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佛教基本情况
福建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名山古刹众多,寺藏佛学经典浩繁,文化底蕴丰厚,对福建的建筑业、印刷业、风俗、歌舞、诗词楹联艺术等影响颇深。自古以来,与***及海外关系密切。
佛教于三国的吴晋时期入闽,于梁代呈迅速发展之势,宋代时达到全盛,所建寺院居全国之冠,至明代归于平淡,到清代又出现复兴之势。近现代,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影响深远。
福建佛教对中国佛教的八大宗兼容并传,并能随着时代发展、顺应时俗的潮流而革新。从怀海的《百丈清规》,到禅宗发展为沩仰、临济以及曹洞、云门、法眼等宗,而至近现代的弘一、太虚、圆瑛、虚云等法师,无不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福建现有寺院4000多座(其中已正式批准登记的3000多座),僧尼约1.2万人,佛教寺庙和僧尼总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其中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瑞峰林阳寺、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梅峰光孝寺、囊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安海龙山寺,漳州南山寺等14座寺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首批重点寺院,占全国重点寺庙总数近10%。另有居士约12万人,居士林20多处。闽南一带有带发出家住寺的女众佛徒“菜姑”。
福建佛教界历来重视佛学教育与僧才培养,1983年,省佛协创办了福建佛学院,多年来共培养学僧1142人,现在校学僧200人。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至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办,共培养学僧200多人;1985年复办,多年来共培养学僧628人,现有在校学僧322人。另有泉州佛学苑及7个佛学培训班,5个律学班。律学班以福鼎太姥山平兴寺男众律学班、福州崇福寺女众律学班较为知名。
福建佛教界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共有6所弘法慈善类基金会(委员会),其中以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规模为最大。
福建现有省级佛教协会1个,地市级佛教协会9个,市县级佛教协会58个。省佛教协会下设秘书处、教务处、院校处、办公室、基金委员会,基金委员会下有《福建佛教》季刊、《通讯》月报、佛教图书馆和佛教义诊所。
福建佛教界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当选为省级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届政协委员的佛教界人士有7人。
福建佛教从古至今,对外交往频繁,同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关系密切,许多名山古刹在海外均有下院。与日本的交往始于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隐元东渡创日本黄檗宗,并形成∵“黄檗文化”;日僧空海从霞浦赤岸入唐,留学回国后创日本真言宗。福建僧人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弘法始于清代,民国时至越南。福建与***佛教法乳一脉,在法统、戒统、学统上关系密切。近年来,福建佛教界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交往频繁,加深了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