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王考证到佛教引源场

石勒,字世龙,榆社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21岁时领导十八骑闯荡中原,33岁时称王,建后赵。这是西晋末年的榆社。

一个地域的文化,往往与该地域的名人古迹脉搏相通。介子推成就了介休之名,也将寒食节的发源地毫无争议的带到绵山,榆社县打造石勒文化品牌的用意也正在于此。山水文化、化石文化、帝王佛教文化和箕子文化,是“文化榆社”的目标。其间,因与佛教文化以及文化产业霸王鞭紧密相嵌,帝王石勒成为了榆社文化一面主打旗帜。

为此,县***专门请来了历史学家进行了研究论证,2006年11月份,“石勒文化研究会”成立,研究会致力石勒籍贯之考证,做了大量的史志研究和民间调查。2007年1月9日,山西日报刊登了众多专家印证的石勒榆社说。此前,武乡、和顺两县论辩激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降大任等众多专家认为:石勒是古上党武乡人,当时的武乡就在今榆社境内,现武乡县当时叫涅县,和古武乡是两个地域。石勒生存时代其故里名为上党武乡,地理位置大约在今天榆社县北社城一带。

如此一来,众说纷纭的石勒籍贯已成定论。不难看出,这正是榆社文化宣传策略的成功之处。“过去是我们请媒体帮我们宣传石勒文化,现在是许多媒体自己找上门来为我们宣传。”曹煜与卫明喜对此都倍感欣慰。

“石勒墓被***列入文物修缮计划,前景广泛。我们在研究石勒文化的同时想围绕经济唱戏。石勒的籍贯赵王村是全国石氏三大根祖地之一,开发中华石氏寻根游是我们的议题之一。我们在***的支持下,将继续挖掘研究石勒文化。另外,我们在研究石勒的同时也在琢磨石勒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开发。譬如,石勒故里的名吃,或者是挖掘石勒的生平爱好等等。”榆社石勒研究会秘书长陈跃平的一番话,涵露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构想。

然而,***打造石勒文化品牌,有着更深远的着眼处:由帝王考证引导到更深层面上的佛教引源场上去,因为榆社有着大量的出土石佛和寺庙,这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等着搭上佛学皇帝石勒这班顺风车。

在榆社的博物馆中有佛教石刻造像厅,面对或站、或坐、或卧的佛像时,记者被其传神的雕凿技艺所折服、震撼。曾有专家称其为:“榆社佛教石刻造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颗名珠”,看着这一尊尊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佛像,就如同进入了扑朔迷离的佛教世界,他们用肢体语言,把深奥的法理表现于一招一式,越千年而不变。他们从山野石窟、残垣破庙、寺祠地宫中,像当年赶赴法会一般,集聚到这里,给今人讲法,给今人讲史,展开了千年之间的沟通。石刻厅的开发,为佛找到了安身之所,也为后人认识佛教文化的奇奥和精深开辟了一处艺术与历史的窗口,正所谓:百佛厅中问道处,千年石刻有禅意。在古朴厚重的小城,阅读古朴厚重的佛文化实在是一件美事。

榆社有大同塔,称“天下第十八塔,藏经所云辽州榆社是也”,∵2002年,榆社文物工作者在大同寺旧址上进行了发掘,140尊石佛再见天日。石佛造型各异,线条轻灵飘逸,一尊露齿的女佛,一尊戴毡帽石佛堪称稀世珍奇。

大同寺石佛的发掘,让榆社大胆地提出了“佛教大兴始榆社”的论断。陈跃平引经据典:“唐代佛教文献《法苑珠林》中提到中国21座阿育王舍利塔中有隋并州榆社县塔。而在这次发掘中出土的佛像上题记为大齐天宝十年的字样。说明在隋代之前的北齐就有大同寺舍利塔,那大同寺舍利塔究竟建于何时?石勒在建立后赵国后,大力宣扬佛法,在此之前,佛只是胡人的神。经过我们详尽考证,我们认为大同寺舍利塔就是在后赵皇帝石勒期间建造的。如果考古工作能进一步证明榆社大同寺舍利塔就是后赵塔的话,那就完全可以这样说:佛教的真正兴盛缘起于后赵皇帝石勒。那么,榆社就是中国佛教的源发地之一了。”

榆社佛教文化遗存规模相当宏大,境内山峦几乎都建有窟、寺、庙、祠,小村有庙,大村有庙又有寺,旧时的县城由于寺庙林立,曾被誉为“小西天”。截至目前,现已发现有佛教石刻遗存的有26处,有的石窟佛像多达千余尊,大的丈余,小的几寸。据说走在榆社古老的大地上,不小心碰倒的是佛像,踩塌的是地宫。∵而且这些石刻佛像,从南北朝到明清时期都有,时间跨度很大。可以说是从一地便可揽历朝的石刻佛像发展史。如果前面提到的推断一旦成立,榆社在中国佛教传播中的地位将耀眼闪亮。而这些佛教庙宇和石刻将会合拢组建成一个佛教文化旅游圈,其中潜在的文化价值值得期待。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