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最重要的“缘生”义

诸君不是常常的听得说,我们学佛的唯一目标,只为的是要破我们的我见,乃至于有我只是凡夫,无我才是贤圣,有我只是外道,无我才是佛法么。依着这些说法看来,自然可以证明“破我见”这件事,在我们学佛的程途中间,极阅重要,毫无可疑。

可是我见如何能破呢?简明的说,我们平常自认这个躯壳襄面,有一个常一自在的我,能作人身的主宰,这便谓之“人我创,但是我们若是真的从这个躯壳里面来寻这个我,却会始终寻他不着。试看,我们这个人身,虽然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能作能止,能取能舍,俨然实有一个主宰的我,然而他只是由五蕴诸法的假和合而成。假如这个躯壳里面,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色蕴尽去,受想行识四蕴,也就随着没有了,试问这一个能作主宰的我究竟在那里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便是,世间实在没有人我,只有五蕴诸法,这便可算破了这个人我见。

不过在这时候,人我见虽是破了,却还有一个法我见未破。因为他推穷人我的所在,最后只得了这些五蕴诸法,于是便又认这些法是常一自在的,也就是我们的主宰,这便谓之“法我”。试看,这些万法,能离能合,能来能去,能动能静,能变能常,不俨然是一个能作主宰的大我么?由此而起的法我见,便不同那人我见的易破,若是加上现代科学家的说法,所谓物质不减的定律,和所谓能力不减的定律,更足以证明这些万法的常一自在,能作主宰,像这样的法我见,是何等的牢不可破呢?

法我见既如此牢不可破,而学佛的人,又非彻底的破却他不可,那么,佛教中间破这个法我见的妙义,不是更关重要么。因此之故,我要郑重地将这一层妙义阐扬一番,使一般学佛的同愿,大家都能由破人我而进破法我,探得佛法的中心,证人贤圣的极地,愿大家都加以十二分的注意。这是一层什么妙义呢?这便是所谓“缘生剑义。

何谓“缘生”呢?缘谓众缘,是托他为由的意思,生谓生起,是由此出生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一切万法,莫不由众缘而生,他们都不是常一自在的,也都不是能作主宰的,只因一时的众缘会合,才有他们显现出来,假令众缘没有会合的机会,也就无所谓一切万法了。在这中间,须得先举出几个例子来。

譬如我们装了一部收音机,他能放出种种演说歌唱的声音,约略的看来,也好像是常一自在能作主宰的一法,可是他实在只是那些真空管、钱圈、放声器、电流,和外来的电波等等众缘会合而生的,若是缺了一件,他便缺了一缘,便不能放出声音来,所以真空管没有发明以前,世间没有这样的收音机。

又譬如我们拿着一面凸形的镜子,承着日光,再用一张纸或是一团艾,放在镜子下面,接着那日光的焦点,那时便会燃烧起来,这个燃烧的火,自然也是一法,而他却只是由镜子日光纸艾等等众缘会合而生的,缺了一缘,便也没有他这一法,所以平常的纸受着日光的晒,并不会发生燃烧的事。

又譬如我们种下了一粒谷子,自然可以发芽抽茎,开花结实,而得到许多的新谷,这也好像是常一自在能作主宰的一法,然而仔细研究起来,他除了种子的生发以外,又必须仗着泥土的滋养,日光的曝照,雨露的泽润,和人工的耕耘培植灌溉施肥等等众缘会合而后能生,若是遇了大水大旱的年岁,我们的新谷便也成了梦想了。

又譬如我们张开眼睛,能见一切物事,颜色的赤白明合,形状的大小方圆,态度的屈伸动静,都可以一目了然,谁说这不是常一自在能作主宰的一法呢,但是他实由那些对象、虚空、光明、眼根,和我们的作意,以及诸识种子等等众缘会合而生,若是没有外面的光明,我们也不能见,若是没有自心的作意,我们也不能见,其他诸缘亦复如是,总之,眼识九缘生,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看了上面所述的这几个例子,也可以悟到一切万法莫非缘生,众缘不具,便没有万法,所以说“法从缘生”,又说“缘阙不生”,这中间的妙义,想必也可以不待烦言而解了。

既明缘生的妙义,便能破却那牢不可破的法我见,而那粗浅易破的人我见更无庸说,由此自当如《仁王经》所说“深入缘生空无相愿”,又如《维摩经》所说“深人缘起断诸邪见剑,握住佛法的秘键,证得贤圣的胜果,这一层妙义的重要,不是很值得我们注意么。

在佛教制度里面,凡造佛像,或建佛塔,其中应安二种舍利,一为“生身舍利”,便是大师遗骨,一为“法身舍利”,便是有名的《缘生偈》,偈云: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这偈又名《缘起偈》,又名《缘起颂》,又名《缘起法颂》,又名《法身舍利偈》,又名《法身偈》,又名《法颂舍利》,又名《佛法身》。将他藏于塔像之中,和大师遗骨同加礼敬,有时没有生身舍利,且迳用这一首偈颂独作塔像的肝心,这自然是因为他足以代表全部佛说的妙法而最关重要,所以才这样的尊重他,如若不然,也就不会称为法身舍利了。

说到这里,我知道大家对于这个佛教中最重要的缘生义,一定也可以有相当的认识了。

不过这一义在佛教中,亦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若是加以分析,也就纷繁异常,我们于今既然注意这个问题,自有特为提出研究之必要,且待我一一说来。

缘生就是佛家因果论的中坚,可是从名词上说来,缘字在因果论里面,实在有两种不同的地位。

一种是较低的地位,他只是那因生果的一种外助,虽然这些果必定仗着他的外助而后能生,可是比之那生果的内因,是要疏远得多了,所以说“亲生为因,疏助为缘剑。在这一说上,乃是认“因创是第一因,“缘”是次级因,而“果”却是“因”和“缘”合生的,这样的地位自然较低。

又一种是特高的地位,他不仅是那因生果的一种外助,就是那生果的内因,也要算是一种缘,这个缘字的意义,便包括得很宽了,所以说,“诸支因分说名缘起,诸支果分说缘已生。”在这一说上,乃是认内“因”是一种“缘”,外助也是一种“缘”,而“果”却是众“缘”合生的,这样的地位自然特高。

依前一说而说因缘,那因缘两字便是对立的两件东西,而缘字的力量弱且不及因字的力量强,依后一说而说因缘,那因缘两字便是连合的一件东西,而因字的范围小且不及缘字的范围大。这两种地位,自然大不相同,于今所研究的缘生一义上的缘字,究竟处于那一种地位呢?这便当说,是处于后一说的特高地位,并且从事实上说来,两说实在就是一说,因为他们都说有一种内因,也都说有一种外助,由这内因和外助的会合而生出果来,这是他们所共认的事实,只不过名词的用法和界说有些不同罢了。

此外,还有两点,在佛家因果论里,也容易引人误会和迷闷的,须得附带加以辨明,使一般学者对于缘生一义不复有所疑惑。

(一)缘字在佛家因果论上,有时或改称为“因”,这并不是推翻了这个缘而去取那个因,只因这个缘字实在就是因果论里面的因,所以直称为因,在这中间,我们应当知道,他的内容,和缘生的缘字仍是一样。

(二)缘字在佛家因果论上,有时或增称“因缘”,这并不是从缘生的缘字上有所增加,只因这个缘和那个因正是一件东西,本有联合的可能,并且分开来说,这一件东西里面,便有一种内因和一种外助,所以合称为因缘,在这中间,我们也应当知道,他的内容,和缘生的缘字仍是一样。进一层说,这能生万法的“缘剑,究竟有几种呢?这在佛教里面,自然也曾详细的研究过,不过对于这个缘字的分类,各派的说法,也并不一致,南方所传,常说二十四缘,而北方所传,却只说四缘。

(甲)南方所传的二十四缘:

1.正因或日根本缘∵Hetu

2.所缘缘(?)或译对象缘∵Arammana

3.增上缘或译胜缘∵Adhipati

4.无间缘或译迩缘∵Anantara

5.等无间缘或译密迩缘∵Sammanantara

6.同分缘或译同在缘∵Sahajata

7.相互缘(7)∵Annam-anna

8.依他缘(?)∵Nissaya

9.平等缘(?)∵Upanissaya

10.先有缘(7)∵Pureiata

11.后生缘(?)∵Pacchajata

12,次第缘∵Asevana

13.业缘或日行缘∵Kamma

14,异熟缘或译效果缘∵Vipaka

15.能养缘(7)∵Ahara

16.调制缘(?)∵Indriya

17.禅那缘或日定缘∵Jhana

18.道缘(?)∵Magga

19.相应缘∵Sampayutta

20.不相应缘∵Vippayutta

21.本处缘或译在缘(7)∵Atthi

22.他在缘或译不在缘(7)∵Natthi

23.能障缘或译中止缘(?)∵Vigata

24.不障缘或译相续缘∵Avigata

(乙)北方所传的四缘:

1.因缘∵Hetupratyaya

2.等无间缘或日次等缘∵Samanantarapratyaya

3.所缘缘或日缘缘知觉缘∵Alambanapratyaya

4.增上缘∵Adhipatapratyaya

那南方所传的二十四缘,散漫复杂,不如北方所传的四缘,简括精密,于今且丢开那二十四缘而只说四缘,

提起这个四缘,本来也可以约为两种:一种是内因,便是第一的因缘,一种是外助,便是第四的增上缘,而那第二的等无间缘和第三的所缘缘,却都是从增上缘那一部分开出,都是外助的一种,只因这两种外助关系重要,值得另行举出,所以便分列四缘,而实际上只有内因和外助两种。并且,若是彻底的说,那第一的因缘,也可以说是一种增上缘,那么,四缘又实在就是一缘,然而我们要明了这个缘的内容,还是以四缘说为最好,因为他既不拢侗,又无遗漏,挺然四柱,颠扑不破,我于今须得详说一番。

(一)因缘

一切万法的生起,必须藉着一种内因,无论色法心法,都是有的,这便谓之因缘。因缘的本体,只有两种:一即种子,二即现行。由种子出生现行,和由种子出生种子,都是因缘,由现行熏生种子,也是因缘,其余便不是的。譬如世间草木的种子,只算是一种增上缘,不当称为因缘,这个因缘,单独不能生一切法,必须更仗其他的外缘,心法便要会合下面所说的三种缘才可以生,色法也要会合下面所说的增上缘才可以生,所以说,心法四缘生,色法二缘生,

因缘的现象也有两种:一是同时因果,二是异时因果,那种子出生现行,和现行熏生种子,便是同时因果,那种子出生种子,便是异时因果,

(二)等无间缘

一切万法的生起,必须藉着一种外助,而心法对于继承前念的外助关系,便谓之等无间缘。本来心法乃是念念相续的,后一念的生起,必由前一念的开导,而这前后两念,却是相续无间,力用齐等,所以称马等无间缘。这等无间缘的本体,只指现行,不谈种子。

等无间缘的作用也有两种:一是开避,从消极方面说,前念减时,让出了他的地位,于是后念始生,譬如二人同行,前人不进,后人也不能进。二是引导,从积极方面说,前念减时,留下了他的潜在能力,招引后念,使他继续的因袭而活动,譬如二人探险,前人安全的进了一步,后人便袭得了他这一步的成功。

(三)所缘缘

一切万法的生起,必须藉着一种外助,而心法对于所缘境界的外助关系,便谓之所缘缘。本来心法乃是用一切境界作对象的,他至少必须攀缘一个对象,这一个对象便是他的所缘,同时他若是没有这个所缘,便失了他的作用,无所依托,他也就不能生起了。譬如某处岩洞中有一淤池,长年合黑,不见天日,所产生的便都是一些盲鱼。

这个所缘缘也有两种:一是亲所缘缘,二是疏所缘缘。所谓亲,是说这一个所缘的对象和那能缘的心体不相离,非他人的识所变,也非自身中别识所变,乃是这一个识的见分所变的相分,这相分和见分直接毫无间隔,而见分又必须缘着这相分而起,所以谓之亲所缘缘。所谓疏,是说这一个所缘的对象和那能缘的心体相离,即他人的识所变,或自身中别识所变,而这一个识却仗着他做本质,也就是他的见分所依托,可是这个本质,不能被这一个识的见分直接亲缘着,中间须隔一层影像,所以谓之疏所缘缘。由此,当知我们见着一样物事的时候,这物事的本身,只是我们的疏所缘缘,而我们眼识上所现的影像相分,才是我们的亲所缘缘。譬之科学家说,我们心灵所见,只是那视神经所摄的映像,并不是直接见着那实在的物质。

一切万法,都可以做所缘缘,因为他们都可以做我们心识的对象,色法固然是所缘缘,心法和非色非心法也有时可以做所缘缘,现在法固然是所缘缘,过去法和未来法也有时可以做所缘缘,有为法固然是所缘缘,无为法也有时可以做所缘缘。而且佛家又再进一步,说一切万法就是在他还没有做我们心识的对象之时,也仍然得称为所缘缘,因为他们在一切时都是潜在缘,犹之乎薪等在不烧时也称燃料。

(四)增上缘

一切万法的生起,必须藉着一种外助,而色心诸法对于互相影响的外助关系,便谓之增上缘,本来一法生于世间,他必须藉着其他诸法的外助,同时他对于其他诸法,也自然有很多的影响,这种相互间的力量,足以使他们的生起更加强盛,所以称为增上缘。譬如一片稻田之中,藉着种子的生发而长成许多的谷子,这种子便是他的增上缘,可是这中间泥土的滋养,日光的曝照,雨露的泽润,和人工的耕耘培植灌溉施肥等等,也都不可阙,这些便也都是他的增上缘,而他能充人类的食料,也就是他对于其他诸法的一种增上缘。又譬如喜马拉亚山上的雪,足以影响气候,而且因气候的变化,又影响到全世界各处的衣食以及生活情形,这些间接的增上缘,更是多得不可穷诘。

一切万法,除了自己不能做自己的增上缘,和有为法不能做无为法的增上缘之外,其他都可以做增上缘。而且佛家又再进一步,说这增上缘又可以分积极消极两种,就积极方面说,一切万法,对于自己以外的一切法,都有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足以助着他人生起,即使极小,也不是全没有。就消极方面说,这一法对于另一法,虽然没有确定的影响,或且简直没有发出一些助着他人生起的力量,但是他只要不做那另一法生起的障碍,也就是增上缘。所以增上缘的范围,极其广大,可以说没有一法不具有这增上缘的功能。

进一层说,前面所说的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也都是增上缘之一。四缘的内容,便是如此,一切万法的生起,都包括在这四个条件中间了。若是没有这些缘,便没有一切万法,谁说这些法是常一自在,能作主宰的呢?窃愿一般学佛的同愿,都从这缘生一义上,精思彻悟,以破尽那人法二我,探得佛法的中心,证人贤圣的极地,才不辜负了我佛所说的这一层妙义,才不轻弃了佛家所尊重的这一颗法身舍利,这便是我这次阐扬缘生义的唯一期望。

可是,我在这次阐扬的最后,还得为大家进一解,便是,缘生虽是我佛所说的一层妙义,虽是佛家所尊重的一颗法身舍利,但是从第一义谛上说来,一切法本不生,还说什么缘生,所以缘生一义也只是一种戏论,我们万不可用他破了法我之后,却又执着了他,若是执着了他,那时便又成了一种法我见,依然还在凡夫外道中间讨生活了。试看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上,不是屡屡的破这个缘生一义么?于今只举出他那《观因缘品》中的偈辞,以见梗概: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

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

第一。

按能说是因缘二句,唐译作‘缘起戏论息,说者善灭故”,宋译亦作‘缘生戏论息,说者善灭故”。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是缘为有果,是缘为无果。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

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如诸佛所说,真实微妙法。于此无缘法,云何有缘缘。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若谓缘无果,而从缘中出。是果何不从,非缘中而出。

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关于龙树菩萨所说的这一义,有许多学佛的初心菩萨是不知道的,可是要谈缘生,必须知道这一义,要谈佛家的因果论,也必须知道这一义。何以故?我们知道佛教常常破斥外道的拨无因果,也常常指摘凡夫的不明因果,那么,佛教自然是有因果的了,然而就第一义谛说,所谓因果,体性都空,了不可得,也就可以说是本来无因无果,必须了解这样的无因无果,才可以谈佛家的因果论,否则落在有边了。缘生一义,是佛家因果论的中坚,自然也是一样,虽然他是我们破我的一件法宝,我们应该尊重他而不应该这样的破他,但是眼前落在有边的人太多,大都不解真正的佛家因果论,我不得不远承龙树菩萨的遗绪,将这个消息透露出来,就做这篇论文的殿后,以免读者又生流弊。∵(《威音》第67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