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不建立在有所得心上,功德只于有所灭中建立,福报是建立在有所得心上。诸位,现在在座的只有你一个人,这是实相。你与你所看到的世界,自我与我所皆是幻相,若无心灵对肉体的辨认,如果心灵深处的觉性,不去分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不会形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心离明暗动静,则无善恶分别,则纯光无杂凝定圆照,犹如湖中有光,湖面为光中疲惫所现倒影,为识阴,湖中之光,为觉性;若湖面被业风激荡,则有雾气升腾,雾气为行阴流,光明被雾气折射成彩虹,当雾气折射光明成为彩虹,彩虹投射在激荡的湖面成为运动的倒影,湖面视彩虹倒影为实有,就会被彩虹名相所牵引,形成对彩虹的辨认,这是想阴。

被霓虹迷惑的湖面,取舍霓虹幻影的诸种运动形态,进而生出对生灭,明暗,动静形态,具体的认知觉受,觉受袭扰被雾气笼罩的湖面,形成一个个湖面漩涡,被业习带动扰乱的心,升起对业习相续的感受体验,这是受阴;被漩涡扰乱的湖面与霓虹相续聚合,形成惊涛骇浪,觉性光明被身心业浪折射,于无数无量无边的思绪念头水滴,情绪觉受海浪中呈现,以不同的繁杂形态呈现同一个光明,光染名色,色援明光,所现自我以及世界,自我是觉光对于名色的辨认体验,世界是业习幻浪对觉性光明之蒙蔽,这就是色阴;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故心,因分别而有心,心因分别而相续,因取舍而有轮回,识援名色即六道生死。

∵你所在的这个房间,实相中并不存在。我们以及这个房间,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幻想出来的梦境,这个所谓实际的房间,是能量刹那相续而成的运动,却因为我们相续取舍攀缘光影的心识,固定在目前,这个运动的房间幻影片段之中;宇宙间所有的物质,皆是因缘和合的,木材、钢筋混凝土,沙粒……,咱们再追查下去,一直到物质的尽头,被科学所认为的所谓“上帝粒子”。祂是本体性空的,是因为观察者瞬间生灭的意识波动,所投射出被观察的能量微粒,所以这个房间,是你心底里无始劫心意相续,觉性被分别心扰乱所现的幻境。房间即分别心投射出的概念与体验。

概念从何而生呢?因你的记忆而生,这个记忆从何而生呢?是从内心深处的体验而生。体验因何而生呢?体验是心灵深处的,觉知分别而生。那么分别从何而生呢?分别是心灵深处觉知的本源,因觉性迷茫而生。这个觉性的迷茫啊,因确定了觉性的自我的存在,因所觉而有了能觉,“能觉即是迷失,所觉即是迷茫”;迷失对迷茫形成了分别,这个称为“识”。觉性困顿是分别心的根本;分别心即三界众生,六道生死的源头。

觉性困顿觉察自己,因能觉而有所觉,能觉者为分别,所觉者即光明,至此,明空觉性,原本不可分割的觉明空一体,因存在感的妄加分辨,从而衍生出觉性的存在表征;分别呈现出觉性存在的性质-----虚空,觉性存在的形态-----光明,以及觉性本身的特质------觉察;觉察认识了光明,就体现明与暗,觉察认识了虚空,就呈现出空与有,觉察认识了所觉察的世界,而有了能觉察的自己,确定即存在,存在即自己,自己即生,而自己是因为所觉察的世界而有,世界本身却是,因能觉察而有相续,世界是心识的投射,而自己就会随着分辨投射的幻影,而川流迁移,能觉是生,所觉是灭,在觉与所觉中,我与世界相续不停,生灭即诸法。

什么是法?生灭是法,分别是法,烦恼是法。所以说法由分别生,亦由分别灭。当觉知法的“分别”熄灭了所分别的“生灭”,生灭相空,那么分别生灭诸相的觉知,本体就从觉性光明中脱落了。识阴本身是性空的,仅仅是觉性困顿,困顿融解,世界与我,尽皆脱落,觉性性空,空中无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所生来,亦无所灭。觉与所觉尽皆虚幻,那是觉性复苏的时候。而觉性是空中无色。什么是空中无色?因为它本来无生。觉性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没有过去和未来,过去就是未来,未来就是过去。过去未来就在当下,而当下仅是一念幻境而已。

觉性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源头。你的生命就是由觉性绽放出来的幻花,反过来讲,无论你现在是谁,未来可能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你可以是任何人任何形象任何身份,可是你的心灵觉性从未生灭过。只是被觉性对于觉性的认识,形成的光影幻境所牵引、所蒙蔽而诞生出来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生生世世,在不同天国世界,于不同地狱中轮回,在三界六道的无量无际世界中往生。因为有那个往生的你才会有你辨别的心,依幻业投射出来的世界。就像你现在坐在这里,看到这些人,看到房间内物体一样,都是你觉性迷失,迷茫折射觉性,累世习气聚合妄念,所现的幻影因果而已。

当觉性疲惫,疲惫的体现就是“觉察”,觉察意识了所觉察的光明,就会对于能觉察的自己形成了体验,体验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存在,存在感就会对觉性产生分割。分别心去分别觉性,觉性就有了动和静,有了生和灭,有了明和暗的表现。觉性表现又会带动觉性,形成了下一步的相续,这就是万法唯识。识就会凝固觉性的光明,分别出虚空与光明,形成世界,对于世界名色具体的分辨,细腻的觉受,形成了众生原始的灵觉,也就是众生见闻觉知的源头-----觉知。

这觉知在分别世界幻境的时候,就会与分别与所分别的幻境产生相续,识阴分辨生灭,行阴流如同瀑布流淌,汇聚成海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源头。能量本身是妄想与习业聚合而成,如同云彩遮挡太阳,它会蒙蔽觉性,觉性透过云彩绽放光明,形成众生的业身。觉性在业身中折射出来,就呈现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业根,呈现众生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聚合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但无量众生见闻觉知根本,心灵深处的觉知,却是同一个觉性所投射。它是空中无色,圆明十方,不生不灭,宇宙苍穹于空中升起,众生万物于觉性生灭,而觉性于世界相无挂,于众生心无染,过去未来皆是当下,当下无生就是明空普照。

当色身随缘的聚合,缘灭分解后,构成色身的妄想念头,习气业尘依旧在相续流转,也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中阴身,是不会消散掉的。中阴身是心灵的梦境,心灵若不能解脱梦境,梦境的妄业川流就会带动觉性进入下一个梦境中去。今生是我们的觉性,被累世的幻业带动投影的幻境片段而已,犹如沧海上偶然浮现的一粒气泡,世界不过是气泡折射出来的光影幻境而已;当气泡破灭,这个世界的幻境消失了,可是投影幻境的这个机制没消失,因缘业报依旧在相续,这个业身,最大的细胞的业身消失了,可是微观下的业身,那个妄念川流的业身依旧没有消失掉,它依旧会蒙蔽觉性,折射出来下一个业境。

有可能是天堂、地狱、人间,有可能是畜生道,就看心稀释了多少蒙蔽觉性的习气,脱离了多少妄想欲望的牢笼。心识蒙蔽了觉性,折射觉性成为了众生的灵魂。灵魂被所攀缘的光影牵引,形成了生灭诸法,诸法牵引心识形成了心对于法的体验,体验聚合分别就是业,业蒙蔽分别心,沾染觉性而成业身,业身的习气所牵引心识,就形成了世界,众生依自心业力而认识世界,世界就是众生业障心所呈现出的认识。

众生业障心会形成共业。无明共业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认识到的人间、天堂、地狱或畜生道。所以你才会觉得,“我是个体的人啊,我与别的生命没什么联系啊”,那是因为你的业身蒙蔽你的觉性,你遗忘了本来的自己。原本的觉性通过你的业身,通过你的思维折射出来你的意识、感受和情绪的时候,心识依据你的情绪和心灵体验、你的意识分别和记忆相续,分别出来另外的人和世界。这个关系你们听懂了吧?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只有你一个人,只有你一颗心,只有你心底深处,那个解脱分别与业力相续,在分别和业力相续中清净无挂,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觉性,那个才是你生命的源头,是你生命最初的圆满。

可是那个生命也不是你。是因为有了生命,才展现出真理,真理却是实相的倒影,实相中实无众生与世界,因为迷失自性,一念妄动,所现觉明十方的觉性,呈现充满虚空的法界海汇,觉明空法界是自性的迷失,因迷失而假说有一个无生无灭,清净如如的寂灭佛地,佛性即众生性,众生体性寂灭,清净圆满即是佛地,一真法界即众生界,众生生死轮回,本性涅槃不动,知相为心,知心为空,知空为无二相融,生死即是涅槃,烦恼即菩提,众生即如来,幻境即实相。

一念妄动,呈现觉性,依觉性而说有寂灭性,若觉性解脱空照世界的圆满,解脱普照十方的智慧,熄灭觉性对于世界细微的分别,分别就是牵引,牵引就是川流,觉与所觉名变异生死,空中无色即法界圆明,明空觉性展现海汇苍茫世界,世界于觉性一体,却因对世界的普照智慧,而有世界对智慧的普照牵引,即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即觉性困顿的缘起,它是十法界众生都无法察觉的刹那迁流,因为觉性本身即幻,幻对于幻的认识,就是变易生死,所认识的幻,带动幻体本身,幻境负累了觉性,觉性依幻境而认识自己,就是三界缘起。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觉性普照十方三世,十方三世即觉性梦境,过去未来于觉性空明中,无来无去;无尽世界无量众生,生灭轮回,于觉性中无生无灭;觉性于众生心中,朗朗如太阳普照,当众生心认识到心灵本源,分别心熄灭了所分别的对境,幻影消散则觉性圆明。当觉性不再被无碍光明普照的世界众生、过去未来的智慧所牵引的时候,众生宇宙,十方三世如梦如幻,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觉性熄灭所觉世界,世界融解则觉性消散,你会发现,觉与所觉,是最初进入梦境的一念妄动,因分别有诸法,因觉知有众生,因妄想有世界。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

什么是觉性?觉性是自性的倒影,觉性是自性的错位。好像一个人打了个盹一样,走神了,走神的一瞬间,这个妄想跟原本无妄想的本性发生了错位,这个错位称为觉性。因为有一念错位,折射了本觉无形无相,依觉性而说有永恒,当觉性熄灭,永恒与刹那本来性空,如来与众生本来一味,世界与虚空,本来无二,生死与涅槃,原本如一。

依觉性呈现的不可思议十法界海汇烟云,苍穹世界无量众生,在不可言说的寂灭本性中,如同虚空中一粒尘埃,如沧海上泛起一粒泡沫。自性远离言说,没有语言可以触及祂,因为语言源自于思维,思维源于意识,意识源于心识,心识源于体验,体验源于觉受,觉受源于分别,分别源于存在,存在源自困顿,困顿源于觉性,而觉性却是自性的倒影。犹如鱼儿无论游走多少海洋湖泊,却永远不可能离开水一样,实相错位的幻影,无法描述离分别的实相。众生皆依心灵色尘认识真理,依心业所现如来不同境界的名相,可是真正的如来,就在众生心中,清净圆满,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当下觉与所觉脱落,寂灭清净,随顺周遍,随念而生,念灭不挂的,就是宇宙中唯一的佛!

祂处于一切迷幻中清净不动,祂随顺一切生灭而无生无灭。祂周遍宇宙,随顺微尘,却无来无去,十法界浩瀚不可思议,与自性如来中,宇宙就好像你捏在手中的一粒微尘一样。说祂有,宇宙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妄动所现虚空世界。说祂无,却有一念妄动所现的空有名相,世界名相本体性空,空性无生即佛性无灭。所以说众生即无来也无去,世界即非有也非空。因众生心迷失而有众生相,明心见性,则众生心相性空,于世界因缘中无挂无染,于自我身心见世界,却于自我众生名相中明澈不动,见名色而无生,受世界而无挂,随缘性起,缘灭不动,寂照圆觉名如来。

∵简单地说,修行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说的更直接一点,修行是一个发觉心灵虚妄的过程。离虚妄则无心,心是虚妄的代名词。因为觉性攀缘了自我才会有心。心的根本在于“识”,识阴是心的根本。识阴破则无有心,光不被水面波纹扰乱,空中无色,光不挂尘,明空无染称为觉圆满。觉性绽放时,身心自然脱落,你的身语意、好像是你在水面上作画一样,波纹消散,光明遍满不动。你在水面上作画,你看那个水波会动,但马上就消散了,而水中的光明却不挂波纹,于水中静观波纹生灭,却了了清净,寂寂明明。水面是你的心,作画的是你的意识,而寂照水面与波纹的光是觉性,于水面透出的光,不会被水面所束缚,只会被水面所扰乱。它虽然与水面是一体的,但与水面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是你的“觉察”。

所以我们修行要做的,是把水面上凝聚的冰块融解掉,将冰块上的垃圾扫掉。垃圾是什么?是观念、情绪、欲望和对自我的恐惧感。什么是恐惧呢?对存在的体验叫做恐惧。自我是心灵存在感的延续,如果你不爱护自我,则不会有恐惧,恐惧平复则不会升起期许。

你们好好体验这句话。如果你内心深处对于生命、自我、生死没有恐惧,就不会去渴望幸福,不会渴望健康,不会渴望自己今天能不能吃得上饭,因为你有恐惧才会有期许。贪欲与焦虑是浮在冰块表面上的垃圾。先把它们铲除掉。如何铲除掉呢?持戒!持戒律。怎么样的持戒是最有效的呢?殉道者!只为真理而生,只为真理而死,只为真理而呼吸每口气。如果真能这样,你可以去吃喝玩乐,你可以去衣食住行,但是当你遇到真正触及内心深处的欲望,或者放不下的执着的时候,就是你选择真理和跟着你的欲望走的时候。

只有殉道者才是持戒者,如果你没有为真理而死的心,没有为真理而活的坚定,你所持的戒只不过是,维护了你下一世生死轮回的基础而已。因为是你在持戒,因为持戒而有了持戒的你,因为所持的戒会让你有福报,福报加固了自我的体验和执着。什么叫持戒?殉道者。心底里只装着真理,只认识真理,只为真理生,只为真理死的人称为殉道者,法我皆空,不离生灭而证菩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为真正的大菩萨行。

以虔诚心去深刻忏悔,离舍构成自我的贪欲执迷,先将冰面上的灰尘垃圾清扫干净,第二个就是要开始融化冰面了。冰面是什么呢?冰面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世界的体验觉受,分别心。识缘名色,缘起为心,分别心称为冰面。我看到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不好;这个是我的亲人,这个是仇人;这个是光线,那个是黑暗;这个是动,这个是静,这,称为分别心。这一切的名相,这一切的相续,这一切生灭的源头源自于分别,世界即分别心的投射运动。

我们要在修行过程中,从思维、情感、体验、记忆中去寻找能分别生灭、明暗、动静、善恶的这个分别源头,也就是说我们要觉察自己情绪的维护。觉察内心深处的动机,这件事情,我想作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是想要维护我自己,还是想要利益别人。我是想要弘扬真理,还是通过真理维护自己的虚荣。冰面如何融化?就是一句话,你是为了真理可以牺牲自己的殉道者,还是打着修行的名义为自己谋求未来的人。如果你是殉道者,那么虽然你会犯错误,可是时时处处你会反省自己,你在觉察自己心灵动机错误的时候,会觉醒这个错误,你会真实地面对自己,进而深刻地忏悔,因为维护自我并不是真理的要求。是否是殉道者,就在你内心对于自我维护的时刻,在痛苦中检验你的虔诚。

∵真理的标准在人世间是什么?宽恕!如果说寂灭法有什么纲领或者核心的话,就这两个字:宽恕。宽恕你自己的贪婪,宽恕你的妒忌,宽恕你的仇恨,你也就宽恕了你的恐惧了。当你宽恕了自我的罪恶感,心灵不再紧张了,心灵慢慢松弛了,你就可以进一步去宽恕别人。你只有宽恕了自己的罪恶,忏悔了自己的不足,消融了自我的恐惧感,心灵柔软了,柔软心才可能去宽恕别人。如果你内心很紧张,很仇恨,嘴上说我要宽恕你,是不可能的,不要自欺欺人了。修行啊,你的一生,就是你的心与自我过的一辈子。外界没有别人,世界只是幻影,修行就是内心深处,心识分别,与所分别的幻影在对话的一生。这是实相。这不是我在说故事,是你内心,心灵深处的觉知与所觉知的幻影,在游戏,在交流的一辈子。如果这一辈子你醒不过来,心灵觉知依旧会被它所牵挂的那些情绪,被那些业力的生灭体验,带到下一世的幻影投射中去。所以说在融化冰块的过程中,修行者根本的心态是殉道者,做一个为法而生,为法而死的人。

我不建议你们注重什么小节,我不建议跟随我学法的人,是一个事事处处谨小慎微的人。啊,我今天说了一句错话,我今天这个做的不对,那个做的不对,不要这样。我要的是你的身心灵一心一意扑在法上,把法当成你自己。在人世间诸种因缘对境中,你只要本着这一个原则就可以了:宽恕。我今天想吃这个,就不行了,馋的不行了。我尽量去戒,尽量不去吃它,但吃了就吃了,吃完之后不要有负罪感,去宽恕你的愿望,宽恕你的欲望,但是在宽恕的时候你要看到欲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一切欲望的根本,都是对于自我存在的维护。

要融化自我,就不要去排斥它,不要去抗拒它,当你去排斥、抗拒内心某个念头的时候,你就与它成为两个人了,你就与它对立起来了,你就会被你对它的仇恨、敌视、怀疑、排斥而导致你内心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冰冷,越来越自卑,没有信心,越来越消极。你去正常生活,要宽恕你的心,在每一次起心动念之后背后的欲望,你去宽恕它,拥抱它,我爱你,我理解你,然后你去看欲望与念头,根本的源头在哪里?人类的一切愿望、感受、体验,一切思维的源头全部来源于自我恐惧感。为什么呢?因为心迷失了自己,迷失自己的心才要去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心形成了我们所认为的识阴分别,行阴觉受,想阴思维,以及受阴体验,这些业尘妄想聚合,折射觉性,形成我们辨认世界的心灵以及意识,意识反过来凝聚了心,心意相续就是我们所谓的自己。

迷失自己的心,因寻找自我而现身心世界,在世界身心中,寻找自我的愿望体验,就是众生的自我人格,人格源于迷失,迷失即是寻找,寻找就是紧张,紧张就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因为我们在梦幻迷境中,寻求自我不变的实相,被幻影牵引不断分别的心。就是我们现在的自己。

觉性的困顿形成迷失的识阴,觉性的迷失在寻找觉性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觉性的幻影分别。因为分别而有了识,因为识而凝固了觉性,形成了内心的存在感,存在感已经是迷失的体现,迷失就会焦虑,焦虑就会寻找,寻找就会分别,分别而有生灭,因生灭而轮回,因寻找分别而有世界众生。因为我们在寻找,一直寻找不到,所以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恐慌,这种恐慌感形成时间长了之后,它就会与寻找结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动机,体现出众生最原始的灵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的思想与情感的源头就是灵觉在闪现:灵觉因识心蒙蔽觉性而显现,灵觉本身就是迷失心寻找、攀缘的结果,这即是三界众生为何生死轮回,无法停息的原因,因为众生根本的灵觉,就是镜中幻影,水月空花无法认识自我本性虚幻,自我灵觉就会不停地随业转生,永远永远,生生世世,在生死大海中永无终止的飘荡。

∵灵觉是迷失心,寻找本我所现错觉,错觉没有实体,因为实相熄灭认知,因此,认知即是错觉,错觉就是灵觉,灵觉即三界高层生命,灵觉依认知,展现出三界六道幻境,错觉对幻影攀缘,形成业心,业心就是神识,也称为灵魂,灵魂取舍业境,心随业转而成业身,神识投胎进入业身,就会被业身凝固而成的幻体所拘束束缚,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灵觉要通过取舍外界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就呈现出我们的见、听、闻、尝、触、想。内心的觉知,通过我们的肉体,摄取世界名色信息,就“看到”了光明,看到了世界,从而确定了内心的体验,噢,我能听到,这是听;我能看到,这是看;这是闻,这是触,这个是感受,这个是思想,从而诞生了一个能听、能看、能想、能触的“自我”,这个自我,其实是心识分别,对流动光影片段的凝固截取,截取的幻影凝固了心识,形成具体的感受体验,进一步形成体验的延续,那就是愿望,觉受,意识,以及记忆,在觉受体验的记忆基础上,形成对于外界世界名相的区别,区别于他人存在的,认识区别的心,这就是我。然后给自我冠以某个名字,可是众生内心深处,识心分别最源头的根本,确是同一个觉性,冰块融化,海水没有阻隔,不分你我。

把你的生命奉献给真理,做一个殉道者。如何履行殉道者呢?就是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宽恕的人,去宽恕你的仇敌,去宽恕自己的罪恶,当你的内心不再紧张的时候,柔软心就可以观察到紧张感的源头,就是心灵深处迷失的觉照。觉性光明,如同太阳普照虚空般,就开始忽隐忽现,在我们见闻觉知深处,在我们情绪体验深处,在我们意识思维深处,逐渐的如同日出一样,开始逐渐展现出来无挂无染的纯明圆满。所以修行的道路一定是出离,而不是获得。出离的是什么?出离的不是人世间现实世界啊,修行者出离的是对于自我的保护。

因为自我是心灵迷失后,紧张感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抓取业尘形成的虚假确定感,“自我”就是心识对于六根尘境的体验确定感。当你的心在宽恕中越来越柔软,心在放舍中越来越放松安静的时候,心就会看到安定的心灵深处,就会有清醒的觉受体现出来了,冰块开始融解了。

这就到了第三步,冰块融解会化成水。它是什么体现呢?当冰块融解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能够分别外界境界的觉受,紧张感啊,就会与意识分别记忆脱离,当心灵体验脱离了意识分别概念的牵引,心灵本体就会松弛安详,柔软清净,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般,纯净恬静,安然纯美;心脱离了意识分别的牵引,被意识牵引而凝固的心融化以后,就没有一个体验世界的觉受存在了。这个冰块融解是什么体现呢?那个心灵深层觉受啊,祂脱离意识的同时,也就同时解脱了心识凝固的觉受。

转载于谢安朔的博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