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教,要进行大的改革实在是有太多的束缚。但是任何一个希望发展的宗教,特别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佛教,使应该有这种改革的勇气与魄力的。

佛教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在当代新兴宗教蜂起的世界,讨论它的现代性更有现实意义。同时,它的现代化对传统宗教的现代化、对思考宗教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我们来看看佛教,人间佛教运动发展了几十年,但却仅仅还是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层面上。主张深入世间,却又拿不出具体的行动;想要发展,却连一个积极的传教姿态都没有。应该说这不能不是佛教的一个悲哀,这种悲哀在大陆表现的更为明显。如果说佛教在港澳台还算有点成绩的话,那么其在大陆可算是彻底的失败了。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大举的“入侵”,佛教的发展空间早已急剧减缩,而且这种情况还在不断继续。

是什么情况造成佛教如此的不堪一击?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佛教困境造成的。就此我认为,佛教当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克服长期以来积聚的那些缺陷,这也是佛教面对现代化所应该改革的重点。

宗教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但这与宗教的宗教性存在矛盾的,这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对于佛教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佛教首要的是在观念上的改变,应摒弃传统的那种阳春白雪的观念,不应该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面。宗教应该是普世的。这一点跟人间佛教的思想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人间佛教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口号方面,而这里的改革应该更多的是实践性的,用宗教的行为参与社会,展示自己的宗教理念。换句话说,就是注重灵性世界的同时,也注重现实世界。这就是说佛教,并落实到每个信徒,都应以佛的精神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感召社会。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佛教的经典和其组织形式有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佛教经典都是以文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当然这也是有当时的情况所决定的。但这种情况所带来的结果是,很多下层的信徒并不能真正的去读佛经。而他们所得的佛法都只是是一些流传的整合。甚至连一些出家的弟子也不能真正的去读懂理解佛经。

真的是佛法深奥,常人难以理解吗?可能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的。真正读过佛经的人会发现,佛法虽然深妙,但并非到达不能理解的程度。事实上,释迦牟尼在传道初期,就已经在开始讲授信仰的“方便”之门。而且除了刚开始的一些佛教术语较难外,其他都是并不难得。

给读经设置障碍的正是那文言文!佛经里面一些本来很朴实的经文,经文言文表述出来,便也成了一种高雅的难以企及的阳春白雪。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他们有的连汉字也难得认识几个,这样的文言文佛经叫他们如何去读?如何去理解?没有了吸取佛法的重要来源,中国的佛教信徒在信仰上能不模糊吗?

而到了现在,这个白话文充斥的年代,传统的文言文几乎就要成为历史。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知识分子,又还能有多少人能去读佛经,又能读懂佛经呢?的确,对于一些专家学者来说,这样的佛经保存了它比较原始的面貌,是佛教研究的源泉。但一般的信徒从何处获得他们所要的那种宗教关怀呢?∵

不仅如此,佛教甚至还没能编撰出一部普遍的正典!佛教经典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又有谁能将其完全看完?很多对佛教有兴趣的人,即使像修习佛法却也不知道从何入手。经典虽多,但最基本的佛教经典肯定就那些,为什么不去编撰出一部统一流行的佛教正典呢?

这个工作肯定是非常有难度的。不过佛教不是就有这个传统吗?佛教的绝大部分经典都是大家做到一起主持编辑出来的。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就应该去主持这个工作。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传教。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想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宗教不是在积极地传播其宗教理念的。

中国的佛教似乎由于在这样的农业社会呆久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保守与固步自封。我们到处可以看见基督教的传教士在给我们传教,也看见无数的佛教徒后来不知不觉成了基督教徒,但就是没有看见过佛教的传教士。我们不仅要问:中国不是大乘佛教吗?他们的大乘情怀呢?

大乘佛教讲求的是菩萨道精神,讲求的是要普度众生。也就是要向大众弘扬佛法。在佛教早期,也正是无数的佛教传教士,才使得佛教由印度传往世界。有去斯里兰卡的,由到龟兹的,有到***的,更有到我们中原地区的。当年的达摩,为了弘扬佛法,不远万里,乘船来到中国,一呆就是一辈子。这样的传道精神绝对不亚于基督教任何的一位传教士。然而,今天中国的佛教似乎已经把这种精神遗忘得成为空白了!

这是中国佛教的悲哀!

中国佛教的改革必须重拾这种大乘的情怀!这是佛教发展的必须的手段。

中国的佛教是到认识其危机性的时候了。改革就是动力,这句话不一定是真理,但却绝对适用于中国的佛教。沉闷的太久,不来一点激荡,又怎能显示其活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