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德号中含义非常的广大,我们如果不能深入体会,就没有办法得到受用。实在讲,经文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问题是我们展开经卷能否体会得到,又能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若能体会运用,佛法对我们才有真实的利益。主林神的大意,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他可以说是包含我们现前社会各行各业,主要是工商业,他们对社会的建树就像林木一样,许许多多,说之不尽。前面两位表法的意思很深很广。第三位教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如何从基本修学。树是从种子生根发芽,慢慢长成的。世间人所谓‘十年树木’,一棵树能够长成栋梁之材,一定要十年以上。可是你不要忘记,它最初也是从“生芽”开始,意思就是说明:要从小培养。所以教育很重要,儒家所讲的胎教,现在有几个人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儿女,世间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不懂得教养,这个希望会落空。

‘生芽’,指基础的教育。后面我们还会讲到教育社团,在此地就是如何培育出类拔萃的工商业杰出人才,这是它真正的意思。一个成功的人物,一定受过非常良好的教养。在儒家讲,教养一定是从胎教开始。除了胎教,我们也要着重根本的教育,现在叫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就好像栽种一棵大树,一定是从小树苗培养起,天天精心去照顾。小树苗禁不起风雨,如果不照顾,就被风雨吹歪了,将来主干就长不正。所以,要常常照顾它,有偏斜,一定将之扶正,要做童蒙养正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怀胎就要开始注意胎儿,不要认为他还没出世,虽没出世,已经有心了,他的心跟着母亲生活,饮食起居都受到干扰。换句话说,母亲的心情、饮食、动作,对他都产生影响。儒、佛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从怀孕那一天起,就要注意培养这个小孩,何况他出世!这样的父母真有智慧,真正叫慈母,所以这个小孩成长之后,对父母哪有不感恩戴德之理?

父母对他的爱护、教养与慈悲,无微不至。他一定不负父母的期望,能满父母之心,能满父母之志,这是大孝。虽然这段经文是讲现前的工商界行业,引伸出去,与社会上任何行业统统有关联。基础教育是人生第一件大事,我们怎么能疏忽?如果把这个事情疏忽,世界决定动乱。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德,单有聪明智慧、技术能力,只是为自己营私谋利,从不考虑社会大众的利益,如此便会逐渐趋向于功利主义;人人都如此争利,社会怎么不乱?人与人之间相处,道义没有了,都是利害,这样的社会变成非常可怕。我们看现前社会,确实如此。我们到野外旅游休闲时,看到树上的小鸟、野兽,常常想到人不如它,它悠闲自在。文明国家的野兽更是受到保护,它们生活真的悠闲自在,我们看了很羡慕,人不如畜生。

现代科学家观察到,任何一个物体都有波动的现象,再小的微尘,或是正报中的毛端,怎么形成的?也是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这些极小的物质现象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相。佛经上说,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特色︰地、水、火、风,最小的物质有这四个性质。所谓地大,地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我们在高倍显微镜下能够看得出来。水代表阴电,火代表阳电,它是一个带电体。风大说明它是个动相,不是静态。我们知道,动就产生波,不仅起心动念,所有物质都有波动的现象。它波动的范围多大?在理论上说决定是虚空法界。何以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重要的原则。所以任何一个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必然周遍法界,所以它自自然然就与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念佛得佛力加持,念佛得菩萨善神拥护,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心中想佛,口中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中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是心忆,心中想,起了念头,就是心的波动;念佛是口念,是声尘的震动。心的波动快速,而且不分强弱,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口念是色法,色的波动有强弱、有远近,愈远波愈弱,它与心法波动现象不同,但是同样与诸佛如来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一切念头中,念佛的念头第一殊胜。凡夫不念佛,说老实话,起心动念都造轮回业,与三途恶道相应。唯独忆佛念佛与诸佛如来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然后你才欢喜念佛,肯定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无不提倡,无不赞叹,无不弘扬。

‘生芽发曜’,曜是光明照耀。慈善救济到极处是办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是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德行,第二、言语,第三、政事,第四、文学。政事是办事的能力,将来在社会上要有能力生活,今天叫技能;最后才是艺术、文学,精神的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

特别要注重前面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很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也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与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作法相同,正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么?口最容易造罪业,而且轻易就造得很重。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从口里漏掉了。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不慎。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我们每当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先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可以不说,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如果说错话就造口业,把功德就漏掉了,在有漏法中,口是最大的漏洞,不能不知道。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么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语多半用‘吉祥’,现在用‘你好吗?’这种用词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就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能得到;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取,这叫吉祥。其中范围包括很广,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事,不仅是不义之财(义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与利,乃至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而得到,在佛法中都叫偷盗,偷盗的范围很广。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欺骗,或者以威势逼迫人不得不奉献,统统叫偷盗。儒家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所以‘不盗’与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一切非分之物,都不应当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转供养给一切众生,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的福报圆满、智慧圆满,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

佛得到供养,都转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不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要知道向他们学习。他们能舍,唯有能舍,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们的福德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不缺乏。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很清苦,实际是大乐。世间人看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后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生天,来生享天福;杀生、肉食,与一切众生结下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在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看就清楚,才知道所造作的吉祥或不吉祥。实在说,如果诸位微细的观察,就在眼前也能够看出来。为什么?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与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法喜充满。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什么道理?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一个人心里很烦、很忧,就会生病;每天法喜充满,怎么会生病?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心波的波动与诸佛的磁场相应,才真正带来法喜充满,带来无比的健康快乐,这是真正吉祥。

“净叶”,我们知道,树木的叶最重要,负责吸收阳光、养分。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个名号中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世间意就是轮回心。以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标准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确确实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叫净叶。

我们怎么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生起第一个念头,都为‘我’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但是通法理。佛为什么这么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从‘我执’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我们把‘我’这个念头突破,再不执着有个我,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么转变?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饭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免除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着的念头自然淡化,这是大乘佛法教学的方便。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破我执。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去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中,光、焰、金刚,都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些智慧德能随着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么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话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了自己生活必需,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也想得到。菩萨示现: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愚痴众生看久了也会觉悟。最初不以为然,觉得那个人傻瓜,应当得的都不要;久久他会觉悟,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世间,很有耐心;《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慢慢的来转变,急不得,谚语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中常讲善巧方便。垂布,垂是慈悲,以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这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一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视之为现代企业家),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将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决不会赚不到钱。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都是命中有的;命中没有的,想也想不来,赚不到!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施。不施,就止于那么多,再来就没有了。没有之后,不但不增加,还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

所以‘舍得’的意思很深,舍所得,所得到的也要舍;舍了之后会再得,再得到的也要舍,才能与自性性德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要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若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有两物,你的物一大堆,给你带来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儿来的。舍尽之后,什么灾难都没有,业障都能舍掉。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个名号中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然不容易做到,如果真正肯发心,不是做不到。首先心要清净,必须一丝毫不染着才清净。假如我们见了适合自己意思的,就喜欢、贪着,心不清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讨厌,心也不清净。这事难,为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有喜欢的,还真有讨厌的,这时候怎么办?你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作怪,不是事实。假如你了解所有境界相都不是真的,在境界中就不会再起心动念,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所以彻底明白是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一层的看破,这是相辅相成的功夫。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对自己的好处太多了。而放下之后,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心态过日子?我们还有‘身’在,同修们多数还有家庭、眷属以及亲戚朋友,如果统统放下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表情、反应都没有,会吓坏人,这佛还能学吗?一切看破放下之后,我们后面还有四个字—自在随缘。

你懂得什么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中真看破、真放下,就像在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指随缘,人生如梦指不染着,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从‘看破’而言,人生如戏是从‘放下’而言,放下之后演戏。所以我讲过,佛经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与诸佛菩萨一样,照着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纯粹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事相非常活泼,理体与空性相应。我们就肯定此人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人,不是凡夫。为什么?他不仅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这种生活自不自在?

“光明”,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光明磊落,现代人所谓的透明化。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一面,为什么?怕人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件事情不能告诉人,没有一件事情隐瞒众生。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干干净净,身是透明的。此地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么作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

可意雷音主林神。

这一尊菩萨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令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此音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觉悟众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懂得,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与人交谈的时候,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阿弥陀经》,以及古德讲解净土宗的经典─往生经,把这殊胜的法门,遇到的人,只要他与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为他讲解,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在讲台上,任何时候的说话,乃至于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这样的生活多美、多么殊胜!第八位︰

光香普遍主林神。

前一尊表言说,这一位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一般讲的威仪。形象可以常常变化,‘和其光,同其尘’,才能普度一切众生。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形象,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着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表情要很欢喜,穿着也让人一看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场合相应。如果参加丧礼,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服装颜色也得素一点,穿黑色的、藏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着众生种种不同场合而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家人服装很多,大多懂得要穿适当的服装及打扮,以应付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所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比较单纯,无论什么场合,我们都是这身打扮,而且也都是同样颜色,这是在社会中比较特殊的。虽然服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情可以有变化。光与香,“香”在此地可以看成气分,“光”是光彩,一般包括在威仪当中。“普遍”两字很重要,普遍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才能普遍,才能给社会大众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德号中充满智慧光明,今天叫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中有一个“妙”字,以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之中,表现在频繁的工商业应酬之中,妙是谦虚。世间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那很不妙。但是释迦牟尼佛多谦虚!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在历史记载中所见,无论智慧、福报、才艺,佛都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与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对于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这种行才叫妙,这才叫‘妙光’。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也是一尊佛,怎么可以轻慢?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见性不着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么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部经与《圆觉经》中都说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相,性是真性;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是真佛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众生为什么搞成现在这个苦相?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希望同修们从比喻中去领悟,可不能着相。不要执着真有一个觉悟的佛与一个糊涂的佛,你就不解言说之意,所以言说执着不得。

马鸣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名字相指名词术语,心缘相是妄想,我怎么看法、怎么想法。这三种都要离开,读经、听教才能有悟处,才能入境界。悟入境界,在生活中立刻就用得上,佛法真有用,与我们的生活绝不脱节。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业报身成愿力身。《华严经》中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将业力转变成愿力,将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件难事情,但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中的含义。第十尊︰

华果光味主林神。

***德号中的表法,用现在话说,就是他在工商界的成就,以‘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花。他的事业成就,这是“果”报,事业成功了。“光”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个行业中取得成就,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参与这个法会的团体,数量与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这个法会所包的时空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也包括过去、未来。末后这一句叹德︰

3、摄德圆满

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这个意思很容易体会。我们如果到现代繁华的商业区去走一走,可以看到本地或者外国许许多多商主(企业家)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两边,我们去参观、欣赏。产品琳琅满目,真的“可爱光明”,看了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么?菩萨布施,以很合理的价钱将商品卖给我们。他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如果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但是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的财富无有穷尽。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凡夫禁不起,菩萨禁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如果真正明白,谁不愿意学菩萨?菩萨的事业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

(九)主药神∵分三

再看末后一段,第九‘主药神’。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类的神众,代表十住因果。十住,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中,每一位代表所示现的身分,虽然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菩萨的名号就是教我们,生活在世间,从事任何行业,应当如何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些都是菩萨行中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就是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是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不必要换生活方式,不必要换工作行业,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当中学习。我们明白、觉悟了,就过佛菩萨的生活。

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是从事于医学、医药界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行业都在其中,现代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一个社团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于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行业的人,本愿是救人,决不是牟利。如果以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如果医生一定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不医治,业就造得很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于医药行业的人,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将来他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他学医真正是为了救人,他是菩萨;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如果他认为这个行业可以敲人竹杠、赚钱,他的前途就是地狱。

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先生年轻的时候,生活很清苦,穷秀才。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在传记中读到,他是苏州人,在一个寺庙中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天只煮一锅粥,将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后来,他在无意中发现寺庙地下藏有黄金,为数不少,一般人会认为发财了!但是范仲淹又把黄金埋回去,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他也不告诉任何人,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一次与几个朋友遇到一个算命的,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大了。然后他又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么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他就说:唯有宰相与医生能救人。他完全出于一片救人之心,不是为得高官厚禄。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真宰相也!他以后真的做到了宰相。

范仲淹先生做了宰相,官高权重,但是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收入全用来济贫,帮助一些苦难众生。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中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来,他的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一生最佩服的有两个人,孔老夫子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了,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不取不义之财,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着救天下人的大志,一直到老死,都不改变,而且真正奉行,这就是菩萨发心。以佛门中言,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给世间人作师作范。

1、标数辨类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中说这一类神众的数目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的社团。在本经表法,代表医德、行德,在各种行业中其德行最为明显。菩萨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于酬劳费用,他不曾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只是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也没有一定要收多少钱的,这话说不出口。作为老师,教学生也不能一定要收多少学费,说不出口。所以古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家庭富有的人,可以多送一点供养老师;实在贫穷人家,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从前老师有德行,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医生也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要求收多少酬金,完全是救世。

菩萨为众生治病,众生有什么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嗔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嗔痴,帮助一切众生修学,利益众生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中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的德行来说,就是‘三业不空’,总表医德。身体每天工作,心心念念都是帮助病苦的人,要有这个愿望。现在医药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人生病住院。从前生病只能住在自己家里,请医生到家里来治病,路途遥远的,要走一、两天的路才到。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还要请医生在家里住几天。医生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不去的;不能推说路太远、太辛苦,不可以的,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

在行业中,主药神也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疗治众生的心病,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想度众生,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自己烦恼不断,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想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中最重的是贪嗔痴,佛要求的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与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与贪嗔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后,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学哪些法门?视乎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能力,还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才来选择法门。更要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

佛在灭度之前教我们‘四依法’,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中,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重要。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这法门令人在一生中不能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就是了义。这是教我们选择法门的首要考量。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讲,许多法门都可以。但是,首先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再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这个法门,能不能在今生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决定不能出十法界。无量法门,方法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但是它所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么办?就应当想到,了义法门中只有一门─念佛往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可以成就。其他法门,烦恼不断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但是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伏烦恼就是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如果连伏烦恼的能力都没有,就没有办法了。

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临命终时,真有效果,心中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于世缘要看淡,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才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了愈容易放下,对于一切事物就不会执着,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中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多许多倍,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示念佛法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知道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而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是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又何况在六种经论当中,任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往生,这方便太多太多了。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渺小了,不值得再去顾恋,作佛要紧。能真正有这个认知,才叫真实智慧。

医药是治病的,是一切众生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世尊对于出家弟子们的教诫,只能够如法接受在家信众的四种供养,其中就有医药,由此可知,医药对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与饮食没有两样。四种供养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是一个人在世间最低的生活水平,这四种东西不能够缺乏,有了这四样,身心安稳。所谓‘身安而后道隆’,才能够安心修道,又说‘***未转,食轮先’,也就是说,必须先有基本生活的条件,让生活能过得去,没有忧虑,才能够安心修学佛法,可见得医药对我们人身实在无比的重要。

疾病从哪里来?我们应当要有这种知识。佛法将疾病概略分为三大类,病因很复杂、很复杂,三大类可以包括尽了。第一类是生理的疾病,中国谚语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指生理上的毛病,大多数与饮食有关,所以对于饮食不能不谨慎,不能不讲求卫生。如果对于饮食、对于寒暑衣服的增减,能够调理得很好,就能够避免生理上风寒感冒之类的毛病。世间人饮食讲求卫生,诸位要知道,卫生就是保卫生理的健康。我们这个色身是物质,对于物质的色身保养,就要懂得卫生的常识,以减少疾病的感染。

第二种疾病属于情绪方面。许多同修也能够理解,情绪不好,容易生病,所以情绪的调和也非常重要,世出世间的教学对这个都很注重。儒家教学的手段用礼调身,生活起居都在礼中。现在人已经不读古礼,读过古礼的人知道,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古人讲究,在什么节气应该吃什么东西,对生理健康有帮助,不是随便吃的、乱吃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容易得病,所以现在人有奇奇怪怪的毛病,从哪里来的?多半都是从饮食与情绪上来的。情绪不安,容易烦躁,都是得病的根源。这一类的病,儒家是用音乐,藉着音乐歌唱调和人的情绪,使情绪得到中和,那是最健康的。儒家讲中和,佛法讲中道,都是最健康的。

情绪中包括烦恼,烦恼属于情绪。佛法也是用这个方法,佛法用戒律调身,佛家的饮食起居也包括在戒律之中。儒、佛非常接近,儒家重视乐教,佛法也重视乐教。佛法中有梵呗,重视音乐,大乘法中也有歌舞。为什么?调和性情,音乐歌舞以教育为主,不是以娱乐为主。教育与娱乐结合成一体,主要还是教育,以娱乐为手段,这个理念儒佛都相同。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在情绪中,最重要的根是贪嗔痴,佛法叫三毒烦恼。三毒,用现在话说就是三类的病毒,这是带来疾病真正的因素。三毒烦恼重的人容易生病,而且容易生很严重的病、很难治的病。这就是疾病的根源。

另外一类是冤业病,过去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就有这种疾病,这很麻烦。诸位学佛同修,都曾听过佛门忏悔法中的‘慈悲三昧水忏’,三昧水忏从唐朝时候悟达国师而来的。悟达国师得了人面疮,几乎要他的命。这个病不是生理的,也不属于心理,是属于冤业病,这一类的病只有用调解。悟达国师福报大,遇到迦诺迦***,他是阿罗汉,由他出面调解,把怨结化开,冤家债主离开了,他的病就好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有这三种。如果属于生理上的疾病,医药可以治得好;医生治不好冤业病,超度就有这个力量,超度就是调解。假如对方接受佛事超度,觉悟到:恩怨的报偿,彼此互相报来报去没完没了,总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就能接受调解,这病就能好。假如碰到对方非常顽固,不接受调解,就没有法子了。不过一般来讲,大多数会接受调解,不接受调解是少数,这是这一类病的治法。

第二类烦恼习气的病,较麻烦。这一类的病,要在佛法中讲求修学的功夫,断烦恼、断习气、破无明,完全靠自己修学的功夫,不是别人能够治得了的。三毒是真麻烦,是六道众生的病根,这三样东西如果不舍掉,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中,能够生到三善道,享人天福报,那是因为三毒烦恼暂时潜伏住,不起作用;不是没有了,只是暂时潜伏住。什么东西将之伏住?‘定’能够伏烦恼。天人从夜摩天以上就修定,愈往上去,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定功愈深,定力愈强,伏烦恼的时间愈长。而欲界层次低一点的天,像四王天、忉利天,乃至于夜摩、兜率,还有一种力量—福报,福也能够把病毒暂时控制住,他有福报,病毒暂时不会发作。所以人不能不修定,不能不修福,佛教我们福慧***。‘定’只能够伏烦恼,不能够断根。怎样才能够断根?要开智慧。慧能够断烦恼,慧能够将三毒烦恼转变成菩提;慧才能转,定只能控制而不能转变。开慧叫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转烦恼成菩提是转因,转生死成涅盘是转果,因果都转。

我们学佛的人,这基本的道理一定要认识得很清楚,然后才知道为什么要修福,为什么要修定修慧。福、定、慧对我们生活关系太大了,不可以不知道,能修这三种,才真正有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如果都没有,日子就过得很辛苦。所以福、定、慧真正能够治一切病,包括生理的疾病都能治,冤业的病也能治。有大福报的人,即使冤家债主碰到,也会想:‘他现在福报太大了,不要去碰他,等他倒霉的时候再找他’。所以你有福的时候,冤家债主也让你三分,不敢来找你。你有定、有慧,更不必说了,定、慧力量才大。

福到哪里修?就近而言,世尊告诉我们,有三类福田让我们种福。第一是‘恩田’,于我们有恩德的父母,孝顺父母是修福。孝顺父母这一句,意思无尽的深广,如果我们不学怎么会知道?什么叫‘孝’?怎样才是‘尽孝’?一般人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所以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上,因为没有人教。我们偶尔在讲经的机会中,给诸位略略的提一点,短短时间提示这一点,实在讲,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去求学、要去问道,请教高明的人,向他请教什么叫孝顺?怎样做到孝顺?你真肯学,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学,把这个道理搞清楚后,就可以落实到生活上。

首先要知道,‘孝’之一字真正的含义,真实的道理。我们常常赞叹,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相信很多同修也都能够体会,中国文字是艺术,境界很高,文字的构造充满了智慧,有六个原则,称为‘六书’。‘孝’字在六个原则中属于‘会意’字,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从中体会它的意思。仔细看这个字,上一半像个‘老’字,下一半是‘子’字,意思很明显,上一代与下一代一体,不能分割,孝的道理从此地建立。从这里再往更深一层去体会,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己。换句话说,如果不敬上一代就不尊重自己。由此可知,孝这个符号,真正的含义是包括虚空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如果在佛法中,这个意思就是佛家常讲的‘大总持法门’,是一切法的总纲领。本经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一个孝字,出不了这范围,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决定不能够分割。我善,全体就善;我造恶,全体就恶,这是孝字所含的真实义。

因此,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要养父母,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中,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孝是孝道的理论、含义;养就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孝。养,范围广,第一、养父母之身,父母的物质生活要尽心尽力去照顾。

第二、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的心情,要让他心中快乐,不能让他烦恼。物质样样都照顾得很好了,父母不开心,天天忧虑,天天生烦恼,这是不孝。父母为什么生烦恼?小时候上学不好好的用功读书,父母生烦恼;品性不好,父母生烦恼;不听老师的话,父母生烦恼;天天跟同学打架,父母生烦恼;真正懂得孝亲的人,这些事情都不能做。要好好念书,要修养品德,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尊师重道,让父母开心欢喜。在家是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学业完成踏进社会是好公民,这才叫养父母之心。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服务,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你父母有光荣,祖宗也有光荣,光宗耀祖,这是养父母的心。所以孝子,不但不敢做危害社会大众的事情,连念头都不可以起,起这个念头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忧虑。

第三、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当然,古人与今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纯粹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所以父母对儿女,期望他将来做一个圣贤君子,从前父母之志如是,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流芳百世。现在不对了,现在的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能赚大钱就好,甚至于做父母给儿女起名字,起外国名字,古人如果看到的话,不可思议。为什么?希望他的儿子将来做外国人,不要做中国人,这在古时候叫大不孝,数典忘宗,那还得了!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意思很深,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希望你将来一生做到名副其实,那是父母之志。懂得佛法的人更殊胜,希望儿女作菩萨、作佛。由此可知,儒家的教学,全体都不能离开一个孝字。再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教法,也只有一个孝字而已。所以儒、佛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立国教育的精神所在,就是一个孝字,所以中国古圣先王以孝治天下。历代帝王,不管是真是假孝子,他死了之后,祀号都用一个孝字。帝王要给百姓作榜样,做到孝道,这个意思多深!所以做儿女的、做子弟的,我们一生的生活行持,尽孝而已。我这一生为谁活着?决不是为自己,是为尽孝。从孝顺父母,然后扩大,孝顺一切众生。佛是这样教我们,儒家也是这样教我们。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生为道统而活,为圣贤之道而活。我在表演这一套,为一切众生而生活。所以确确实实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孝道就落实了。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起,能不能给大众做好样子?不能做好样子,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做好,就是不忠、不仁、不义,孝是根。

由此可知,一个孝字就能治一切病。这是我们讲到福田,第一个恩田,就是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认真做到。现在社会把这个忘掉了,如何启发他们,一定是我们自己先做一个好榜样。提倡孝道最重要的要提倡祭礼,中国古礼中,祭礼列在第一位,纪念祖先,春秋祭祀。帝王有家庙,百姓有宗祠,都是代表孝道的法幢,孝道的树立。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能够屹立不倒,‘孝’是一股很大的支撑力量。所以纪念祖先、孝顺父母,这是做人、修行、成佛的大根大本。

第二种福田是‘敬田’,敬田的对象是三宝、是老师。‘奉事师长’是种敬田。三宝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是佛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修学佛教育,对于创始的老师要感恩,永远不忘。这个教育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对于老师怎能不感激?我们之所以懂得孝道,老师教的,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知道?怎么会懂得这么多?都靠老师,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没有两样。为报答老师之恩,这叫敬田。报答老师的恩与报答父母的恩,在形式上又有一些不同,一定要把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教学,自己认真去做到,这叫‘奉事师长’。佛在经典中教我们做的,我们要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才叫奉事师长。决定不是塑一尊佛像,天天烧香拜拜、磕头作揖,求他保佑,不是这样!

在佛像面前烧一炷香,表自己的敬意。香表什么?我相信老师的话,相信老师的教诲,香叫信香,表‘信’。又表‘戒定真香’,真正依教奉行,所以一炷香表这个意思,我要依教奉行。佛家的事业是至善圆满的教育,点点滴滴都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惑颠倒,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还有什么功德能够与它相比?所以塑一尊佛像供奉,一切众生见到,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不管他现在懂不懂,将来一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度,可想而知这功德多大!世间人怎会懂得?所以他们有钱帮助穷苦人之余,不会想到要造一尊佛像。帮助穷苦的人是悲田,他的收获、回报顶多是十倍、百倍;而塑一尊佛像则不知可以度多少众生!所得的福报,诸佛菩萨都说之不尽。《地藏经》中,也讲到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如果懂得诸佛菩萨名号、形像表法的义趣,所得的利益更殊胜,更快速。

讲到主药神是治病,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有哪些病?应当如何去对治?然后这十位上首名号中的意思就好懂了。唯有佛法能治贪嗔痴三毒,唯有佛法能治六道三途之病,能帮助我们得永恒的快乐。在佛眼中,六道凡夫都是病人,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也是病人,比我们病得轻一点而已;六道是重病,三途是极严重之病。一定要懂得修福,一定要懂得种福田,来对治我们根本的病根。现在请看上首大德名号中的表法:

2、列名结数

所谓吉祥主药神。

对治疾病第一付药─“吉祥”。世出世法中,我们明了自己应该做的与不应该做的是什么,明了就吉祥。以及明了自己应该得的与不应该得的,可以享受的与不可以享受的,对于这些理事、因缘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够奉行不渝,就得吉祥,所以这十尊德号是开给我们的十付药方。第一句‘吉祥’,是所谓道义,明道守义,才是真正的吉祥。学了佛,一定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佛菩萨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作为社会大众种种不同根性人的模范。特别在《华严经》中,最明显的是后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中,我们应当学与自属行业相同的善知识,他就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标准、表率。可是要记住,以这一位善知识为第一个榜样,其他善知识的善行,我们也可以涉猎、也可以参考,使我们的德行更能够圆满的扩充,果报真正能得到无比的殊胜。读这部经之后,学到什么?这很重要。如果读完经之后,没有学到,很可惜!所以大经的好处就是不断的提示,不断的重复,让我们不断的薰习。我们天天在读、天天在学,今天学这一篇,明天忘掉了,不要紧,后面还会遇到。‘吉祥’前面也曾经读过,但是神众的团体不一样,吉祥意思也就小有差别。名号虽然一样,社团不相同,工作性质虽相仿佛,内容还是不一样。要从此地去观察,学吉祥主药神。第二尊︰

栴檀林主药神。

“栴檀”是稀有名贵的香料,现在的檀香与它有点类似。檀香种类有很多,品质差别各不相同,佛经中告诉我们,最好的檀香叫‘牛头栴檀’。佛在世的时候有,现在众生福薄,大概已经见不到了。依报随着正报转,众生内心都是恶念,没有善念,本来好的栴檀,现在也变成很低劣的檀香,变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牛头栴檀燃烧一丸,一丸是很小、很短、一点点,香气能够传四十里。闻到香气的人,一般的疾病自然就好了,能治瘟疫及许许多多传染病,有这个好处。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有印度使者到中国来,带着栴檀香要进贡给当时的汉朝皇帝,但是分量很少;古时候外国向中国皇帝进贡送礼要有一定的分量,如果是送好香,至少要有一斤,没有一斤,不可以送给皇帝作为礼物。因为太少,就没有接受。那位印度使者当时就在宫门上燃了一丸如大豆般大小的栴檀香,全长安城人都闻到了,而且香味延续一个月,所以皇宫立刻就把它收了,破例收了。可见得在那个时候还有,非常稀少,物以稀为贵。

“栴檀林”就不是少数了,最好的栴檀树,树木很多成林。能救一切众生的疾病。栴檀香主治瘟疫,现在叫传染病,凡是感染性的病毒,非常有效。我们要如何来学习‘栴檀林主药神’?怎么修法?是不是每天买一些好香来供佛?不是的。而是教我们一定要修戒定真香,一定要修五分法身香。在念佛堂中念佛,心地真诚、清净、慈悲,一句佛号就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统统具足。诸位想想,念佛堂是不是栴檀林?确实一点都不假。所以在念佛堂念佛,身体愈念愈健康,精神愈念愈欢喜、愈念愈饱满。为什么?栴檀林。每一个人就是一棵栴檀树,这么多栴檀树就变成栴檀林。可是,一定要记住,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栴檀林主药神我们就落实了。第三尊︰

清净光明主药神。

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我们曾经读到‘清净光明主林神’,此地是主药神,名号相同,他们的工作行业不同。‘主林神’代表工商界,主药神代表医药界。医药界也要清净光明,为什么?治病,心地清净,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都是不讲卫生得来的,不讲卫生是肮脏污秽,生理上如果有肮脏污秽的东西不清除,人就生病。人为什么到老年的时候病痛愈多,道理就在此地。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构造非常复杂。如果身体管道中,只要有一个管道不通,麻烦就来了,病苦就现前。年轻的时候,这个机器使用的时间不久,里面的管道运作畅通无阻。年岁大了,日久天长,管道中累积一些脏东西,愈积愈厚,到最后就变成阻塞。如果管道清除得干干净净,一百岁还与一、二十岁没两样。就像一部汽车,新车驾驶很舒服,开了十年、二十年后,都不灵了。什么原因?有一些管道中的油垢、脏污清除不掉,所以它就出毛病,身体也如此。

所以,有病看医生时,不管中医、西医,一定先问你大小便怎么样?大小便很正常,那就没大病。一听说大小便不正常,他就要特别注意,因为有管道阻塞,不通。生理疾病就是有这个因素在。再有就是念头,念头能够改变细胞的结构,所以忧虑烦恼也是得病的原因。不正常的心理,会把本来正常的细胞组织产生变化,变成不正常,所以人为什么会得病?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得病,贪嗔痴严重的人很容易得病。常生欢喜心的人不容易得病,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人不容易得病。我们希望自己晚年身体健康,首先,得失的念头要打掉,饮食卫生要注意,要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保养身体,就可以做到老而不衰;虽然年岁大了,体力与年轻人还一样。所以饮食愈简单愈好、愈清淡愈好,不但老年人要注意,年轻时就要注意。

素食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出家人、吃素的人,好像年轻也会生病,也会短命死,那是什么原因?不是饮食上的问题,是心理上的原因。素食决定没有问题,决定是贪嗔痴三毒造成的,那是心理上的因素,我们常讲业障,由某一类业障造成的。实在讲,业障的范围很广,也分很多种类,饮食起居都包括在其中。如果一个人身心都健康,怎么可能生病?在过去,印光法师听说谛闲老和尚生病了;谛老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讲经说法的法师。于是印光法师写一封信给他老人家:‘你是讲经的法师,你不可以生病。你怎么可以生病!’印光法师懂得这个道理,有病的时候先调心,心地要清净光明,纵然有病,病很快就好了,现在所讲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的病很好治,最怕的是心理上有毛病。世间人,尤其年岁大,身体不健康的人,病痛很难治,主药神来为他医治,恐怕都治不好。什么原因?他天天‘念病’。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念病,天天念医生;哪个医生好,哪个医生给他治病;他不念佛,你说糟糕不糟糕!天天想病,没病都被他想出病来了,那真是没救了。

由此可知,‘清净光明主药神’是把我们一切病根拔除掉。我们在《观音菩萨灵感录》中看到很多记载,古今都有,没法子医治的重病,念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念没多久,病就好了。观音菩萨灵得不得了,观音菩萨真保佑他,什么道理?就是‘清净光明主药神’。他不念病了,念菩萨,菩萨怎么会生病?病当然被他念掉,身体就好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念佛、念菩萨,常常想佛、想菩萨,是最健康的思想。常常想观音菩萨,如果真的天天想,想上三年,你的面孔就像观音菩萨,相随心转。改变自己的相貌不用美容,美容有副作用。想观音菩萨,这是美容最殊胜的方法,不必要花钱。大家如果懂得这个方法,传出去,美容院就要关门了。每一个人都喜欢美的相貌,这件事情确确实实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话,相貌可以从忆佛念佛来改善。

所以佛法中,确实没有一件事情是办不到的,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一定要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感应很快,这里面没有神秘,它有道理在。说穿了,是不是佛菩萨加持你、帮助你?不是,是你自己改变的。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在于佛法的教导。第四尊:

名称普闻主药神。

经文中这些圣众的德号都是表法的,都是教导我们在现实的社会中,在工作、行业中,应当要怎样做才如法。如法就是佛法,就是菩萨法,我们世人常讲合情、合理、合法,如果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就叫菩萨行,就是佛法。由此可知,世间对佛法误会的人太多了,原因是真正能够将佛法说清楚、说明白的人愈来愈少,我们一定要了解,不能怪社会大众的误会。他们不知道,反对佛法就是反对一切事物的合情合理化。

“名称普闻”,在医药界中就是名医,为大众所景仰,知名度很高。其次是医疗的技术也能够名称普闻,某个地区,某项专科,医疗设备非常完备,为大众所景仰的。现在中西医分的科目都很细,专科的医生很多。再其次是药物,有一些名贵的药物,像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人参,人参这个药物名称普闻。可是这些药物并不适合每个人,要有医学的常识。以上所说,都是疗治生理方面,而佛法中最重视的是心理。

佛经中,将释迦牟尼佛比喻为‘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法药,九法界众生都是病人。九法界中包括菩萨,菩萨还有病吗?无明没有断尽,就是菩萨的病。声闻、缘觉的病,不但无明没有断尽,连尘沙烦恼都没有断。六道众生的病就更不必说了,见思、尘沙、无明统统具足,怎么会不生病?怎么会不遭难?这些病要用什么方法对治?实在讲,能真正将所有一切病根拔除,恢复到真正健康长寿,只有找大医王,除佛之外,没有人有这个本事。唯有佛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能帮助众生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健康的只有佛陀,菩萨及其以下,都不能称得上完全健康,只是病情有轻重不同。菩萨的病轻,愈往下,病况愈严重;而且这些心理病的种类非常复杂,复杂的程度绝不亚于身病,甚至于可以说比身病还要复杂。所以佛说种种法,就为对治众生种种病。

佛法对治众生病根的,归纳起来,有戒学、有定学、有慧学,有教、有禅、有净、有密,这些可以说都是名称普闻。而在其中,名称最普遍的、最为第一的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中第一殊胜的,无过于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一不赞叹,无一不宣扬。所以第一名称普闻主药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弥陀圣号确确实实能治一切病,佛在大经中以‘阿伽陀药’来形容,阿伽陀是印度话,意思像万灵丹之类,无论什么病都能治好,决定没有副作用。弥陀名号的功德,我们在《无量寿经》中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第五尊:

毛孔光明主药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