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

中观“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吴可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提要本文主要内容系对大乘中观学派自性空概念之本真意义的澄清。中观学派的性空论在现代的流俗解释中,常被粗泛地理解为一种反实体论,一种相对主义,或是一种精致的概念辨证法,此类流俗解释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完全...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

中观“龙树菩萨“中观”简介”。龙树菩萨“中观”简介∵作者:赵朴初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

三论宗二谛义初探

中观“三论宗二谛义初探”。三论宗二谛义初探∵印弘前言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并且亲证真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佛陀就证悟了真理,并宣说真理度化众生,其目的在于引导众生转迷启悟。而引导的方法,即以二谛为本,故二谛为佛法中最根本的论题。自古以来,佛教各大宗派对二谛的诠释差异甚大,大多都以一谛为实理。二谛即真谛与...

“有无”初探∵──以《阿含经》、《中论》为主

中观““有无”初探∵──以《阿含经》、《中论》为主”。“有无”初探∵──以《阿含经》、《中论》为主∵香光尼众佛学院教师见恺法师∵∵“中道”是佛法的中心思想,遮止有无二边的中道表现是《阿含经》以来的传统,但“有无”的意义、观察的角度,从《阿含经》到龙树的《中论》,其间是否产生变化?各有何特色?透过对“有无”的探讨,将有助于体解缘起中道义。前言“中道”是佛...

玄奘与印度佛学——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

中观“玄奘与印度佛学——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玄奘与印度佛学——从玄奘在印所着的三论说起吕澄在我国过去许许多多求法印度的高僧里,其能穷究精微,并发抒创见作出贡献,给予印度佛学以一定影响的,算来只玄奘法师一人而已。玄奘怎样穷究了当时印度佛家的精粹学说,这从他在印时的广泛参访以及回国后十九年间有系统的翻译工作上可以看得出来,早年我已有过论列(见拙稿...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中观“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兼述中论辩证法的研究李昌颐∵∵华冈佛学学报第七期页355-400--------------------------------------------------------------------------------356页一、前言翻开人类的历...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中观“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页50见到,此“转依喻”乃说明“转依自性,无垢真如,从虚妄分别所染,转化到显现究竟清净转依的譬喻”。(注110)2、唯识宗的救释清辨《中观心论》设想唯识宗由智之不了得。了得救释法性之显现。显现如下:“(瑜伽行派教释曰:)虚空虽常清净,由眼之净、不净,许虚空之有垢、无垢,诸法的法性亦如彼。”(注111...

《中论》简介

中观“《中论》简介”。龙树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的根本典籍。又称《根本中颂》、《中颂》、《中论颂》。本书梵本已佚,然其原颂尚可从各注释书中见及。此论讲实相中道,揭橥中观,故名《中论》。即影法师在〈中论序〉中所说:‘不滞于无则断灭见息,不存于有则常等冰消,寂此诸边故名曰中,问答析微所以为论,是作者之大忌也。亦云中观,直以观...

从《中论》谈中道

中观“从《中论》谈中道”。从《中论》谈中道唐思鹏《中观论》简称《中论》,它与《十二门论》、《百论》合称三论。依此三论立宗,故称三论宗。《中论》是龙树菩萨的代表作之一,他是根据佛陀的大乘经典,特别又是根据《般若》诸经的根本理论——缘起性空——来阐明诸法的实相真理,从而以此实相真理为锐利的武器对世间一切凡愚的种种邪见来进行有力的...

《中论》思想略探

中观“《中论》思想略探”。作者身振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龙树中观学在佛教中,无论是从印度、***、中国讲,都引起过很大的影响。大乘中观宗祖师龙树菩萨,是划时代的圣哲,他在佛教中的光辉,愈久愈朗耀。龙树菩萨的主要思想,可说集中地表现在其所着《中论》一书中。《中论》可用两种理论来概括:一是“八不缘起”,再则是“涅?1实相”。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