印象都相当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晓得,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遭受严重的污染,各个地方***都呼吁要保护环境的生态,所以我们现在对污染印象就很深刻。单单说保护环境的染污,实在说还不够,环境是怎么被污染的?环境污染的根源在哪里?大家没有留意。佛告诉我们环境污染的根源是众生的心地。佛家常讲“境随心转”,环境是随心转;又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心理思想,这是说出一切污染的根源,根源是心地。我们的心被污染,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什么人的心被污染?九法界众生的心都被污染了,只是污染程度不一样。菩萨都被污染,如果你的心要没有被污染,你就成佛了,就叫佛,佛的心没有被污染,等觉菩萨就被污染。怎么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就被那一品生相无明污染;这是染污最轻的,染污最重的是阿鼻地狱的众生。由此可知,十法界是怎么分的?是心性被污染程度不同而分的,分这十个层次。

由此可知,尘在此地意思很深,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是尘垢,这部经是大乘经、一乘经,所以此地讲的尘不能单单说为见思烦恼,是讲不通的,这个尘是包括了无明烦恼在内。四十一品无明要离,要知道离,决定不要受污染。怎么个离法?从总纲领上说,妄想、分别、执着要舍掉,你就离尘,妄想、分别统统舍掉。如果你听了我的话,你很难得,你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做得有没有错?给诸位说,你完全错了,你错到哪里去?你错到无想天去了。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得了无想定,生到无想天,还在六道轮回里头,没有出去,那怎么办?有妄想、分别、执着错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错了。这个地方叫你离,有妄想、分别、执着要离,无妄想、分别、执着也要离,那就对了,两边都要离。两边离就很麻烦,怎么个离法?大乘佛法给我们讲空有两边都不着,着有这边错了,着空那边也错了,那怎么办?大乘法里头我们常常看到“离即同时”,这叫真的离。这就告诉你,事上有、理上无,相上有、心上无,这是真离,这是空有两边都不住。事上,众生有分别,我也有分别,众生有执着,我也有执着,这不离空;虽然我也有分别、有执着,只是事上的分别执着,相上的分别执着,心上、理上决定没有,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着有,这叫空有两边都不住。迹象上跟一般人和光同尘,心理上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离;不是连相上都离,就完全错了。所以佛法教我们放下、教我们离、教我们断,都是从心上说的,用现在的话说从观念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事没有关系。特别是《华严经》上说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有什么障碍?所以说心里面要清净,不可以有污染。心清净六根就聪明、六根就利,聪明伶俐,这个地方只取了一根,眼根,净眼。什么叫“净眼”?清净眼,你眼根的能力恢复了,你能在相里面见性,在事里面见理,这也叫慧眼开了、智眼开了。怎么开的?离尘,还是《无量寿经》总纲:清净平等觉,你的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就“离尘净眼”了。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不是说这个经念一遍,念一遍有什么用处?《华严经》很长,通常念一遍总得要半个月,常常读《华严经》的同修都知道,一部经念半个月,一个月念两部,念了有没有功德?不见得,比骂人好一点。真正要懂得这个意思的话,一、两句名号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所以诸位要晓得,不是经文念得多、遍数念得多就有功德,不是。念了要懂得它的意思,懂了之后要依教奉行,功德就殊胜。所以这里头任何一尊菩萨的名号都能够入法界,入华藏法界、入一真法界,都能,才显示出法门无量,殊途同归。这在《华严经》上太明显了,字字句句都是法门,法就是法性,契入法性之门。第四尊:

【十方遍吼主河神。】

江河水流都有音声,尤其是遇到滩头,水的声音更响亮。这德号里面显示水流动的音声是“遍吼”,吼是音声。这意思显示修行人的德行遍布在世间,现在人讲知名度很高,大家都晓得名号,听到名号都赞叹恭敬,这就是“十方遍吼”的意思。落实在我们行门里面,不仅仅自己要真正依教奉行,还要热心将佛法推荐给大众,普遍介绍给大众,就是平常讲弘扬佛法、流通佛法。唯有佛法能救世间,诸位相不相信?世间法再殊胜、再好,如果不得佛法就不能够救度世间,什么道理?佛法教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世法里头没有,唯有真相明了之后,那个人才会彻底断恶修善,才能真正做到舍己为人。世间法发展得再好,今天讲高科技的时代,人没有忘记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着自己的利益,就不能够普度众生。起心动念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

佛法确确实实是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认识、我们明白就有义务认真来推动,来做这个工作。世间人不了解,往往用一种迷信的眼光来看我们,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消极,说我们忽略现实,其实他们这一些看法都是误会,没有看到佛法真正的面目。《华严经》展开在他面前,古大德的注解也摆在他面前,他还是看不懂什么意思。我们今天明了,几乎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明白了、做到了,社会哪有不安定?世界哪有不太平?大家哪有不幸福?这么好的教学,把它看作迷信,你说多可惜!十方遍吼主河神的德号,劝勉我们要流通如来的教法。接着第五尊:【救护众生主河神。】“河”,表法的意思很多,前面我们说它表佛法的大河,这是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水,古时候如此,现在也不例外。世界上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有水,农作物得到充分水分的滋润,它才能生长,我们衣食才能足。佛将河比喻作如来的大法,佛法利益一切众生,像江河流注一样。但是河流也能够造成灾害,泛滥的时候许许多多众生被河水淹死,所以佛又把水比作生死瀑流、生死大海,你在生死大海里面漂流。主河神如何救度这些众生?这些掉在水里面,如何去救他们?由此可知,这个地方的河就比喻六道轮回,比喻三恶道。

要救护这些众生,唯有佛法。佛法告诉我们三恶道怎样形成的?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出现的?要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确确实实有不同的空间存在,他们讲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有六度空间,从理论上讲有无数度的空间,这是科学家发现的。这些不同的空间从哪里来?什么道理形成的?什么样因素变现出来的?如何能把空间的界限突破?大乘佛法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就讲得很明白。我们在这里看到菩萨法界,这里看到是神众,神众里头有一部分是天神,有一部分是鬼神,往后面去还有诸天,二十八层天天众。佛经里面说的这些,就跟科学家发现不同时空,实在讲一桩事情,他们生活的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见不到他,他们有时候可以见到我们,有时候也见不到我们。不过生活在高度空间里面看低度的容易,低度看高度不容易。譬如说四度、五度空间的人看我们容易,我们看他看不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在住在三度空间,我们看二度空间的动物看得很清楚,二度空间的动物不知道有我们存在。你把这些因缘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它因素消除,时空就突破了。时空突破之后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宇宙人生真相大白,那叫一真法界,这才是彻底救护众生。

不能帮助众生突破这些障碍,在佛法里面讲业障,诸位要晓得这两个字,业是因,障是果报,障是报。为什么会有这个障?你造种种业,才起得这个障,业消了障就没有了,所以佛法常常讲消业障,连因带果都消除了。说到业就太复杂太复杂,业的根源是起心动念。佛教给我们修行最初方便学佛,从哪里下手?现在来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从听经下手。多听、多明了,听了之后要真正干、要真正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统统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在哪里?佛的经教就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教我们要舍的我们认真舍,依教奉行。你要不天天听经,你怎么会明白?经要天天听,三天不听又被外头境界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第一个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自己做不了主,外面境界一勾引,毛病马上就发。每天听经是叫你觉悟觉悟,提醒你;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道理就在此地。第二一定要依教修行,如果单是听经不能照做,那个没用的。听了再多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受用,听了之后真的去改过。

救护众生头一个要知道救自己,自己是众生。众生两个字,这个名词它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这个身体叫众生。救度众生先救度这个众生,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身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众生的,这里头没有我,对于我这个执着渐渐就淡了,把它淡化了。所以佛家,不仅是在道场里面,我们见到别人道场,常常会问,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人?说这个话外行,一听你不懂佛法。真正内行人是,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众?不说住多少人,住多少个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破我执。不但道场出家人是这样问,在家也是如此,你家里头住几个众?不能说,你家有几个人?有几个人,《金刚经》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都落在四相里头。所以言语当中技巧,常常提醒你,你家里有几个众?意思都是叫你破四相,救护众生。我们执着,对于事相的分别执着,害了我们实在讲太惨太惨,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就是这个原因。几时你能把四相破了,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没有自性,就无我,缘起性空。才真正体会到,佛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肯定、你相信、你承认,你也入这个境界。

每一天我们搞的是梦幻泡影,就能够学《华严经》,就能够过“佛华严”的生活了。佛华严是什么生活?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过的是这个生活。这个生活是大自在,这个生活无障碍,这是经上讲四无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得这个受用,你说多自在、多幸福。所以佛华严的生活并不是不可及的,我们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懂不懂《华严经》,你真懂《华严经》,你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上上品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正是善导大师所说,“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在这一生当中同时遇到《华严经》、遇到《无量寿经》,这太希有了,这缘无比的殊胜,不但你决定往生,你决定生实报土。你遇不到《华严》,说实在话,你依《无量寿》念佛往生,实报土真的很困难,同居土跟方便土决定有分。遇到《华严》,现在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把你的品位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希有的因缘。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你说这个缘多殊胜。遇到之后不能轻易放过,要知道下一次再遇到的话,不知道到哪一个无量劫之后去了,很不容易。所以机会要抓住才能够救护众生,救自己也救一切众生。出家同修们,你们如果发大心将来弘扬这个法门,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发心就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你哪有做不到?可是发心之后,那个心是个愿,要依行践愿;你要没有行,愿是空愿,没用处的,要以行去实践你的大愿。怎样行?经上所讲的我们统统要做,真的去干,你就一定得到诸佛如来加持了;你不肯做,那是没有法子了,一定要照做。第六尊:

【无热净光主河神。】

“热”就是烦恼;“无热”就是清凉,无热就是断烦恼。烦恼要用什么东西去断?要用智慧。定功只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定能伏烦恼。伏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在我们念佛堂里面来讲,功夫浅的烦恼伏住了,这一句佛号字字分明,确确实实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烦恼不生,功夫成片,浅的。深一点的,不念佛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烦恼也不起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应酬里面,无论什么场合你都保持清净心,烦恼都不生,那个功夫深了,叫事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你是法身大士,无明破掉,完全是华严境界了,展开《华严经》,你看经文就像李木源居士昨天在这儿讲演一样,一点不费力。为什么?讲的都是自己的事情,连草稿都不要打的。你入了华严境界,就是你真的是见了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自性,经文展开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还有什么困难?明心见性是个什么样子?这一部《华严经》就是明心见性的样子。你没见性,拿到手,你还是不懂;你见性,一展开,你就点头了,一点没错,哪里费力?我们开始断烦恼,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诲,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现在不在了,老师不在没有关系,老师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话在,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这里面记载的全是老师所说的,只要依教奉行就行了。佛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要真干;佛教给我们不杀、不盗、不淫,真做。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从五戒十善下手,从《观经》净业三福入门,真正做到无热恼。“净光”是讲你的心地,烦恼少,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光是智慧。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读《六祖坛经》,我学佛第一部读的经就是《六祖坛经》,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也没人介绍。这是有一年度假的时候,我大概有二十几天的假期,我到台中去看一个老朋友,实际上是我父亲的同事,在***遇到,非常难得。我在他家里住了一个多星期,他家里面收藏的书还不少,偶尔之间就翻到一本《六祖坛经》,丁福保的注解,我就在那里翻着看,愈看愈有味道。我第一次看经,那时还没有正式学佛。《坛经》里面记载,能大师去见五祖,他给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了这一句非常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人,“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怎么能跟人家相比?为什么人家有这么好的基础?他没烦恼就有智慧,我们有烦恼就没智慧,就这么个道理。烦恼是什么?见思二惑,这大家都晓得。我们坚固的执着,身见,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现在人叫它做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主观的见解,这里面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因上,一个是从果上讲的。从因上讲主观观念叫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说的,因上说是戒取见。还有不属于这四大类的,一切错误的见解统统叫邪见,错误的见解。这是烦恼,见解上的错误。另外一类思想上的错误,你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疑是说对于圣教的怀疑。我们对圣教有没有疑?有疑。为什么知道有疑?听了不肯去做就有疑;你知道,你做不到就是有疑。如果你没有疑的话,你知道一定会做到;做不到就是没搞清楚,还有疑惑。哪有说是知道而做不到的,没这个道理。在佛法里面,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做很容易,知不容易。我们净宗若论去做,《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不难;但是你要把《弥陀经》净宗的道理搞清楚,佛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得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说明知难行易。所以你还不肯行,行得不彻底、不究竟,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对知上有怀疑,你的信不是真信。勉强恭维你几句话,说得好听一点,你是正信,正信不是真信。正信说明你这个信没有错误,你信得很对,但是你信得并不真。真怎么样?真就肯干了,那才是真的;你没有真正去干,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净光”,清净光明,清净心生智慧。统统用主河神,主河是流通佛法,都是从流通佛法里面得来的殊胜功德利益。第七尊:

【普生欢喜主河神。】

这个名号意思好懂。皆大欢喜,这是蒙佛法的教诲,真正明白认识佛法,明了佛法,通达佛法,得到佛法,哪有不欢喜的道理?现在我们自己明白了,我明白,社会大众还不明白,我们还要受大众共业之累,我们生活得不自在。要想自己生活自在快乐,必须要让社会大众也要认识佛法,也要明了佛法,共业才能够转得过来。这就一定要做宣扬佛法的工作,如何将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从哪里介绍起?一定要从认识佛法介绍起。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极力的阐扬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这话说得肯定、这话说得真实。欧阳大师距离我们现在七十年,七十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读到他的书,看到他这一句话,“佛法而为今世所必需”,我们听了感触很深,确确实实是今世所必需。为什么?唯有佛法能够救护众生,能够挽救这个劫运。这个工作如果做得有效率,一定要大家都去做,靠一、两个人还是不行,每一位同修都肯认真发心努力去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这不是小事。

怎么个作法?要从两方面去做:第一个自己要依教奉行,第二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这两方面都做就行了。现在要做得快,迟了就来不及了,我们眼看着灾难就在现前。所以要不快速去做,那无济于事。凡是接触到,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生欢喜心的。社会大众对佛法误会歧视,甚至有意无意侮辱破坏,我们不能怪他。我们看到了要自己责备自己,他的举止是正当的,没有人教他,他不知道。我们做佛弟子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表现形象是迷信,是我们自己做错了,他没有错,我们没有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明白人。实在讲,佛在《无量寿经》上也说,“先人无知,无足怪也”,前面人没好好的教他,没有给他说清楚,他的误会,他的这种举止,我们怎么能怪责他?佛菩萨都不怪他,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怪他了。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人看,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懂得机会教育。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都认识、都欢喜,佛教育就能普及一方、普及世界,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八尊:

【广德胜幢主河神。】

“德”是讲德行,德行无量无边,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我们抓纲领,掌握着原则,这样就好。儒家的标准是“伦常八德”,这是基础,古代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个,就是伦理道德,一定要从小培养。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常是讲做人的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基本条件。常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跟佛法里面五戒的宗旨相当;不杀生是仁慈,不偷盗是大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佛在基础教育科目里面完全相同。从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才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说法都好。人人都遵守这个原则,社会祥和,天下太平。在佛法里面,大乘法德行的纲领是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高的法身大士们所修学的普贤大士之德,那真正是“广德”,所以此地的广德,确确实实它所指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本经末后讲的十大愿王,这是广德。可是十大愿王一定要以六波罗蜜做基础,而六波罗蜜又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这才殊胜。

“幢”是高显。德高,智慧就显了,就称为“广德胜幢”。我们学佛的人从哪里下手?一定要先从五戒十善做起,要认真的去做。每一天以五戒十善来反省,你是个真正修行人。我们净宗同学编了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好像印得很多。这里面是从《无量寿经》节录出来的,将佛陀最重要的教诲节录出来,总共节了几十条,不多;又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几十条;合起来大概有一百多条,要做,这是“广德胜幢”。印成小册便利大家携带,常常带在身上,常常翻开来看看,把它当作戒经来读。出家人半月诵戒,那个戒未必能做到,实在讲每一条戒条里面的含义,你也未必清楚,你也不晓得从哪里做起,所以半月诵戒都流于形式了。不但诵戒是形式,传戒也是形式了。明朝末年,藕益大师对于戒律很有研究;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很有研究,可以说弘一大师在戒学是继承藕益大师的。藕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没有比丘,怎么能得比丘戒?这不可能。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不能少过五个。藕益大师当时,根据他的研究已经没有比丘,中国没有比丘了,这个戒都是形式上的戒,不是真的。所以藕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看他许多着作,他称菩萨戒沙弥,不称比丘,这很有道理。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自己在地藏菩萨面前发愿,用《占察业报经》里面讲轮相的方法可以得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沙弥戒、菩萨戒,在家居士受戒,用这个方法都可以得戒。弘一大师秉承遗教,我们在他着作里面看到很多,他讲得很清楚。我们出家人还要不要受比丘戒?要受,但是自己决定不可以称比丘,你要称比丘叫大妄语;不是比丘而称比丘,这个罪过很重。为什么要受形式戒?受形式戒之后好去研究戒经,免得别人说闲话,戒经没有受过大戒不可以阅读的;你去形式上受一下,然后你去读戒经。我早年学佛,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皈依,章嘉大师教给我,教我学戒。他怎么教?做到一条算一条,你真正做到了,你就受了一条。形式上受戒,受了又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个有罪。菩萨戒受了,受了一条也做不到,变成什么?冒充菩萨。冒充菩萨,这就有罪了;你不是菩萨,冒充菩萨,你还得了吗?不受戒,没事,没有罪过;这一受,罪名来了,冒充菩萨,冒充菩萨犯法的,何必去干这种傻事情?所以应当怎么做?应当先去持戒,我真正能做到,我再去受,再去形式上受。其实形式上有没有都无所谓,形式上没有受戒,世间人不承认你,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菩萨承认你,你真做到了,诸佛菩萨看你是真正受了菩萨戒的菩萨。诸佛菩萨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世间人重形式,不重实质,错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自己从哪里做起,我们自己真正的身分是什么?出家优婆塞。我们能够做到的,说老实话,也是五戒十善而已;沙弥戒我们都做不到,别说比丘戒了。头一个自称出家优婆塞的,更早的我不晓得了,我所看到的是成时法师。成时是藕益大师的弟子,对藕益大师很有贡献,藕益大师的着作能够流传给后世,都是成时整理的,成时给他刻版流通。因为他的老师藕益大师,师父是藕益大师,自称菩萨戒沙弥;他就低一级,他自称菩萨戒优婆塞,出家的,出家的菩萨戒优婆塞。这种称呼名副其实,我们要晓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分,要认真修行,广积功德。第九尊:

【光照普世主河神。】

这个名称我们一看,跟前面对比,前面是着重在自行,这个名号着重在化他。化他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才能做到普照;心里面有分别、有执着,普就做不到了。佛法之弘扬推广,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只辨别邪正,不辨别彼此,这一点非常重要。他是正法,正法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都赞叹、都礼敬。他要是邪法,我们对他礼敬不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有礼敬没有赞叹。《华严》末后五十三参有很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跟社会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的原则,这才是“光照普世”。我们是以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我们辨别邪正是非,不分彼此。末后一尊:

【海德光明主河神。】

主河神里面以“普发迅流”开端,用“海德光明”总结,这个意思很深。十个名号都讲流通之德。佛法要流通,实在跟诸位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要流通,要不流通就生病,麻烦就出来了。流通是活的,不通是死的,平常一般讲话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办的叫活动,活了就动,不动就不活了,不动就死了。生活,生才是活的,死了就不活了,平常这些术语里面意思都很深。所以动决定是活的,不动就是死的。主河神教给我们一切都要动,动起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从上到下,从林长一直到底下作义工,我们全体都动起来了,道场兴旺。如果不动了,不动就死气沉沉,谁还到这儿来?念佛堂要动,天天要有人在念佛。主河神重要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教我们要流通德行。十个名号,德行的十个纲领纲目,我们要记住如何去修。“海德”,海是比喻,比喻大、比喻深。海既深又广,形容我们的行德。今天我们的行德不要说得太高,我们只讲到五戒十善,只讲到世法里面的伦常八德,我们只要把这一点认真去做到、彻底去做到,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也算是“海德光明”。当然就《华严》来说,海德是十大愿王愿愿具足,那是真正的海德。这个德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到以后还给诸位细说。上首就介绍到此地。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从经文这一段前面的标示,后面的总结,都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华严法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叹德里面说得好,真正是教我们凡夫要作意,也就是说不是无意的,有意的,一定要发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八个字文字很简单,我们读起来没有生字,可是它的意思非常之深广。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何去作意,如何利益众生,这个事情很广、很复杂,一定要有智慧,随机、随缘才能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圆满。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时时刻刻要存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有勤于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这一句话里头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心;一个是常常遇到有这个机缘,自己一定要去做,不能够懈怠懒惰。懈怠懒惰就像河流一样,这个水不流了。要勤于作意,常存这个心,常存哪些心?十位上首德号里面所标明的就是纲领,纲领只举出十条,每一条里面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高度智慧,看不到微细的境界,你能够守住这十条就不错,掌握到这个原则,常存此心,常勤此行,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了。当流通的时候要发心流通,当救护的时候要发心救护,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读到“应机说法”,要懂得这个原则。在一切时、一切处,比如说在生活里面,生活每个人不能离开家庭,在家庭里面怎么样修法;你每一天还要去工作,工作里头如何修法;乃至于在交际应酬里头怎么样修法?要在这个里头去体会、去学习。[二十]∵主海神

【复有无量主海神。】

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这一类的神众,人数也是无量无边。像这一些词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它超越了所有的界限,显示出一真法界,都在“无量”两个字当中。主海神,要用我们现代行业里头来说就是航运家,我们从前讲航海家,做航运工作的。过去只有航海,现在还有航空,看看到后面我们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海,它很深很广,所以用它来代表我们的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一一都是深广无际。这个意思在这部经里面有很清楚的显示,所以他是比喻法性大海。接着我们看上首的德号,一共有十位,每一位里面都是说性德。

【所谓出现宝光主海神。】

唯有自性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是宝。世间人往往将希有之物看作珍宝,贵重的金属、贵重的宝石人人都愿意收藏,都希望拥有,这是代表财富,也代表在社会上尊贵的地位。实在说这些宝物它的用途依旧是非常有限,充其量你一生得其受用,来世之后就不见得能得到,所以世间有形的这些宝物决定带不走的。佛给我们讲自性里面有三宝,佛教给我们皈依三宝,三宝诸位一定要清楚是指自性三宝,不是自性之外的。自性三宝,世尊给我们说第一个是自性觉,自性本来就觉悟,不觉是错误的,你迷了,自性本觉就称之为佛宝。佛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觉就不迷,觉而不迷,这是宝。第二自性本来具足正知正见,对于宇宙之间,在佛法里面讲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一一法中,无论是大、是小,大是经上讲的世界,小在经上讲的微尘,一一法你都彻底明了,这叫正知正见,正知见本有的,这是宝。第三种是自性清净,真如本性从来没有染着,净而不染。所以自性里面的觉、正、净是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要问,我们是不是不觉?是不是不正?是不是染污?给诸位说没有,决定没有。我们现在,佛在经上也常讲,我们迷惑颠倒、邪知邪见,不但污染,而且还变成五浊恶世,染污到了极处。诸位必须要知道,迷邪染是意地上面的,不是本性,性上面决定没有迷邪染,称之为三宝。迷邪染是意地里面的,我们讲意识、意根,这是迷邪染。自性怎么会有迷邪染?自性要有迷邪染,事情可麻烦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没有,只有觉正净,没有迷邪染。可是意里面就有,意里面有迷邪染,也有觉正净,这要知道。觉悟了之后,意就是觉正净,迷惑的时候意就是迷邪染。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我们细细玩味他这一句话,这称之为三宝。从这个三宝出现宝光,“宝光”是什么?如果我们具体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出现宝光。大方广佛华严是什么?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讲尽虚空、遍法界的依正庄严,这是从自性三宝里面变现出来的。佛在这部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自性能现,自性是觉正净;识是能变,心性是能现,识是能变,把一真法界又变成了十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识变的,识就是意,意变的。因为意有迷邪染,迷邪染的程度不相同,变出来的境界就不一样,要细说说不尽,无量无边;境界都是众生妄想、分别、执着变化出来的,觉悟了之后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如果你要是用心,法界是一真,心是真心;如果你要用的是意,就是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法界。十法界、百法界都是从纲领上讲,细分法界无量无边。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你的法界跟我的法界不相同,我的法界跟他的法界又不相同。楞严会上佛说得很清楚,“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一般大乘法里面讲共业、别业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在这一个讲堂,张开眼睛我们看讲堂现前的状况,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我所看的决定不是你所看的,你所看的决定不是他所看的,个人是个人的法界。每个人看都差不多,说出来都一样,但是那叫同分妄见,我们叫共业。共业就是我这个业跟你那分业相似,还是个人个人的;共并不是完全相同,不是的,只可以说相似而已。譬如这个讲堂有几十盏灯,每一盏灯放的光,光与光融会起来很明亮,光光交互就好比是共业。而实际上每一支灯光跟其他的灯光混不混杂?不混杂。你熄一盏它灯就没有了,这一盏就没有了,你这一盏灯熄掉没有干涉别的灯,你这一盏灯开亮了也没有干涉别的灯,各个不同。然后才知道法界无量无边,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就没有,觉的时候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那是真正觉了。所以用心,心是一心,一心就能够破一切的障碍;二心障碍就生起来了,一生一切生,无量无边的障碍统统都生。这道理很深很深,世间人想不透。实在想不透,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第一个人又是谁?这都叫胡思乱想。能不能把事实真相想出来?决定不能。为什么不能?这个复杂的现象就是从妄想生的,妄想怎么能够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告诉我们,什么都不想,真相大白,你就统统明了。什么都不想,你用的是真心,真心是本有的,真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有生有灭,真心是不生不灭,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一念不生。可是我们凡夫习惯了用妄心,一切时、一切处都有自己主观的观念,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麻烦就来了。这也是我们学佛不能开悟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办法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在生活当中、在修学当中统统还用妄想、分别、执着,宝就没有了,光也没有了。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真心现前,你心性里面的德能现前、智慧现前,这就是放光。所以“出现宝光”这四个字里面含的意思无量无边,都在一个真实,唯有真实才能够大放光明,遍照法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佛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要细心体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第二尊:

【成金刚幢主海神。】

“成”是成就,“金刚”是般若智慧,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幢”是表高显的意思。从这一个德号里面我们就体会到,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两种智:根本智与后得智,成就两种圆满的智慧。金刚是根本智,幢是后得智,根本智也叫做实智,真实的智慧,后得智也叫做权智,我们常常说权巧方便,或者说善巧方便,都是属于权智。显示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显示在教化一切众生之中,你没有权智不能够度众生,没有权智自己的生活得不到幸福。可是权智从哪里来的?权智从实智里头来的,实智叫根本智。实智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真正的智慧,真智;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无”很有意思,给诸位说,无很难懂,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叫无,谁不懂?三岁小孩他也懂。佛法里面讲无、讲空,意思很深。我们在这经上读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无相,无相能现一切相,无知他能无所不知,他都在“无”上。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样样想有,我们从来不懂得无的作用这么大,以为无了,什么作用都没有了,我们把无的意思错解。无知能无所不知,无相能现一切相。名号里面权实二智,因为海是表性德,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大乘经上讲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样是以般若为枢纽,般若智慧现前,法身才能证得,解脱也能证得;法身无相,解脱能现一切相。这个名号里面关键在“成”字,成就,显示这一些神众圆满成就二智,出现宝光。从这里看他哪里是普通的水神?主海神、主水神、前面主河神,在我们中国统称为龙王,海龙王,江有龙王,湖有龙王,甚至于说井都有龙王,龙王大小不一样,水神的通称。从这个名号里面来看,他们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主海神得度,他就现主海神而为说法。第三尊:

【远离尘垢主海神。】

“尘”、“垢”都是烦恼的代名词,“远离”就是我们常讲断烦恼。这一些名词术语当中,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这个烦恼能不能断?烦恼不能断,不能断而说断,这个断不是一刀两断的断,不是断绝那个断,你要那个看法你就完全错掉。烦恼断掉了,自性也断了,哪有这个话?这个断是转换,大经里头有说,“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有没有?烦恼没有了,烦恼变成菩提。所以烦恼没有就说烦恼断了,菩提现前就说菩提生了。菩提是印度话,照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菩提是觉。由此可知,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烦恼断掉了菩提也就没有了,这我们要懂得。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叫远离尘垢。尘是从境界上说的,尘境;垢就是烦恼。怎么个转变法?怎么个断法?这要智慧。戒定慧三学,功夫浅深不相同。断烦恼是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持戒很勉强,佛教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一定要遵守,不可以违犯。初学人是用一种石头压草的方法控制住,天天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生起恭敬心,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导,我们这样去做。做久了就得定,不做也不犯,也不会毁犯,就渐渐得定。定可以把烦恼完全控制住,那就容易,在佛法里面叫做定共戒。这就说明定里面有戒,得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不会犯戒。持戒的人不一定有定功,有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但是烦恼没有转,没转成菩提,佛法里面有个比喻,这是除草没有断根,定要失掉了,烦恼又起现行。六道里面凡夫的定功是四禅八定,初禅以上那个人决定不会有恶念,不会有恶的行为。得到禅定他们所表现的决定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现前,决不会有一个恶念,叫定共戒。可是纵然他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天,第八定,这最高了,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是说什么?他的定功,他有这么深的定,能够支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他定会失掉,失掉之后烦恼又起现行,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非非想天人还堕阿鼻地狱,世俗里头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诸位如果要想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去读《楞严经》,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为什么原因他会堕落阿鼻地狱。到什么时候烦恼才不会起现行?智慧开了,烦恼就转变。转烦恼成菩提,把烦恼统统转变成智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烦恼一变成为无量的智慧,就是从定里面开悟,禅家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远离尘垢,大彻大悟了。在教下讲叫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名词不相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达到转烦恼成菩提的境界,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个时候知道不但外面境界是不可得,《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外面境界是梦幻泡影;我们能够觉察外面境界的六根,六根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能得的不可得,能得这个心不可得,所得的一切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我们要问谁知道不可得?般若智慧照见。般若智慧在哪里?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是真的,六根的六识是虚妄的,那个不是真的。六根的根性是真的,楞严会上世尊就是为我们发明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菩萨,用见性见一切色。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用眼识,你所见到外面的境界相叫色尘,眼识只能见到色尘,眼识是假的,色尘也是虚妄的。佛教菩萨用见性见,见的外面是什么?见外面是色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明心是说你用的是见性,你所见的是色性,那叫见性,明心见性是这个意思。我们闻声,我们用闻性闻声性,凡夫是用耳识闻声尘,六识对六尘。你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远离尘垢的意思你就明白了。要怎样远离?真的像交光大师所说的“舍识用根”,这不容易。《楞严经》上所说,观音菩萨会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用耳根,他用耳根的根性闻声性,这叫做“反闻闻自性”,观音菩萨用这个法门修成无上道,修成正果,在楞严会上称之为《耳根圆通章》。也有不少同学读了《楞严经》很想学这一招,我遇到不少人来问我,问我怎样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我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会讲这部经,我不会用这个方法;这个道理方法我都懂,我不会用。不会用怎么办?我们还是找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他那个法子好学,“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法子我们有办法下手。观音菩萨那个调太高了,好是很好,我们没法子下手。怎么没法子下手?你来问我从哪里下手,你已经落在意识里面去。我给你讲,讲得再清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