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佛教概述

据《名胜志》载,晋江流域最早的佛教寺是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南朝时,印度高僧到延福寺翻译佛教《金刚经》。唐代武则天垂拱二年(686)于城区建莲花道场(开元寺)。五代,王审知治闽,在闽中建佛寺267座。王延彬治泉,造寺院54座,其中有承天寺、水陆寺等。唐会昌以后,佛教传播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佛学体系。据开元寺《紫云开士传》载,唐与五代,仅开元寺门下专门研究佛学的宗师就有34人。宋代,晋江重修了一些较大规模寺庙,且新建26座,其中有崇福寺、南天寺等。元代,晋江的佛教趋于世俗化,世俗化是僧凡“同发诚心,共成佛果”,“祈求现世康安、预布来生福果”。明清两代,晋江的佛教也进入衰微时期。寺产被官、绅侵占,寺僧流散。至民国时,以至“驱逐僧尼、没收寺产”。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方得以恢复。1985年,晋江全县有住众寺庙44座、102人、其中比丘13人、比丘尼6人、菜姑(梵行清信女)83人、受戒者61人。

唐天宝间(742~755),晋江超功寺僧昙静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法。清顺治十二年(1655),开元寺僧木庵应先期到日本的本师隐元和尚之召,率僧人从安海放洋赴日本长崎;康熙三年(1664)继承隐元,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在日本建10座寺院,成为日本禅宗三大派系之一。现日本黄檗宗有分寺500多座,信徒2.5万人。

清末,安海龙山寺僧转武在新加坡首建龙山精舍。民国2年(1913)前后,转道、瑞等、转岸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抗战前又有转逢、宏船、广洽、觉林、开论等赴新加坡;民国26年,原开元寺监院僧性愿赴菲律宾,扩建大乘信愿寺,邀请泉晋僧人如满、瑞今、觉定、善契、妙钦、妙诀赴菲;抗战后,又有广纯、善戒、瑞耀、妙戒、心理等赴菲。1949年前后,有常凯、广义、广净、广余、广周、觉悟等到新加坡;50年代~80年代,有妙灯、晴晖、广安等泉州晋江僧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建寺院、办教育,广渡信徒、弘扬佛法,还有一些菜姑赴菲,促进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

晋江着名佛教寺庙:

龙山寺。在安海型厝。初建莫考。供奉立姿千手观音大士像,高4.2米,宽2.5米,主手合十,傍支1008手。寺有宋朱熹的“普现殿”、明张瑞图的“通身手眼”、清庄俊元的对联、民初弘一法师的“绍隆佛种”、现代赵朴初的“龙山寺”等题字。

灵源寺。在安海灵源山。《泉州府志》载:“唐时道士蔡明浚居之……有灵源庵,宋进士林知读书处”。

南天寺。在东石岱山,俗称石佛寺。有摩崖石佛三尊,高6米、宽3米,气势雄伟,建于宋嘉定九年(1216),僧守净镌刻。奉弥陀、观音、势至。寺旁有王十朋所题刻石“泉南佛国”,每字约2米。

西资岩。在金井卓望山,有石雕大佛三尊,为如来、观音、势至,各高4.5米、宽1.62米,俗称大石佛。

龙江寺。在东石龙厦村,建于明天顺间(1457~1464)。

朵莲寺。在池店华洲桥尾,奉三世尊。

庆莲寺。在池店高山亭,建于清光绪间。80年代,宏船法师捐资重建。

晋江着名佛教寺庙:

龙山寺。在安海型厝。初建莫考。供奉立姿千手观音大士像,高4.2米,宽2.5米,主手合十,傍支1008手。寺有宋朱熹的“普现殿”、明张瑞图的“通身手眼”、清庄俊元的对联、民初弘一法师的“绍隆佛种”、现代赵朴初的“龙山寺”等题字。

灵源寺。在安海灵源山。《泉州府志》载:“唐时道士蔡明浚居之……有灵源庵,宋进士林知读书处”。

南天寺。在东石岱山,俗称石佛寺。有摩崖石佛三尊,高6米、宽3米,气势雄伟,建于宋嘉定九年(1216),僧守净镌刻。奉弥陀、观音、势至。寺旁有王十朋所题刻石“泉南佛国”,每字约2米。

西资岩。在金井卓望山,有石雕大佛三尊,为如来、观音、势至,各高4.5米、宽1.62米,俗称大石佛。

龙江寺。在东石龙厦村,建于明天顺间(1457~1464)。

朵莲寺。在池店华洲桥尾,奉三世尊。

庆莲寺。在池店高山亭,建于清光绪间。80年代,宏船法师捐资重建。

晋江历代名僧:

唐代,昙静,唐天宝间(742~755)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文彳再,咸通间住持开元寺,建东塔(镇国塔)。

清代,木庵,清顺治十二年(1655)往日,后为日本禅宗三大派系之一的黄檗宗第二代祖师。

近现代,转道,在新加坡组织佛教居士林,为中国佛教在新加坡的发展奠定也基础。

弘一,原名李成蹊,字叔同,近代高僧,在晋江多座寺庙住锡,圆寂于泉州。

妙月,以铁罗汉拳着称。

性愿,民国年间赴菲律宾建寺弘法,并邀诸多泉晋名僧往菲,开创了菲华佛教事业。

宏船,曾连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世界佛教僧伽会主席。

瑞今,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主席、世界华僧会荣誉主席。

菜姑

佛教在泉州流行了一千多年,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适应时势的变化,而逐渐世俗化。延至清末,泉州佛教办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皈依佛门的“菜姑”。民国时期,泉州寺庙半数以上为“菜姑”住持,这加速了泉州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不少寺庙出现兼祀杂神的现象。

清末以降,晋江的佛门兴起一种寺僧收度女众带发出家弟子(即斋姑,或称菜姑)的新事。所谓“菜姑”,即要求出家的女众,只要拜寺僧为师,受“三皈五戒”,即可带发出家,但她们不在僧尼之列。“菜姑”的出现,是晋江乃至闽南佛教发展史中的一大特色。而把在家设佛堂,长斋奉佛的女居士,称为“菜友”。

在草庵有位81岁高龄的菜姑,她见过弘一法师。菜姑是她名字之一。她的正名里第一个字字典里查不到,“目”加一个“合”,意思是半睁半闭着眼睛。菜姑9岁来草庵,迄今72年矣。菜姑的菜,就是不食荤腥的出家女性。菜姑用拙朴的办法保护了草庵的佛像。她拿砖头将佛像砌得严严实实,让前来毁佛灭道者无功而返。菜姑有德,菜姑高寿.

晋江佛教寺庙分布

[安海]:报恩寺-∵朝天宫-∵灵源寺-∵龙山寺-∵普济堂-∵青莲寺-∵水心亭-∵云水寺

[陈埭]:海光堂-∵净慧寺-∵龙头宫-∵南宫-∵镇美宫

[池店]:朵莲寺-∵法莲寺-∵福海堂-∵青莲寺-∵庆莲寺-∵霞福寺

[东石]:不二庵-∵大觉寺-∵极乐堂-∵龙江寺-∵南天寺-∵竺世庵

[金井]:长福寺-∵光明寺-∵净心院-∵西资岩

[龙湖]:定光庵-∵福林寺-∵觉海庵-∵灵鹫寺-∵灵溪寺-∵柔潮∵庵-∵天竺庵

[罗山]:草庵-∵西天寺-∵紫竹寺

[内坑]:熊山寺

[青阳]:白毫庵-∵美林寺-∵南山亭

[深沪]:慧济寺-∵西安寺

[英林]:鳌溪寺-∵海潮∵庵-∵灵山寺-∵龙泉寺-∵天寿寺

[永和]:灵山庵-∵龙溪寺-∵圆通庵

[紫帽]:古玄寺-∵金粟洞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