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慧远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史“慧远与佛教中国化”。慧远与佛教中国化方立天慧远(公元334~416)年是东晋中后期继道安以后中国佛教的重要领袖。历史考验人,锻炼人,造就人。作为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首先,东晋时南北对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攻杀,政治形势险峻,各类政治人物对慧远或奉承、拉拢,或施压、威胁。如何应对,成为决定慧...

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感想

佛教史“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感想”。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感想方立天教授-人民大学宗教所所长∵首先对于两岸禅学会议,我认为以后要再继续坚持办下去。我个人认为中国汉传佛教未来还是以禅和净土为主轴,这两者如果能够融合起来,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佛教的走向。未来中国佛教怎么走?古大德他们走了禅宗,也走了净土,后来也走过禅和净土的结合,这就是...

佛教生力军

佛教史“佛教生力军”。佛教生力军惠空法师-慈光禅学研究所近代史上东西文化交流激荡,通商、传教、留学、移民、战事,加诸科技文化、交通的便利,使世界愈加交流而密切融合。我们可看到西方文化在高度物质文明下,基督教文化已无力安抚西方人心,所以近四、五十年来东方的佛教各支系派,纷纷在美洲、欧洲建立弘法基地且逐步发展中。而反观作为佛...

佛教“无明”观念探析

佛教史“佛教“无明”观念探析”。佛教“无明”观念探析作者:张理峰∵摘要:∵通过分析《大乘起信论》中的两个比喻,即“水风之喻”和“香熏之喻”,文章探析了无明与众生心的关系,指出了无明的具体内涵;通过分析无明与真如之间的相互“熏习”,揭示了无明与真如的关系实质。《大乘起信论》中无明与真如关系的建构模式,在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

佛教伦理价值的随缘顺变

佛教史“佛教伦理价值的随缘顺变”。佛教伦理价值的随缘顺变林兆荣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一种对人生的研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它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而演变。马克思说过:“随着每一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40页)。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特洛尔...

佛教论坛的导向作用

佛教史“佛教论坛的导向作用”。佛教论坛的导向作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本周六就要开幕了。在论坛开始之前,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论坛。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一年,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佛教协会为核心的论坛主办者,组织了一系列筹备活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导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这些筹备活动包括:三场学术研讨会、两场佛教交流...

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2)

佛教史“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2)”。“八不”所否定的,都是当时对于佛说缘起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从宗教的实践上说,这些是有害无益的分别,所以比喻之为戏论(即无意义的语言)。“八不”中主要的一对是“生灭”见。从缘起观点看,借助于因缘,乃生种种事物。这很容易使人误解为有实在的“生”。另外,由于因缘和合而有“生”,如果因缘不和合就是“灭”,从...

杜甫的佛教信仰

佛教史“杜甫的佛教信仰”。杜甫的佛教信仰唐代,佛教有了一种新的发展,这就是禅宗的兴起。此宗在山林聚徒有时数以千计,引起了统治阶级的注意,因之它很快就受到控制和利用。先是武则天迎请北宗禅师神秀,尊为帝师;接着,中、睿二宗又崇拜神秀的门徒普寂、义福;其后上行下效,地主官僚、文人学士间信禅成风。开元中,汲汲于功名的布衣杜甫随逐潮流...

佛教的历史存在与现代反思

佛教史“佛教的历史存在与现代反思”。佛教的历史存在与现代反思余树声一、关子佛教传入的历史传说及其意义1.作为历史解释的历史传说关于佛教与我国的关系及传人我国最早的时间,有种种历史传说,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这样几种:刘宋宗炳认为三代以前已知佛教,他在《明佛论》中说:伯益述《山海》:“天毒之国,偎人而爱人。”郭璞传:“古谓天毒即天竺,浮...

玄奘顶骨收藏史

佛教史“玄奘顶骨收藏史”。玄奘顶骨收藏史玄藏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陈辉(同音),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人,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16岁到21岁在成都生活、受戒,成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21岁后,唐僧离开成都,从湖北绕道长安,之后由长安到印度求学,历时17年。唐僧晚年一直在长安译经,当时有很多成都出家人参与其中。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