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佛教界的一次对话

岳阳

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渊源流长,两国的佛教有着同源一体的血肉联系,并在两国的文化交往中一直起着黄金纽带的作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就曾派顺道法师等三十余名僧人携佛像、经卷赠送给高句丽国王。此后,两国佛教交流不断增多,很多朝鲜半岛的僧人纷纷渡海到中国求法巡礼。韩国的禅宗与中国禅宗一脉相承,尤与江西禅法关系密切。马祖、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门下都有不少的“韩国”籍留学僧。学成回国的僧人们根据本国的实际条件和现实生活的需要,使禅宗逐步在朝鲜半岛兴盛起来,形成了海东“禅门九山”之说,其中七山的法系与马祖一脉相承,可谓因缘殊胜。

在21世纪的头一年,中韩两国的佛教界及学者在当年马祖弘法和圆寂的道场佑民寺举行纪念马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12月23日到27日,马祖及其洪州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佑民寺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与会的高僧和学者们就马祖道一及洪州宗的历史、宗风特色、马祖及其洪州宗在中国禅宗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及韩国佛教禅宗与江西禅法的渊源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马祖道一及其所创立的洪洲宗在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祖,俗姓马,法名道一,他率弟子别立禅居,创立“丛林”以安僧众。此后,禅僧集居丛林,习禅同时出坡劳动,垦荒种地,参禅打坐,集体修学,由此开中国佛教农禅之先河。

马祖禅师一生广收门徒,据说他“人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在众徒弟中,尤以百丈怀海最为突出。百丈怀海在马祖道一建立禅门丛林的基础上,不立佛殿,惟树法堂,特别倡导僧众普请、均力出坡的修行家风。尤值一提的是百丈怀海为修行的僧众创立了“丛林清规”(又称百丈清规),把禅僧的修行与日常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为中国禅宗僧团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与经济保障,此举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说法。马祖的接机方式,经过众弟子的运用和发展,遂开禅宗沩仰、临济两宗之家风。

马祖及其洪州宗主张“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是心是佛”;倡导“佛外无别心、心外无别佛”,提倡“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强调从自己心地上用功。“非心非佛”是指主体所了解的对象既不是心,也不是佛,心与佛俱不存在。关于“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认为:道是没有污染的清净心,这种道不是自然道,而是不离开生活的真理。也就是说,在修行上,行住坐卧皆是道场。既不执着于“即心即佛”的“心”,也不追求“非心非佛”的“非”,而是“饥来即食、困来即眠”,任性逍遥,任心而修。“平常心”看似平常,实不平常,其中包含着无穷的奥义,马祖的“平常心是道”,道尽了人间佛教的真谛。

摘自《中国宗教》2002年第1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