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寺院的“晨钟暮鼓”有何含义?
佛学答疑“寺院的“晨钟暮鼓”有何含义?”。寺院作息皆以钟板等法器为讯号。敲钟击鼓乃丛林号令。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洪亮钟声可警醒群生,令三恶道众生闻声去苦得清凉,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有“钟声偈”:“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
佛教讲三世因果,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
佛学答疑“佛教讲三世因果,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不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非是因果(梵语hetu-phala)所成,生病之例亦不外乎因果,然因果有远报与近报之别,病情由来亦千差万别,但不外乎生理病与业障病两种;若生理病而言,大体上由精神与四大不调所导致,找医师或多或少可疗愈,这种生理病须要找医师看病,病之起源必有前因与后果的,譬如感冒而言,或许是自...
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佛学答疑“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达到布施解脱?”。布施者内心应该存着六种心,若能受持六种心,则能达到布施解脱的境界。1.欢喜心。2.平等心。3.庆幸心。4.广结善缘之心。5.度悭贪之心。6.三轮体空之心。相关图书推荐:∵《佛教基本知识》《佛教知识小百科》∵《现代学佛者修正对话》《聚散因缘——佛教缘起观》《金刚经心经坛经∵》∵∵《接触:生活即道场》∵...
一定要修习苦行才容易入道吗?
佛学答疑“一定要修习苦行才容易入道吗?”。一般人总认为必须吃苦才算有修行,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佛陀对修行的态度是主张“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为“苦”容易使人心生烦恼,“乐”又容易使人散乱放逸,心力不集中,所以偏苦或偏乐的修行都不顺于佛道,难得解脱。尤其某些外道修无意义的苦行(如食牛粪、食草、烤火等),或极力主张欲乐,这都是无助于解脱道的邪见。...
不可用蕃石榴、蕃茄等水果供佛吗?
佛学答疑“不可用蕃石榴、蕃茄等水果供佛吗?”。水果是佛教的十供养之一(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以水果供佛,是出于对佛菩萨的感恩和崇敬,只要能以虔诚的心将供果洗净,并不忌讳水果的种类,更何况诸佛菩萨已是万德具足的觉者,岂会为供果而起分别?相关图书推荐:∵《佛教基本知识》《佛教知识小百科》∵《现代学佛者修正对话》《聚散因缘——佛教...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佛学答疑“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表征大悲心,文殊菩萨表征大智慧,普贤菩萨表征大行,地藏菩萨表征大愿,这是以狭义立场而言,每尊菩萨都代表自己本有的风范与特征;在广义的立场而言,每尊菩萨也都具足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并不是观音只有大悲,而无大智、大行、大愿,也不是文殊只有大智,而没有大...
什么是多生多劫的法缘呢?——门肃法师答疑
佛学答疑“什么是多生多劫的法缘呢?——门肃法师答疑”。什么是多生多劫的法缘呢?答:“∵劫”是时间概念,根据佛光大词典记载一劫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过去佛陀住世时代,有一男子欲出家,佛弟子用宿命通观察此人,追溯到五百年以前都未发现此人与佛法结过缘,因此认为不可出家,佛陀告诉弟子们此人可出家,佛是漏尽通,以佛智慧知此男子无始劫时入林遇虎,惊恐中喊“南无...
学佛后常易退心应如何把持?
佛学答疑“学佛后常易退心应如何把持?”。首要信愿坚切,始能不退初心,而奠定信愿的基础,进一步要在研究佛法,了解佛法。至于退心,乃因对佛法知之不深,信亦不坚,愿更不切,其心浮躁,在修行过程中,遇着不利的环境或宿障魔怨的突击,不能自解其原因,就易退失初心,此种情形,在今日的学佛人中是很普遍的。所以学佛者要不退初心,宜多听解佛法,多阅读佛书,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