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问题——读“解脱道与菩萨道”有感

李绍裘

因缘所生法,各各绝无雷同。众生的根机习气千差万别,佛陀菩萨以四悉檀为不同根性的人说法,引度入于第一义谛,解脱自在,是必需的,是万不得已的。以慈悲为本怀,对机指导,因材施教,故说方便不能无。

龙树菩萨指出,在四悉檀中,只有第一义悉檀不可破、不可坏。其他世间悉檀,生善悉檀,对治悉檀,皆可破可坏,是有限的,不完善的。这就是说:方便是不可能无问题的。如为了广度众生,三根普及,扭曲所谓“一切世间善法皆是佛法”,把第一义谛的立场都忘记掉,方便的后遗症,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背道而驰,就不单只出问题而出下流了。

佛法在世间上的传播,不能无方便,就有必然性的出问题。日积月累,方便愈多,问题亦愈多,不免日趋下流,一部份佛教传统就有正法、像法、末法的描述,这也可能是传统者对纯正一味解脱的佛法日渐变质的反应。解脱道与菩萨道,好像互不相容;慈悲与智慧,是有取舍平衡之必要的。站在为正法久住于世间,饶益有情,有时菩萨也不能不以对治悉檀,呵责下流的方便。

传说佛陀证道之时,曾有不愿住世说法之想,单以智慧观察刚强难调伏之众生而萌厌倦感,是可以想像的。若非菩萨在长远的修行路上,广植深愿及慈悲,必会生退心,迥大向小。难怪在早期之佛教中,声闻为多,菩萨少如凤毛麟角。近日佛教中风行修心修定,和声闻气味相投,可以了解。

了解学佛三要:无大悲大愿,即不免生退心。这也是菩萨欲学大乘(摩诃衍),当学“般若波罗蜜多”的理由。不以般若通达无所得,也不能在世间弘法利生而不起厌烦之感。

菩萨道本来就是难行之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