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佛教有情观

佛教史“佛教有情观”。有情观即众生世间观。有情音译“萨多婆、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者差别关系,说法不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梵名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受生故……言众生者,不善理也……”由此观之,有情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之生命。依止,则草木...

佛教为什么不允许供奉鬼神

佛教史“佛教为什么不允许供奉鬼神”。佛教的本质是不承认有造物神的。这得从佛教的教义看起。佛教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论"。"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佛给"缘起"下了一个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

佛教教育

佛教史“佛教教育”。长养自利利他意识由缘起论看,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是害己。此理甚明: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故应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正如印光法师所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善事其...

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

佛教史“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竺摩佛教构成的要素,是在乎佛法僧三宝。当佛陀初为悉达多太子夜半腧城,人山以宝剑割断头发,始现出家僧相;然真正有三宝及出家僧伽之小型集团,乃在释尊成道后至鹿野苑说法,度侨陈如等五比丘闻法证圣,在此人间才有真正的三宝及僧伽集团的出现。但这些僧伽都是佛教的男性,当时还没有佛教出家...

佛教常用的几种喻物

佛教史“佛教常用的几种喻物”。佛教常用的几种喻物(1)日太阳是“外光明”中最为光亮耀眼的物相。佛教内部有一尊佛叫毗卢遮那,印度密教视之为主尊,中国的华严宗视之为报身佛,是莲花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视之为法身佛。何谓“毗卢遮那”?《演密抄》二曰:“‘毗’云‘遍’,‘卢遮那’云‘光明照’。为顺此方,云‘光明遍照’。”又《大日经疏》一日...

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

佛教史“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张云江佛教一个有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很多观念随着佛教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普及而逐渐为人们接受。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接受思想与接受语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于是很多佛教特有的名词进入汉语词语体系当中。如佛教基本思想是讲“缘起”法的,于是像“因果”、“缘分”、“有缘”、“随缘”、“广...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佛教史“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1、三学:戒、定、慧。(1)心地无非自性戒。戒分身戒和心戒,有相戒是身戒,戒身不妄做;无相戒是心戒,戒心不妄动。(2)心地无念自性定。3)心地无我自性慧。戒是佛身,经是佛语,慧是佛心。定慧等学,寂照双融,理事无碍,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离开我们工作,在一个很复杂的工...

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

佛教史“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彻忍--------------------------------------------------------------------------------佛教的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三法印”,即诸法无常(万物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万物没有质的规律性或主宰者),涅盘寂静(最高的...

和谐人生:佛教理论观

佛教史“和谐人生:佛教理论观”。内容提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照耀着印度、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启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500余年的辉煌和沧桑,铸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性格,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是佛教在应对世俗、提升社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坚定信念,正...

佛教的十法界观法界

佛教史“佛教的十法界观法界”。佛教的十法界观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所以以法为界,纵横含摄,大而无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世界在佛经里分有两类,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前者是指我们所依所住的地方,亦叫做“依报”;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