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38、为什么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佛学答疑“38、为什么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38、为什么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常言道:‘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关心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懂得互相接纳,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融洽,是幸福人生之必需。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要多欣赏他美好的地方,...

23、什么是五戒?

佛学答疑“23、什么是五戒?”。23、什么是五戒?在家男女应受持的五种制戒。即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佛制受持三归五戒之在家众,方称优婆塞(或优婆夷)。故《毗尼母经》卷一云(大正24·802b):‘优婆塞者,不止在三归,更加五戒,始得名为优婆塞也。’关于五戒的分受与具受,各经持有不同的看法,如《增一阿含经...

24、什么是十善?

佛学答疑“24、什么是十善?”。24、什么是十善?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它是以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所组成的。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就原始佛教的原义而言,十善业是世间善行的总称,是死后不堕恶趣102,往生天道的条件...

25、什么是六度?

佛学答疑“25、什么是六度?”。25、什么是六度?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113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教义。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

26、什么是正信?

佛学答疑“26、什么是正信?”。26、什么是正信?正信即正直之信念。系相对于邪信而言,即指虔信佛所说正法之心,此信心不因遭逢诸异道而稍生疑念。《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学佛以信为入门。有了虔诚的信仰,即可长养善根,所以信为一切正道助道功德生长之母。由于各人...

4、什么是归依三宝?

佛学答疑“4、什么是归依三宝?”。4、什么是归依三宝?(一)归(皈)依佛、法、僧三宝也就是归依觉、正、净。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归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归依,所以归依两字,也不是佛教之所专用。佛教之归依,即指归依佛、法、僧三宝。此词亦写为‘皈依’。梵语s/aran!a,多用于...

22、为什么掐珠念、追顶念、观想念、随息念等法应慎用?

佛学答疑“22、为什么掐珠念、追顶念、观想念、随息念等法应慎用?”。22、为什么掐珠念、追顶念、观想念、随息念等法应慎用?既然由定发慧,那么,如何修定呢?方法很多,最简便的是念佛。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82;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

为什么会有人挨饿

佛学答疑“为什么会有人挨饿”。从研究者们的分析看来,以饲养牲畜来养活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是非常不经济的。平均每10公斤粮食才能转换1公斤肉,另外9公斤被当作肥料浪费了;动物的食量是人的5到10倍,相比之下其所提供的肉和奶制品就很少了。据专家们的精确计算,100公斤的植物能生产出6公斤牛肉,或9公斤猪肉、18公斤鸡肉、27公斤蛋类蛋...

和尚为什么都要剃光头∵烫黑点

佛学答疑“和尚为什么都要剃光头∵烫黑点”。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翻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

什么是开光

佛学答疑“什么是开光”。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有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