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首明净土之义

净土宗“首明净土之义”。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说出了"净土"这个名词,本是指佛菩萨的依报说的。严格地说,只有佛所证的如境——也即是达到涅盘果海,方名净土。因真实净土之境如此超胜,故在《华严经》里善财童子本已证齐诸佛。已达登等觉位,普贤菩萨尚要以十大愿王,导引善财等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

净宗根本经典选取的过程

净土宗“净宗根本经典选取的过程”。净宗根本经典选取的过程作者:魏磊(系大安法师出家前俗名)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井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的态度。东汉末年,自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二大师开创译经事业始,净土经典次第迻译,隋唐以前,《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等...

论苏轼的净土信仰

净土宗“论苏轼的净土信仰”。论苏轼的净土信仰许外芳(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内容提要:关于苏轼与佛教的关系,人们一般只注重研究禅宗对苏轼的影响。实际上,苏轼更信仰西方净土,主要表现在:苏轼相信轮回转世的真实性,相信他的前身是一个僧人;他多次施舍财物以造作阿弥陀佛像,并且作了不少颂佛诗文;他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作水陆道场,以求往生西...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净土宗“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的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随之“安乐死”应运而出现;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卧床而给别人添麻烦,免得年...

念佛与净土

净土宗“念佛与净土”。友人问笔者:“念佛与修净土法门一样吗?”笔者的答案是:可说是一样,也可说不一样。具体的说,修净土法门者,必须念佛;但念佛者,不一定是修净土法门的人。净土,广义的说,是十方诸佛的庄严报土。净土者,与我们的五浊恶世相对而说。净土的幸福快乐,非我等所能领受。只有一读经典,才能得知。如土地柔软平坦,天乐奏空...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净土宗“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方立天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佛学会议论文汇编1(1998)页287-304·1998法鼓文化台北市-----------------------------------------------------...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净土宗“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志明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佛学会议论文汇编1(1998)页349-374·1998法鼓文化台北市----------------------------------------------------...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

净土宗“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时,心识散乱,或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望重示归径之方。师曰,善哉问也。凡人临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见佛闻法,受无量快乐,得大解脱,乃...

陈柏达居士∵著:净土的见证(2)

净土宗“陈柏达居士∵著:净土的见证(2)”。第三十二章∵念佛佛待三圣临空伫候姚婆唐朝时有位姓姚的老太太,跟姓范的老太太是好朋友。有一次,范老太太劝姚老太太念阿弥陀佛,姚老太太听从她的话,跟着念。从此姚老太太放下家务万缘,一心念佛。当姚老太太临终时,看见阿弥陀佛降临空中,有两位菩萨侍立在阿弥陀佛的左右。姚老太太就对佛说:“我如果没有认识范老太太...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

净土宗“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扬曾文佛教从原始佛教发展到部派佛教,从小乘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从印度佛教发展到世界性的佛教,从佛教总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主流的倾向:佛教总是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在教义、修行方法、组织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不断提出便于民众理解和接受的新思想、新理论。佛教所提出的最高的追求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