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佛教,加强道风建设。∵

作者:明建

佛教是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宗教,时至21世纪,佛教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现今随着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本身理念的传播和其在维护社会人心作用的凸显,佛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的支持,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也再逐渐接触佛法,***和社会也向佛教释放出了善意,现在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正是佛教的一个发展机遇,但是在看似一片大好的背后,佛教却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佛教在社会上,在人心中的形象,以至于让很多人产生了对于佛教的质疑甚至诽谤。

佛教从其自身的教法、教义和戒律上来说,与世俗的很多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也有很多的东西和平民百姓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甚至于对文学、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几乎是一脉相承下来的,这就使得在人民的潜意识中一直保留下来了一个“和尚”的概念和定义,也许这个百姓心中普遍的“和尚”形象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四大皆空,不恋红尘,是财、色如粪土”或者说是个“孤独,一辈子与青灯为伴的形象”,但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现实中的佛教却颠覆了他们潜意识中的僧人的形象,于是质疑就接踵而至。

现今在网络和一些平面媒体上对于佛教的负面消息非常的多,这当中一方面有社会对佛教的误解,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佛教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宗教平民化和社会化的时代,佛教如果想充分发展,接引更多的众生,就必须要正视出现的问题,而佛教自身的“道风建设”或者说是佛教的公众形象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关于影响佛教道风建设及公众形象的原因以我愚见,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假僧人泛滥。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部分假僧人,这些人往往打着佛教的旗号,以佛教的名义做一些诸如给人看病、算卦看命、兜售护身符和药品等活动,有的甚至是强买强卖。这些人,本身对于佛教没有信仰,对于佛陀的教法和教理更是知之甚少,为了生计或者其他原因,混迹到僧人的队伍中行骗,这就使得社会上很多的人对佛教产生了误解,把这些假僧人所做的那些勾当一股脑的加在了“佛教”的头上,这无疑是对佛教形象的一个大的破坏,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以及行骗着假冒“僧人”的特殊身份,在很多时候,当发现了假僧人行骗之后,除了向他们说教之外,别无他法,我就在很多城市见过类似的事情,在说教无果后只能报警,但是警察在简单的盘问后也束手无策,也有警察很无奈的说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是非常不好处理。我们抛去法律层面不谈,单是在社会上对于佛教的负面影响,就非常的大。

第二个方面,寺院的经济问题。佛教的历史上,有过三五一宗的法难,而这基本上都是由于寺院的经济问题引起的,在历朝历代,渐渐地就形成了“寺院经济”这个概念。那现在呢,现在的寺院一般上都没有地产,国家对于宗教的政策是“自办、自养”,于是乎寺院的生存和发展就要“自力更生”了,由于寺院没有耕地,所有的经济来源除了寺院自己的“流通处”和做佛事之外,就基本上全靠信众的捐赠和功德主的布施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寺院和那些有权势的、有金钱的人联系多了起来,不可否认,他们对于寺院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于普通的信众和社会来看,他们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寺院囤积了大量的金钱,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大的经济实体,或者在地方上很有势力的实体,更有的寺院盲目建大佛,盲目建金碧辉煌的殿宇,在对于普通信众和大护法的态度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就好比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一样。慢慢地,寺院变成了富人的寺院,大护法的寺院,不是大众的寺院了,更可怕的是寺院中也滋生出了腐败,使得佛门不再清净。还有一些寺院是隶属于旅游管理部门的,这样的寺院本身就是以“创收”为目的,这就更容易给信众和普通人一个很大的误导,诸如此类的事情,如若再发展下去,真的很令人担忧。

第三个方面,我认为也是直接影响佛教道风建设和社会公众形象的,就是僧团的质量,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佛法僧三宝,僧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着佛教的形象和佛陀的教法。而佛法在社会的弘扬,佛教在社会的传播基主要是依赖于僧人,“山高明月因指可见,圣言意远赖僧而传”可以说僧人是佛教的一个核心。僧人对内负有传承的重担,对外代表着佛教,因此僧团的质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深入接触过很多的寺院以及寺院中的僧人,或多或少也发现了僧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寺院中的僧人不乏有一部分是“投机分子”,并不是为了觉悟和解脱。还有的事情根本就是难以启齿,甚至是耸人听闻。这对于初学者的道心,和佛教形象的影响都是非常恶劣的。愚以为,僧团中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亟待解决的。

鉴于此,对于佛教道风建设以及社会公众形象上的维护,也应该从相对应的三个方面下手。

一个是必须要加强对于社会上假僧人的治理,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依赖于执法部门,同时,做为佛教自治组织的佛教协会以及寺院也应该积极介入到揭露治理假僧人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公众的渠道,适当地加强向社会宣传辨别假僧人的力度,也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近寺院,亲近三宝,加强自身对于佛教相关知识的了解,从最基本处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第二个在关于寺院经济的问题上,首先要坚持国家宗教“自办、自给、自养”的方针,其次既要靠***对于宗教团体在经济方面的监管力度,也要加强寺内的民主建设,必要的话,可以请普通的信众、居士来监督寺院金钱的用度,真正做到“十方来,十方去”,而且一定要防止寺院、佛教和商业联系到一起。此外也要加强对于寺内僧俗二众的教育,懂得善用、惜福。

第三个针对于僧团质量,我认为要分两个方面来抓。第一,要严格把好第一关,就是僧人剃度。从根源上首先要把好关,把那些有问题、动机不纯的人拒之门外,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可以借鉴我国现有的“戒碟”制度,实行相应的“度碟”制度,即若要剃度僧人,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国家的认证,这样有助于僧团质量的提高。第二呢,就是对于已经剃度的僧人,必须要严格的执行佛陀制订的戒律,“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律是佛法能否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方面,禅宗讲要破除执着,但是在末法时代,对于戒律的执着是万万不能放下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定不要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将“不要执着于这些条条框框”的说法拿过来当自己的护身符。“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时刻不能忘记佛陀和历代祖师的谆谆教诲。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寺院可以开设小范围内的僧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现有僧人的知识层次和僧团的质量。总之,整肃僧团,刻不容缓。否则会导致诸如佛教人才流失,佛教内部瓦解等更大的危机。

21世纪是个开放的世纪,佛教在整肃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和社会的沟通与互动,社会上或者其他宗教中好的管理理念,以及新的技术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引进来”,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把自己关到“象牙塔”里面,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要利用现在来之不易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面向社会大众去弘法,向更多的人推介佛教,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利用网络,利用传媒手段,弘法利生。在“世间法”上,稳定社会人心,和谐自他,努力使“生活禅”和“人间佛教”的理念深入社会人心;在“出世间法”上普度十方众生。同时也必须要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积极地投身到慈善和公益事业上来,把“佛教”的旗帜鲜明的打出去,面向社会大众树立一个佛教良好的公众形象,正所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是时代所趋。充分地发挥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作用。

佛教事业的发展,佛陀教法的弘扬是每一个佛陀弟子的责任,不论在家还是出家,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佛法是大家的,佛教是社会的,就像慧公老和尚说的那样: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