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

华严“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目录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卷上卷下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徐吕取韵切忌道着归德法云洒扫比丘琮湛撰并集解窃以。观门深旨厥号溥融。满分幽宗摽乎法界。玄寂不动。尘尘而净国纯真。灵鉴随缘。念念而佛心证觉。毛端虽隘。容多刹而弥宽。心数既玄。统群集而靡异。斯乃曼殊示迹撮掇精微。密老辟关...

华严一乘法界图

华严“华严一乘法界图”。华严一乘法界图∵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者字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末日。故依理据教。略制盘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繁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死─涅─盘─常─共─和是─故界─实─宝─殿─穷─坐││││││生意─如─出─繁理益行法意─如─...

华严经关脉义记

华严“华严经关脉义记”。华严经关脉义记∵夫以三乘渐次究之者可测其津涯。一乘圆融寻之者莫知其源底。良以称性之说穷法界而遍十方。无尽之谈周刹海而该九世。重重互现本末异而参差。转转相由主伴分而交映。卷则一言无外。声闻掩视听于中延。展则尘算难知。文殊仰进推于后位。岂凡情之测非浅识之能思。但起听习数年弥增爱乐。依傍师训有少见闻故。私...

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金师子章序夫龙象之蹴踏于乾坤。开奥藏兮说妙法。虮蚁之趹[跳-兆+同]于土块。传深法兮转***。杜顺智俨祖师既滂大法于碧落。香象清凉贤德早话明[王*果]于黄泉(矣)。所以虽大圣之说传一味。华严一乘秀众教。虽弘经之达士其德同。香象独胜余师焉。爰于如来出兴之法。有何教教内而不见其说...

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二)

华严“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二)”。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二)◎曾印珍另据《新华严经论》卷十六说:“以无始诸见、无明、贪、嗔、痴、爱,今已发菩提心,信乐正法顿翻诸见,成其大愿,长大悲门;若但以三空无相对治,不生大慈大悲,不能成就普贤行故;欲行长路非足不行,欲行大悲,入普贤门,充法界行者,于一切见、闻、觉、知而无...

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三)

华严“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三)”。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三)◎∵曾印珍二、〈净行品〉中的处世哲学佛法并不是远离群众而独存的,而是要走向广大的人群去解除他们的烦恼和痛苦,所以太虚大师说:“佛法如如世法融,真真俗俗本圆通,若人识得其中意,皆在寻常日用中。”〈净行品〉可用来做为吾人内心之明镜,平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一)

华严“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一)”。信位菩萨之净行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一)◎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一年级学生∵曾印珍壹、前言∵一、研究动机在阅读《华严经?净行品》时,读到智首菩萨以一百一十问文殊师利菩萨“净化身口意三业之方法”,觉得修行首先就是要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进而行悲智双运的菩萨道,也因此使笔者选择〈净行品〉作为研究的主...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

华严“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印彬一、四摄法与菩提心发菩提心即求无上菩提心之意,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也是长养净法之良田,行者若发起此菩提心勤行精进,就能速成无上菩提。所以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根本、大悲心及菩萨行之所依;大乘菩萨须发大心...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

华严“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印彬壹、前言《华严经》云:“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佛法深广无边,有胜义谛与世俗谛,有了义与不了义,各随众生所需而因应之。娑婆众生难调难伏,四摄法是四种度化、摄受众生的方法,菩萨在随化度生时,若能具备善解的能力,运用种...

《华严经》∵第八地菩萨之严土熟生(下)

华严“《华严经》∵第八地菩萨之严土熟生(下)”。《华严经》∵第八地菩萨之严土熟生(下)∵华严专宗研究所三年级学生∵性禅三、沈空滞寂,诸佛劝进“沈空之难”是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退堕现象。在十地中之第六地菩萨,观一切法性,了知一切法平等,得入第六地,能随顺忍,无生法忍虽未现前,心已成就明利顺忍;此菩萨以大悲为首,观一切法皆如是相,增长大悲心,观世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