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对我冷漠、对我无礼,如果我坚持继续对他微笑、给他问候,证明我是做“回应者”,不是做“回报者”。∵

如果我以冷漠回报冷漠,以无礼回报无礼,我是容许他的状态来影响、来决定、来主宰我的存在状态,这样多么可怜呀,多么愚蠢呢,真失败哟。∵

如果我能够感受到他的感受,知道他当时如何不开心,或者内心怎样难过,甚至对世事对生命多么绝望,这种同情心往往帮助我发挥爱心与关怀,更乐意用积极的态度,减少他的负面情绪。∵

如果我能够理解他的感受,透过想像或查询采访,明白他为什么会积累了那么多负性情绪,或者为什么偏偏向我发泄这些情绪,同时我又知道在此种状态下的他不是真正的他,此时他讲的话背后都另有因由,那么这种同理心往往帮助我抑制以牙还牙的冲动,不致恶性循环,令双方更不开心。∵

因为我明白到:回报者都是世上最痛苦的人,处世失败;回应者却长期得以气定神闲、逍遥自在、运筹帷幄。∵

《圣经》教人以德报怨,当然讲的是灵修的层次,可是即使由心理的层次来理解,这个道理一样精明──谁办得到,一定情绪健康长期无往不利。∵

回报者长期丧失了主动权:如果人家称赞我,我就开心,人家批评我,我就痛苦,于是我的灵性生态就由外因所操纵,我的情绪时刻被人家,被自己无从控制的遭遇所决定。∵

【思考】遇到有人恶言恶语相加,决不起任何嗔心,同时向其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或其他佛菩萨的圣号或心咒等,让其听到佛号后,在其恶念的神识中种下一粒清净种子,等于帮助他消除恶念,也是在帮助自己化解怨恨,这不就是一种很好的修忍辱度嗔恨的方法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