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量理寶藏論(七)

佛学答疑“量理寶藏論(七)”。癸二、遮止错乱子一、***前期学家主张:【立论者三二为六,敌辞者三二亦六。仲裁者三共通一,***学者许十六。】「立论者」之答辩方面:不答辩、诠说有过、不提出质询,共三种。立论者断除过失之时,诠释方面:不断除过、相似答辩、不适时机之答辩共六种。「敌辩者」质询之时机方面:不质询、不适当质...

量理寶藏論(二)

佛学答疑“量理寶藏論(二)”。辰二、答辩有二:已一、破斥他宗之答辩:有一或说,决定有二:(1)若谓既无决定之分别见,然且()实有决定之无分别见,现量之断除增益故﹖云:断除增益,若为何唯「现相」之名,则现量不断除增益为非有。若谓:遣余之断绝增益﹖则犹如比量无违越於分别见,缘於自境之际,圆满实物成立量,以所取量之量。彼故﹖若假立「...

为什么有人死去那么久还未投胎?

佛学答疑“为什么有人死去那么久还未投胎?”。问:为什么有人死去那么久还未投胎?济群法师答:按照佛教的观点,亡者一般会在七天或四十九天内投胎。但投胎要有因缘,当相关因缘尚未成熟时,比如,来生该当谁的儿子,可这个妈妈还未做好准备,投胎就投不成了。佛法所说的因缘,包括内因和外缘两方面,各种因缘都成熟了,才能投胎、降生。 ...

如何修持大悲法门?

佛学答疑“如何修持大悲法门?”。问:如何修持大悲法门?门肃法师答:悲就是悲悯,菩萨在行菩萨道要给予众生无量利乐,悲念众生身、心之苦。正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大乘佛教精神就是提倡菩萨道,而观世音菩萨素来都是以大慈大悲现世,被信徒所接受、信仰。比如说众生需要什么身份得度,观世音菩萨即显同等身度之,所以说三十二应身。众生有愿诚念观...

称呼出家法师为什么加“上下”两字?

佛学答疑“称呼出家法师为什么加“上下”两字?”。割爱辞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是名沙门(梵语sramana)。出家人为了自度,必须上乞如来正法,以滋润法身慧命,故法名加个“上”字;自度亦不够,看众生沉沦苦海,六道往返不休,受尽无量逼迫,对下发起悲愍救度之心,普令大地一切众生远离苦海,度脱三界(梵语trayo∵dhatavah),故法名加个“下”字...

心皈依,不做名义上的皈依可以吗?

佛学答疑“心皈依,不做名义上的皈依可以吗?”。问题:第一次看到地藏菩萨的愿,过后到佛前说,愿意归命,希望能学习做他的事业,当下觉得皈依了,那么不做名义上的皈依可以吗?大安法师答:不可以啊!你的内心上的皈依要靠事相上来做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三皈依的仪式要请比丘师父在佛前给你来授。如果你都不在事相上去做,说明你本身内心当中就有轻慢之心啦...

在新的环境如何学佛

佛学答疑“在新的环境如何学佛”。在新的环境如何学佛 林居士   会修心的,什么地方都可以。不然,纵在佛的身边也是没有用。  关键其实不是地方,而是外在环境的大转变会否影响学佛的心境。那是常有的事;我曾经试过在七、八年之间搬迁,多于平均每年一次,过半的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因这些事而退步已曾经历多次,多是因为劳累数周后提不起精神和体力;...

什么是记忆

佛学答疑“什么是记忆”。什么是记忆明真法师什么是记忆?恕我犹未能亲见真知,只能摸索式作些猜测。每个人皆是与外部世界不断互相转化的。过去主客观的一切活动,通过现行,皆已熏成种子,犹如记录在卷,全部移交到现在生活里来了。只要回忆,过去生活的情景即能宛尔现前,这大概就叫记忆。现熏种,种起现,无时或息,这就叫生活。现熏种,主要是把...

什么是“烦恼”?

佛学答疑“什么是“烦恼”?”。什么是“烦恼”?明真法师烦恼这东西,在我们生活里,好像并不十分生疏。我们过去或多或少都尝过一点烦恼的滋味。就是在今天,我们面前新社会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到处触目灿熠,扑鼻芬香,大家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幸福日子里。但是有时候,也还很难避免要遭受这烦恼虫子的侵蚀。因之像烦恼这东西,大家都似乎可能手触目...

人,最不知道的是什么?

佛学答疑“人,最不知道的是什么?”。人,最不知道的是什么?∵觉真以研究人、研究人的本性、研究人的异化、研究人的存在而闻名于世的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体验之后,他对于人可以出卖别人,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那样凶残、谋害与不公,总想找出其原因。他终于从希伯来民族的《创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