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一)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一)”。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这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大弟子!修学十地法门的菩萨,是只在第七地中时才满足一切的菩提...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六)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六)”。前几天,我们诵到〈十回向品〉时,曾经跟大家说过;“回向”在佛教中非常重要;“回向”是行者必修的功课;“回”是回转,“向”是向着一个目标,所谓“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向是一种利益众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如果能够真心诚意的回向,就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前面已经反复说过,菩萨修行必须经历五十二个阶位...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七)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七)”。依大乘佛法来说,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此“十回向”为初地以前菩萨所修之法,只要我们具足了种种回向的功德之后,才能进入“十地”的“欢喜地”;“欢喜地”是“十地”的第一地,跟着是第二离垢地、第三发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难胜地、第六现前地、第...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四)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四)”。是以,菩萨从第七地进入第八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大概可以〈十地品〉中的一段经文以作说明: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习七地微妙行慧,方便道净,善集助道法,具大愿力,诸佛神力所护,自善根得力,常念随顺如来力、无畏、不共法,直心深心清净,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修行无量智道,入诸法本...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三)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三)”。若住第八智地中尔乃踰于心境界如梵观世超人位如莲处水无染着假若已经住到第八地,已得到无功用的方便智,这时才能说已超过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好像大梵天的天王,他徧游三千大千世界,这才能说是超过了人的地位。又好像莲花虽是种在水中,但出水以后,并不沾着于水。它虽是种在污泥之中,但长出以后,并不染着...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接下来是:“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rdquo若得五欲:什么是“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一)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二)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三)饮食欲,饮食即世...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五)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五)”。安住当下,首先要在滚滚红尘之中找到自己,不选地点地、不择时间,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心。这颗心如何去找、去把握?就是通过“修心”;有关修心的方法很多,比如学习打坐时的数息、观息及参话头等,我们把全部的心力专注、集中在上面。所以,《净行品》偈颂中第一句的总领,就在于“安住当下”,这就是“正念觉照”的法...

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十二)

华严“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十二)”。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继续讲《华严经》。我们上午诵的是《十回向品》;这个“回向”在佛教中非常重要;就好像净土法门里的“三心”:“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具备了此三心,就是上品往生的条件,可见“回向”是行者必修的功课;我们经常说“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向是一种利益众生的思想与行为。当然我们...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三)

华严“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三)”。其次是“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就是说一个菩萨道的行者,应该孝事父母;在“净土三福”中的第一福即“世福”,又称“世善”,所指的正是世俗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在做人的根本伦理及道德上,我们首先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因为父母生我们...

《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谛闲大师→1.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释经题

华严“《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谛闲大师→1.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释经题”。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谛闲法师着——民国十六年在甯波观宗寺编——述辑要疏缘起释经题释译题结前起後——序分正说行愿——正宗分劝嘱受持——流通分述辑要疏缘起闲於前清光绪八年冬,首听妙法莲华经,至法师品时,心窃慕之;本拟立愿,终身奉持全经,定为日课,频虑经文广多,未能每日讽诵,心颇踌蹰。时同学赠以古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