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古代碑碣

三门地处海隅,千百年来,先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耕海牧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保存了许多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仅各个历史时期遗存的碑碣数量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碑碣是碑刻的统称,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东汉以来,碑碣渐多,有碑颂、碑记、又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在唐代,“碑”和“碣”的用法是有区别的,五品以上的用碑,五品以下的用碣,到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

碑碣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沿袭近∵2000年的历史,因其内容真实可靠,故能起到证史、纠史和补史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些碑碣是由当朝显宦或乡贤名士撰文书丹,文笔优美,书法精深,雕刻细致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文化历史遗产。许多碑碣记载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详细介绍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也有许多碑文本身就是***颁布的法令、文件,应该说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碑碣是集记史、纪事、文学、纹饰、书法、石材、摹勒、雕刻等于一体,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历代碑碣,是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珍贵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艺术等的珍贵的资料,而且都是编年的原始资料,为后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

三门现存的古代碑碣从内容分,则有宗祠、寺庙、桥、井、府第、石窟、书院、路廊等历代各类建筑及自然或人文景观所附属的创修、增修、扩修、重修、抢修、塑像、造像、雕像等纪事、题景、记游、诗文、记时等碑碣;有皇帝及官府、官员等敕文等碑碣;有历代名人神道碑、功德碑、墓表、行状墓志等碑碣;有各种乡规民约、契约碑等。

梳理三门现存的碑碣分类,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发掘当初立碑设碣的意义与典故,透过碑碣的详实记录,印证了三门几千年来的历史足迹,先民当年拓荒的生活点滴鲜活地重现在今人面前。这些碑碣为研究三门湾地区的社会、艺术、书法、文字演变等,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佐证。

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周显德(954-960)时宁海县令祖孝杰曾为珠溪西陈始祖陈卧田撰《卧田陈公墓志铭》,是我县文献记载最早的碑碣,现已佚。近年也陆续出土一些碑碣,不断丰富了三门碑碣内容。前几年,在海游上丰坑工业园区出土的《宁海武生员陈庚甫墓碣文》,为“赐进士出身学部左丞同学弟章梫撰,国立东南大学文学士乡后学杨川如书”。陈庚甫名飞龙,谱名时彻,字均足,号庚甫,为陈洪渊曾祖。

三门目前发现纪年最早的碑碣为《宋故朝散大夫上护军致政罗公墓志铭》、《宋故永嘉县君周氏墓志铭》。罗公墓志铭,青石质,清同治九年(1870)在海游马家山出土,现藏三门县博物馆。碑高1.22米,宽1.86米,竖49行,行52字,共2100多字。额书《宋故朝散大夫上护军致政罗公墓志铭》,字体清秀,纤劲秀美,结体疏朗,笔力刚劲,舒亶撰文,楼常书,汤景仁篆盖;《宋故永嘉县君周氏墓志铭》1987年1月3日出土于三门县海游镇马家山罗适墓,系在修复罗适墓时发现,现藏三门县博物馆。墓志铭高63厘米,宽83厘米,厚9厘米。篆书三行,字径10厘米,高17厘米,出土时已碎裂。周氏,宁波鄞县人,父思仲,罗适妻,封水嘉县君,墓志铭记述周氏的家世、生平、卒葬等事,堪为佳品。

赵孟钌谱⒘ァ⒄妗⑿小⒉菔椋纫钥⑿惺樽懦朴谑溃视谑唷独ад烦疲骸白影鹤ァ⒄妗⑿小⒌卟菸贝谝唬】治影褐钍榈谝弧!逼涫榉珏倜摹⑿阋荩崽逖险⒈史ㄔ彩臁⑹莱啤罢蕴濉保胙照媲洹⒘ā⑴费粞⒊莆椤八拇蠹摇薄U悦项所书的《吴霁山墓碑》,现保存在吴岙吴氏宗祠。胡长孺撰文,赵孟钍榈げ⒆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