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地区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各地不仅修建了佛教寺院,僧尼人数也有了增加,并出现了寺院经济。秦都、渭城、兴平、泾阳、三原、永寿、淳化、彬县、长武、旬邑等县,都发现和存在北魏、西魏、北周时的佛教造像石,彬县大佛寺石窟内有北魏座崖石佛。可知佛教在咸阳地区传播至少有1600余年。

隋、唐两代是境内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境内重要佛寺有:隋文帝杨坚为其母在泾阳修建的大壶寺,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所修的中兴寺(今彬县大佛寺),李世民出生地武功庆善宫改建的慈德寺。武则天时为处理宫女在咸阳修建的德业寺,在这里出家的宫女,死后均赠以“七品亡尼”。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官办佛寺和数不清的民办小佛寺。宋代以后,长安失去了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佛教在陕西开始处于停滞和衰落的状态,咸阳各地也不例外。明清时期,佛教又得以发展。境内各县对佛教寺院,有的重修,有的扩建。近代,佛教的信仰学说有了新的发展,从单纯修来世、求解脱、追求西方极尔世界,逐步发展演变为追求现实利益。民国以来,先后出现了印光(曾被推为净土宗第十三祖)、郎照、慈云、妙阔等佛学大师。他们着书立说,促进了佛教的复兴。陕西社会名流康寄遥等人,举办“佛化社”,创办《佛化月刊》,培养僧伽,弘扬佛教。但因战乱,寺院经济不足,佛教界后继乏人等原因,不少寺院非毁即刻,名存实亡。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境内佛教寺院所存无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佛教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必的变化。经过土地改革和宗教民主改革,废除了寺院的封建地租剥削和封建特权压迫。广大僧尼逐渐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不少佛教代表人士分别担任了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些年久失修或被战火所焚毁的着名寺院,由人民***拨款进行了维修。有些寺院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佛教爱国团体被迫停止活动,僧尼遭受迫害。不少佛教寺庙被拆除,有的被改作他用。昔日青灯古佛、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的景象,一时荡然无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重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宗教界的冤假错案平反,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2005年3月,咸阳市召开佛教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咸阳市佛教协会,释果宣当选会长。目前全市共有佛教寺院67处,主要有福圣寺(秦都区)、戚山寺(渭城区)、清梵寺(兴平市)、毗卢寺(武功县)、玉佛寺(礼泉县)、弥陀寺(乾县)、铁佛寺(乾县)、清凉寺(三原县)、香山寺(永寿县)、倒流寺(彬县)、石门寺(旬邑县)、昌隆金刚道场(淳化县)等,有比丘64人,比丘尼135人,信教群众约5.7万人。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